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铅锌冶炼厂废水COD氧化降解实验研究
1
作者 曾平生 王天宁 陈国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22-426,共5页
随着铅锌冶炼技术持续进步,其产生的废水成分愈加复杂,尤其国家近年来加强对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管控,企业外排废水COD的提标深度处理急需高效、绿色处理技术。针对当前COD处理需求,本文采用新型催化高级氧化技术(KYCAOP)处理铅... 随着铅锌冶炼技术持续进步,其产生的废水成分愈加复杂,尤其国家近年来加强对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管控,企业外排废水COD的提标深度处理急需高效、绿色处理技术。针对当前COD处理需求,本文采用新型催化高级氧化技术(KYCAOP)处理铅锌冶炼废水,重点对比了其与常用氧化去除技术(如芬顿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对废水中COD的处理效果,并探索了KYCAOP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对同一批次冶炼废水(原水COD 151 mg/L),芬顿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的COD去除率仅有47.2%和22.1%,而KYCAOP的去除率高达75%以上。此外,KYCAOP的反应速度快,反应20 min后出水COD浓度可稳定在40 mg/L以下,证明此技术具有深度处理铅锌冶炼废水中COD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水 COD 氧化降解 催化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分银炉渣中金属赋存状态分析及银的提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秉轩 梁勇 +3 位作者 刘德刚 曾平生 杨飞 廖春发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研究了铅分银炉渣中主要金属的赋存状态,并采用盐酸预处理—硫脲-硫酸浸出法从分银炉渣中提取银,考察了各因素对银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银炉渣中主要含铜、锑、铋和银,银主要以金属银与少量银铜碲化物形式存在,其中金属银主要与赤铜... 研究了铅分银炉渣中主要金属的赋存状态,并采用盐酸预处理—硫脲-硫酸浸出法从分银炉渣中提取银,考察了各因素对银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银炉渣中主要含铜、锑、铋和银,银主要以金属银与少量银铜碲化物形式存在,其中金属银主要与赤铜矿、铋氧化物和铜镁锑氧化物形成多相连生体,少部分以滴状或丝状包裹于赤铜矿等矿物中;铜、铋和锑主要以复杂氧化物形式存在,各物相间连生或共生;取盐酸预处理分银炉渣所得富银渣20 g,在硫脲用量0.92 mol/L、硫酸浓度0.51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6/1、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 h条件下,银浸出率可达97.95%。此法可实现银的高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分银炉渣 浸出 嵌布特征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烧结点火炉点火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平生 黄正宗 +4 位作者 江新辉 刘柳 周萍 吴霞 闫红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7,共14页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 为了探究铅锌冶炼工艺中烧结点火炉内点火过程的多物理场分布规律,本文以某企业带式点火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炉内天然气流动、燃烧与传热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考虑了铅锌矿料化学反应热以及料层阻力的影响,对点火炉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了炉内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评价了点火料层的温度均匀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终总结了点火炉的优化改造建议。结果表明:点火烧嘴中高速气流相向运动形成撞击面,破坏了炉内流场的稳定性;点火段主要位于两排主烧嘴的下方料面区域;主烧嘴气流受点火烧嘴气流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导致点火段料面存在局部低温区,不利于料层的均匀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点火炉 铅锌冶炼 数值模拟 烧嘴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铅冶炼炉渣基胶凝材料固化含砷石膏渣 被引量:1
4
作者 柯勇 曾文明 +9 位作者 邓承宇 王云燕 李云 彭聪 曹俊杰 颜旭 王海鹰 鲁兴武 曾平生 闵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80,共8页
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砷烟气与含砷废水处理过程常伴随含砷石膏渣的产排,由于含砷石膏渣资源化价值较低且为危险废物,其低成本无害化处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研究基于“以废治废”的思路,利用铅冶炼炉渣基胶凝材料固化含砷石膏渣,引入微波... 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砷烟气与含砷废水处理过程常伴随含砷石膏渣的产排,由于含砷石膏渣资源化价值较低且为危险废物,其低成本无害化处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研究基于“以废治废”的思路,利用铅冶炼炉渣基胶凝材料固化含砷石膏渣,引入微波辐照养护替代传统的恒温恒湿养护。结果表明,500 W微波辐照1.5 min,固化体抗压强度及砷浸出毒性与恒温恒湿养护7 d相当。抗压强度达3.09 MPa,As浸出毒性低于0.5 mg/L以下,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要求。进一步的水化反应特征及砷固化行为研究显示,该体系水化产物以C-(Al/Fe)-S-H(水合硅酸钙或者水合硅铝/铁酸钙)凝胶与钙矾石为主,微波辐照可抑制胶凝体系中钙矾石的生成。因此,砷的固化主要依赖于C-(Al/Fe)-S-H凝胶的物理封装与包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固化 微波 碱激发胶凝材料 含砷石膏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精馏炉双级式列管换热器的设计与数值模拟优化
