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超声评估胎儿视交叉结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葵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6-881,共6页
胎儿视神经、视交叉(OC)及视束统称为OC结构。随着超声仪器精度的提升及扫描方法的改进,产前观察胎儿OC结构成为可能,评价其形态、大小可为临床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本文就产前超声评估胎儿OC结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胎儿 视交叉 视神经 视束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孕晚期胎儿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超声表现
2
作者 吴晓霞 钟兴健 +7 位作者 罗彩群 王辉 陈丽媛 文华轩 袁鹰 廖伊梅 曾晴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4-885,共2页
孕妇36岁,孕3产1;孕12周及孕中期Ⅲ级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同期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示低风险,孕30^(+1)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右侧侧脑室增宽(1.01 cm);夫妻均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孕前及孕期与毒物和射线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孕32^(... 孕妇36岁,孕3产1;孕12周及孕中期Ⅲ级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同期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示低风险,孕30^(+1)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右侧侧脑室增宽(1.01 cm);夫妻均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孕前及孕期与毒物和射线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孕32^(+1)周Ⅲ级超声:胎儿双侧侧脑室增宽达1.24 cm,颅脑回声异常,提示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巨细胞病毒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前超声外侧裂分级管理方法诊断胎儿无脑回畸形
3
作者 刘雪琳 孙玲玉 +1 位作者 尹春红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6-870,共5页
目的观察产前超声外侧裂分级管理用于诊断胎儿无脑回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确诊并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39胎无脑回畸形胎儿,根据产前超声检查时间(应用产前超声外侧裂分级管理方法,即产前超声常规筛查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之前或... 目的观察产前超声外侧裂分级管理用于诊断胎儿无脑回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确诊并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39胎无脑回畸形胎儿,根据产前超声检查时间(应用产前超声外侧裂分级管理方法,即产前超声常规筛查胎儿大脑外侧裂形态之前或其后)将其分为未分级管理组(n=20)与分级管理组(n=19)。对比分析2组产前超声诊断结果,评价分级管理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未分级管理组20胎中,产前超声提示无脑回畸形4胎、仅提示其他结构异常16胎;根据产前超声外侧裂分级管理方法重新评估后者,结果显示4胎因切面不标准而未能评估,2胎因重度脑积水未见明显外侧裂而无法评估,4胎外侧裂形态与相应孕周不符,5胎Ⅰ型(无平台型)、1胎Ⅴ型(Z字型)。分级管理组19胎中,产前超声提示无脑回畸形15胎,包括外侧裂形态与相应孕周不符6胎、Ⅰ型(无平台型)7胎、Ⅲ型(直线型)1胎、Ⅴ型(Z字型)1胎;未能明确诊断4胎。产前超声对分级管理组胎儿无脑回畸形的检出率(15/19,78.95%)显著高于未分级管理组(4/20,20.00%)(P<0.01)。结论基于外侧裂分级管理方法可提高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无脑回畸形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无脑回畸形 超声检查 外侧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外侧裂形态筛查胎儿大脑皮质发育异常
4
作者 陈亚岩 黄慧 +3 位作者 王可 魏英妮 廖佳音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1-865,共5页
目的观察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外侧裂(SF)形态对于筛查胎儿大脑皮质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76胎孕中晚期胎儿,基于产前超声评估SF形态是否正常,观察有无大脑皮质及其他结构发育异常;之后定期复查产前超声,随访妊娠结局及出生... 目的观察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外侧裂(SF)形态对于筛查胎儿大脑皮质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76胎孕中晚期胎儿,基于产前超声评估SF形态是否正常,观察有无大脑皮质及其他结构发育异常;之后定期复查产前超声,随访妊娠结局及出生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876胎中,861胎(861/876,98.29%)SF形态正常;11胎(11/876,1.26%)SF发育迟缓(SF形态正常,但与孕周不符)、4胎(4/876,0.46%)SF形态异常,均合并大脑皮层发育异常和/或颅内外结构畸形,随访显示其中4胎SF形态与孕周相符、4胎SF形态仍与孕周不符、2胎SF形态仍异常。上述15胎中,6胎顺利出生且随访至10~15月龄均发育良好、4胎引产;其余5胎中,3胎SF发育迟缓、1胎SF形态异常,均合并其他严重畸形,1胎SF形态异常,均未接受超声复查而予引产或失访。