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体形状对多吡啶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张培新 任祥忠 李翠华 洪伟良 刘建忠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8,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髤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髤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Cu(DPPZ)2]2+与DNA的结合较强,而[Cu(HPIP)2]2+与DNA的结合较弱。CD光谱显示配合物[Cu(DPPZ)2]2+、[Cu(PIP)2]2+和[Cu(HPIP)2]2+的加入会导致DNA的CD光谱减弱。而[Cu(IP)2]2+的加入则会使DNA的CD光谱增强。同时,[Cu(IP)2]2+与DNA结合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DNA构型转换,即DNA从B型转换成Z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配体 CD光谱 影响 作用 减弱 体形 铜(Ⅱ)配合物 吡啶 取代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微晶玻璃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培新 文岐业 +3 位作者 刘剑洪 张黔玲 任祥忠 魏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45-47,8,共4页
回顾了矿渣微晶玻璃的研究历史,着重分析了不同主晶相的矿渣微晶玻璃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对矿渣微晶玻璃的发展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作了探讨。最后评述了我国在矿渣微晶玻璃开发与应用上与国外的差距。
关键词 矿渣微晶玻璃 压延法 压制法 晶核剂 结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核配合物的形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任祥忠 张培新 王芳 李翠华 刘建忠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5-1810,共6页
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Ru(bpy)2TPPHZ]2+(TPPHZ=四吡啶[3,2-a:2′,3′-c:3″,2″-h:2,3-j]吩嗪)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Ni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变化,探讨了配合物与Ni2+配位形... 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Ru(bpy)2TPPHZ]2+(TPPHZ=四吡啶[3,2-a:2′,3′-c:3″,2″-h:2,3-j]吩嗪)和[Ru(bpy)2ODHIP]2+(ODHIP=3,4-二羟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Ni2+的配位情况及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变化,探讨了配合物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后与DNA的作用机制变化.结果表明,[Ru(bpy)2TPPHZ]2+和[Ru(bpy)2ODHIP]2+均可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Ru(bpy)2(TPPHZ)Ni]4+和[Ru(bpy)2(ODHIP)Ni]4+,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与DNA作用后,配合物仍可与Ni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Ru(bpy)2(TPPHZ)Ni]4+的荧光几乎完全消失,同时配合物与DNA保持插入模式作用,而配合物[Ru(bpy)2(ODHIP)Ni]4+与DNA的作用则由沟面结合改为插入结合,同时配合物的荧光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 DNA NI^2+ 荧光 插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体对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和荧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任祥忠 魏波 徐宏 张培新 刘建忠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5-649,共5页
Two polypyridyl ligands DCHIP (2 hydro 3,5 dichlorophenyl imidazo phenanthroline),MDHIP(2,4 dihydrophenyl imidazo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complexes [Ru(phen)2 MDHIP]2+and [Ru(phen)2DCHIP]2+were prepared. Th... Two polypyridyl ligands DCHIP (2 hydro 3,5 dichlorophenyl imidazo phenanthroline),MDHIP(2,4 dihydrophenyl imidazo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complexes [Ru(phen)2 MDHIP]2+and [Ru(phen)2DCHIP]2+were prepared. Their DNA binding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es both bound to DNA by partial intercalation mode, but [Ru(phen)2DCHIP]2+exhibited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y for DNA than [Ru(phen)2 MDHIP]2+due to the different planarities and steric effects of ligands.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binding to DNA,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u(phen)2MDHIP]2+decreased, while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u(phen)2 DCHIP]2+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配合物 配体 DNA 作用机制 荧光性质 八面体构型 插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表面包覆改性及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静 张培新 +4 位作者 周晓明 刘剑洪 任祥忠 张黔玲 洪伟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9,共5页