5
作者 李泽方 闫红杰 +4 位作者 黄正宗 陈录 曾平生 周萍 刘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2054,共13页
为解决锌精馏炉砖砌室换热器漏风、串气引起的燃烧效率低、换热室余热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重构换热器内流体相对位置和空间布置,设计一种高换热效率、易清灰的新型双级式列管换热器,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换热器烟道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利... 为解决锌精馏炉砖砌室换热器漏风、串气引起的燃烧效率低、换热室余热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重构换热器内流体相对位置和空间布置,设计一种高换热效率、易清灰的新型双级式列管换热器,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换热器烟道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利用综合性能指标等获得烟道优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双级式列管换热器可有效提升换热室密封性,从而提升换热效率,预热空气温度可提高37.6℃;缩短换热管与换热器北墙距离或在换热器顶部增加导流板,换热器综合性能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法炼锌 塔式锌精馏炉 余热回收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氧化锌还原过程的研究
6
作者 何昶浩 陈为亮 +4 位作者 金诗尧 杨长江 李云 闵小波 曾平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首先,选定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这3个工艺参数作为影响因子,以锌还原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设计出三因素...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首先,选定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这3个工艺参数作为影响因子,以锌还原率作为响应值,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设计出三因素五水平的优化实验方案;其次,对优化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回归模型;最后,利用回归模型对氧化锌还原过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还原过程模型精度高,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锌还原率的影响显著,在还原温度为1 422 K、还原时间为18.7 min、2.94倍理论配炭量的优化条件下,锌还原率的预测值为94.13%,验证实验值为94.36%,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4%,说明优化方案准确、可靠,并达到了优化工艺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还原 响应曲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余热利用的ISP干燥回转窑高湿物料的预处理技术
7
作者 虞宏洋 曾平生 +2 位作者 江旭 孙子金 伍东玲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85,共5页
针对某企业ISP生产工艺中回转窑干燥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回转窑的能质流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搭配处理高湿物料、使入窑物料的含水率显著增加是造成回转窑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ISP工艺流程余热资源的品位与特点,提出了利用热风炉烟... 针对某企业ISP生产工艺中回转窑干燥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回转窑的能质流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搭配处理高湿物料、使入窑物料的含水率显著增加是造成回转窑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ISP工艺流程余热资源的品位与特点,提出了利用热风炉烟气余热预干燥高湿物料的思路;并给出了基于热风炉烟气预干燥高湿物料的工艺流程以及多通道交叉逆流式干燥设备结构的初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鼓风炉 余热回收 兰粉 干燥 回转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氧化物还原锌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昶浩 陈为亮 +4 位作者 金诗尧 杨长江 李云 闵小波 曾平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51-2761,共11页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石灰添加量、料球直径等条件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锌还原率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还原时间的延长、配炭量的提高、料球直径的减小而增加,石灰添加量对锌还原率... 本文以铅锌烧结矿为原料,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炭量、石灰添加量、料球直径等条件对氧化锌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锌还原率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还原时间的延长、配炭量的提高、料球直径的减小而增加,石灰添加量对锌还原率影响较小。在还原温度为1423 K、还原时间为20 min、3.0倍理论配炭量、料球直径为10 mm的较优条件下,还原渣锌含量为1.98%,锌还原率为96.22%。