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生境下6种紫珠属植物的光响应模型拟合分析
1
作者 邓丽 张旻 冯世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01-106,153,共7页
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对南亚热带生境下的6种紫珠属(Callicarpa)植物进行光合参数分析和光响应曲线拟合。通过对比4种模型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 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对南亚热带生境下的6种紫珠属(Callicarpa)植物进行光合参数分析和光响应曲线拟合。通过对比4种模型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暗呼吸速率(R_(d))和表观量子效率(AQE)以及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参数,筛选出6种紫珠属植物最适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是6种紫珠属植物进行光合研究的最适用光响应模型,杜虹花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均最高,朝鲜紫珠的光合潜能最大。综上,不同紫珠属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既表现出种间差异性,又表现出种间相似性,4种光响应模型在紫珠属植物的光合参数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拟合精度上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珠属植物 光响应模型 光合特性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延军 陈晓熹 +5 位作者 付奇峰 龚奕青 邝嘉慧 李楠 荣建伟 廖文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3-70,共8页
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 D.Y.Wang是深圳市唯一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附录一)》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观赏价值。深圳市梅林水库的仙湖苏铁群落是该物种现存最大的野生种群,因此研究深圳市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群落的生... 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 D.Y.Wang是深圳市唯一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附录一)》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观赏价值。深圳市梅林水库的仙湖苏铁群落是该物种现存最大的野生种群,因此研究深圳市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对制定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应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Levins生态位重叠以及生态响应速率计算公式对深圳市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群落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乔灌层中仙湖苏铁、假萍婆、银柴、九节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草本层中九节、粗叶榕、仙湖苏铁、牛白藤的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这些物种的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仙湖苏铁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现象较普遍,但总体上重叠程度偏低,种间竞争不激烈,群落结构处于稳定状态;3)仙湖苏铁在乔灌层和草本层中均呈发展趋势,优势地位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湖苏铁 梅林水库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公园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积涛 许静 +4 位作者 蔡江桥 王晖 戴耀良 史正军 冯世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8期52-55,77,共5页
为了研究深圳公园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以深圳市5个主要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容重、土壤质地、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全盐量和总硫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壤偏紧,土... 为了研究深圳公园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以深圳市5个主要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容重、土壤质地、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全盐量和总硫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壤偏紧,土壤质地为粉砂质壤土,土壤pH为6.2~7.0,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磷含量处于很低的水平,而钾含量处于极低水平,远低于园林绿地种植的最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公园绿地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藓袋法对深圳市痕量大气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嵩 廖文波 张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9,共8页
通过在深圳市盐田、罗湖、福田、南山4个行政区17个不同地点布放藓袋,并对其所吸附的V、Cr、Mn、Co、Ni、Cu、Zn、As、Cd、Pb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研究,发现4个行政区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污染,其中南山区的污染较轻,... 通过在深圳市盐田、罗湖、福田、南山4个行政区17个不同地点布放藓袋,并对其所吸附的V、Cr、Mn、Co、Ni、Cu、Zn、As、Cd、Pb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研究,发现4个行政区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污染,其中南山区的污染较轻,罗湖区、福田区与盐田区较为严重。污染程度可能与水陆交通和工业状况、人口密度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对深圳市17个监测点的大气重金属富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均为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污染相对较轻的监测点都离工业及交通污染源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物监测 重金属污染 藓袋法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转移扩增筛选仙湖苏铁微卫星位点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运华 李楠 +1 位作者 陈庭 邓焕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8-613,共6页