纳米TiO2 的表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应用性能及其使用范围。目前的处理措施主要是在其表面上包覆一层无机或有机物膜 ,以避免粉末间的团聚。从表面包覆的原理、影响因素、包覆方法以及表面包覆效果的表征方法等方面概述了纳米Ti... 纳米TiO2 的表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应用性能及其使用范围。目前的处理措施主要是在其表面上包覆一层无机或有机物膜 ,以避免粉末间的团聚。从表面包覆的原理、影响因素、包覆方法以及表面包覆效果的表征方法等方面概述了纳米TiO2 颗粒包覆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纳米TiO2 无机、有机包覆的原理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改性 表征 表面处理 有机物膜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导法研究TiO_2溶胶对水中微量氯代甲烷的光催化脱氯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罗仲宽 宋力昕 +3 位作者 蔡弘华 刘剑洪 洪伟良 黄俊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利用二氧化钛溶胶进行光催化氯代甲烷的水溶液.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溶液在二氧化钛溶胶和紫外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化氢的水溶液,氯离子和氢离子使溶液的电导率增大.在光催化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溶液时,二氧化钛溶胶的浓度... 利用二氧化钛溶胶进行光催化氯代甲烷的水溶液.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溶液在二氧化钛溶胶和紫外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化氢的水溶液,氯离子和氢离子使溶液的电导率增大.在光催化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溶液时,二氧化钛溶胶的浓度与电导率的变化值有一定的关系.当二氧化钛的浓度过高时,光照所产生的自由基和氧空穴对中间产物作用导致二氯甲烷的降解反应速度变缓,反映在电导率的变化上,电导率的增加速度变缓.选择合适的二氧化钛的浓度,将有利于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光催化脱氯.随着甲烷上氯取代度的增加,催化剂对其的催化脱氯效果依次降低,光催化效果依次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氯代甲烷 电导率 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进展及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静 张培新 +4 位作者 周晓明 刘剑洪 任祥忠 张黔玲 洪伟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70-72,共3页
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中的胶溶法、溶胶-凝胶法(S-G)、均匀沉淀法、微乳液反应法等方法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国内发展现状。以及纳米粉体的干燥技术、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对今后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方... 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中的胶溶法、溶胶-凝胶法(S-G)、均匀沉淀法、微乳液反应法等方法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国内发展现状。以及纳米粉体的干燥技术、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对今后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技术进展 表征 溶胶-凝胶法 微乳液反应法 均匀沉淀法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干燥技术 纳米粉体 测试方法 研究方向 固相法 胶溶法 液相法 气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吡啶配体的设计及其对配合物与DNA作用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5 位作者 刘建忠 任祥忠 张培新 魏波 徐宏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53-1755,共3页
Two structurally related polypyridyl ligands ODHIP(3,4-dihydroxyl-imidazophenanthroline), MDHIP(2,4-dihydrox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II) complexes [Ru(phen) 2ODHIP] 2+ and [Ru(phen) 2MDHIP] 2+ we... Two structurally related polypyridyl ligands ODHIP(3,4-dihydroxyl-imidazophenanthroline), MDHIP(2,4-dihydrox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and their ruthenium(II) complexes [Ru(phen) 2ODHIP] 2+ and [Ru(phen) 2MDHIP] 2+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ir DNA-binding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complexes are bound to DNA by different modes due to the different planarities of ligands. For the complex [Ru(phen) 2MDHIP] 2+, the 2- position ortho group of MDHIP could form an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with the nitrogen atom of the imidazole ring to extend the planarity and strengthen the binding affin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4- position ortho group hindered the complex from intercalating into the base pairs of DNA, and finally, making the complex bind to DNA by a partial intercalative mode. However, for the complex [Ru(phen) 2ODHIP] 2+, there was no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formed and the two ortho groups further increased the steric effect and decreased the binding affinity, thus making the complex bind to DNA by groove binding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设计 DNA 结构识别 作用机制 插入作用 沟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钌(Ⅱ)配合物对DNA的立体选择性断裂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芳 张黔玲 +5 位作者 刘剑洪 张培新 刘毅 任祥忠 刘建忠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01-2003,共3页