在1273~1423 K的温度范围内,氧化锌还原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64.55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铅锌氧化物 还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锌精矿中镓、锗、铟的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谭秀丽 左鸿毅 王文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准确快速测定锌精矿样品中镓、锗、铟的含量,提出了提示方法,并在溶样体系、目标元素同位素、内标元素选择以及共存元素、试剂干扰及消除方面进行了探讨。将样品过筛后,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加热溶样,在所得溶液中滴加25%(体积分... 为准确快速测定锌精矿样品中镓、锗、铟的含量,提出了提示方法,并在溶样体系、目标元素同位素、内标元素选择以及共存元素、试剂干扰及消除方面进行了探讨。将样品过筛后,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加热溶样,在所得溶液中滴加25%(体积分数,下同)硫酸溶液后再加入50%(体积分数)硝酸溶液溶解盐类,定容,过滤,根据实际样品中目标元素和共存元素铜含量稀释滤液,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结果显示: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可以充分溶解样品,避免了镓和锗挥发损失、硅化合物夹杂、包裹性硫球夹杂的影响;在待测溶液中滴加25%硫酸溶液,能避免了样品中铁形成铁氧化物析出;以内标元素同位素^(103)Rh校正^(71)Ga、^(74)Ge,^(187)Re校正^(115)In,消除了大部分共存元素带来的干扰;以进一步稀释样品溶液消除铜质量分数不小于8%时内标校正带来的偏差;以在线/离线公式校正了^(74)Se对^(74)Ge以及^(115)Sn对^(115)In的干扰。镓、锗、铟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0~50.00μg·L^(-1),检出限(3s)为0.0026~0.0105μg·g^(-1)。方法用于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的分析,标准物质中镓、锗、铟的测定值和认定值基本一致,加标回收率为95.0%~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6%~8.2%。和文献方法进行比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锌精矿 干扰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液中电积回收镓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远 王坚 +1 位作者 曹洪扬 刘志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2,62,共6页
针对碱性条件下,镓电积过程中不锈钢阴极易发生析氢反应,致使电流效率低这一难题,重点研究了电积镓过程电流密度、初始NaOH浓度、Ga^(3+)浓度、电积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优化了电积镓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镀镓不锈钢作为阴极,... 针对碱性条件下,镓电积过程中不锈钢阴极易发生析氢反应,致使电流效率低这一难题,重点研究了电积镓过程电流密度、初始NaOH浓度、Ga^(3+)浓度、电积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优化了电积镓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镀镓不锈钢作为阴极,较优的电积工艺参数为温度45℃、电流密度500 A/m^(2)、初始NaOH浓度140 g/L、初始Ga^(3+)浓度150 g/L;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可以有效地减少镓电积过程中氢气的析出,电流效率稳定在75%以上,产品纯度达9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积 析氢 镀镓阴极 NAOH 电流密度 电流效率 镓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化镓废料中镓的高效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11
作者 刘芳芳 王坚 +1 位作者 朱建华 刘重伟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4,共8页
在砷化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料,该废料的回收是目前镓生产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合目前各类砷化镓废料回收工艺的优点,针对目前回收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浸出-萃取-电积工艺,浸出采用洗镓盐酸液作为浸出液。研究在浸出、萃取、电... 在砷化镓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料,该废料的回收是目前镓生产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综合目前各类砷化镓废料回收工艺的优点,针对目前回收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浸出-萃取-电积工艺,浸出采用洗镓盐酸液作为浸出液。研究在浸出、萃取、电积等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工艺条件进行了条件试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浸出过程在洗镓盐酸液低酸条件(酸度为1 mol/L)下通过控制升温梯度控制浸出体系电位,终点温度75℃,浸出时间4 h,砷浸出率达到96%以上,镓浸出率达到97%;萃取采用P204为萃取剂,两级萃取,镓萃取率达到99%,同时P204对砷无萃取效果,镓与砷的分离效率达到99%以上;反萃使用150 g/L NaOH为反萃剂,相比O/A为2/1,镓反萃率达到99.9%;通过在反萃液中添加0.15 g/L EDTA,电流效率由41%提高至78%,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将电积后液作为反萃剂进行循环利用,经过3次循环实验,镓浸出率稳定在97%,镓萃取率稳定在99.6%,反萃率稳定在99.9%,电流效率稳定在78%,循环使用电积后液,对反萃效率以及电流效率均无明显影响,循环利用效果优异,镓直收率达到96%。该工艺过程无砷化氢剧毒气体产生,且有效回收了砷化镓废料,实现了镓与砷的高效分离,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废料 洗镓盐酸液 低酸浸出 镓、砷分离 浸出-萃取-电积 升温梯度 EDTA 砷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锌含量铅锌氧化渣直接还原试验研究
