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政府管理方式最新动态
1
作者 吕元礼 陈飞帆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5,共2页
当前,新加坡的社会生态已经进入新常态,希望更多的民主、平等、自由、幸福。新加坡政府面对新常态,适时而变,其经济管理从强调各取所值到注重积极分享;政府管理方式从发号施令到与民协商;社会管理从强大政府到做大社会,并取得国家治理... 当前,新加坡的社会生态已经进入新常态,希望更多的民主、平等、自由、幸福。新加坡政府面对新常态,适时而变,其经济管理从强调各取所值到注重积极分享;政府管理方式从发号施令到与民协商;社会管理从强大政府到做大社会,并取得国家治理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积极分享 与民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管理的革命——试论构建中国市场化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与原则
2
作者 汪永成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支出 管理体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居民社区参与--基于深圳3个村改居社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潘柄涛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6期126-131,共6页
公民参与的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社会政治领域一个热门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研究通过社会资本的网络因子、信任因子、互动因子和规范因子的加入,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解读基层社区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四个因子的引... 公民参与的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社会政治领域一个热门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研究通过社会资本的网络因子、信任因子、互动因子和规范因子的加入,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解读基层社区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四个因子的引入,提升了公民参与研究模型的解释力。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选举参与和利益表达两个公民参与因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区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公共品研究:概念、类型和供给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文恩 王利君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共9页
提供行业公共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有关行业公共品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包括行业公共品与一般意义上公共品的区别,行业公共品的类型划分以及供给机制,学界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对深圳市安防... 提供行业公共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有关行业公共品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包括行业公共品与一般意义上公共品的区别,行业公共品的类型划分以及供给机制,学界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对深圳市安防产业的调研考察,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回应并提出,行业公共品是面向某一特定行业提供的,行业内所有企业均能从中获益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功能视角来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行业管束型与行业助推型两类公共品。作为行业治理的两大主体,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通过三种机制供给行业公共品:政府权威供给、协会自主供给以及政会协同供给。其中,依据政府与行业协会协作过程中主导权的差异,政会协同供给又可以细化为“政府提供、协会协助”“政府购买,协会提供”以及“协会提供、政府资助”三种具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公共品 行业协会 供给机制 政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嵌到共生:后脱钩时代政府与行业协会关系新框架 被引量:18
5
作者 罗文恩 王利君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2,共9页
“政会共生”是脱钩改革之后政府与行业协会关系的一种可能形式。在政会共生模式下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组织功能、内部治理、收入来源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均与当下主流观点存在明显差别。政会共生关系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政府与行业... “政会共生”是脱钩改革之后政府与行业协会关系的一种可能形式。在政会共生模式下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组织功能、内部治理、收入来源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均与当下主流观点存在明显差别。政会共生关系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政府与行业协会在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方面利益契合;政府与行业协会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双向依赖;双方确立制度化的长期合作关系。政会共生关系的建立并非易事,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有为政府的角色预设、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普及、行业协会发展成熟以及行业协会拥有高自主性。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互动关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会共生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协会 政会关系 政会共生 双向依赖 脱钩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研究中的国家社会视角:局限、经验与发展可能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卫红 桂勇 骆天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67,共6页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基层研究开始关注邻里空间,许多研究者运用国家—社会范式来研究邻里。基于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力图揭示国家—社会范式在中国城市变迁研究中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嵌入于特定邻里空间的利益与目标各异的行动者进行分析时的...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基层研究开始关注邻里空间,许多研究者运用国家—社会范式来研究邻里。基于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力图揭示国家—社会范式在中国城市变迁研究中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嵌入于特定邻里空间的利益与目标各异的行动者进行分析时的局限,认为在邻里研究中应更多地强调行动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社区 国家-社会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冲突中的“政治化”现象分析——以业主维权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卫红 桂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68,共4页
近年来,我国社会冲突中常见"政治化"现象,通常被认为这是政府主动采取的理性应对方式。文章基于对业主维权的分析指出,"政治化"现象不一定是政府主动行为的结果,很可能是冲突博弈过程中各方使用"政治化策略&qu... 近年来,我国社会冲突中常见"政治化"现象,通常被认为这是政府主动采取的理性应对方式。文章基于对业主维权的分析指出,"政治化"现象不一定是政府主动行为的结果,很可能是冲突博弈过程中各方使用"政治化策略"所致。文章随后指出"政治化"现象的持续可能带来不良社会后果,进而建议政府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区分政治性和非政治性议题,消解"政治化策略"的适用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主维权 利益分化 结构转型 政治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与抗争行动的互构:对乌坎事件的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卫红 黄荣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48,77,共6页
