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世泽 孙章 +3 位作者 张毅 肖军华 邹亮 伍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不断追求,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选题脱离实际需求、产学融合度低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对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对真问题驱动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提出了一种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结果及结论]在引入真实问题情境后,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实际项目,并进一步与企业合作,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问题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学科教育 真问题驱动 研究生培养 创新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土工参数数据库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元参数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秋景 孙广灿 +2 位作者 蔡永敏 苏栋 李凤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析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利用该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的土工试验物理力学参数概率分布及预测模型,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深圳某项目,针对单组土工试验样本利用物理参数成功预测了其力学参数,并利用少量样本正确预测了该工程场地的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缺失参数样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实现了通过大范围地区勘察数据降低局部工程场地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目的,可为深圳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设计和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参数分布 数据库 预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声屏障多参数预测模型及降噪性能研究
3
作者 宋杲 张小安 +3 位作者 张晓芸 杨建近 徐磊 杨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吸声材料-后板3层夹芯板等多参数的声屏障声学性能预测模型,在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声屏障几何参数以及采用不同顶部形式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声场变化、场点频谱特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多参数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声屏障后的声场分布情况;直立插板式声屏障高度每增加0.5 m,插入损失提高约0.72 dB,厚度对插入损失的影响与高度相似但较为平缓,每增加0.02 m插入损失提高约0.51 dB;相较于以直立式声屏障的降噪性能为基准,其顶部为Y形的声屏障结构对插入损失的提升最好,平均插入损失提高0.77~1.17 dB。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改良声屏障降噪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声屏障 插入损失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渣土凝聚-脱水-固化处理中的物料归趋及滤液循环回用
4
作者 韩志豪 张明 +4 位作者 孙晓辉 陈长卿 吴思麟 陈佛赐 董紫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604-9612,共9页
利用凝聚-脱水-固化耦合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工程渣土的资源转化效率,但工艺中投加物料归趋及压滤滤水循环回用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凝聚-脱水-固化试验,揭示了絮凝固化剂各组分在凝聚-脱水-固化过程中的归趋情况,并在此... 利用凝聚-脱水-固化耦合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工程渣土的资源转化效率,但工艺中投加物料归趋及压滤滤水循环回用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凝聚-脱水-固化试验,揭示了絮凝固化剂各组分在凝聚-脱水-固化过程中的归趋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压滤滤液循环回用产生的效益。结果显示,絮凝固化剂中18%~35.57%的Na+和0.1%~0.56%的Si元素存在于压滤滤液中,而Ca、Mg、Al元素主要存在于泥饼之中,比例接近甚至等于100%。将强碱性的压滤滤液循环回用于工艺中,在提高泥砂筛分解离效率的基础上,还相当于对工程渣土后续的凝聚-脱水-固化完成了“预处理”,渣土颗粒吸附了滤液中残留的物料,有助于根据物料变化规律及泥饼性能需求,动态调节物料投加,使流失于水体的物料始终处于动态循环利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脱水固化 物料归趋 碱性滤液 滤液循环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湘生 曾仕琪 +1 位作者 韩文龙 苏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掘进设备作业过程监测技术日益完善,记录的工程数据蕴含了掘进设备内部信息及其与外部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机器学习因其数据分析能力强,无需先验的理论公式和专家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建模统计分析...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掘进设备作业过程监测技术日益完善,记录的工程数据蕴含了掘进设备内部信息及其与外部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机器学习因其数据分析能力强,无需先验的理论公式和专家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建模统计分析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收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分析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提升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简述机器学习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和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综述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设备状态分析、盾构设备性能预测、围岩参数反演、地表变形预测和隧道病害诊断等5个方面的进展,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分析盾构隧道工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需重点攻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机器学习 隧道施工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某车站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坤阳 陈湘生 +3 位作者 王雷 阳文胜 吴环宇 段华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9-197,共9页