运用刺叶苏铁、葫芦苏铁、海南苏铁的SSR引物,在仙湖苏铁中进行种间转移扩增,筛选得到7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的特异带,其中3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为验证微卫星的真实性,扩增产物切胶回收后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重复单元的数目变... 运用刺叶苏铁、葫芦苏铁、海南苏铁的SSR引物,在仙湖苏铁中进行种间转移扩增,筛选得到7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的特异带,其中3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为验证微卫星的真实性,扩增产物切胶回收后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重复单元的数目变化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主要来源。运用筛选出的3对SSR标记对4个仙湖苏铁野生种群进行遗传结构研究,等位基因数从2~5,杂合度从0.000~0.667,期望杂合度为0.000~0.610。种群两两遗传分化系数从0~0.382。总体上仙湖苏铁遗传多样性水平低,而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4个野生种群可被分配到3个假想的遗传簇。BOTTLENECK分析结果表明种群近期没有遭遇瓶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湖苏铁 微卫星 种间转移扩增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种秋海棠属植物在深圳地区园林应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桂红 杨蕾蕾 李凌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27-136,共10页
【目的】建立秋海棠属植物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在深圳地区可以露天栽培、适合园林应用的秋海棠属植物。【方法】观测统计60种秋海棠属植物的16个性状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观赏性、适应性、露天种植表现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综合评... 【目的】建立秋海棠属植物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在深圳地区可以露天栽培、适合园林应用的秋海棠属植物。【方法】观测统计60种秋海棠属植物的16个性状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观赏性、适应性、露天种植表现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秋海棠属植物园林应用能力。由秋海棠属植物各评价因素的分值乘以权重值,相加计算得到每个种/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分,依据综合评价得分从高到低分别将60种秋海棠属植物划分为Ⅰ~Ⅳ4个等级。【结果】Ⅰ级秋海棠属植物共20种、占33.33%,分别是珊瑚秋海棠、蓖麻叶秋海棠、虎斑秋海棠、微风冰川秋海棠、U400秋海棠、白芷叶秋海棠、荷叶秋海棠、大王秋海棠、宁明银秋海棠、画家调色板秋海棠、几何秋海棠、羞涩秋海棠、玛雅阁秋海棠、苏秋海棠、少瓣秋海棠、圣诞老人秋海棠、帕洛玛王子秋海棠、秋日灰烬秋海棠、黛西秋海棠、长纤秋海棠,推荐在深圳园林中优先推广应用;Ⅱ级秋海棠属植物共19种、占31.67%,可在深圳园林中推广应用;Ⅲ级秋海棠属植物共15种、占25.00%,可作为在深圳园林中应用的备选品种;绿脉秋海棠、花叶秋海棠、伯基尔秋海棠、龙虎山秋海棠、多叶秋海棠、方柄秋海棠等6种秋海棠属植物被评为Ⅳ级,不建议在深圳园林中推广应用。【结论】通过构建秋海棠属植物综合评价体系,实践镶边植物、垂直绿化、地被、生态缸、主题植物展览、花境、花坛等应用形式,筛选出观赏性好、适应性强、露天种植表现优良的20种适宜在深圳园林中应用的种类,为秋海棠属植物在园林中的推广应用及植物配置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露天栽培 适应性 园林应用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3种不同林分丘陵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志强 史正军 +3 位作者 谢惠春 曾伟 冯世秀 邓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2-1437,共6页
【目的】揭示不同恢复模式下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环境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南亚热带丘陵土沉香林(Aquilaria sinensis)、马占相思林(Acacia mangium)和天然次生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优... 【目的】揭示不同恢复模式下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环境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南亚热带丘陵土沉香林(Aquilaria sinensis)、马占相思林(Acacia mangium)和天然次生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优势菌群的关系。【结果】①在不同林分土壤细菌分类研究中,土沉香林、马占相思林、次生林土壤细菌分别有44、32和35个门。3种林分土壤细菌组成较为相似,优势细菌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醋酸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均>1%的群落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②在不同林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分析中,次生林土壤Chao1指数最高,表示该土壤中细菌群落数量最高,土沉香林土壤Shannon指数最高,表示该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高。③在不同林分土壤细菌β-多样性分析中,土沉香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差异性,而次生林与前二者土壤细菌结构相似。④在不同林分土壤RDA冗余分析中,变形菌群和浮霉菌群与速效钾、有效磷及全磷呈显著正相关。酸杆菌门与土壤pH、有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深圳市3种不同林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差异性以及多样性,为进一步探究人工恢复模式是否优于天然林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恢复模式 土壤 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管养与精准施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8
作者 蔡江桥 戴耀良 +2 位作者 冯世秀 王辉 谢锐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9期137-141,共5页
以深圳市为例,介绍了城市绿地的现状,分析了城市绿地管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绿地管养中的精准施肥方法。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绿地土壤 精准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珠属植物园林应用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邓丽 戴耀良 冯世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112-115,118,共5页
通过对紫珠属植物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等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其与华南地区常见观果树木的差异,总结其在华南地区园林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其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中提供建议。