12
作者 欧阳坤 苏飞 +1 位作者 豆志河 刘永富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铅锌氧化渣熔融还原是得到金属铅和锌的重要步骤,但氧化渣中锌含量升高和铅含量降低会导致熔化温度增加,使得还原工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高锌含量铅锌渣(Zn≈25%)的还原工艺条件和渣型制度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还原煤量、还原温... 铅锌氧化渣熔融还原是得到金属铅和锌的重要步骤,但氧化渣中锌含量升高和铅含量降低会导致熔化温度增加,使得还原工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高锌含量铅锌渣(Zn≈25%)的还原工艺条件和渣型制度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还原煤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Fe/SiO_(2)、CaO/SiO_(2)对铅锌氧化渣中Pb、Zn、Cu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锌渣Pb、Zn、Cu金属回收率随着还原煤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煤比和还原温度不利于Pb、Cu回收率的提高;铅锌渣Pb、Zn、Cu金属回收率随着Fe/SiO_(2)和CaO/SiO_(2)的增加而增加,但Fe/SiO_(2)增加至0.78,CaO/SiO_(2)增加至0.8时,继续增加Fe/SiO_(2)和CaO/SiO_(2)将降低Pb、Zn、Cu金属回收率。试验用铅锌渣的适宜还原条件为煤比1.2~1.4、还原温度1623~1673 K、还原时间90~120 min、Fe/SiO_(2)=0.78~1.17,CaO/SiO_(2)=0.5~0.8。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铅锌氧化渣中Pb、Zn、Cu回收率分别可达84.01%、94.51%、85.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混合矿 高锌含量铅锌渣 直接还原 金属回收率 还原工艺 渣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压酸浸法从脱锌氧化硬锌渣中选择性浸出锗和铟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继民 曹洪杨 +3 位作者 吴斌秀 王坚 吴成春 李俊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含锗、铟的锌精炼脱锌氧化硬锌渣为原料,采用氧压酸浸工艺选择性回收其中的锗和铟,并对锗、铟、铜、锡、锑等元素的溶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锗、铟及锌溶出率分别达到95%、91%及98%以上,大部分铅、硅、锡、锑等则留于残渣中。
关键词 硬锌渣 氧压酸浸 选择性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盐酸浸出—水解法从分银渣中分离锑铋铜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平生 梁勇 +3 位作者 杨飞 刘勇 刘猛 刘德刚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共5页
研究了采用盐酸浸出—水解法从分银渣中分步分离锑、铋、铜和银,考察了各因素对有价金属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6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6/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0 h、搅拌速度350 r/min条件下,锑、铋、铜浸出率分别... 研究了采用盐酸浸出—水解法从分银渣中分步分离锑、铋、铜和银,考察了各因素对有价金属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6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6/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0 h、搅拌速度350 r/min条件下,锑、铋、铜浸出率分别为91.93%、96.44%和98.27%;通过调节富锑、铋、铜浸出液pH分步沉淀锑、铋,在pH=1.0、陈化时间4 h条件下,锑、铋水解沉淀率分别为96.21%和0.84%,得到锑质量分数为58.48%的锑富集物;控制锑沉淀母液pH=2.5并陈化4 h后,铋水解沉淀率为99.96%,得到铋质量分数为54.78%的铋富集物。该法可用于从分银渣中综合回收多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阳极泥 分银渣 浸出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锌精馏炉热工诊断与节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平生 黄正宗 +4 位作者 郑关平 李泽方 陈录 闫红杰 刘柳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3,共9页
韶关冶炼厂对火法炼锌工艺中塔式锌精馏炉实施了“煤改气”工程改造,改造后,出现了高热值燃料与原生燃烧系统不匹配的问题,表现为炉膛温度分布不均、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以及系统热效率低等。本文基于热平衡计算,对该塔式锌精馏炉采用多种... 韶关冶炼厂对火法炼锌工艺中塔式锌精馏炉实施了“煤改气”工程改造,改造后,出现了高热值燃料与原生燃烧系统不匹配的问题,表现为炉膛温度分布不均、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以及系统热效率低等。本文基于热平衡计算,对该塔式锌精馏炉采用多种测量仪器进行热工测试,并进行诊断分析与模拟仿真,结果表明:B^(#)塔的热效率为52.79%;燃烧室温度、天然气烧嘴支管压力以及气体喷口流量均分布不均,换热室内烟气与空气存在串气现象。节能改造建议从3个方面入手:优化天然气系统的烧嘴结构与布置方式,采用主动配风燃烧;优化调整回流比、蒸发比、入炉B^(#)锌温度等工艺参数;强化余热梯级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法炼锌 塔式锌精馏炉 煤改气 热工测试 热平衡 温度分布 热效率 节能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胶对铅电解阴极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勇 高和欣 +5 位作者 王文军 袁铁锤 邹亮 蔺士琦 方浩煜 颜巧玲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3,147,共6页
