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导BiPAP呼吸机在心血管外科术后的应用
1
作者 宋红 谭敏 项普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D UCG)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应用双相气道正压 (BiPAP)呼吸机的指征选择上的指导价值。方法 借助CD UCG术前测定 5 3例心血管外科病人有关参数。按照正常值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应用BiPA...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D UCG)在心血管外科术后应用双相气道正压 (BiPAP)呼吸机的指征选择上的指导价值。方法 借助CD UCG术前测定 5 3例心血管外科病人有关参数。按照正常值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气有关参数的变化以及两组病例之间的动脉血气改善的相关分析。结果 异常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善具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上述参数改善之相关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外科术后需BiPAP治疗的病例选择上具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彩超 正压呼吸 心血管疾病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志伟 姬尚义 +4 位作者 沈宗林 计乐群 谭敏 陈长春 陈伟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 目的总结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3年9月至2002年9月,对1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88例,其它心脏病变9例。45例进行三尖瓣成形,16例进行左心房折叠术。39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175例中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5%。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19例,心室颤动7例。随访137例,平均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病 瓣膜替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伟新 李刚 王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CAVSD患者,年龄3个月~28岁,Rastelli分型中A型6例,B型2例,C型1例,过渡型2例,房室瓣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7例,重度返流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3例,双片法修补7... 目的: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CAVSD患者,年龄3个月~28岁,Rastelli分型中A型6例,B型2例,C型1例,过渡型2例,房室瓣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7例,重度返流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3例,双片法修补7例,单片法修补2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2例。结果:1例3个月患儿早期死亡,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早期病死率9.1%,10例患者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MI)轻度5例,中度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中度6例。随访1~6年,1例术后MI轻度患者渐发展为MI中度,心功能Ⅱ级,1例术后TI中度患者发展为TI重度,需口服药物维持,心功能Ⅲ级,其余8例患者瓣膜功能保持稳定,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2例。结论:CAVSD应尽量采用双片法矫治,利于患者术后MI的改善。术后MI和TI都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间隔缺损 二尖瓣返流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计乐群 沈宗林 +3 位作者 姬尚义 陈长春 王志伟 谭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总结连续11例先天性肺动脉闭锁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手术治疗的结果,探讨其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修复材料。方法 从1994年-2000年连续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11例,男6例,女5例。其中新生儿2例,婴幼儿5例,儿童3例,成人1例... 目的 总结连续11例先天性肺动脉闭锁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手术治疗的结果,探讨其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修复材料。方法 从1994年-2000年连续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11例,男6例,女5例。其中新生儿2例,婴幼儿5例,儿童3例,成人1例。肺动脉闭锁盲端为肌性5例,膜性6例;主肺动脉发育良好3例,细小5例,仅有残迹2例,缺如1例;左右肺动脉共汇发育良好5例,轻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4例;伴左肺动脉狭窄5例。侧枝循环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9例,体动脉侧枝1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全组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10例,含急诊手术4例,包括:带瓣牛心包片跨环修复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连接1例,带瓣自体心包片跨环修复4例,自体心包片跨环修复4例,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修复1例(同时进行伴行心内畸形矫治),姑息性手术1例,为Glenn手术。结果 11例中9例存活(82%),血气分析恢复正常。2例手术死亡(18%)。8例远期随访均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手术宜尽早进行,缺氧发作应当急诊手术。尽量争取进行根治性手术,无条件进行根治性手术才进行姑息性手术,修复材料可以首选带瓣自体心包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治疗的回顾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鹏 王睿 黄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53-2155,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前心脏手术史。除2例外经胸超声均发现有赘生物或瓣膜功能障碍。病灶位置以瓣膜最常见。43%(26/61)培养获得了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单纯菌株。手术指征是持续、进行性感染或心功能衰竭、栓塞、瓣膜损害或赘生物直径≥1cm,不管药物治疗时间和心衰程度。结果:早期住院病死率6.6%(4/61)。随访(5.2±2.4)年,晚期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外科手术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9
6