乌坎事件因媒介使用产生广泛影响,现有研究较多从媒介工具效用角度分析媒介在乌坎事件中的问题界定、动员、框架化等作用,而不去追问村民为何使用媒介、为何改变原本有效的媒介策略等关乎媒介使用的根本问题。互联网时代媒介与抗争行动... 乌坎事件因媒介使用产生广泛影响,现有研究较多从媒介工具效用角度分析媒介在乌坎事件中的问题界定、动员、框架化等作用,而不去追问村民为何使用媒介、为何改变原本有效的媒介策略等关乎媒介使用的根本问题。互联网时代媒介与抗争行动之间形成复杂的互构形态,呈现出媒介多样性与媒介制度、行动者与媒介、媒介管控与突破、公众的态度四个维度,显示出集体行为中媒介作为一种动力机制的可能。这为重新反思媒介角色带来了新的理论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坎事件 互联网 互构 媒介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公务员流动与公务员流动机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汪永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公务员 流动机制 行政系统 职位分类 竞争机制 监督机制 激励机制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制度平衡为导向的新加坡政治改革--基于合法性三重意蕴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元礼 谷志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7,共7页
为了满足民众的新期求和加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新加坡自2009年以来进行了以制度平衡为导向的政治改革,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缩小集选区规模、减少六人集选区数目和增加单选区数目的改革,使改革后的制度能够更为公平对待所有参加选举的政... 为了满足民众的新期求和加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新加坡自2009年以来进行了以制度平衡为导向的政治改革,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缩小集选区规模、减少六人集选区数目和增加单选区数目的改革,使改革后的制度能够更为公平对待所有参加选举的政党,以增进政治制度的正当性;(2)通过增加非选区议员人数、把官委议员制度确定为永久性制度的改革,使改革后的制度更能让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以增强政治制度的认受性;(3)通过设立冷静日的改革,以及对于不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坚持,使改革后的制度更能够选出一个强而有力及效率高超的政府去治理国家,以增加政治制度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政治改革 选举制度 合法性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清廉政风及其垂范社会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元礼 徐希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2-44,共3页
新加坡政府领导人特别注意洁身自好,清白做人。在其垂范作用下,诚信不仅是新加坡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也是普罗大众坚守的原则。同时,在新加坡节俭的政风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开始崇尚、践行戒奢以俭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新加坡 政治风气 垂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中国行政改革的渐进性与过渡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永成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行政改革 过渡性分析 世纪之交 行政系统 渐进性 行政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 过渡性特征 行政环境 行政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功能再定位:共益组织研究视角 被引量:25
13
作者 罗文恩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2,共9页
关于行业协会的职能角色学界已有大量讨论,并形成"依附工具"、"桥梁纽带"和"互益组织"三大主流学说,但这些观点在诠释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时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尝试提出"共益组织"... 关于行业协会的职能角色学界已有大量讨论,并形成"依附工具"、"桥梁纽带"和"互益组织"三大主流学说,但这些观点在诠释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时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尝试提出"共益组织"概念来构建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发展的理想类型。行业协会的"共益性",是指在为会员企业提供俱乐部产品的同时生产行业公共品以促进行业整体发展。在文献评述基础上探讨了共益组织与传统概念(尤其是"互益组织")的联系和区别,并从俱乐部产品与行业公共品的互补性、内部治理机制的调适、拓展经营性业务等角度论证了行业协会转向共益组织的路径。共益组织的兴起,似乎蕴含着今后我国政会关系走向混合主义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协会 共益组织 互益组织 政会关系 脱钩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基层?——对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基本概念的拓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马卫红 喻君瑶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2,共7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然而,何谓基层?当前学界和实践界对基层内涵的理解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对基层认识不清...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然而,何谓基层?当前学界和实践界对基层内涵的理解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对基层认识不清就会影响资源配置和基层治理效果。通过分析现有从地理空间理解基层的局限,“基层”有了新的定义,基层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治理问题,而是一个开放性社会中多元主体的一体化问题。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不是向社区空间下移,而是向能承担得起多元主体一体化功能的“基层单元”下移。这个单元不以街道或社区地理空间来界定,而是在人的“聚合意义”上界定,它可能落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也可能是超越地理空间的组织化单元格,是开放性、跨空间、跨组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社会认知 开放性 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结余视角下中国地方政府预算执行滞缓的成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进进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8,共9页
基于财政结余视角,对中国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滞缓成因进行研究表明,支出增长驱动是我国地方财政结余膨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政府支出效率下降、政府预算最大化倾向增强,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公共服务... 基于财政结余视角,对中国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滞缓成因进行研究表明,支出增长驱动是我国地方财政结余膨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政府支出效率下降、政府预算最大化倾向增强,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公共服务需求和实际成本,为财政结余创造了空间。地方财政分权是缓解地方财政支出驱动结余增长的重要机制:地方财政分权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率,加快了支出进度,削弱了支出规模对财政结余的扩张效应;财政分权降低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并进而遏制了财政结余的膨胀。建议加强地方预算硬约束,控制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张;同时提高财政结余管理的制度化,持续强化对财政结余的清理整顿;此外还应提高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加强市县政府收入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执行 财政结余 支出增长 财政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