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影像学检查对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莹 彭东红 +5 位作者 张海 曹满瑞 罗仁颖 夏丽天 饶梓彬 徐坚民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综合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 ,总结新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 35例肝肾间隙巨大肿块的影像学资料 ,比较CT、MR、B超、多普勒超声及综合影像组对各重要结构和定位征象的显示... 目的 :综合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 ,总结新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 35例肝肾间隙巨大肿块的影像学资料 ,比较CT、MR、B超、多普勒超声及综合影像组对各重要结构和定位征象的显示率 ,并对照各影像方法定位诊断正确率。观测肿块中心点与右腹中线 (C线 )的位置关系 ,及肿块与肝下缘的夹角。结果 :综合影像组对重要结构和征象的显示率及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与单个影像组。各种影像手段各有独特优势。肝源性病灶中心点位置多位于右腹中线外侧 ,肾上腺源性占位中心多位于该线内侧 ,肝源性病灶与肝下缘的夹角多在内侧 ,肾上腺源性夹角多在外侧或双侧。结论 :几种影像方法相结合能对大多数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灶进行正确的定位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间占位病变 定位诊断 成像 CT 超声波诊断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Mn-DPDP与Gd-DTPA增强MRI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龚静山 徐坚民 +7 位作者 周康荣 曾蒙苏 彭卫军 严福华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张澍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2-326,共5页
目的 :比较Mn -DPDP增强与Gd -DTPA动态增强对胰腺癌的显示及可切除性评价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22例拟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 ,行常规平扫及Gd -DTPA动态增强 ,次日经肘静脉滴注Mn -DPDP(0.5ml/kg) ,于给药结束后30min以及24h行SE... 目的 :比较Mn -DPDP增强与Gd -DTPA动态增强对胰腺癌的显示及可切除性评价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22例拟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 ,行常规平扫及Gd -DTPA动态增强 ,次日经肘静脉滴注Mn -DPDP(0.5ml/kg) ,于给药结束后30min以及24h行SET1W及SPGRT1W扫描。测量肿瘤、正常胰腺以及噪声信号强度。由两位医生独立阅读平扫、Mn -DPDP增强及Gd -DTPA动态增强三组图像 ,19例手术患者读片结果与手术资料比较 ,采用ROC分析评价三者的诊断效率。结果 :胰腺 -肿瘤CNR于给药结束后30min高于平扫(p<0.05)。Mn -DPDP增强给药结束后30min扫描SPGRT1W图像胰腺 -肿瘤CNR(15.49±.13)略低于Gd -DTPA动态增强动脉期的20.05±9.05 ,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于门脉期的7.46±14.25和延迟期的2.16±15.38(p<0.05)。平扫、Mn -DPDP增强及Gd -DTPA动态增强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价准确性分别为47.9 %~57.9 %、78.9 %~84.2 %和84.2 %~89.5 %。ROC分析表明 :Mn -DPDP增强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价帮助不大。结论 :Mn -DPDP增强能增加胰腺 -肿瘤CNR ,与Gd -DTPA动态增强动脉期相似 ,可以提高诊断可信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Mn—DPDP Gd—D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腕部位置及角度的变化对TW2和CHN骨龄测评法骨骺分期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立 徐坚民 +3 位作者 王国红 齐英杰 陈文娇 李家贵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4期407-408,共2页
关键词 CHN法 手腕部 骨龄 骨骺 准确 评法 记分法 生长发育 内分泌科 身高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彦舫 窦永充 +3 位作者 徐坚民 孙国平 吴宇旋 沈新颖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介绍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例Debakey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CT或MR增强检查确诊.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采用彩超或增... 目的:介绍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例Debakey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CT或MR增强检查确诊.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采用彩超或增强CT检查.结果: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7个支架,1例术后支架远端出现内漏,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并发的腹主动脉瘤随访2个月无变化;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切割联合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国平 张彦舫 窦永充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9期658-66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切割抽吸 (PLD)联合盘内注射胶原酶 (CN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共2 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联合治疗组 (PLD加CNL组 ) 14 5例和单纯经皮椎间盘切割组 (PLD组 ) 15 0例。PLD按常规操作完成 ,在... 目的 :探讨经皮切割抽吸 (PLD)联合盘内注射胶原酶 (CN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共2 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联合治疗组 (PLD加CNL组 ) 14 5例和单纯经皮椎间盘切割组 (PLD组 ) 15 0例。PLD按常规操作完成 ,在PLD基础上 ,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 60 0U。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全部病例 1次穿刺成功率为 93 .75 % ,治疗有效率 (按Macnab标准 ) :PLD +CNL组 94% ,PLD组为 82 .5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0 1) ;PLD加CNL组中有疼痛反应者占 8%。结论 :PLD加CNL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好的疗效、更广的适应证、较少的疼痛反应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切割抽吸 PLD 盘内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操作技术及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曹满瑞 李圣峰 +6 位作者 黄国鑫 李莹 孔建 窦永充 郑雪芬 彭芳 赵乐勇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 :对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操作技术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以提高技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和X线辐射。方法 :对 10 6例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不同设备和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成功率 ,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 目的 :对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操作技术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以提高技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和X线辐射。方法 :对 10 6例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不同设备和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成功率 ,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影对子宫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早期在旧设备下治疗的 2 1例患者 ,有 2支子宫动脉插管未成功。后在新设备下治疗 85例 ,全部子宫动脉插管成功。正位造影子宫动脉显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 9.0 %和 2 4.0 %,右倾斜和左倾斜 3 0°~ 40°造影分别为 5 4.0 %和 2 9.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要安全、快捷地进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 ,良好的操作技术和设备条件是基础。为清楚显示子宫动脉起始处以指导插管 ,取左和右倾斜造影 3 0°~ 40°较正位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栓塞治疗 操作技术 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