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2005—2007年食品安全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萍 韩淑杰 +1 位作者 邓建和 董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针对深圳市食品安全监测基础数据研究不足的状况,统计分析深圳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的质量达标情况.结果表明,2005—2007年监督抽查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共10 269批次,总合格率为88.4%.监测食品包括大米及小麦粉、肉制品、食用植... 针对深圳市食品安全监测基础数据研究不足的状况,统计分析深圳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的质量达标情况.结果表明,2005—2007年监督抽查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共10 269批次,总合格率为88.4%.监测食品包括大米及小麦粉、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调味品、罐头、乳制品、糕点及糖果、白酒、啤酒、黄酒及果酒、方便主食品、冷冻饮品和非酒精液体饮料等15大类.2005—2007年的年度合格率依次为84.3%(1 648/1 954)、88.1%(2 414/2 741)和90.0%(5 018/5 574).2007年抽查大米及小麦粉、腌腊肉制品、食用盐、酱油、白酒、啤酒、瓶装饮用水和饼干等26种食品的合格率均高于同期全国食品专项监督抽查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食品监测 食品监管 深圳 质量合格率 生产企业 风险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德超 曾燮榕 +2 位作者 邓飞 邹继兆 盛洪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5-1041,共7页
通过对两种天然鳞片石墨进行微膨胀处理得到微膨石墨,然后以微膨石墨为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于微膨石墨的孔洞结构中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了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分别具有443和477 mA... 通过对两种天然鳞片石墨进行微膨胀处理得到微膨石墨,然后以微膨石墨为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于微膨石墨的孔洞结构中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了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分别具有443和477 mAh/g的首次可逆容量.两种复合材料在0.2C倍率下循环充放电30次后容量均能保持95%以上;在1C下循环充放电50次后,可逆容量分别稳定在259和195 mAh/g.微膨胀处理形成的微纳米级孔洞以及原位碳纳米管的网络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储锂空间,并能够有效地缓冲电极材料在充放电时的体积变化;电解质溶液浸润在纳米孔洞中,有利于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提高倍率循环性能;同时原位生长的类似常春藤形的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避免"孤岛"的形成,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石墨 碳纳米管 负极材料 倍率性能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膨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德超 曾燮榕 +2 位作者 邓飞 邹继兆 盛洪超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9-424,共6页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利用电泳插层法制备出具有适当膨胀体积的微膨石墨,石墨的结构缺陷增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增大的石墨层间距。微膨石墨的可逆容量可以达到521 m Ah/g;在0.2 C倍率循环充放电30次容量最佳可保持在99%以上,在1.0 ...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利用电泳插层法制备出具有适当膨胀体积的微膨石墨,石墨的结构缺陷增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增大的石墨层间距。微膨石墨的可逆容量可以达到521 m Ah/g;在0.2 C倍率循环充放电30次容量最佳可保持在99%以上,在1.0 C循环50次其容量可稳定在188 m Ah/g,且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微膨石墨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得益于其具有适当的比表面积及内部结构的改变。交流阻抗测试显示微膨石墨的SEI膜阻抗和电荷传递阻抗小于鳞片石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石墨 负极材料 倍率性能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汉玲 曾燮榕 +2 位作者 熊信柏 李龙 邹继兆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5-309,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致密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f/SiC)复合材料.借助热重分析、XRD、SEM等手段对该材料等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900℃氧化时失重最为严重;之后,随着氧化温度升高,失重率逐渐减少;在145...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致密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f/SiC)复合材料.