作者 杨莉莉 李荣 +2 位作者 刘英 龙洪 李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58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行临床路径。同法选择2011年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58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行临床路径。同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34例患者为观察组,其围术期护理按照临床路径制定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诊疗、护理、术后康复指导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ICU停留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9.18±2.04)d、(28.24±6.83)h、(57426.31±4877.25)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和ICU停留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心脏瓣膜置换 围术期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完全型房室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志红 姬尚义 +2 位作者 杨建安 沈宗林 陈长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总结16例完全型房室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手术治疗体会。【方法】16例中男9例,女7例。平均月龄25±19月,其中小于6个月龄的7例。据Rastelli分型A型12例,B型2例,C型2例。重度、中度、轻度... 【目的】总结16例完全型房室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手术治疗体会。【方法】16例中男9例,女7例。平均月龄25±19月,其中小于6个月龄的7例。据Rastelli分型A型12例,B型2例,C型2例。重度、中度、轻度肺动脉高压分别为9例、5例、2例。手术按MeGoon氏"双片法"12例,"单片法"4例。手术前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主动脉压(MAP)的均值为0.73±0.24,术后为0.49±0.18,两者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2例患儿术后早期死于因重度肺动脉高压所致的严重低心排,死亡率12.5%。并发症发生率43.8%(7/16)。存活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5±38)月,随访结果二尖瓣中度返流1例,轻度返流5例。三尖瓣中度返流2例,轻度返流4例,没有病人因房室瓣返流而再次手术。全组病人术后无Ⅲ°房室传导阻滞、左室流出道狭窄及房、室缺残余漏。【结论】CAVSD由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和房室瓣返流,多数患儿6~12个月龄即出现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及心力衰竭,因此应在肺血管病变发生前,早期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 房室隔缺损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焰斌 崔刚 +4 位作者 黄志勇 刘志红 郭建洲 张锐 杨建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P组于升主动脉完全开放前5min时,先松开主动脉钳夹30s,再夹闭3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完全松开主动脉钳夹。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心脏复跳时(T2)和升主动脉开放10min(T3)、30min(T4)、45min(T5)以及术终(T6)和术后12h(T7)、24h(T8)记录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于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Western blot和TUNEL法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及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9、Bcl-2、Bax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Bcl-2与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和凋亡指数(AI)。结果 C组T2~T8等时点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纤颤(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30%、55%、40%,P组为15%、30%、20%,有显著减少(P<0.05);C组T2~T8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3.72±1.09)及∑ST-T抬高或下移幅度(3.8±1.23、3.4±1.17、3.1±1.12、2.7±0.97、2.3±0.92、2.1±0.86、1.8±0.79),P组分别为(2.3±0.86)和(2.1±0.91、1.9±0.85、1.8±0.67、1.6±0.59、1.2±0.49、1.0±0.43、0.9±0.41),均显著减少(P<0.05)。P组心肌组织Bax、Cyto-C、Caspase-9表达低于C组(5.8±2.2 vs.8.6±3.1、0.23±0.03 vs.0.31±0.09、0.35±0.06 vs.0.43±0.10),AI降低(8.1±2.1 vs.11.2±3.2),而Bcl-2/Bax比率(1.2±0.5 vs.0.7±0.3)和p-Akt(0.36±0.10 vs.0.27±0.04)、Bcl-2(6.2±3.4 vs.3.1±1.2)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心律失常 线粒体凋亡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红 杨建安 +2 位作者 周莲英 徐建玲 姬尚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变化,比较二者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差异。【方法】连续152例病人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CPB)下行CABG术,平均年龄62(S=21)岁,范围39~80岁,平均每例...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变化,比较二者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差异。【方法】连续152例病人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CPB)下行CABG术,平均年龄62(S=21)岁,范围39~80岁,平均每例搭桥2.7(1~5)支,平均CPB时间113(S=5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6(S=31)min。围术期9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测定cTnI与CK-MB,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cTnI与CK-MB均于主动阻断钳开放后就明显升高,开放后10h达峰值,分别为(0.72±0.33)μg/L与(56.3±28.6)IU/L。CK-MB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TnI术后10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13例围术期心肌梗死(PMI)患者术后各时间点cTnI均显著高于无PMI者,术后10h达峰值,为(3.96±1.73)μg/L,且术后10d仍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为(1.23±0.65)μg/L;13例中有7例术后因PMI而死亡。而无PMI者,无一例因心脏原因死亡。【结论】cTnI与CK-MB在CABG术后前期的动态变化相似,但cTnI高于正常值的时间长,对心肌缺血损伤诊断时间窗宽于CK-MB。因此cTnI诊断心肌损伤的晚期敏感性高于CK-MB。而且,围术期cTnI的检测也是预测CABG术后PMI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肌酸激酶同功酶 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荣 杨莉莉 +3 位作者 周淑英 黎凤群 杨丽娟 凌云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044-1046,10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的不适症状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1例ACS行CABG患者的围术期不适症状及并...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的不适症状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1例ACS行CABG患者的围术期不适症状及并发症进行调查,其中行择期CABG者98例、急诊CABG者23例。结果急诊CABG患者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应激性胃溃疡出血及心肌梗死的比例高于择期手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急诊CABG患者发生与心绞痛及术后饮食、排泄和康复活动相关的不适症状的比例均高于择期手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急诊CABG患者围术期抑郁发生率及康复运动指导需求均高于择期手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针对ACS患者围术期存在的并发症和不适症状,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支持减轻或缓解急诊CABG患者的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泵衰竭21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计乐群 陈伟新 董卫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27-428,共2页
