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造城市政治学研究学术共同体——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文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文 侯麟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161,共7页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问题的大量涌现,城市政治学日渐成为政治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城市是国家的重要空间形态,城市政治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政治学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问题的大量涌现,城市政治学日渐成为政治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城市是国家的重要空间形态,城市政治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政治学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组成要素的复杂性、人群结构的聚居性、资源分布的密集性及城市运行的流动性等特征,城市相较于农村而言社会风险更多、治理难度更大。因此,颇有必要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城市场域中的政治关系、政治权力、政治行为、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阐释清楚国家与城市、政治学与城市政治学、国家政治与城市政治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城市政治学研究学术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政治 城市政治学 城市治理 学术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贿意愿差异与大湾区廉政合作治理:基于A市与香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汉宇 公婷 劳婕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41,198,共18页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社会环境上的差异,既是廉政建设区域间合作的挑战,也是机遇。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腐败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行贿意愿的差异呈现。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对行贿意愿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制定行之...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社会环境上的差异,既是廉政建设区域间合作的挑战,也是机遇。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腐败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行贿意愿的差异呈现。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对行贿意愿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廉政治理策略,也凸显不同地区之间信息交流和治理合作的重要性。那么,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人们的行贿意愿会有怎样的差异?受到哪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行贿意愿差异的比较研究对廉政合作治理具有什么理论和政策涵义?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发。2019年在香港与大湾区A城市所作的问卷调查为不同地区相异的社会条件下的行贿意愿差异提供了分析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贿场景所预示的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市民行贿的意愿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受到制度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社会条件不尽相同、而经济和社会交往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抑制跨境贿赂是廉政合作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意愿 廉政治理 新制度主义理论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管理容错机制有效运作:“有限责任”制度安排的解释
3
作者 段哲哲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5,共14页
在各地容错政策文本密集出台的情境下,当前学界对新时代以来容错机制执行效果存在争议。为检验容错政策和容错机制的实际效果,回应当前各界对容错机制运行效果的质疑,本文使用DID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运用“制度—行动者”的互动关系,构... 在各地容错政策文本密集出台的情境下,当前学界对新时代以来容错机制执行效果存在争议。为检验容错政策和容错机制的实际效果,回应当前各界对容错机制运行效果的质疑,本文使用DID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运用“制度—行动者”的互动关系,构建“制度认知—制度信任—制度执行—制度结果”分析框架。通过H市X区的事例,证明容错正面清单制度对于干部担当作为偏好有显著激励效果,容错机制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研究证明,“眼见”层面的制度执行和制度结果对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效应较为明显,而“耳听”层面制度认知和制度信任对干部担当作为的行为偏好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机制 正面清单 激励机制 担当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准性导向的问责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谷志军 曾言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2,共10页
问责评估是对问责工作的一次“体检”,也是提高问责工作精准性的重要抓手。围绕问责工作开展的“投入-过程-结果”维度,将过程性评估和要素性评估相结合,从问责信息、问责制度、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程序、问责内容、问责结果等层面... 问责评估是对问责工作的一次“体检”,也是提高问责工作精准性的重要抓手。围绕问责工作开展的“投入-过程-结果”维度,将过程性评估和要素性评估相结合,从问责信息、问责制度、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程序、问责内容、问责结果等层面,构建一套以精准性为导向的问责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进行赋值,增强问责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评估 指标体系 精准问责 问责要素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决策责任追究的三重逻辑——基于行政决策要素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谷志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2,共7页
行政决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是行政决策的延续。从行政过程论的角度提出行政决策要素的三维分析框架,即行政决策的形式合法性、民主正当性和程序合理性。从实现路径看,这三大要素分别对应于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 行政决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是行政决策的延续。从行政过程论的角度提出行政决策要素的三维分析框架,即行政决策的形式合法性、民主正当性和程序合理性。从实现路径看,这三大要素分别对应于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其中,依法决策指向行政决策的形式合法,民主决策指向行政决策的民意基础,科学决策指向行政决策的技术理性。通过剖析2018年浙江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事件,对重大决策责任追究事件过程进行深入描述,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具有形式合法性、民主正当性和程序合理性三重逻辑。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充分考虑重大决策是否符合三重逻辑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大决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决策 责任追究 决策责任 行政决策要素 行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质量到实施效果: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蓉蓉 谷志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6,共9页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从数量规模型立规转向质量效益型立规,开始聚焦于党内法规的制定质量和执行力方面,使得党内法规评估成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点。在现有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中,文本质量评估占主导地位,而实施效果评估则相...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从数量规模型立规转向质量效益型立规,开始聚焦于党内法规的制定质量和执行力方面,使得党内法规评估成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点。在现有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中,文本质量评估占主导地位,而实施效果评估则相对弱化,以至于难以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党内法规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为此,需要基于"投入-过程-产出-结果"的逻辑框架,从人力投入、经费投入、实施机制、可操作性、协调性、适时性、实效性、党内治理、党群关系等方面,构建一套以实施效果为主导的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和管党治党的实效性,有助于把党内法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实施后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