借助热重分析、XRD、SEM等手段对该材料等温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900℃氧化时失重最为严重;之后,随着氧化温度升高,失重率逐渐减少;在1450℃以上则表现为增重.复合材料在低于900℃氧化时,主要是由于碳纤维氧化造成的失重;在900-1450℃氧化区间,复合材料表面的短切碳纤维被氧化,基体生成保护性的氧化膜,材料内部的短切碳纤维受到基体和氧化膜的有效保护,能够继续发挥增韧作用.因此,Csf/SiC复合材料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当复合材料在1600℃氧化时,氧化反应剧烈,材料破坏严重,失去了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SiC复合材料 等温氧化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电子封装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仕国 戈早川 +1 位作者 杨海朋 白晓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共4页
综述了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的复合原理和结构设计思想,展望了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电子封装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硼含量对C/C复合材料SiC涂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史小红 李贺军 +1 位作者 曾燮榕 邹继兆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18,共4页
为了改善涂层和C/C复合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涂层在高温下保护C/C复合材料的能力,以氧化硼为添加剂制备了具有楔状结构的C/C复合材料S iC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0%、2%、5%和10%的氧化硼对S iC涂层组织、... 为了改善涂层和C/C复合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涂层在高温下保护C/C复合材料的能力,以氧化硼为添加剂制备了具有楔状结构的C/C复合材料S iC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0%、2%、5%和10%的氧化硼对S iC涂层组织、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SEM、XRD及抗氧化实验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硼含量的增加,S iC涂层的厚度和致密度依次增加;涂层中的氧化硼可促使涂层物料充分渗入C/C复合材料基体内;1 500℃空气介质氧化试验结果显示,涂层中氧化硼含量为2%的C/C复合材料在氧化5 h后增重0.32%,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涂层 抗氧化 氧化硼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颖华 曹丽云 +1 位作者 黄剑锋 曾燮榕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4,共4页
以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起始原料,以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经壳聚糖(CS)溶液改性后的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沉积纳米HAp/CS生物复合涂层。重点研究了水热条件下沉积电压对复合涂层的晶相组成、形貌... 以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起始原料,以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经壳聚糖(CS)溶液改性后的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沉积纳米HAp/CS生物复合涂层。重点研究了水热条件下沉积电压对复合涂层的晶相组成、形貌和结构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电压的升高,涂层更加致密和均匀;同时水热环境有利于纳米HAp晶粒的生长,制备出的HAp/CS复合涂层不需要后续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电泳沉积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碳/碳复合材料 生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解CVI法制备C/C复合材料 被引量:2
8
作者 邹继兆 曾燮榕 熊信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在传统CVI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炭/炭复合材料沉积致密化技术—微波热解CVI工艺。该工艺采用微波炉加热炭毡预制体,预制体自身发热,并通过控制微波场强分布和热传导过程产生温度梯度,加上微波对极性分子的极化作用和对热解反应... 在传统CVI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炭/炭复合材料沉积致密化技术—微波热解CVI工艺。该工艺采用微波炉加热炭毡预制体,预制体自身发热,并通过控制微波场强分布和热传导过程产生温度梯度,加上微波对极性分子的极化作用和对热解反应和表面沉积反应的催化作用,使预制体从中心至表面逐层快速致密。通过考察炭毡预制体经微波加热后的温度场分布和沉积样品的体积密度变化和径向密度分布,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了预制体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微波热解CVI工艺在1075℃~1150℃的沉积温度下,以甲烷为碳源前驱体,经90h的热解沉积,成功制备出体积密度为1.70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平均致密化速率达到0.0189g/(cm^3·h);避免了表面结壳现象,热解炭沿着纤维表面层状生长;采用该工艺制备了结构均匀、主要为中等织构的热解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微波 温度梯度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积比SiC_p/6013Al复合材料反应熔渗制备与热学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盛辉 陈康华 +2 位作者 曾燮榕 刘红卫 汤皎宁 《有色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采用反应熔渗法在低压力下制备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 ,并研究其热学性能。