为合理量化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温室气体(GHG)排放强度及水平,基于LCA方法,开展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GHG排放评价工作,建立明挖车站建设期GHG排放核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GHG排放强度与水平的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明挖地... 为合理量化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温室气体(GHG)排放强度及水平,基于LCA方法,开展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GHG排放评价工作,建立明挖车站建设期GHG排放核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GHG排放强度与水平的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的GHG排放总量为47718.61 tCO_(2)e。其中,建材生产、运输和施工阶段分别占比88.91%、3.92%和7.12%;明挖地铁车站建设期的GHG排放强度为335.52 tCO_(2)e/100 m^(2)。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城市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地铁车站 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超大直径盾构联络通道建设方案对比研究——以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书华 郑镇跡 +4 位作者 盛健 谢典延 张良 陈湘生 苏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8-417,共10页
针对在越江海高水压水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工程技术标准和案例经验、设计与施工面临众多挑战问题,以广州海珠湾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区间的6条联络通道工程为例,对工程地质补勘资料及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揭示... 针对在越江海高水压水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工程技术标准和案例经验、设计与施工面临众多挑战问题,以广州海珠湾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区间的6条联络通道工程为例,对工程地质补勘资料及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原矿山法设计施工方案存在的不足,并基于此提出“矿山法结合地层冻结加固方案”和“机械顶管法施工方案”2种优化方案;随后在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等方面对不同工法进行综合优选分析,同时引入碳排放指标进行绿色低碳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机械顶管法在安全性和施工效率上优于其他方案,能够显著缩短施工周期;2)相比矿山法结合地层冻结加固方案,机械顶管法方案碳排放量减少了2 747.51 t CO_(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 水下联络通道 地层冻结法 矿山法 机械顶管法 碳排放量计算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接运营地铁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凯航 李岩松 +6 位作者 陈湘生 包小华 王树英 张成平 魏纲 张治国 赵千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5-2015,共11页
为提出一种用于评估近接运营地铁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韧性的方法,首先,通过对近接施工的3个方面(新建地下工程、地层、既有地下结构)以及2个维度(技术和管理)的分析,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韧性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 为提出一种用于评估近接运营地铁的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韧性的方法,首先,通过对近接施工的3个方面(新建地下工程、地层、既有地下结构)以及2个维度(技术和管理)的分析,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韧性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博弈论,提出韧性指标体系的权重组合分析方法;同时,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提出研究体系复合性能Q的连续评估方法;最后,从“最大损伤”和“累计损伤”2个角度提出韧性R的综合评估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工程案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提出的韧性评估方法与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且新的韧性评估方法考虑因素更为全面;2)提出的系统复合性能Q包含3个维度,即既有地下结构(Q_(A))、地层(Q_(B))、新建地下工程(Q_(C)),比传统的评估理论更全面;3)随着既有地下结构的动态指标限值越来越严格,系统复合性能Q的评估结果对应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工程 近接施工 韧性评估 集对分析法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交通枢纽地下V型柱体系转换变形监测分析--以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锦程 朱旻 +2 位作者 周伟明 陈登伟 洪成雨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47-1955,共9页
