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解放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卫平 陈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解放思想"是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扫清精神桎梏和观念障碍,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深化改革。三十年来,得到较广泛公认的对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思想解放... 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解放思想"是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扫清精神桎梏和观念障碍,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深化改革。三十年来,得到较广泛公认的对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两次,分别以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认真总结和分析两次思想解放的共同特点,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明确推论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必将主要围绕有关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民主法治 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与廉政治理现代化:基于深圳前海廉政监督局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谷志军 陈科霖 《党政研究》 2016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廉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机制,推进廉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多方监督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协同治理理论为廉政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深圳市前海廉政监督局从廉政主体协同、过... 廉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机制,推进廉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多方监督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协同治理理论为廉政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深圳市前海廉政监督局从廉政主体协同、过程协同、要素协同、技术协同四个维度形成了廉政协同治理模式。这一创新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治理 协同治理 国家治理 前海廉政监督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及其成因浅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卫平 陈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共8页
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新理念多,实质性举措较少。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来看,由于压力型体制的权力制约、利益来源的上级依赖,如果中央要实际推进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新理念多,实质性举措较少。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来看,由于压力型体制的权力制约、利益来源的上级依赖,如果中央要实际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地方官员也很难形成阻力,加上表现政绩的群体追随效应,地方官员反而更会在实践中创新改革方式,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际上,中央在政治体制上也作了一些实际工作:如在全国范围内乡镇长和乡镇党委书记的选举方式改革不断涌现;直选地方党代会代表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验继续推进;公推公选县长及地方政府官员的实践探索已经开题;区县人大代表群体竞选现象开始显现。政治体制改革有了一些进步。但目前的改革步伐较慢:一是基层民主政治改革试点经验尚有未被中央逐步规范和推广的趋势;二是"人走政息"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民荐候选人"和"自荐竞选者"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四是缺乏明晰的政治体制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现阶段,中国改革最高决策层以巩固政权为依归,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紧迫需求来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将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并将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寓于构建和谐社会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执政能力建设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性地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实现的政治发展提供了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和途径,中国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成果不是明确的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就是与此有直接的关系。改革给...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性地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实现的政治发展提供了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和途径,中国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成果不是明确的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就是与此有直接的关系。改革给中国政治体制带来了重大变化,改革前的那种个人的、非制度化的统治体系,被一个已经具有制度化水平的政治体制所取代,这个体制带给人们的实际收益,已是旧体制所不能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改革 政治体制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兴起及其合法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程浩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6期44-50,共7页
中国的利益集团,除了在传统体制和市场化改革初期不规范体制中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外,还有正在生成、成长的、代表相关社会群体之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利益集团呈现多元化趋势。当前... 中国的利益集团,除了在传统体制和市场化改革初期不规范体制中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外,还有正在生成、成长的、代表相关社会群体之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利益集团呈现多元化趋势。当前,中国的利益集团,无论是其开展的活动,还是其存在本身,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任何利益集团要生存并谋求发展,都必须首先获取政治合法性,为诉求、维护或重构其合法性基础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集团 合法性 合法性基础 合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路线规划到制度优化:建构中国政治发展的中层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家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一个争执不下的待解难题。当前学术界围绕中国政治发展的路线,形成了国家中心论、政党中心论、宪政中心论和协商民主论的典型模式。然而,这些模式的论争部分程度上忽略了制度遗产、社会条件、价值诉求以及外部... 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一个争执不下的待解难题。当前学术界围绕中国政治发展的路线,形成了国家中心论、政党中心论、宪政中心论和协商民主论的典型模式。然而,这些模式的论争部分程度上忽略了制度遗产、社会条件、价值诉求以及外部压力等影响因素。基于中层理论的研究视角,本文提出将中国政治发展的路线设计转为过程设计,通过制度优化,机制创新和程序完善的过程建构,实现制度继承与制度发展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 政治发展 中层理论 国家中心 政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构成与应对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启波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前中国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生态破坏、贫富悬殊、全球化的风险等方面。化解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现实路径主要是消解理性主义线性进步观,在市场与国家(政府)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构高级阶段的全球化等。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社会风险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鼓与呼——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30周年