结论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SF形态对筛查胎儿大脑皮层发育异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超声检查 产前 大脑皮质 外侧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科超声图像智能质量控制系统的效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谭莹 文华轩 +5 位作者 彭桂艳 罗丹丹 温昕 江瑶 黄文兰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观察产科超声图像智能质量控制系统(IUQCS)的效能。方法以IUQCS评价64家深圳医院573名医师采集的164010幅6774胎孕中晚期胎儿声像图的质量,由2名专家(E1/E2)对其中57444幅单幅图像进行质控;对比其对切面分类及标准程度的质控效能和... 目的观察产科超声图像智能质量控制系统(IUQCS)的效能。方法以IUQCS评价64家深圳医院573名医师采集的164010幅6774胎孕中晚期胎儿声像图的质量,由2名专家(E1/E2)对其中57444幅单幅图像进行质控;对比其对切面分类及标准程度的质控效能和一致性及耗时差异。结果IUQCS质控总体标准率为81.16%,基本标准率10.10%,非标准率8.74%。IUQCS与E1/E2质控切面分类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7.61%(56071/57444)及97.65%(56092/57444),一致性强(Kappa均>0.933);标准程度评价总体符合率为89.72%(50307/56071)及89.67%(50300/56092),一致性较强(Kappa均=0.658)。IUQCS每100幅质控耗时明显小于人工质控[33(29,37)s vs.705(680,730)s vs.720(696,751)s,Z均=-20.776,P均<0.001]。结论利用产科IUQCS可较为准确、高效地实现图像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观察外侧裂评估胎儿脑皮质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秦越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3-1635,共3页
当前产前评估胎儿脑皮质发育已成为可能。外侧裂是胎儿大脑表面重要结构,亦为评估胎儿脑皮质发育成熟度及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就产前超声通过观察外侧裂评估胎儿脑皮质发育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关键词 胎儿 大脑皮质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评估胎儿颅脑:可见与不可见异常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晴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6-1641,共6页
评估胎儿颅脑畸形是产前超声诊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和超声医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神经系统超声方法学技术的进步,产前超声可见颅脑异常越来越多。但目前癫痫、智力低下及运动功能受损等胎儿期脑功能... 评估胎儿颅脑畸形是产前超声诊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和超声医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神经系统超声方法学技术的进步,产前超声可见颅脑异常越来越多。但目前癫痫、智力低下及运动功能受损等胎儿期脑功能异常性临床表型仍为产前超声所不可见,有望通过先进的神经系统超声方法学评价脑沟回发育而间接进行推断。本文综合颅脑超声表现异常程度、结构或功能异常严重程度及预后就产前超声评估胎儿颅脑异常现状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基因特征
8
作者 梁博诚 罗丹丹 +6 位作者 罗彩群 谭莹 欧阳淑媛 廖伊梅 袁鹰 文华轩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的基因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13胎经产前超声诊断CHD的单胎胎儿资料,并将其分为8类心脏结构异常;其中40胎因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提示良性拷贝数变异(CNV)或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的基因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13胎经产前超声诊断CHD的单胎胎儿资料,并将其分为8类心脏结构异常;其中40胎因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提示良性拷贝数变异(CNV)或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VUS)而接受全外显子测序(WES)。结果 613胎CHD中,479胎接受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基因检测显示60胎(60/479,12.53%)存在异常;134胎仅接受CMA,基因检测显示4胎(4/134,2.99%)存在异常。568胎为孤立性、45胎为非孤立性CHD,分别有40胎(40/568,7.04%)及15胎(15/45,33.33%)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显示异常。复合型CHD(10/41,24.39%)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异常检出率高于非复合型(54/572,9.44%)。复合型CHD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异常检出率在圆锥动脉干畸形(CTD)合并静脉系统畸形胎儿中最高,达30.77%(4/13);非复合型CHD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异常检出率在内脏反位胎儿中最高,为25.00%(1/4)。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结果提示良性CNV或VUS的40胎中,WES提示3胎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CNV(P/LP)、3胎为VUS、34胎为良性CNV。