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对脑小血管病早期脑损害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司童 陈薇 +7 位作者 张尤桥 郭岳霖 吴焕泽 容宇 李洪标 潘业鑫 郑晓红 陈佳庆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早期脑实质损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SVD患者48例,其中血压正常12例(正常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少于10 a者24例(短病程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大于等于10 a者12例(长病程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早期脑实质损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SVD患者48例,其中血压正常12例(正常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少于10 a者24例(短病程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大于等于10 a者12例(长病程组)。测定患者的血压、NIHSS;行MRI检查,记录DKI参数,包括平均峰度值(MK)、平均弥散率值(MD)及各向异性分数值(FA)。结果: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长病程组和短病程组部分感兴趣区(ROI)中MK、FA下降,MD升高(P <0. 05)。与短病程组相比,长病程组部分ROI中MK下降(P <0. 05)。CSVD患者部分ROI中MK、MD和FA与血压相关(P <0. 05),部分ROI中MK、MD与NIHSS评分相关(P <0. 05)。结论:DKI在CSVD亚临床脑损害检测中有较高敏感度,MK更敏感;合并有高血压的CSVD患者脑实质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8
2
作者 韩林静 吴克亮 +4 位作者 王宏波 肖庆华 张震 朱建宗 林晓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9-1125,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进行黄芪潜在化学成分获取和靶点预测,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筛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基因,采用R软件进行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匹配。通过Cy...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进行黄芪潜在化学成分获取和靶点预测,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筛选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基因,采用R软件进行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匹配。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建立,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黄芪主要化合物20种,药物靶点218个,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22个,主要影响转录因子活性、配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涉及类风湿关节炎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IL-17因子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雌激素通路等。结论研究结果证实黄芪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过程的作用特征,不仅直接参与骨代谢,还间接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影响骨微环境,调节骨代谢,治疗骨质疏松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PI3K-Akt信号通路等与消化系统、脾脏相关通路的富集,可能是黄芪从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黄芪 网络药理学 通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脾肾两虚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克亮 林晓生 +3 位作者 肖庆华 张震 王宏波 朱建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9-453,共5页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老年全身退化性骨病,以致骨的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风险较高。SOP属于祖国医学中"骨痿"、"痿证"、"骨枯"等范...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老年全身退化性骨病,以致骨的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风险较高。SOP属于祖国医学中"骨痿"、"痿证"、"骨枯"等范畴,该病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本,脾肾两虚证是SOP较为常见的证型。目前关于脾肾两虚型SOP是以肾虚为主要病机,补肾健骨成为主要治法,而从脾胃方面论治本病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首次从"治痿独取阳明"角度论治脾肾两虚型SOP,补益中焦脾胃以益肾,并滋养脏腑,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为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痿独取阳明”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痿证 脾肾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阴阳自和”理论探讨自噬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克亮 林晓生 +4 位作者 吴小绸 王宏波 张震 肖庆华 朱建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5-918,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于中医“骨痿”的范畴。自噬是真核细胞清除受损细胞成分或老化蛋白质的过程,属于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调节骨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清除和代...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于中医“骨痿”的范畴。自噬是真核细胞清除受损细胞成分或老化蛋白质的过程,属于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调节骨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清除和代谢的过程,与中医“阴阳自和”相互为用、相互制约,有着极其相似的内涵。本文将从“阴阳自和”角度探讨自噬与OP之间的关系,进而丰富OP发病机制的理论内涵,为防治OP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痿 阴阳自和 自噬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