为控制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大倾角V型柱—临时柱转换过程中的结构变形和开裂风险,提出分批转换和分级加卸载的体系转换方法,并采用测量机器人和机器视觉技术对临时柱柱顶、V型柱柱顶和型钢梁跨中位移进行自动化监测和预警。监测结果表明... 为控制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大倾角V型柱—临时柱转换过程中的结构变形和开裂风险,提出分批转换和分级加卸载的体系转换方法,并采用测量机器人和机器视觉技术对临时柱柱顶、V型柱柱顶和型钢梁跨中位移进行自动化监测和预警。监测结果表明:1)测量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监测结果吻合良好,分级加载至临时柱柱顶钢垫块脱开时,临时柱柱顶位移均小于设计给出的3 mm控制值,第3级卸载(总卸载量45%)后临时柱柱顶沉降达到最大沉降量的86%;2)体系转换的影响范围主要为当前跨和相邻跨共3跨范围,型钢梁最大挠度约30.0 mm,小于规范允许值64.0 mm;3)加载阶段框架北侧先于南侧产生向上位移,但22轴南侧V型柱产生最大沉降-3.5 mm,结构产生明显的非对称响应。转换过程结构整体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地下空间 V型柱 体系转换 测量机器人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主导城市更新的空间差异及政府因素影响——以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琳 赖亚妮 +2 位作者 郭仁忠 李晓明 洪武扬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实践的持续推进,市场力量逐渐成为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制度下,应用空间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市场主导城中村改造的空间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政府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圳...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实践的持续推进,市场力量逐渐成为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制度下,应用空间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市场主导城中村改造的空间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政府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主要沿西南-东北方向分布,在城市边缘区域的分布较少;②规划城市中心、交通路线、密度分区及强区放权政策使城中村改造聚集在未来交通可达性、开发建设密度较高的城市核心发展地段;③强区放权改革进一步使得不同行政区城中村改造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基于此,对市场主导型城市更新的空间差异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建议,有助于协同市场力量满足城市一体化和深度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中村改造 市场主导 政府因素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与达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泽洲 崔翔宇 +2 位作者 郎皓 牛永宁 陈湘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2,共8页
为加快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文章选取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2010-2021年安徽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9类不同情景对2022-2035年碳排放量及达峰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减... 为加快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文章选取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2010-2021年安徽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9类不同情景对2022-2035年碳排放量及达峰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减排建议。结果表明:(1)安徽省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交通运输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均有促进作用;(3)适当约束人口规模、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加强能源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降低能源强度是最可能符合现阶段的碳达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自上而下”法 STIRPAT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深圆形工作井基坑尺寸效应分析
12
作者 韩伟杰 杨国富 +1 位作者 曹成勇 黎心海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5,共7页
针对轨道交通深圆形工作井基坑尺寸效应的相关问题,以深大城际圆形工作井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荷载-结构法,系统分析不同直径条件下圆形基坑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对比分析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和二维弹性地基梁模型的计算结果,并讨论基坑... 针对轨道交通深圆形工作井基坑尺寸效应的相关问题,以深大城际圆形工作井基坑工程为依托,基于荷载-结构法,系统分析不同直径条件下圆形基坑围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对比分析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和二维弹性地基梁模型的计算结果,并讨论基坑尺寸效应对圆形围护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圆形地下连续墙实际为类圆形结构,在水土压力作用下也产生一定的竖向弯矩,处于多向受力状态;采用简化的二维等效模型进行圆形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是可行的,且该计算结果较三维模型更为保守;空间尺寸效应对圆形基坑围护结构的工作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深圆形工作井基坑直径≤30m时环向效应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圆形基坑 数值模拟 尺寸效应 环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必钦 张枭 +1 位作者 刘源涛 王琰帅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采用硫酸铝与氢氧化钙混合制备复合促凝剂,当硫酸铝质量分数为3%时,研究不同氢氧化钙含量(其与硫酸铝的质量比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等温电导率量热法,研究了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早期水化的促进作用机理,通过3D轮廓仪并结合Image-pro软件,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25时,与对照组(氢氧化钙质量为0)相比,CFBFA泡沫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了220 min;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75时,CFBFA泡沫混凝土3 d的强度可达到10.39 MPa,导热系数为0.30 W·m^(-1)·K^(-1).复合促凝剂促进混凝土在水化早期生成针状的钙矾石,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基体更加致密、孔径分布更均匀.复合促凝剂的掺入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具有高效批量化生产的潜力以及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复合促凝剂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 隔热 孔隙结构 早期强度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作为新型碳钢缓蚀剂:从设计到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武剑 唐懿 +1 位作者 郑淑仪 何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63,共10页