目的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P)在冠心病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应用 IABP的疗效。对比 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 ,进行统计学... 目的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P)在冠心病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应用 IABP的疗效。对比 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 IABP30分钟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 65~ 130 mm Hg,心脏指数从 1.60± 0 .2 0 L· min- 1· m- 2上升到 2 .2 7± 0 .2 1L·min- 1·m- 2 ( P<0 .0 0 1) ,平均动脉压从 47.1± 16.0 mm Hg上升到 85 .3± 2 5 .5 mm Hg( P<0 .0 0 1) ,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总死亡 5例 ,依赖 IABP最终死亡 3例 ,应用 IABP相关合并症死亡 1例 ,其他原因死亡 1例。应用 IABP发生合并症 3例。结论  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 ,改善了心肌氧供 -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治疗 冠心病 泵衰竭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腹膜透析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涂霞 陈伟新 +1 位作者 姜妮 刘希伶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35-36,共2页
对12例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婴幼儿行腹膜透析治疗,结果9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3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提出保持透析管路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婴幼儿保暖、透析液体保温及病情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 婴幼儿 心脏手术 急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多普勒定量评价架桥前后乳内动脉血流特性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姬尚义 陈长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22-823,共2页
目的 :用二维多普勒测定冠状动脉架桥 (CABG)患者术前、术后乳内动脉 (IMA)血流特性的变化 ,为判断IMA桥的通畅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 31例IMA架桥患者在术前测定原位的左、右乳内动脉 (LIMA与RIMA)的直径 (D)、流量 (F)及时间流速积分 (... 目的 :用二维多普勒测定冠状动脉架桥 (CABG)患者术前、术后乳内动脉 (IMA)血流特性的变化 ,为判断IMA桥的通畅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 31例IMA架桥患者在术前测定原位的左、右乳内动脉 (LIMA与RIMA)的直径 (D)、流量 (F)及时间流速积分 (TVI) ,和心输出量 (CO) ,并将术后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与术前对比。结果 :术后 6h到 10周两者的D与F ,F/CO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 (P <0 0 5 ) ,LIMA的F较RIMA的F在术后 2 4h与术后 5d明显要高 (P <0 0 5 )。术前LIMA收缩 /舒张期血流比在CABG术后明显反转 (P <0 0 5 ) ,而RIMA则无改变。结论 :(1)架桥后的LIMA与原位RIMA的D及F均明显增加。 (2 )LIMA与RIMA术后血流的增加及LIMA的收缩 /舒张期血流比的逆转是继发于LIMA充当冠状动脉供血的血流特性。 (3)二维多谱勒法对架桥后IMA的血流特性评价可用于术后CABG患者IMA桥的功能及生理变化的监测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动脉 二维多普勒测定 冠状动脉架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4
作者 姬尚义 杨建安 +6 位作者 姚滨 陈伟新 王小雷 陈长春 王志伟 谭敏 张玉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4-1825,共2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64例病人在无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搭桥手术,共搭桥356支,平均2.2支,其中左前降支146支,对角支66支,右冠状动脉91支,钝园支53支。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正中纵劈胸骨切口,用Medtr...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64例病人在无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搭桥手术,共搭桥356支,平均2.2支,其中左前降支146支,对角支66支,右冠状动脉91支,钝园支53支。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正中纵劈胸骨切口,用MedtronicOctopusⅡ固定器辅助下进行。结果本组164例病人中有7人因低血压或严重心律不失常改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其中2人死亡,死亡率1.2%。术后心排出量由手术前(3.6±0.8)L/min上升到(5.3±1.9)L/min,心脏指数由手术前的(2.0±0.9)L/(min·m2)上升到3.2±1.3L/(min·m2)。本组37人与体外循环下搭桥52人术后心肌酶作了比较,发现不停跳组心肌酶上长升的幅度小、恢复快。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某些冠心病病人的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适用于单支或两支病变、心功能差、射血分数低和高龄病人。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且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无体外循环 心肌稳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停跳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影响
15