为了明确铅电解常用添加剂骨胶的最佳浓度以及胶体杂质对铅电解的影响,从溶液浑浊度、电流效率、电耗及析出铅形貌等方面对电解液进行评估,研究了电解液骨胶浓度、骨胶溶液静置时长以及活性炭净化处理液固比对铅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铅电解常用添加剂骨胶的最佳浓度以及胶体杂质对铅电解的影响,从溶液浑浊度、电流效率、电耗及析出铅形貌等方面对电解液进行评估,研究了电解液骨胶浓度、骨胶溶液静置时长以及活性炭净化处理液固比对铅电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骨胶浓度为0.8 g/L;将铅电解配制所用骨胶溶液静置72 h或经1000∶1活性炭净化均能去除胶体杂质,净化后铅电解液的电流效率高达99.19%,电耗降至51.79 kW·h/t,获得的析出铅表面平整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电解 添加剂 骨胶除杂 电流效率 电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料制粒圆筒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东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混料制粒圆筒的筒体结构、驱动装置、喷淋装置、设备基础等进行改进设计,提高了混料和制粒效果,设备作业率提高0.2%以上,维修费用大幅降低。
关键词 混料圆筒 制粒圆筒 改进设计 筒体结构 驱动装置 喷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锌含量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黏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坤 豆志河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0,共6页
ZnO-FeO-SiO_(2)-CaO-Al_(2)O_(3)是铅锌火法冶炼过程中重要渣系,本文研究高锌含量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的黏度,为进一步优化铅锌氧化渣还原熔融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过程中采用内旋转圆柱法测量了不同组成成分下ZnO-... ZnO-FeO-SiO_(2)-CaO-Al_(2)O_(3)是铅锌火法冶炼过程中重要渣系,本文研究高锌含量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的黏度,为进一步优化铅锌氧化渣还原熔融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过程中采用内旋转圆柱法测量了不同组成成分下ZnO-FeO-SiO_(2)-CaO-Al_(2)O_(3)渣系的黏度,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了高温淬冷渣的结构,并计算了不同熔渣成分下的表观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初始ZnO含量(16%~32%)的增加可降低ZnO-FeO-SiO_(2)-CaO-Al_(2)O_(3)系炉渣黏度;进一步增加ZnO含量(>36%)则会使黏度大幅增加;当ZnO含量为36%时,温度较高(>1623 K)时,Fe/SiO_(2)和CaO/SiO_(2)的增加可以降低炉渣黏度,但随着温度的降低,Fe/SiO_(2)和CaO/SiO_(2)的增加会使得炉渣黏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混合精矿 熔池熔炼 黏度 炉渣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酸铵热溶液浸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精矿中可溶性铅的含量
19
作者 左鸿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1016,共6页
采用乙酸-乙酸铵热溶液于20~50℃对铅精矿样品浸取40min,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浸出液中铅的含量。试验以二氯化锡消除Fe3+的干扰;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浸取液介质的干扰。铅的质量浓度在10mg·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 采用乙酸-乙酸铵热溶液于20~50℃对铅精矿样品浸取40min,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浸出液中铅的含量。试验以二氯化锡消除Fe3+的干扰;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浸取液介质的干扰。铅的质量浓度在10mg·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0.36mg·L^-1。用标准加入法做方法的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4.4%~104%;方法用于铅精矿样品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1.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乙酸-乙酸铵溶液 热浸取 铅精矿 可溶性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水淬渣中多种元素
20
作者 左鸿毅 师世龙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5期44-48,共5页
试样以王水和氢氟酸为消解试剂,经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淬渣中的多种元素。试样在185℃的密闭容器中溶解62 min可以消解完全,消解液成分的干扰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谱线消除;加标回收率95.7%~107%,相对... 试样以王水和氢氟酸为消解试剂,经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淬渣中的多种元素。试样在185℃的密闭容器中溶解62 min可以消解完全,消解液成分的干扰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谱线消除;加标回收率95.7%~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68%~8.7%(n=5),方法检出限满足分析要求。结果表明,方法操作快速简便,可满足水淬渣中多种元素含量同时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微波消解 水淬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