临界熔渗压力与SiC颗粒尺寸及反应程度有关。Al熔体在无压或低压力下能渗入SiC预成形坯 ,制备出组织均匀的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 ,SiC颗粒体积分数约 5 0 ... 采用反应熔渗法在低压力下制备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 ,并研究其热学性能。临界熔渗压力与SiC颗粒尺寸及反应程度有关。Al熔体在无压或低压力下能渗入SiC预成形坯 ,制备出组织均匀的高体积比SiCp/Al复合材料 ,SiC颗粒体积分数约 5 0 %。界面反应对SiCp/Al复合材料的CTE的影响很小 ,但会降低SiC/Al的界面传热系数 ,影响材料的导热性能。降低熔渗温度和缩短保温时间可缓减界面反应程度 ,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CTE在 10× 10 - 6 /K以下 ,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 164(W·m- 1 ·K-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积比 SiCp/6013A1 复合材料 反应熔渗 热学性能 制备 热膨胀系数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填充热电材料CoSb_3 Sm_x和CoSb_3 Pr_x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晓钟 田鹏 +2 位作者 周智 钟启鸣 汤皎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在低温熔融盐体系中,采用电沉积方法室温条件下制备Sm和Pr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研究不同稀土填充的方钴矿CoSb3热电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oSb3Smx和CoSb3Prx的表面形貌,用特征X射线谱能确定其化学成分,用X射线衍... 在低温熔融盐体系中,采用电沉积方法室温条件下制备Sm和Pr填充方钴矿化合物.研究不同稀土填充的方钴矿CoSb3热电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oSb3Smx和CoSb3Prx的表面形貌,用特征X射线谱能确定其化学成分,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型结构.优化工艺条件使稀土元素达到最大填充量.研究结果表明,合金薄膜的组成为Sm0.32CoSb3和Pr0.30CoSb3.三元合金薄膜由体心立方结构的CoSb3和六方晶形的稀土单质Sm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热电材料 稀土元素 脉冲电沉积 填充式方钴矿 低温熔融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钕铁硼纳米复合永磁材料晶粒取向和尺寸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靳朝相 曾燮榕 盛洪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232-2234,2238,共4页
采用熔体快淬工艺制备了成分为Nd9.5Fe84B6.5-xPx(x=0、0.1、0.2、0.3和0.4)的快淬磁带,快淬带由硬磁相Nd2Fe14B和软磁相α-Fe组成。结果表明,P含量对合金Nd2Fe14B相晶粒取向和尺寸有显著影响。当P含量较低时,快淬带两个表面中Nd2Fe14B... 采用熔体快淬工艺制备了成分为Nd9.5Fe84B6.5-xPx(x=0、0.1、0.2、0.3和0.4)的快淬磁带,快淬带由硬磁相Nd2Fe14B和软磁相α-Fe组成。结果表明,P含量对合金Nd2Fe14B相晶粒取向和尺寸有显著影响。当P含量较低时,快淬带两个表面中Nd2Fe14B相晶粒存在以c轴择优取向的(00l)织构,且自由面的织构强度大于贴辊面;随着P含量的增加,织构强度下降。晶粒尺寸对P含量比较敏感,添加0.1%(原子分数)P时,有细化晶粒的作用,此时两个面中Nd2Fe14B相晶粒均较小;随着P含量的增加,晶粒开始粗化。此外,自由面中Nd2Fe14B相晶粒尺寸均大于贴辊面的,且这种差异随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永磁 P含量 织构 择优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气敏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仕国 古小艺 戈早川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0-324,共5页
以环境友好的水性聚氨酯(WPU)为基体,以炭黑(CB)为导电填料,采用乳液共混法制备了低逾渗值的炭黑/水性聚氨酯(CB/WPU)导电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有机蒸汽环境中的气敏响应性能.研究发现,CB/WPU复合材料对有机溶剂蒸汽的气敏响应速率快,... 以环境友好的水性聚氨酯(WPU)为基体,以炭黑(CB)为导电填料,采用乳液共混法制备了低逾渗值的炭黑/水性聚氨酯(CB/WPU)导电复合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有机蒸汽环境中的气敏响应性能.研究发现,CB/WPU复合材料对有机溶剂蒸汽的气敏响应速率快,当复合材料置于饱和有机溶剂蒸汽环境时,电阻迅速增大,60s左右电阻即可达到最大值,然后趋于稳定值;当复合材料转移到干燥空气中时,电阻急剧下降,直到回复初始电阻值.另外,CB/WPU复合材料具有广谱的气敏响应特征,表现为对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蒸汽均呈现较大的气敏响应度.从而表明,CB/WPU复合材料是一种气敏响应度大、响应速度快、具有广谱气敏响应性能等综合性能优异的气敏导电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水性聚氨酯 气敏性能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温度对碳/碳复合材料表面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颖华 黄剑锋 +1 位作者 曹丽云 曾燮榕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9-213,共5页