作者 陈长春 姬尚义 +3 位作者 计乐群 刘志红 刘希伶 胡应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了解血液停跳液对心肌在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程度和手术后恢复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1d,术后1、3、5、8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 目的:了解血液停跳液对心肌在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程度和手术后恢复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1d,术后1、3、5、8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5倍(P<0.01);术后3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CK-MB已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他4种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或P<0.01);术后5d继续恢复,LDH和LDH-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CK也恢复到正常水平,AST虽仍略高于正常水平,但是其与术前测定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8d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5)。结论:血液停跳液对CABG患者可以提供满意的心肌保护。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这些心肌酶的释放术后1d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CK与AST次之,LDH和LDH-1最慢,术后8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1的恢复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手术期间 血液停跳液 心肌酶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湘 张希 +5 位作者 姬尚义 姚尖平 陈振光 熊迈 许哲 王志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运用缺血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10例)和预处理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及IL-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gG、IgM和C3...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运用缺血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10例)和预处理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及IL-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gG、IgM和C3、C4、IL-2水平均在术后1d较术前明显降低,IgG、IgM在术后3d有所恢复,术后5d恢复正常,C3术后3d恢复正常。预处理组C4和IL-2在术后3d即恢复至术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缺血预处理能促进瓣膜置换术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而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则可能通过对补体系统调节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瓣膜置换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iPA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及护理
17
作者 迟丽娟 张志玲 刘希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正压型呼吸机(bi-level pos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患者肺部并发症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20例CABG术后患者应用BiPA... 目的探讨双正压型呼吸机(bi-level pos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患者肺部并发症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20例CABG术后患者应用BiPAP的治疗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18例患者成功恢复,1例患者重行气管插管,1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论BiPAP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正确使用及加强护理是治疗肺部并发症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双正压型呼吸机 肺部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处理
18
作者 董卫欣 陈伟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30-731,共2页
目的 :探讨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处理。方法 :总结近 8年 81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中 ,78例存活 ,3例术后死亡 ,18例术后有早期并发症。结论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处理 ,重点为补足血容量。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摩对术后排便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仁凤 秦继红 姚冠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30-431,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预防术后便秘的作用。方法:依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穴位按摩+腹部按摩+常规护理组;B组:腹部按摩+常规护理组;C组;常规护理组。其中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06例,骨科手术患者74例。取3...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预防术后便秘的作用。方法:依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A组:穴位按摩+腹部按摩+常规护理组;B组:腹部按摩+常规护理组;C组;常规护理组。其中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06例,骨科手术患者74例。取3组患者中术后3 d内首次自然排便人数、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人数及发生便秘人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d内首次自然排便人数、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人数及发生便秘人数3组分别是A组32,2,1例;B组17,8,5例;C组9,12,8例。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生便秘情况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腹部按摩、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穴位按摩有更佳的预防术后便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按摩 腹部 针刺穴位 手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必强 叶世铎 李刚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研究心肌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白鼠工作心脏模型 ,比较经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前后左室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目的】研究心肌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白鼠工作心脏模型 ,比较经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前后左室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主动脉压、冠脉流量、主动脉流量和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 (LDH) ,心肌ATP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自灌注停搏液至完全停搏的时间。【结果】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产生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明显促进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增进心脏的收缩功能、心肌ATP含量和SOD活性的恢复 ,减少LDH的漏出。【结论】腺苷预处理对心脏模拟体外循环的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存 心肌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