关键词 园林绿化 紫珠属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与环境和空间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徐平 唐录艳 +7 位作者 何卓冀 王顺莉 黄丹 李大华 邓欣妍 侯梦丹 杨书林 彭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59-1970,共12页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平衡、侵蚀防治和氮收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揭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19个省和2个直辖市内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物种数据,以及中心地理坐标、...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平衡、侵蚀防治和氮收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揭示苔藓植物地理成分构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19个省和2个直辖市内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物种数据,以及中心地理坐标、气候因子、黏土含量和海拔等参数,利用中心经纬度坐标通过基于距离的Moran特征向量图(distance-based Moran’s eigenvector maps,dbMEM)构建空间变量,分析了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苔藓植物地理成分分异的贡献。结果表明,(1)2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30科445属1962种(包含21个亚种和94个变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受威胁物种62个。(2)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在纬度上,温带成分自南向北显著增加,东亚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热带成分和亚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成分均显著减少;在经度上,温带成分在中部处于最低值,东亚成分自西向东显著增加,热带成分和亚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成分在中部达到最大值。(3)变差分解显示由前向选择得到的最冷月最低温、年均温和黏土含量组成的环境因子(18.04%)的独自效应(unique effect)高于由前向选择得到的dbMEM1和dbMEM3组成的空间因子(3.30%),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的共同效应(common effect)为49.15%,表明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共同影响27个保护区间地理成分的相似性,并且环境因子的贡献要高于空间因子。该研究基于现代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初步揭示了影响27个保护区间地理成分相似性的因素,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分布区类型 气候因子 空间距离 黏土含量 变差分解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废弃物地表覆盖处理对植物生长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史正军 潘松 +1 位作者 冯世秀 袁峰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60,共8页
以园林废弃物(枝叶)为研究对象,以裸土无覆盖(CK)为对照,设置单覆盖(T_(1))、喷施尿素(T_(2))、喷施阿维菌素(T_(3))、预干化(T_(4))和预半堆肥化(T5)共5个处理,探究园林废弃物用于地表覆盖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细菌群落的影... 以园林废弃物(枝叶)为研究对象,以裸土无覆盖(CK)为对照,设置单覆盖(T_(1))、喷施尿素(T_(2))、喷施阿维菌素(T_(3))、预干化(T_(4))和预半堆肥化(T5)共5个处理,探究园林废弃物用于地表覆盖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园林废弃物覆盖处理的植物株高、茎粗、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T_(3)和T_(4)处理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0.05),植物磷和钾含量均以T_(1)处理最高。园林废弃物的覆盖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pH,同时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AP)含量均以T_(1)最高;碱解氮(AN)含量以T_(4)处理最高,是其他处理的1.02~2.49倍;速效钾含量以T_(3)处理最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物种数和Shannon指数均以T_(1)处理最高,相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1.16%、4.63%;土壤Chao1指数表现为T_(4)>T_(1)>CK>T_(3)>T5>T_(2)。土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优势菌科为科里氏菌科和鞘脂单胞菌科。冗余分析表明,AN和AP是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综上所述,园林废弃物地表覆盖处理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细菌群落产生影响。同时,本研究证实喷施阿维菌素、预干化、预半堆肥化能够不同程度强化园林废弃物地表覆盖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物 覆盖物 植物生长 土壤养分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雷 陈鸿生 +2 位作者 陈朋 王永生 杨蕾蕾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掌握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早期预警、防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 【目的】掌握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早期预警、防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区系及功能性状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种,隶属12科22属,种类最多的是菊科(6种)、禾本科(3种)和豆科(3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7.27%、13.64%和13.64%;出现频度最高是鬼针草(90.91%)。危害等级以恶性入侵(Ⅰ级)和严重入侵种(Ⅱ级)占比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68.18%。科和属的区系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类型占主导地位,原产地以美洲地区的频次最多,占总种数的83.33%。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8.18%;生活型以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种数的54.54%;果实类型以瘦果居多,占总种数的31.82%。