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的微生物自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彭慧 张金龙 +2 位作者 刘冰 邓旭 邢锋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8-42,48,共6页
混凝土其最大的缺点是表面及内部容易产生微裂缝。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修复混凝土的策略,目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阐述了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机理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的碳酸盐沉积作用修复混凝土方... 混凝土其最大的缺点是表面及内部容易产生微裂缝。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修复混凝土的策略,目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阐述了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机理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的碳酸盐沉积作用修复混凝土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该领域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微生物 碳酸钙 混凝土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水体荧光图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妙芬 宋庆君 +3 位作者 邢旭峰 简伟军 刘远 赵祖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66-2471,共6页
石油类物质对水体吸收系数的影响主要通过黄色物质(CDOM)体现出来,CDOM和石油类物质皆具有荧光基团,如果两者的荧光图谱各自特征明显的话,那么有望利用荧光技术分离出水中石油物质和CDOM各自对水体总吸收系数的贡献,从而提高水体石油类... 石油类物质对水体吸收系数的影响主要通过黄色物质(CDOM)体现出来,CDOM和石油类物质皆具有荧光基团,如果两者的荧光图谱各自特征明显的话,那么有望利用荧光技术分离出水中石油物质和CDOM各自对水体总吸收系数的贡献,从而提高水体石油类物质含量的遥感反演精度。以大连周边海水和山区水库水为自然水体本底,分别与取自采油污水厂和炼油污水厂的污水进行混合配比,利用试验数据分析了仅含CDOM、含油与CDOM混合、仅含石油三种水样的荧光图谱特征,旨在为利用荧光技术分离出水中石油物质和CDOM各自对水体总吸收系数的贡献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水体中,海水的CDOM具有三个典型荧光峰,分别位于Ex:225-230nm/Em:320~330nm,Ex:280nm/Em:340nm和Ex:225-240nm/Em:430~470nm,为海水叶绿素碎屑物所致;淡水具有两典型荧光峰,分别位于:Ex:240~260nm/Em:420~450nm和Ex:310~350nm/Em:420~440nm,为陆源物质所致;(2)用正己烷萃取后的仅含油水样,具有1~3个荧光峰,分别位于Ex:220~240nm/Em:320-340nm,Ex:270~290nm/Em:310~340nm和Ex:220~235nm/Em:280~310nm,为各自烃类成分所致;(3)在自然水体中混入油污水后,含油和CDOM的水样荧光图谱呈现出一个非常强的荧光峰,位于Ex:230~250nm/Em:320~370nm,为CDOM和石油类物质荧光成分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水体 石油物质 CDOM 荧光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nTiO_2)与双酚A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丽红 朱小山 +8 位作者 王一翔 晋慧 王江新 王超 劳永民 姜玥璐 陶益 周进 蔡中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纳米二氧化钛(n Ti 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 Ti 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 纳米二氧化钛(n Ti 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 Ti 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n Ti O2与双酚A(BPA,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n Ti O2与BPA对S.obliquus生长的7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7 mg·L-1与1.81 mg·L-1。而n Ti O2与BPA共存时,在不同毒性比(4:1,3:1,2:1,1:1,1:2和1:3)下,其联合毒性作用(以BPA计)的72 h EC50值分别为2.198,1.58,1.153,0.428,0.306和0.189 mg·L-1。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随着两者毒性比的变化,由拮抗作用转变为相加作用,继而转变为协同作用。这表明,n Ti O2进入环境后与现有污染物的毒性比(浓度比)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模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双酚A 斜生栅藻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