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育瑾
吴江
+3 位作者
甄云
黎国雄
黄振林
曾碧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2,345,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含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0年4月~2006年3月间救治的10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2003年4月我院成立院前急救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分析比...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含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0年4月~2006年3月间救治的10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2003年4月我院成立院前急救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分析比较不同时段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住院死亡率及其预后。结果院前科成立前、后,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患者分别为602例和490例(其中伤后至入院24h死亡153人,转院16例),住院患者分别为498例和425例。院前急救科成立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7.28%和35.14%,成立后院前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3.27%和26.82%,两组间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院前科成立前、后,重型颅脑伤住院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其中恢复良好或中残分别为241和274例(48.39%,64.47%)(P<0.01),重残为92和47例(18.47%,11.06%)(P<0.01),植物生存31和21例(6.22%,4.94%)(P>0.05),死亡134和83例(26.91%,19.53%)(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肝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曾宪成
黄建英
+1 位作者
张磊
李荣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肝损伤患者32例(肝损伤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无肝损伤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HBsA抗体的...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肝损伤患者32例(肝损伤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无肝损伤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HBsA抗体的滴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血清中IL-2和IL-6的含量。结果:肝损伤组的抗HBsAb的单抗的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19+及NK细胞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CD8+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4/CD8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的血清中IL-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肝损伤可引起的体内IL-2、IL-66变化,可降低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IL-2
IL-6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9
3
作者
杨佳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8例(82处)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4例40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34例42处),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68例随访3~18个月,平均(9.8±3.5)个月,82处骨...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8例(82处)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4例40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34例42处),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68例随访3~18个月,平均(9.8±3.5)个月,82处骨折均骨性愈合。微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00%,感染率为5.00%;克氏针组优良率为66.67%,感染率为23.81%,两组优良率、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其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微型钢板
克氏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
14
4
作者
张小燕
赵欣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5期273-274,共2页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于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4月 ,采用低温疗法 ( 34~36℃ )治疗 30例。低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的变化及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加强基础护理和气...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于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4月 ,采用低温疗法 ( 34~36℃ )治疗 30例。低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的变化及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加强基础护理和气管切开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褥疮及感染。结果 ,痊愈 11例 ,轻残 6例 ,中、重残 4例 ,死亡 9例 ,较 1997年 11月以前同类病人的病死率下降了 16 %。低温治疗可使病人保持自主呼吸 ,生命体征变化幅度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护理
低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杨佳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36例,分析手术适应证、皮瓣的选择、静脉回流方式、复合组织移植的种类及远期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36例,分析手术适应证、皮瓣的选择、静脉回流方式、复合组织移植的种类及远期疗效。结果:136例患者的掌背部复合组织瓣术后均成活,受区手指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手指背供区外形功能正常。结论: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接近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背部复合组织
皮瓣
手指皮肤缺损
逆行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育瑾
吴江
甄云
黎国雄
黄振林
曾碧娇
机构
深圳
市
宝安区
西乡
人民医院
神经
外科
深圳
市
宝安区
西乡
人民医院
信息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2,345,共3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03161)
文摘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含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0年4月~2006年3月间救治的10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2003年4月我院成立院前急救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分析比较不同时段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住院死亡率及其预后。结果院前科成立前、后,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患者分别为602例和490例(其中伤后至入院24h死亡153人,转院16例),住院患者分别为498例和425例。院前急救科成立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7.28%和35.14%,成立后院前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3.27%和26.82%,两组间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院前科成立前、后,重型颅脑伤住院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其中恢复良好或中残分别为241和274例(48.39%,64.47%)(P<0.01),重残为92和47例(18.47%,11.06%)(P<0.01),植物生存31和21例(6.22%,4.94%)(P>0.05),死亡134和83例(26.91%,19.53%)(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脑损伤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曾宪成
黄建英
张磊
李荣江
机构
增城市
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博济
医院
临床实验室
中山大学附属博济
医院
普
外科
深圳
市
宝安区
西乡
人民医院
普
外科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37-1339,共3页
基金
广东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451130001004472)
广州市卫生局项目(20141A011117)
+2 种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J4100081)
增城市人民医院优秀医学人才基金项目(2013-YX-001)
增城市科技创新扶持基金(ZC201004)~~
文摘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肝损伤患者32例(肝损伤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无肝损伤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HBsA抗体的滴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血清中IL-2和IL-6的含量。结果:肝损伤组的抗HBsAb的单抗的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19+及NK细胞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CD8+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4/CD8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的血清中IL-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肝损伤可引起的体内IL-2、IL-66变化,可降低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关键词
肝损伤
IL-2
IL-6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Keywords
Hepatic injury
IL-2
IL-6
Hepatitis B vaccine
Immune system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9
3
作者
杨佳鞠
机构
深圳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外科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0020110017)~~
文摘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8例(82处)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4例40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34例42处),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68例随访3~18个月,平均(9.8±3.5)个月,82处骨折均骨性愈合。微型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00%,感染率为5.00%;克氏针组优良率为66.67%,感染率为23.81%,两组优良率、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其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微型钢板
克氏针
Keywords
Metacarpal fractures
Mini-plates
Kirschner wire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3.4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
14
4
作者
张小燕
赵欣
机构
深圳
市
宝安区
西乡
人民医院
脑
外科
出处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5期273-274,共2页
文摘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于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4月 ,采用低温疗法 ( 34~36℃ )治疗 30例。低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颅内压的变化及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加强基础护理和气管切开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褥疮及感染。结果 ,痊愈 11例 ,轻残 6例 ,中、重残 4例 ,死亡 9例 ,较 1997年 11月以前同类病人的病死率下降了 16 %。低温治疗可使病人保持自主呼吸 ,生命体征变化幅度减小 。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护理
低温治疗
Key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 low temperature, nursing care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杨佳鞠
机构
深圳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外科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39-1641,共3页
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0020100445)~~
文摘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36例,分析手术适应证、皮瓣的选择、静脉回流方式、复合组织移植的种类及远期疗效。结果:136例患者的掌背部复合组织瓣术后均成活,受区手指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手指背供区外形功能正常。结论: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接近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掌背部复合组织
皮瓣
手指皮肤缺损
逆行
修复
Keywords
Complex dorsal metacarpal tissue
Flap
Finger skin defection
Retrograde
Repair
分类号
R658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院前院内急救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影响
周育瑾
吴江
甄云
黎国雄
黄振林
曾碧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肝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曾宪成
黄建英
张磊
李荣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杨佳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张小燕
赵欣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逆行掌背部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分析
杨佳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