结论 CHD胎儿、尤其合并心外畸形者可能存在基因异常;CTD胎儿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结构异常时,基因异常可能性更大。相比单纯CMA,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更有助于发现基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胎儿 基因检测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产前超声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余翔 李胜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6-870,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产前超声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大规模的超声影像数据,AI系统能够识别复杂的胎儿结构特征,辅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此外,AI还能标准化超声成像流程,减少操作者主观经验差异导致...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产前超声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大规模的超声影像数据,AI系统能够识别复杂的胎儿结构特征,辅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此外,AI还能标准化超声成像流程,减少操作者主观经验差异导致的误差,提高检查效率和可重复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I在产前超声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诊断精度,还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医疗资源 超声成像 可重复性 诊断精度 AI 检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测量胎儿马尾神经参数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
10
作者 唐瑶 李胜利 +5 位作者 张昭萍 黄娜娜 王芸 罗宁 周舟 曹显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测量胎儿马尾神经参数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46胎TCS胎儿(TCS组)及591胎健康胎儿(对照组),采用产前超声测量马尾神经长度、面积及角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其诊断TCS的价值。结果 组间胎儿马...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测量胎儿马尾神经参数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46胎TCS胎儿(TCS组)及591胎健康胎儿(对照组),采用产前超声测量马尾神经长度、面积及角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其诊断TCS的价值。结果 组间胎儿马尾神经长度、面积及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胎儿马尾神经长度、面积及角度诊断TC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0.809及0.972。结论 产前超声测量胎儿马尾神经参数对诊断TC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神经管缺陷 脊髓圆锥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对胎儿胼胝体长度变短的诊断价值研究
11
作者 文桂琼 曾晴 +1 位作者 李琴 柳元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建立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其对胼胝体长度变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胎儿360例(正常组);临床确诊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48例(... 目的:建立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其对胼胝体长度变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胎儿360例(正常组);临床确诊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48例(FGR组),疑诊胼胝体长度变短并证实确为胼胝体长度短小的异常胎儿76例(异常组)。对所有胎儿进行横切面上胼胝体最大前后径测量,计算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建立胎儿胼胝体长度/枕额径比值的正常参考值,绘制异常组、FGR组与正常组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复合散点图。结果:360例正常组、76例异常组和48例FGR组孕妇年龄分别为(30.6±4.6)岁、(31.5±7.9)岁、(30.7±4.5)岁,孕妇年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和异常组P=0.152,正常组和FGR组P=0.457,异常组和FGR组P=0.083)。异常组和正常组相比较,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FGR组和正常组相比,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FGR组与正常组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复合散点图结果显示,异常组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位于正常参考值的第5百分位数线下;FGR组和异常组在复合散点图上差异不明显。