以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起始原料,以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经壳聚糖(CS)溶液改性后的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沉积HAp/CS生物复合涂层。重点研究水热温度对复合涂层晶相、形貌的影响及涂层的沉积动力... 以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起始原料,以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经壳聚糖(CS)溶液改性后的碳/碳复合材料(C/C)表面沉积HAp/CS生物复合涂层。重点研究水热温度对复合涂层晶相、形貌的影响及涂层的沉积动力学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涂层表面由微晶疏松结合的多孔结构向紧密结合的多孔结构转变,涂层的内聚力增强;涂层的沉积速率随水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涂层的沉积活化能为43.5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电泳沉积 水热温度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Pb18SbTe20热电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敖伟琴 刘福生 +1 位作者 李均钦 孙伟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6-370,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AgPb18SbTe20热电材料,研究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其物相和形貌的影响.所得颗粒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纳米AgPb18SbTe20颗粒具有NaCl型结构,粒子直径为20~50nm,其反应温度越高,得到... 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AgPb18SbTe20热电材料,研究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其物相和形貌的影响.所得颗粒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纳米AgPb18SbTe20颗粒具有NaCl型结构,粒子直径为20~50nm,其反应温度越高,得到纯相AgPb18SbTe20所需时间越短,纳米粒子长得越大.采用水热法合成的AgPb18SbTe20热电材料具有纳米结构及不同形貌,对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优值系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水热法 纳米AgPb18SbTe20新能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三嗪环聚合物阻燃聚丙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建东 生启 +2 位作者 刘述梅 刘刚 赵建青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0,108,共3页
利用自制的三嗪环低聚物(PMPT)及复合阻燃剂制备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复合阻燃剂APP/PER/PMPT用量对阻燃PP力学性能、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推测阻燃剂PMPT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加入复合阻燃剂使阻燃PP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TG曲线显示... 利用自制的三嗪环低聚物(PMPT)及复合阻燃剂制备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复合阻燃剂APP/PER/PMPT用量对阻燃PP力学性能、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推测阻燃剂PMPT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加入复合阻燃剂使阻燃PP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TG曲线显示:复合阻燃剂使阻燃PP的热分解速率减小,热稳定性增加。复合阻燃剂APP/PER/PMPT使PP的氧指数(LOI)增加62%。APP/PER/PMPTF复合阻燃剂主要在凝聚相起到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环低聚物(PMPT) APP/PER/PMPT 力学性能 热分解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烧结Al_2O_3/TiCN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海涛 尚福亮 +1 位作者 高玲 韩海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466-467,470,共3页
运用气压烧结工艺克服了热压工艺的局限性,制备了Al2O3/TiCN复合材料,考察了材料在不同温度烧结时的致密化行为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气压烧结制备的Al2O3-30wt%TiCN陶瓷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达到99.5%,抗折强度为772MPa,硬度为19.6GPa,断... 运用气压烧结工艺克服了热压工艺的局限性,制备了Al2O3/TiCN复合材料,考察了材料在不同温度烧结时的致密化行为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气压烧结制备的Al2O3-30wt%TiCN陶瓷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达到99.5%,抗折强度为772MPa,硬度为19.6GPa,断裂韧性高达5.82MPa/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气压烧结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源对制备炭/炭复合材料微波CVI工艺的影响