缓蚀剂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碳基纳米材料,已被用作碳钢缓蚀剂,但其缓蚀性能仍不理想。本工作设计制备了一种N掺杂GQDs(N-GQDs)作为新型碳钢缓蚀剂,证明了其优异的... 缓蚀剂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碳基纳米材料,已被用作碳钢缓蚀剂,但其缓蚀性能仍不理想。本工作设计制备了一种N掺杂GQDs(N-GQDs)作为新型碳钢缓蚀剂,证明了其优异的缓蚀性能,并揭示了其缓蚀机理。具体而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设计N-GQDs作为缓蚀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所设计的N-GQDs;采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PL)光谱证实所制备N-GQDs的分散稳定性;采用失重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探究N-GQDs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合吸附等温线和腐蚀面分析,揭示N-GQDs缓蚀机理。结果表明,N掺杂使N-GQDs更易吸附在碳钢表面,使其具有更出色的缓蚀能力;N-GQDs表面存在大量基团,使其在H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长期分散稳定性;200 mg/L N-GQDs对在1 mol/L HCl溶液中浸泡96 h后的Q235碳钢的缓蚀效率高达90.48%,展示出优异的长期缓蚀能力;N-GQDs的缓蚀机理归因于N-GQDs在碳钢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本工作有望为新型绿色缓蚀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GQDs) N掺杂 盐酸(HCl) 缓蚀性能 碳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照明的动态控制
15
作者 包小华 黄嘉志 +3 位作者 李浚弘 沈俊 陈湘生 崔宏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3,I0002,共9页
为降低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能耗并提升驾驶员的视觉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色温调节的隧道照明动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洞外亮度、车速、车流量和色温4个关键因素,通过亮度折减系数的动态调节,实现隧道内亮度的智能控制,并与传统分级调... 为降低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能耗并提升驾驶员的视觉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色温调节的隧道照明动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洞外亮度、车速、车流量和色温4个关键因素,通过亮度折减系数的动态调节,实现隧道内亮度的智能控制,并与传统分级调光法和模糊控制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级调光法虽简单易行,但缺乏动态调节能力,节能性较差;模糊控制法在部分时段存在亮度偏高及规则依赖性强的问题,节能效果一般;而色温控制法在满足照明标准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亮度水平实现节能,相比传统分级调光法,节能率高达37.1%,而模糊控制法仅为5.6%.该方法可实现色温与亮度的联动控制,在提升节能性与适应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亮度骤变带来的视觉不适和安全隐患,为隧道智能照明控制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照明 色温 亮度折减系数 模糊控制 照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高强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16
作者 管民生 郑宗颖 +1 位作者 张坤 杜宏彪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研究圆钢管高强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通过27根圆钢管高强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短柱试件的推出试验,获取荷载-滑移曲线参数,分析了试件粘结滑移的发展阶段与机理,考察了试件不同位置分布对于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推导了考虑位... 为研究圆钢管高强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通过27根圆钢管高强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短柱试件的推出试验,获取荷载-滑移曲线参数,分析了试件粘结滑移的发展阶段与机理,考察了试件不同位置分布对于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推导了考虑位置变化的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圆钢管高强卵石机制砂混凝土粘结滑移经历了胶结、滑移、摩阻力和后滑移四个阶段,试件不同位置处发生滑移的顺序不同;验证了所提出的圆钢管机制砂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在本文推出试验试件中的适用性,并基于上述本构模型,通过引入位置函数反映了试件局部粘结强度和滑移值的变化特点,提出了考虑位置变化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该改进模型能更完全地反映局部粘结滑移规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 粘结滑移 粘结强度 圆钢管高强卵石机制砂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收缩、高早强海工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龙武剑 罗启灵 +1 位作者 陈仓 许军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9-222,共4页