结论: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对胼胝体大小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比值在整个孕周相对恒定,且该比值在FGR胎儿中亦为正常,可避免因胎儿FGR导致胼胝体实际长度低于正常胎儿而误诊为胼胝体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 胼胝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期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高危人群的产前超声诊断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黎文雅 余艳红 +9 位作者 李胜利 文华轩 王晨虹 袁鹰 郑琼 毕静茹 欧阳玉容 曾庆凯 刘慧文 肖志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索早孕期胼胝体发育不良(ACC)胎儿和前脑无叶无裂畸形(HPE)胎儿颅脑结构是否有改变。方法选择2013年0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正常胎儿早孕期NT图像,及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我院诊断为ACC或HPE并且在我院超声科... 目的探索早孕期胼胝体发育不良(ACC)胎儿和前脑无叶无裂畸形(HPE)胎儿颅脑结构是否有改变。方法选择2013年0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正常胎儿早孕期NT图像,及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我院诊断为ACC或HPE并且在我院超声科存有早孕期资料的胎儿。分别测量不同组早孕期(11~13+6周)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FD值,计算MD/FD比值。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有620例正常胎儿,5例ACC胎儿,13例HPE胎儿纳入研究。ACC胎儿和HPE胎儿早孕期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FD值、MD/FD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C及HPE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FD值、MD/FD比值均较正常胎儿发生明显改变(P<0.05)。所有ACC和HPE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大于正常组胎儿,80%ACC及84.6%HPE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FD值小于正常组胎儿,ACC组及HPE组胎儿的MD/FD比值均大于1,而正常组MD/FD比值均小于1。结论早孕期ACC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FD值,MD/FD比值较正常均发生明显改变,且这一改变在合并有ACC胎儿中也同样明显。因此早孕期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FD值、MD/FD比值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早期发现ACC异常胎儿的新指标,为早期筛查ACC高危人群、发现不易察觉的神经系统或神经系统外畸形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胎儿 先天性畸形 胼胝体发育不良 前脑无叶无裂 早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超声成像解剖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夏珣 陈翠华 +4 位作者 郭飞燕 裘毓雯 黄莉萍 文华轩 李征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常超声解剖,对比二维超声图像和三维容积数据重建的图像。方法对89名进行胎儿颈后透明层(NT)筛查的健康孕妇,留取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和横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留取断层超声显像(T...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常超声解剖,对比二维超声图像和三维容积数据重建的图像。方法对89名进行胎儿颈后透明层(NT)筛查的健康孕妇,留取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和横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留取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重建的各切面超声图像,对比分析各解剖结构。结果 (1)二维超声和TUI均可获得各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胎儿鼻骨和腭,冠状切面可显示双侧上颌骨额突和原发腭组成的鼻后三角,横切面可显示鼻后三角和腭的解剖关系;(2)二维超声和TUI比较,鼻后三角区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图像的合格率和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TUI重建的横切面质量要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二维和TUI均可良好显示妊娠早期胎儿的鼻后三角区解剖,为腭裂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孕早期 鼻后三角 断层显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胎儿颜面部超声标准切面自动识别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余镇 吴凌云 +4 位作者 倪东 陈思平 李胜利 汪天富 雷柏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7-275,共9页
在常规胎儿超声诊断过程中,精确识别出胎儿颜面部超声标准切面(FFSP)至关重要。传统方法是由医生进行主观评估,这种人工评判的方式不仅耗费时间精力,而且严重依赖操作者经验,所以结果往往不可靠。因此,临床超声诊断亟需一种FFSP自动识... 在常规胎儿超声诊断过程中,精确识别出胎儿颜面部超声标准切面(FFSP)至关重要。传统方法是由医生进行主观评估,这种人工评判的方式不仅耗费时间精力,而且严重依赖操作者经验,所以结果往往不可靠。因此,临床超声诊断亟需一种FFSP自动识别方法。提出使用深度卷积网络识别FFSP,同时还分析不同深度的网络对于FFSP的识别性能。对于这些网络模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随机初始化网络参数和基于Image Net预训练基础网络的迁移学习。在研究中,数据采集的是孕周20~36周胎儿颜面部超声图像。训练集包括1 037张标准切面图像(轴状切面375张,冠状切面257张,矢状切面405张)以及3 812张非标准切面图像,共计4 849张;测试集包括792张标准切面图像和1 626张非标准切面图像,共计2 418张。最后测试集实验结果显示,迁移学习的方法使得网络识别结果增加9.29%,同时当网络结构由8层增加至16层时,分类结果提升3.17%,深度网络对于FFSP分类最高正确率为94.5%,相比之前研究方法的最好结果提升3.66%,表明深度卷积网络能够有效地检测出FFSP,为临床自动FFSP检测方法打下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颜面部标准切面识别 超声图像 深度卷积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13
