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物种分布格局的变迁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MaxEnt)与地理信...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物种分布格局的变迁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中国沿海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深入分析,识别了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并预测了在不同SSPs情景下带鱼未来栖息地的变化趋势。研究数据基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和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提供的70个有效物种分布记录,以及海洋生物气候与环境分析栅格数据库(Biological Ocean Rasters for Analyse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Bio-ORACLE)提供的13个海洋环境变量。模型的准确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进行验证,模型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13,表明模型具有出色的预测性能。研究发现,带鱼在我国四大海域均有适宜的栖息地,其中中高适宜分布区占总预测区域的11.96%;温度、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是影响带鱼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且底层环境变量的贡献普遍高于表层环境变量;预测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带鱼的适生区总体呈现扩大趋势,在SSP5-8.5情景下扩张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向黄渤海等高纬度区域扩展,而在南海北部湾等低纬度区域则有所收缩。展开更多
本文对分布于广东省深圳市侨城湿地(113°58'E,22°31'N)咸淡水的一种单肠目Rhabdocoel涡虫进行了形态、发育及18S r DNA与28S r DNA分子系统学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此涡虫为达氏科Dalyelliidae铲形杰氏涡虫Gieyszto...本文对分布于广东省深圳市侨城湿地(113°58'E,22°31'N)咸淡水的一种单肠目Rhabdocoel涡虫进行了形态、发育及18S r DNA与28S r DNA分子系统学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此涡虫为达氏科Dalyelliidae铲形杰氏涡虫Gieysztoria knipovici Beklemischev,1953,为中国新纪录种。该物种模式标本分布于欧洲黑海近岸。本研究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首次发现该涡虫精巢超长,前端达咽部,后端至腹侧,呈长条形(该属涡虫2个精巢呈球形或椭圆形,位于肠后腹侧);除了骨质阴茎之外还具有可再生的骨质阴茎鞘。阴茎鞘位于骨质阴茎外侧,半包裹骨质阴茎,呈长条形骨质结构。交配后的个体常在交配囊内发现阴茎鞘1~5个。鉴于该物种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其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本文报道中国涡虫新纪录科,中国微口涡虫,新种Microstomum sinensis n.sp.。标本采自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码头海边。该新种具有横裂殖和有性生殖个体。所有个体均具雄性生殖器官,其交配刺骨质,整体呈钩状,全长60~75μm,基部呈漏...本文报道中国涡虫新纪录科,中国微口涡虫,新种Microstomum sinensis n.sp.。标本采自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码头海边。该新种具有横裂殖和有性生殖个体。所有个体均具雄性生殖器官,其交配刺骨质,整体呈钩状,全长60~75μm,基部呈漏斗状,从基部到末端刺管直径逐渐缩小。交配刺后1/3弯曲位于基部所在平面之外,弯曲程度接近半圆,末端开口呈尖叶状。另对其16S r DNA和28S r DNA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展开更多
文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物种分布格局的变迁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中国沿海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进行深入分析,识别了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并预测了在不同SSPs情景下带鱼未来栖息地的变化趋势。研究数据基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和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提供的70个有效物种分布记录,以及海洋生物气候与环境分析栅格数据库(Biological Ocean Rasters for Analyse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Bio-ORACLE)提供的13个海洋环境变量。模型的准确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进行验证,模型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13,表明模型具有出色的预测性能。研究发现,带鱼在我国四大海域均有适宜的栖息地,其中中高适宜分布区占总预测区域的11.96%;温度、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是影响带鱼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且底层环境变量的贡献普遍高于表层环境变量;预测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带鱼的适生区总体呈现扩大趋势,在SSP5-8.5情景下扩张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向黄渤海等高纬度区域扩展,而在南海北部湾等低纬度区域则有所收缩。
文摘本文对分布于广东省深圳市侨城湿地(113°58'E,22°31'N)咸淡水的一种单肠目Rhabdocoel涡虫进行了形态、发育及18S r DNA与28S r DNA分子系统学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此涡虫为达氏科Dalyelliidae铲形杰氏涡虫Gieysztoria knipovici Beklemischev,1953,为中国新纪录种。该物种模式标本分布于欧洲黑海近岸。本研究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首次发现该涡虫精巢超长,前端达咽部,后端至腹侧,呈长条形(该属涡虫2个精巢呈球形或椭圆形,位于肠后腹侧);除了骨质阴茎之外还具有可再生的骨质阴茎鞘。阴茎鞘位于骨质阴茎外侧,半包裹骨质阴茎,呈长条形骨质结构。交配后的个体常在交配囊内发现阴茎鞘1~5个。鉴于该物种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其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摘本文报道中国涡虫新纪录科,中国微口涡虫,新种Microstomum sinensis n.sp.。标本采自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码头海边。该新种具有横裂殖和有性生殖个体。所有个体均具雄性生殖器官,其交配刺骨质,整体呈钩状,全长60~75μm,基部呈漏斗状,从基部到末端刺管直径逐渐缩小。交配刺后1/3弯曲位于基部所在平面之外,弯曲程度接近半圆,末端开口呈尖叶状。另对其16S r DNA和28S r DNA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了其分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