为了制备低收缩、高早强的海工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改变矿粉掺量,分析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早期抗压强度及干燥收缩的影响,并测定了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特性。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混凝土均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随着矿粉掺量的增加,3 d抗压... 为了制备低收缩、高早强的海工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改变矿粉掺量,分析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早期抗压强度及干燥收缩的影响,并测定了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特性。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混凝土均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随着矿粉掺量的增加,3 d抗压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燥收缩率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当矿粉掺量为10%时,两者达到最优值;胶凝材料的水化热放热量和放热速率随矿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量后,确定65%水泥、25%粉煤灰、10%矿粉时混凝土的性能最优。工程实践应用表明,该配合比下的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并在拆模后表现良好,未出现早期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工自密实混凝土 矿粉 低收缩 高早强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内注浆对盾构隧道竖向沉降的影响
18
作者 魏纲 李航 +3 位作者 齐永洁 张治国 朱成伟 韩凯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3,共12页
为治理因下方新建隧道穿越或上方堆载等产生的隧道不均匀沉降,常采用隧道洞内注浆技术对沉降区域进行抬升。为研究洞内注浆对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及轴线处附加应力的影响,首先,根据2个实际工况提出了隧道下方注浆圆柱模型;其次,考虑了注浆... 为治理因下方新建隧道穿越或上方堆载等产生的隧道不均匀沉降,常采用隧道洞内注浆技术对沉降区域进行抬升。为研究洞内注浆对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及轴线处附加应力的影响,首先,根据2个实际工况提出了隧道下方注浆圆柱模型;其次,考虑了注浆土体的体积膨胀作用及浆液的空间流动性,提出了非均匀体积膨胀注浆圆柱力学计算模型;最后,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注浆引起的隧道竖向抬升位移及轴线处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研究了既有隧道沉降及轴线处附加应力在不同注浆参数(注浆量V、注浆体顶部与隧道底部距离H、注浆角度α)及不同纵向注浆方案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内注浆对隧道进行了有效抬升,计算所得抬升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较为吻合;随着注浆量V提高,既有隧道沉降变形逐渐减小,但当注浆量V过大时,将会导致既有隧道发生隆起变形;随着注浆圆柱顶部与隧道底部距离H增大,抬升量逐渐减小;随着注浆角度α增大,抬升量不断增大;沿隧道纵向采取非等量注浆方案并在沉降最大区域集中注浆能有效提高最大抬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不均匀沉降 洞内注浆 附加应力 竖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底隆起对抗浮锚杆作用下既有隧道变形影响的计算
19
作者 王哲 周烨波 +2 位作者 魏纲 翁家华 韩凯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考虑基坑坑底隆起对下卧隧道的影响,建立坑底隆起引起带抗浮锚杆的盾构隧道位移计算模型。基于影像源法,推导得到坑底隆起引起下卧带抗浮锚杆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公式。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工程实际测量值、理论计算值和三维有限元模拟值,... 考虑基坑坑底隆起对下卧隧道的影响,建立坑底隆起引起带抗浮锚杆的盾构隧道位移计算模型。基于影像源法,推导得到坑底隆起引起下卧带抗浮锚杆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公式。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工程实际测量值、理论计算值和三维有限元模拟值,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抗浮锚杆数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隆起主要发生在强影响区内,环间转角和错台发生在弱影响区内;隧道隆起主要受基坑尺寸影响,假设基坑开挖长度为L,安装抗浮锚杆可以减小隧道隆起量、环间转角和错台量,环间转角和错台量主要受基坑开挖尺寸的影响,始终在±3L/5处达到极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抗浮锚杆数量可以有效减小隧道变形量,抗浮锚杆超出一定数量后控制效果提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盾构隧道 影像源法 抗浮锚杆 隧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涂层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握裹力
20
作者 崔宏志 曹乐乐 +1 位作者 曹香鹏 巫烁理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6,共7页
为解决直接插入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中的空隙问题,提出了原位涂层技术.分别使用自密实砂浆与超细灌浆水泥作为原位涂层材料,制备了原位涂层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研究了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拉拔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水泥基材料对钢筋进... 为解决直接插入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中的空隙问题,提出了原位涂层技术.分别使用自密实砂浆与超细灌浆水泥作为原位涂层材料,制备了原位涂层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研究了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拉拔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水泥基材料对钢筋进行原位涂层,可以得到密实的钢筋-混凝土界面,与直接插入技术相比,拉拔强度得到了最大345.0%的提升;钢筋拉拔曲线符合常规的四段式.这证明使用水泥基材料的原位涂层技术可以实际应用于3D打印混凝土的加筋工艺中,并有效提升3D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为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创新方法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原位涂层 自密实砂浆 超细灌浆水泥 加筋增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