15
作者 夏珣 李胜利 +2 位作者 余艳红 文华轩 廖玉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78-2282,共5页
目的运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估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右心室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Ⅰ组为56胎HLHS胎儿:分为Ⅰa组(心室腔狭小,30胎)和Ⅰb组(心室腔不可见,26胎),Ⅱ组为147胎正常胎儿(正常对照组)。通过Syngo US Wor... 目的运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估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右心室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Ⅰ组为56胎HLHS胎儿:分为Ⅰa组(心室腔狭小,30胎)和Ⅰb组(心室腔不可见,26胎),Ⅱ组为147胎正常胎儿(正常对照组)。通过Syngo US Workplace VVI工作站处理胎儿标准四腔心二维动态图,获得右心室心肌的运动参数,包括应变(S)、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期应变率(SRd)、收缩期达峰速度(Vs)、舒张期达峰速度(Vd)。结果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心肌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a和Ⅰb组比较,右心室心肌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Vs与孕周呈正相关(r=0.835,P<0.05),Vd与孕周无显著相关性(r=0.013,P>0.05)。结论 HLHS胎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受损,孕中晚期Vs随孕周增加的程度高于正常胎儿。VVI为探讨胎儿心肌发育的生理及病理学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速度向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产后的胎儿正常肢体的体外超声检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菊玲 李胜利 +5 位作者 陈琮瑛 官勇 毕静茹 袁帆 文华轩 廖玉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 探讨胎儿正常肢体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显示切面 ,提高产前超声对胎儿肢体正常结构的认识。方法 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 (SCSA)对引产后胎儿标本行模拟宫内超声检查。结果 将胎儿肢体分节段按顺序进行连续扫查 ,可显示胎儿肢体的... 目的 探讨胎儿正常肢体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显示切面 ,提高产前超声对胎儿肢体正常结构的认识。方法 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 (SCSA)对引产后胎儿标本行模拟宫内超声检查。结果 将胎儿肢体分节段按顺序进行连续扫查 ,可显示胎儿肢体的完整性 ;充足的空间和适量的羊水有利于分辨胎儿趾 (指 )的数目与确定足 (手 )姿势。结论 一定条件下 ,二维超声可清楚显示胎儿肢体的完整性。SCSA法是胎儿肢体检查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肢体 二维超声 产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文韬 陈琮瑛 +4 位作者 李胜利 余容 袁鹰 杨霞 王恩礼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最大直径均≤1.5cm)的价值。方法利用BI-RADS超声术语对159例患者共186个乳腺小肿块进行描述,并对这些超声征象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最大直径均≤1.5cm)的价值。方法利用BI-RADS超声术语对159例患者共186个乳腺小肿块进行描述,并对这些超声征象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肿块123个(123/186,66.13%),恶性肿块63个(63/186,33.87%)。超声对恶性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43%(45/63)、87.80%(108/123)、82.26%(153/186)。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形态、边缘、生长方向、后方回声、内部微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边缘毛刺和内部微钙化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边缘毛刺及肿块内部微钙化对鉴别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最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颜面部畸形高频超声尸体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秀兰 李胜利 +3 位作者 姚远 文华轩 廖玉媚 黄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胎儿尸体颜面部畸形产后高频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严重畸形或染色体检查为异常而引产、且其父母同意尸体解剖的71例引产胎儿颜面部行产后高频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尸体解剖对比。结果产后超声发现71例中共... 