17
作者 邹继兆 曾燮榕 +3 位作者 黎晓华 熊信柏 谢盛辉 钱海霞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炭毡为预制体,N2为稀释气体,在沉积温度为1100℃和1150℃时,研究不同气体前驱体(甲烷和丙烯)对微波热解CVI工艺(MCVI)制备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速率和密度均匀性的影响,并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MCVI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炭毡为预制体,N2为稀释气体,在沉积温度为1100℃和1150℃时,研究不同气体前驱体(甲烷和丙烯)对微波热解CVI工艺(MCVI)制备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速率和密度均匀性的影响,并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MCVI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非极性甲烷更适用于MCVI工艺,预制体可实现从内到外逐步致密,避免了表面结壳现象,提高了致密化速率.采用该工艺,可在30h内制备密度达1.70g/cm3以上的炭/炭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微波 热解 CVI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体系电沉积稀土填充半导体热电材料Bi2Sb3Lax及其电性能研究
18
作者 龚晓钟 汤皎宁 +1 位作者 李均钦 梁文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3,38,共6页
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用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的电沉积方法制备Bi2Sb3Lax合金薄膜。通过EDS对电沉积薄膜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电位沉积模式,可实现铋、锑、镧三元共沉积,生成Bi2Sb3Lax合金薄膜。通过调节沉积液中... 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用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的电沉积方法制备Bi2Sb3Lax合金薄膜。通过EDS对电沉积薄膜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电位沉积模式,可实现铋、锑、镧三元共沉积,生成Bi2Sb3Lax合金薄膜。通过调节沉积液中各物质的配比控制Bi2Sb3Lax合金薄膜的稀土La填充量,稀土元素La的最大填充量为4.61%(原子分数)。电沉积时间和电流密度对合金薄膜形态有影响,SEM观察沉积薄膜在电流密度为2000 A.m-2,电沉积时间为90s时表面分布均匀。沉积膜涂覆聚乙烯醇膜后进行XRD分析,图谱显示所得到的沉积物是由菱形BiSb和六方结构的单质La组成。探索了La的填充量对Bi2Sb3Lax合金薄膜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稀土元素 热电材料 非水体系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Ge_(0.75)Pb_(0.25)Te_(0.5)Se_(0.5)固溶体热电材料
19
作者 李均钦 汪彩艳 +3 位作者 逯正旺 李海涛 刘福生 敖伟琴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采用熔炼-淬火-高能球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制备GeTe-PbTe合金Ge0.75Pb0.25Te及Se替代合金Ge0.75Pb0.25Te0.5Se0.5,研究和比较它们的物相、微结构及热电性能.结果表明:母合金Ge0.75Pb0.25Te由分别以GeTe和PbTe为基的两相组成,具有... 采用熔炼-淬火-高能球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制备GeTe-PbTe合金Ge0.75Pb0.25Te及Se替代合金Ge0.75Pb0.25Te0.5Se0.5,研究和比较它们的物相、微结构及热电性能.结果表明:母合金Ge0.75Pb0.25Te由分别以GeTe和PbTe为基的两相组成,具有调幅分解组织,而Se替代合金Ge0.75Pb0.25Te中50%Te的合金变成以GeTe为基的单一固溶体,且存在大量的较小孪晶组织,两种合金都表现为p型半导体导电特性,固溶的Pb和Se原子改善了化合物的载流子浓度及能带结构,导致合金的Seebeck系数大幅度增加,固溶的Se及Pb原子、孪晶组织和晶界形成多尺度的声子散射中心,导致合金具有极低的热导率,热电优值ZT大幅度提高,673 K下,从Ge0.75Pb0.25Te的0.45提高到Ge0.75Pb0.25Te0.5Se0.5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GeTe基合金 Pb掺杂 Se掺杂 热电性能 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钢 曾燮榕 +2 位作者 马俊 邹继兆 彭彪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7-362,共6页
采用微波化学气相渗透工艺,以炭毡为预制体,甲烷为前驱气体,氮气为载气,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热电... 采用微波化学气相渗透工艺,以炭毡为预制体,甲烷为前驱气体,氮气为载气,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热电性能测试仪和激光热导仪测试了其热电性能。结果表明,炭/炭复合材料具有正的热电效应,且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与热解炭的取向性有很大的关系:从各向同性、低织构、中织构到高织构,其Seebeck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逐渐增加,同时织构化的增强对载流子的影响大于对声子的影响,进而使热电优值ZT随着织构化的增强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热电性能 织构 取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