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金元素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力臻 吴涛 +1 位作者 刘玉琳 王树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4,共2页
利用线性电位慢扫描法,分别测定了Al、Bi、Ca、In与Zn构成的合金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极化曲线;利用收集气体和恒阻放电的方法,测定了Zn In Bi Al和Zn In Bi Ca合金电极的析气行为和放电性能。结果表明:Al、Ca和In可提高锌阳极溶解的交... 利用线性电位慢扫描法,分别测定了Al、Bi、Ca、In与Zn构成的合金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极化曲线;利用收集气体和恒阻放电的方法,测定了Zn In Bi Al和Zn In Bi Ca合金电极的析气行为和放电性能。结果表明:Al、Ca和In可提高锌阳极溶解的交换电流密度;Ca、Al、Bi可降低锌表面析氢的交换电流密度,并使锌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电位负移。Zn In Bi Al和Zn In Bi Ca可提高锌电极的综合性能,且Zn In Bi Ca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锌电极 碱性锌锰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合金元素添加对Al_2O_3弥散强化Cu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勇 刘绍军 +1 位作者 武建 曲选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0-265,共6页
弥散强化Cu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高强高导Cu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l2O3颗粒弥散强化Cu合金,并对比研究了微量Ag、Ni、Zr、Hf和Ti合金元素对Cu-1.20%Al2O3弥散强化Cu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XRD结果表... 弥散强化Cu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电子行业的高强高导Cu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Al2O3颗粒弥散强化Cu合金,并对比研究了微量Ag、Ni、Zr、Hf和Ti合金元素对Cu-1.20%Al2O3弥散强化Cu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XRD结果表明高能球磨能有效地固溶Al2O3弥散相到Cu基体中;硬度测试表明添加Ag元素能显著地提高弥散强化Cu的维氏硬度,添加Ni和Hf元素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弥散强化Cu的维氏硬度,而添加Zr和Ti元素则对提高弥散强化Cu的硬度作用不大;SEM表征结果显示有Ag掺杂的弥散强化Cu合金中的Al2O3弥散相粒径明显小于未掺杂Ag的情况。弥散强化Cu硬度的提高与Ag在Cu与Al2O3相界面的偏聚进而有效抑制弥散Al2O3颗粒长大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强化Cu 合金元素 硬度 界面偏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与锌粉性能关系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顺德 陈端云 张多默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不同类型的无汞锌粉生产出的碱性锌锰电池性能各异 ,而设计选用合适的喷嘴配以不同雾化方式及合理地调节控制雾化环境 。
关键词 无汞锌粉 雾化 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锌合金阳极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力臻 何云飞 +1 位作者 李清湘 王宏群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9-332,共4页
采用线性扫描法、交流阻抗、电位-阻抗曲线和恒流连放等方法,研究聚乙二醇系列(PEGn)对锌合金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PEGn对锌合金电极的正常溶解过程有一定的阻化作用,但能抑制锌钝化过早的发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对锌电极的影响... 采用线性扫描法、交流阻抗、电位-阻抗曲线和恒流连放等方法,研究聚乙二醇系列(PEGn)对锌合金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PEGn对锌合金电极的正常溶解过程有一定的阻化作用,但能抑制锌钝化过早的发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对锌电极的影响不同。适量PEG600可抑制锌钝化的过早发生,提高碱性锌锰(碱锰)电池的放电容量和锌负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电解液含0. 1%PEG600的LR6电池,室温1 200 m A恒流放电容量提高了1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锌锰(碱锰)电池 锌合金 聚乙二醇(PEG)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锂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幼节 李劲风 +5 位作者 刘丹阳 曾卓然 颜元明 王元 邱耀 张瑞丰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共17页
铝锂合金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损伤容限及良好耐腐蚀性等突出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铝锂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普遍存在动态再结晶现象。本文综述了铝锂合金在不同热加工条件下的三种动态再结晶机制。总结了动态再... 铝锂合金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损伤容限及良好耐腐蚀性等突出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铝锂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普遍存在动态再结晶现象。本文综述了铝锂合金在不同热加工条件下的三种动态再结晶机制。总结了动态再结晶的研究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关键因素,包括层错能、第二相粒子、热加工条件与晶粒尺寸。重点阐述了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连续动态再结晶和几何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制与发生条件,详细论述了三种动态再结晶机制对铝锂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规律。探讨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提出了构建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和调控动态再结晶机制等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技术,为学者们更好地理解铝锂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提供思路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动态再结晶 微观组织 热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三元正极材料酒石酸与葡萄糖耦合浸出再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昱凌 王皓逸 +2 位作者 董鹏 孟奇 李清湘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0,36,共6页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具有资源和环境双重效益。采用酒石酸和葡萄糖浸出与碳酸钠沉淀再生耦合体系,实现废旧LiNi_(0.5)Co_(0.2)Mn_(0.3)O_(2)三元正极材料回收与再生利用。基于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葡萄糖浓度、酒石酸浓度...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具有资源和环境双重效益。采用酒石酸和葡萄糖浸出与碳酸钠沉淀再生耦合体系,实现废旧LiNi_(0.5)Co_(0.2)Mn_(0.3)O_(2)三元正极材料回收与再生利用。基于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葡萄糖浓度、酒石酸浓度、搅拌速率、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对各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浓度1.25 mol/L,酒石酸浓度2 mol/L,搅拌速率400 r/min,浸出时间60 min,浸出温度80℃的较优浸出条件下,Li、Ni、Co、M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88%、98.24%、97.11%、96.85%。通过碳酸钠沉淀与高温烧结制备的再生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正极材料 LiNi_(0.5)Co_(0.2)Mn_(0.3)O_(2)酒石酸 葡萄糖 浸出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无汞电池锌粉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顺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影响无汞电池锌粉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原料中各种杂质含量、合金的配方、合金化条件、喷嘴结构等。通过试验简要分析了各因素对电池锌粉质量的影响以及电池锌粉质量提高前后制造电池的电性能对比,并简述了提高无汞电池锌粉质... 影响无汞电池锌粉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原料中各种杂质含量、合金的配方、合金化条件、喷嘴结构等。通过试验简要分析了各因素对电池锌粉质量的影响以及电池锌粉质量提高前后制造电池的电性能对比,并简述了提高无汞电池锌粉质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汞电池 锌粉质量 碱性电池 合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