Two enantiomerically pure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es Δ- and Λ-[Ru(bpy) 2HPIP](PF 6) 2{HPIP=2-(2-hydroxy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DNA-binding studies indi... Two enantiomerically pure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es Δ- and Λ-[Ru(bpy) 2HPIP](PF 6) 2{HPIP=2-(2-hydroxy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DNA-binding studies indicated that both enantiomers bound to calf thymus DNA by intercalation, the Δ- enantiomer exhibited a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y than the Λ- enantiomer. Upon irradiation at 302 nm, both enantiomers were found to promote cleavage of plasmid pBR 322 DNA from the supercoiled form Ⅰ to the open circular form Ⅱ, but the Δ-enantiomer exhibited a higher cleaving efficiency for DNA due to the different binding affinities to DNA. The cleaving mechanisms for Δ- and Λ-[Ru(bpy) 2HPIP] 2+ were identical, the hydroxyl radical(OH ·) was likely to be the reactive specie responsible for the cleavage of plasmid pBR 322, and the photoreduction of Ru(Ⅱ) complex with concomitant hydroxide oxidation was the important step in the DNA cleavage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钌(Ⅱ)配合物 DNA 插入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溶胶光催化二氯甲烷溶液的电导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仲宽 李明 +1 位作者 蔡弘华 刘剑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3-526,共4页
利用二氧化钛溶胶进行光催化含氯的有机物。二氯甲烷溶液在二氧化钛溶胶和紫外光的作用下 ,分解并使得溶液的电导率增加。二氧化钛溶胶的浓度和二氯甲烷的浓度对光催化的电导率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当二氧化钛的浓度过高时 ,光照所产生... 利用二氧化钛溶胶进行光催化含氯的有机物。二氯甲烷溶液在二氧化钛溶胶和紫外光的作用下 ,分解并使得溶液的电导率增加。二氧化钛溶胶的浓度和二氯甲烷的浓度对光催化的电导率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当二氧化钛的浓度过高时 ,光照所产生的自由基和氧空穴对由于复合、浓度减低 ,导致二氯甲烷的降解反应速度变缓 ,反映在电导率的变化上 ,电导率的增加速度变缓。选择合适的二氧化钛的浓度 ,将有利于二氯甲烷的光催化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分解 二氯甲烷 电导率 氯代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微晶玻璃材料设计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文岐业 张培新 张怀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1-568,共8页
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在矿渣微晶玻璃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采用基于变尺度法的新学习算法建立了三层前馈型神经网络,发现当网络结构为M-2M-1,取一定范围内的学习误差时,网络具有很好的学习效果。研究证明,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学习速度快... 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在矿渣微晶玻璃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采用基于变尺度法的新学习算法建立了三层前馈型神经网络,发现当网络结构为M-2M-1,取一定范围内的学习误差时,网络具有很好的学习效果。研究证明,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学习速度快,收敛稳定,强壮性好,能根据较少的实验样本有效抽取矿渣微晶玻璃组成、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是进行微晶玻璃材料设计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矿渣微晶玻璃 材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玻璃系统的混合热力学与分相边界的预测
12
作者 罗仲宽 姜中宏 +3 位作者 刘剑洪 蔡弘华 洪伟良 徐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9-535,共7页
根据对新的玻璃网络组体的假设,推导并建立了二元氧化物玻璃系统的不混溶边界的关系方程,并对部分玻璃系统的不混溶边界作了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实际结果相符得很好.根据该理论计算了玻璃网络形成分子与金... 根据对新的玻璃网络组体的假设,推导并建立了二元氧化物玻璃系统的不混溶边界的关系方程,并对部分玻璃系统的不混溶边界作了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实际结果相符得很好.根据该理论计算了玻璃网络形成分子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新得出的理论首次从理论上解决了二元氧化物玻璃体系中不混溶边界的非对称曲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 预测 二元系统 混合热力学 氧化物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2-四氯乙烷光催化脱氯的研究
13
作者 曹建明 罗仲宽 +2 位作者 蔡弘华 张雪利 温庆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16,共4页
采用TiOSO4为前驱体,制备出比较稳定的纯水性透明TiO2溶胶,该溶胶为中性。利用该TiO2溶胶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1,1,2,2-四氯乙烷进行紫外光催化处理。研究发现,1,1,2,2-四氯乙烷在光催化下分解并使溶液的电导率增加,表明在光催化分解... 采用TiOSO4为前驱体,制备出比较稳定的纯水性透明TiO2溶胶,该溶胶为中性。利用该TiO2溶胶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1,1,2,2-四氯乙烷进行紫外光催化处理。研究发现,1,1,2,2-四氯乙烷在光催化下分解并使溶液的电导率增加,表明在光催化分解下,不断生成氯离子和氢离子,不同的1,1,2,2-四氯乙烷的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光催化的脱氯的量都有一定的关联。在此实验条件下,固定光照时间,二氧化钛溶胶的浓度在5至10ppm时,光催化的效率达到最大,电导率的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 光催化 1 1 2 2-四氯乙烷 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