目的研究胎儿尸体颜面部畸形产后高频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对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严重畸形或染色体检查为异常而引产、且其父母同意尸体解剖的71例引产胎儿颜面部行产后高频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尸体解剖对比。结果产后超声发现71例中共有24例胎儿存在颜面部畸形,共有颜面部畸形51处,经尸体解剖证实,PMFU灵敏度、准确率均达100%。从不破坏尸体完整性、操作的简便性、获得结果的快捷性方面进行评估,51处颜面部畸形中,PM-FU在22处优于尸体解剖。结论产后超声检查为胎儿尸体解剖学检查开辟了新领域,可以作为尸体检查的选择方法之一,在胎儿尸体解剖遇到障碍时代替运用,或在尸体解剖前运用作为尸体解剖思路、步骤、方法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磁共振成像及染色体检查在胸腹部异常胎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成礼 刘阳 +3 位作者 段桂开 房袁媛 易艳 朱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7-982,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ultrasound,U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价值。提出并探讨以染色体检查结果为基础的结构畸形评分(structural malformation score,SMS)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16年3月至2... 目的:评价超声(ultrasound,U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价值。提出并探讨以染色体检查结果为基础的结构畸形评分(structural malformation score,SMS)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经US和MRI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胎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US和MRI联合应用指征,计算US、MRI及US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US、MRI联合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价值。通过计算染色体阳性病例百分率对胎儿胸腹部结构畸形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1)鉴别诊断和US应用的局限性是增加MRI联合检查的主要原因。(2)77例受检孕妇经随访证实正常胎儿(阴性)27例(35.1%)、异常胎儿(阳性)50例(64.9%)。US检出阴性25例(32.5%)、阳性52例(67.5%);MRI检出阴性28例(36.4%)、阳性49例(63.6%)。US联合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分别为96.0%、92.6%、96.0%、92.6%,明显高于单一US或单一MRI检查。U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92,MRI诊断的AUC为0.819,US联合MRI诊断的AUC为0.943。联合方案与单一US和单一MRI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6;Z=1.97,P=0.049)。(3)根据染色体阳性病例百分率将SMS分为5个评分等级,即0≤1分﹤25%,25%≤2分﹤50%,50%≤3分﹤75%,75%≤4分﹤100%,100%评为5分。当4分≤SMS﹤10分时,建议临床进行染色体或基因检测,当SMS≥10分时,建议临床必要时终止妊娠。结论:US、MRI联合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效能最优。准确的诊断和精确的评分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成像 胎儿 胸腹部异常 染色体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3^(+6)周胎儿颅后窝结构的产前超声检测 被引量:16
20
作者 秦凤真 李胜利 +3 位作者 文华轩 欧阳玉容 郑琼 毕静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0-955,共6页
目的建立经腹部超声测量11~13+6周胎儿颅后窝结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探讨其对开放性脊柱裂(OSB)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9月期间在孕11~13+6周时接受颈项透明层检查的正常组胎儿541例和OSB组胎儿3例,采用经腹超声从... 目的建立经腹部超声测量11~13+6周胎儿颅后窝结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探讨其对开放性脊柱裂(OSB)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9月期间在孕11~13+6周时接受颈项透明层检查的正常组胎儿541例和OSB组胎儿3例,采用经腹超声从正中矢状切面和经前囟小脑横切面对胎儿的颅后窝结构进行观察及测量,建立11~13+6周胎儿颅后窝结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比较两切面的测量差异并比较正常组与OSB组胎儿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两切面各测量参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胎儿颅后窝可见两条强回声线,OSB组胎儿的颅后窝仅能看到一条明显的强回声线即脑干后缘与第四脑室顶部,第四脑室与小脑延髓池分界显示不清。正常组胎儿脑干前后径、第四脑室前后径、小脑延髓池前后径均随头臀长的增加呈线性增加。OSB组胎儿的脑干前后径均大于正常值的第95百分位数,第四脑室-小脑延髓池前后径均小于正常值的第5百分位数。OSB组脑干前后径与第四脑室-小脑延髓池前后径的比值明显大于正常组,且大于1。结论建立了11~13+6周胎儿颅后窝结构正常值范围,可能有助于对早孕期OSB的筛查。正中矢状切面或经前囟小脑横切面超声发现胎儿颅后窝第四脑室与小脑延髓池分界不清,且脑干前后径与第四脑室-小脑延髓池前后径的比值大于1,可能成为11~13+6周OSB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早孕期 11~13^+6周 颅后窝 开放性脊柱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