8
作者 黄卫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当代中国政治 现行政治 人类政治文明 人民群众 不争论 关键抉择 一院制 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公共话语与研究方法
9
作者 杨龙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80,共8页
在湖北潜江、广东深圳和北京市的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公民个人自荐人大代表候选人从个人现象发展成为群体现象,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即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以历史为中心和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方... 在湖北潜江、广东深圳和北京市的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公民个人自荐人大代表候选人从个人现象发展成为群体现象,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即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以历史为中心和以制度为中心的研究方法。这四种研究方法虽然仅仅停留在话语上,但反映出学术界对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分析的学理化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代表 直接选举 案例方法 历史方法 制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地互动中的“接包制”模式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基于国家级新区发展变迁的考察
10
作者 陈科霖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0,共11页
纵向行政任务的落实机制是大国治理的重要议题。国家级新区正是中央为深入实施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而设立的综合功能区。通过回顾行政发包制理论,可以发现,该理论难以就地方对中央发包的行政任务进行差异化落实的现象提供很好的... 纵向行政任务的落实机制是大国治理的重要议题。国家级新区正是中央为深入实施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而设立的综合功能区。通过回顾行政发包制理论,可以发现,该理论难以就地方对中央发包的行政任务进行差异化落实的现象提供很好的解释。面对国家级新区“申请热”与“成效冷”的政策悖论,在借鉴行政发包制理论和利益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接包制”的分析框架,并以国家级新区发展变迁的各个阶段为例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发现,接包制实质上是一种低成本的纵向府际激励模式,中央通过设包给予地方以政策或资金支持,地方在政绩利益的驱动下,会采取竞包的方式积极承担中央的政策试点任务并获得政策执行权,由此又导致了中央对行政任务的进一步扩包。“接包制”模式的提出为解释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接包制 国家级新区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利益集团政治化趋势与政府能力建设 被引量:27
11
作者 汪永成 黄卫平 程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81,共7页
社会利益集团不断形成并进入政治过程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组织化、利益集团政治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各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整合能力... 社会利益集团不断形成并进入政治过程是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组织化、利益集团政治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各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整合能力和自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集团 利益主体组织化 利益集团政治化 政府能力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对“竞争性民主”与“协商性民主”的思考 被引量:35
12
作者 黄卫平 陈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共5页
竞争性民主一般指特定的政治主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选举、竞选、投票、公决等竞争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协商性民主一般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的特定主体通过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 竞争性民主一般指特定的政治主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选举、竞选、投票、公决等竞争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协商性民主一般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的特定主体通过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我国政治的制度特征与实践发展,决定了以协商性民主为主、竞争性民主为辅,逐步以竞争性民主弥补传统政治体制的某些缺失,来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应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竞争性民主 协商性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29
13
作者 陈家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6,共6页
住房商品化和私有化改革不仅带来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变化,也带来社区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的治理主体的生成,并由此形成社区内部的利益纠葛与紧张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社区善治,就需要反思既有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 住房商品化和私有化改革不仅带来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变化,也带来社区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的治理主体的生成,并由此形成社区内部的利益纠葛与紧张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社区善治,就需要反思既有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将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纳入社区治理结构,构建社区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培育社区精神和合作氛围,有助于在平等协商和良性互动中实现社区利益平衡与和谐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业主委员会 物业公司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和谐社区的现实选择——以深圳市A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波 黄卫平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运用协商民主理论框架及基本假设,以深圳市A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运作实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有效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和协商对话机制,使得多元利益主体能够在沟通中达成谅解、平衡和合作,对和谐社区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和谐社区 利益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实践:现状、困境及对策——基于全国20个试点样本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卫平 刘王裔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4,共6页