【结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植物入侵形势严峻,对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建议加强江门市砂质海岸外来入侵植物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开展受损生境改造,推广乡土植物应用,建立海岸防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等级 植物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公园绿地林下耐阴地被植物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红娟 曾伟 雷江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50-5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郁闭度林下植物应用情况,为营建林下特色地被植物景观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和深圳公园绿地林下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林下植被景观较好的绿地空间作为样地,测定样地林下郁闭度,详细分析不同郁闭度下适生的地... 【目的】研究不同郁闭度林下植物应用情况,为营建林下特色地被植物景观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和深圳公园绿地林下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林下植被景观较好的绿地空间作为样地,测定样地林下郁闭度,详细分析不同郁闭度下适生的地被植物种类、构成特征及配置特色。【结果】共记录到耐阴地被植物92种(品种),以天门冬科、竹芋科、天南星科种类居多,其中43种地被耐阴性强,适宜在郁闭度超过0.9的林下环境生长;31种地被对林下光照具有较宽的适应幅度;多数观花植物在郁闭度低于0.8的环境才有良好的开花表现,应用耐阴色叶地被可弥补林下地被景观色彩单调的不足。林下地被植物配置模式以片植、列植、带状群植和自然式配置为主,宜根据景观功能及烘托的主题特点合理选择。【结论】广东地区公园绿地林下耐阴地被植物种类丰富,植物以自然配置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阴地被植物 郁闭度 公园绿地 广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簕杜鹃在深圳城市绿化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雨晴 雷江丽 +4 位作者 张可可 焦越佳 何穗华 卢运明 沈甲诚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3期9-15,共7页
由于簕杜鹃在深圳市园林绿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通过调研发现,深圳市应用在园林绿化中的簕杜鹃品种单一,表现参差不一,与广州、厦门簕杜鹃应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品种来源、栽培技术、配套政策等方面对簕杜鹃在深圳城市绿化的现状... 由于簕杜鹃在深圳市园林绿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通过调研发现,深圳市应用在园林绿化中的簕杜鹃品种单一,表现参差不一,与广州、厦门簕杜鹃应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品种来源、栽培技术、配套政策等方面对簕杜鹃在深圳城市绿化的现状进行了思考,推荐了适合于深圳气候特点的的簕杜鹃品种,并从大规模管养需要注意的环节、未来深圳簕杜鹃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簕杜鹃在深圳市园林绿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簕杜鹃 园林应用 对策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多酚代谢物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书仙 羊青 +7 位作者 王清隆 王祝年 袁浪兴 冯世秀 刘梦婷 尹海全 张阿玲 王茂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271,共9页
分析比较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小草蔻、云南草蔻的种子与果皮间化学物质组成、差异性和生物活性,为三者鉴别、品质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3种种质种子和... 分析比较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小草蔻、云南草蔻的种子与果皮间化学物质组成、差异性和生物活性,为三者鉴别、品质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3种种质种子和果皮的代谢物,共鉴定到1009个多酚代谢物,包括485个黄酮、374个酚酸、125个木脂素和香豆素、20个鞣质类和5个其他类物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小草蔻和草豆蔻的种子与果皮相同部位的多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较为相似,云南草蔻的种子与果皮的多酚成分较为接近。定量分析乔松素、山姜素、桤木酮和小豆蔻明的含量发现,种子中的含量均高于果皮,果皮中的含量显著偏低,小草蔻和草豆蔻种子指标成分的含量是云南草蔻含量的十倍至数十倍。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与差异代谢物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草蔻和草豆蔻种子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乔松素、山姜素等成分有关;云南草蔻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肉桂酸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草豆蔻和小草蔻的种子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指标性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草豆蔻的种质为最优。云南草蔻含有更多的特异性多酚类物质,其组成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草豆蔻及其混用品——小草蔻、云南草蔻3种种质和不同部位的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关系,可为优质中药材选择、相关资源产品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混用品 代谢物 多酚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藓类植物一新记录种——多齿悬藓
16
作者 田雅娴 任昭杰 +3 位作者 娜仁高娃 左勤 赵遵田 张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8,共5页
报道了产自西藏墨脱的中国悬藓属新记录种——多齿悬藓(Barbella horridula Broth.)。多齿悬藓曾报道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菲律宾(吕宋岛),经与模式标本比较,该标本仅在叶中部细胞和角细胞的分化程度上与模式标本略有不同。该... 报道了产自西藏墨脱的中国悬藓属新记录种——多齿悬藓(Barbella horridula Broth.)。多齿悬藓曾报道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菲律宾(吕宋岛),经与模式标本比较,该标本仅在叶中部细胞和角细胞的分化程度上与模式标本略有不同。该种的茎叶为狭卵状披针形,叶中部细胞较长及边缘具明显的齿,可与同属国内其它种相区别。该文对多齿悬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显微形态照片,编制了中国悬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 蔓藓科 悬藓属 新记录 西藏墨脱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转录组分析
17