官员的腐败行为通常会外在地表现在个人及其家庭成员财富数量的变化。而通过公开其财产状况、收入来源以及匹配程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能够有效地震慑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进而达到监督官员和预防腐败的目的。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2年... 官员的腐败行为通常会外在地表现在个人及其家庭成员财富数量的变化。而通过公开其财产状况、收入来源以及匹配程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能够有效地震慑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进而达到监督官员和预防腐败的目的。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2年期间全国20个地方政府官员财产公开的改革试点样本分析,力图解析当前我国官员财产公开实践的基本态势与主要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公开 财产申报 腐败治理 领导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责政治的逻辑:在问责与避责之间 被引量:24
16
作者 谷志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152,共7页
问责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问责与避责相伴而生。从责任、因果关系和时间层面来看,问责与避责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之间的对立可以从机构性、表象性和政策性策略三个维度理解。这种对立观的形成,源自对问责概念的片面理解和对避责... 问责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问责与避责相伴而生。从责任、因果关系和时间层面来看,问责与避责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之间的对立可以从机构性、表象性和政策性策略三个维度理解。这种对立观的形成,源自对问责概念的片面理解和对避责行为的单一认识。要超越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而相互促进,就需要重新认识问责概念的沟通意涵、正视避责行为的正面效果、建立问责与避责相连接的机制。从根本上讲,问责与避责关系认识上的分歧,是由特定的文化所形塑的,只有深入到不同责任政治的文化情境中,才能够深刻理解问责政治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 避责 问责政治 问责文化 责任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深圳“政改草案”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卫平 胡学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7,共6页
2008年5月深圳市曾在网上公布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与《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两份重要的文件草案,向市民征求意见。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08年5月深圳市曾在网上公布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与《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两份重要的文件草案,向市民征求意见。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一年来,这两份文件具体内容的修改和相关精神的演化,为深入解读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特定的案例。本文具体分析了两份文件最初征求意见稿的特点和初衷,以及与最后定稿的正式文件之间的重要差异,由此浅析其中蕴涵的有关中国政治发展的若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流动性要素的服务型政府”:形成机理与矫正策略--一种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18
作者 汪永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2,共7页
在政府竞争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受到流动性生产要素所有者"用脚投票"和普通公民"用手投票"两种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这两种机制对中国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压力是不均衡的,因而形成的是"亲流... 在政府竞争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受到流动性生产要素所有者"用脚投票"和普通公民"用手投票"两种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这两种机制对中国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压力是不均衡的,因而形成的是"亲流动性要素所有者的服务型政府"而非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分析为解释和解决目前许多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民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竞争 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 用脚投票 用手投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特色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元礼 张子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2-77,共6页
执政文化是执掌政权的阶级或政党的成员在其执政过程中形成的,为该阶级或政党成员所共同信守的思维方式、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广泛认可的目的指向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执政思维方式的发展性、执政价值观念的协... 执政文化是执掌政权的阶级或政党的成员在其执政过程中形成的,为该阶级或政党成员所共同信守的思维方式、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广泛认可的目的指向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执政思维方式的发展性、执政价值观念的协调性和执政目的指向的大众性等执政文化特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执政文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文化 执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建构研究--基于2011-2015年新加坡大选的跟踪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文 袁进业 黄卫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4,共7页
执政合法性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统治正当性的认可,是特定政党能否有效执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领导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去殖民化斗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其赢得了执政的历史合法性;独立建国后,又成功引领新加坡从贫困的东南... 执政合法性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统治正当性的认可,是特定政党能否有效执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领导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去殖民化斗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其赢得了执政的历史合法性;独立建国后,又成功引领新加坡从贫困的东南亚岛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为其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绩效合法性基础;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人民行动党始终根据特定国情和民意发展,循序渐进实施竞争性政党制度,探寻在宪政法治约束下有效驾驭竞选的能力,不断迎接人民选择、反复接受大选考验,以量化的民意为指引,精准回应民众诉求,坚持把长期执政建立在多数选民法定选择的程序合法性基础之上;从而建构起该党长期执政的三重合法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