作者 羊青 顾学金 +6 位作者 王清隆 张旻 晏小霞 汤欢 王祝年 冯世秀 王茂媛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并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分析不同年份间牛大力根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重点解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DEGs的功能。糖类和淀粉物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增长,总多糖与淀粉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生长至15年时的含量最高,而蔗糖含量在3年时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转录组测序发现,随着生长年份跨度增加,NG3vs NG7、NG3 vsNG10和NG3 vs NG15对比的DEGs总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26、1848和1937个。进一步挖掘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的DEGs,共有62个DEGs在3个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其中,蔗糖合成基因的表达量随年份增加而下降,淀粉合成基因随年份的增加较淀粉降解基因占主导,纤维素降解酶随年份增加表达量降低。最终筛选出5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在3~7年时处于生长活跃期,以蔗糖、纤维素和淀粉的合成为主,促进根部快速膨大发育。生长至7年时,以淀粉的积累、蔗糖的分解和纤维素的降解为特征,进入生长平稳期。本研究对于牛大力根膨大特性的研究、高成薯性牛大力种质创新和科学采收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生长年份 淀粉 蔗糖代谢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益智种子和果皮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茂媛 王祝年 +3 位作者 王清隆 羊青 张旻 晏小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4-1075,共12页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0.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采集其一级和二级高分辨质谱数据,并用Masslynx软件对原始质谱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结合文献报道信息,综合分子相应结构特征、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质谱裂解规律,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识别鉴定。从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中分别鉴定32个和50个非挥发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糖类、脂肪酸类和萜类化合物等5类成分,其中有5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益智中分离得到;益智种子的主要成分为酚酸类(11个)化合物,也是益智种子的代表性成分,占总鉴定结构化合物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益智果皮中的酚酸类成分较少,仅鉴定得到6个酚酸类化合物;益智果皮主要成分为黄酮类(19个)化合物,占总鉴定结构的化合物总数近三分之一,且种类丰富,而种子中仅鉴定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二者中共有成分仅4个,分别是单糖类化合物D-gluconic acid、D-glucopyranuronic acid,二糖类化合物sucrose和黄酮类化合物chysin。结果表明,益智种子非挥发性化学物质较少,而益智果皮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种类较多;益智种子和果皮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益智种子主要成分为酚酸类活性物质,益智果皮则以黄酮和萜类成分为主,在综合利用和质量控制上应区别对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益智种子和果皮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幌伞枫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引明 张旻 +3 位作者 胡章立 昝启杰 陈涛 冯世秀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为了解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的药理活性化学基础,从其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S,8R)-蛇菰脂醛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2)、原儿茶酸(3)、3′-甲氧基-槲皮素-3-O... 为了解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的药理活性化学基础,从其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S,8R)-蛇菰脂醛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2)、原儿茶酸(3)、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7)和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8)。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幌伞枫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幌伞枫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任豆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宋凤鸣 刘建华 +2 位作者 刘登彪 史正军 王文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5,共9页
选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通过接种丛枝菌根和盆栽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研究其对任豆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对任豆的侵染率最高,达96. 7%;接种3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幼苗株高、地径的生长、... 选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通过接种丛枝菌根和盆栽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研究其对任豆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对任豆的侵染率最高,达96. 7%;接种3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幼苗株高、地径的生长、生物量的积累和叶绿素的合成变化显著。接种摩西、根内及幼套球囊霉的菌根苗较CK在株高方面增长19. 0%、4. 3%和2. 3%,地径增长了18. 6%、4. 3%和6. 1%,叶绿素含量提高了37. 5%、11. 2%和10. 8%。干旱条件下,菌根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K。可见,菌根苗叶片脱水相对较少,细胞膜受损程度较轻,同时产生更多的渗透调节类物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植物的光合同化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减轻光合反应中心的伤害程度,增强光能利用率,提高苗的抗旱性,其中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菌根苗抗旱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 任豆 自然抗旱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