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龄友好视角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1
作者 陈宏胜 李峥 +2 位作者 蔡艳君 蔡一丹 张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文章以深圳市为例,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负载程度进行分析,基于全龄友好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人口特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文章首先对深圳市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分析基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 文章以深圳市为例,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负载程度进行分析,基于全龄友好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人口特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文章首先对深圳市人口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分析基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4类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深圳市发展特点,结合不同类型设施的供给特点和属性,提出适应存量开发布局、兼顾均等化和弹性配置、突出代际融合、面向家庭需求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友好 “人口—设施”匹配 公共服务设施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数据支持的城市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以深圳极端天气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范雅婷 李越凡 +1 位作者 涂伟 李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3,共13页
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度和强度的显著增强,对高密度城市中公众和基础设施等承灾体造成严峻威胁,揭示和评估城市承灾体脆弱性对提升城市韧性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传统数据在极端突发灾害事件中的应用局限,社交媒体数据包含了实时且丰富时... 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度和强度的显著增强,对高密度城市中公众和基础设施等承灾体造成严峻威胁,揭示和评估城市承灾体脆弱性对提升城市韧性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传统数据在极端突发灾害事件中的应用局限,社交媒体数据包含了实时且丰富时空信息而呈现出巨大潜力。研究以2018年“山竹”台风灾害3个时间序列阶段和深圳76个街道的空间分布为例,获取并预处理灾害期间相关微博数据后,分别基于LDA模型和SnowNLP模型训练得到公众灾害感知脆弱性和公众情绪脆弱性,并基于语料库构建进一步细分得到6种类型的基础设施脆弱性。研究发现这3种脆弱性的集中峰值呈现依次滞后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南北圈层差异和“哑铃状”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性提出提升城市承灾体脆弱性时空协调性的相关建议,对城市灾害韧性提供一定规划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灾体脆弱性 社交媒体 公众感知 公众情绪 基础设施承灾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气候下城市居民热环境风险评估及优化——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倩 王春晓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3,共11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频繁和持续的热风险。以深圳市为例,基于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Z-score标准化法和优先级指数,分析了热环境调节服务综合供需空间特征,进行城市干预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频繁和持续的热风险。以深圳市为例,基于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Z-score标准化法和优先级指数,分析了热环境调节服务综合供需空间特征,进行城市干预的降温服务优先级划分。结果表明:1)深圳市的热环境调节服务需求水平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高需求区主要分布在以居住区和中央商务区为主的街道;2)深圳市热环境调节服务能力的需求水平与其供给水平在空间集聚分布上呈负相关,蓝绿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降温效果;3)热环境调节服务的供需匹配中低供-高需状态的街道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区域内的建筑及人口密度均较高,蓝绿空间供给不足;4)高优先级干预街道即高温脆弱性、敏感性较高的街道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及周边片区。研究可为深圳及类似城市的规划和应急管理提供预案制定的参考依据,明晰生态用地与热环境之间的空间特征,从而有效应对未来热风险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优先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环境下的超高层建筑标准层疏散走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彤彤 樊乐 +1 位作者 吴苏皖 肖靖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9,65,共7页
超高层建筑消防疏散问题凸显,现行规范针对疏散走道设计的约束方式仅规定其宽度的最小值,未考虑实际使用人数及空间形态对疏散肌理的影响,其疏散效率难以保证。为提高超高层标准层疏散效率,厘清并建立疏散走道的设计方式及量化指标对人... 超高层建筑消防疏散问题凸显,现行规范针对疏散走道设计的约束方式仅规定其宽度的最小值,未考虑实际使用人数及空间形态对疏散肌理的影响,其疏散效率难以保证。为提高超高层标准层疏散效率,厘清并建立疏散走道的设计方式及量化指标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机制,该文以广州利通广场为例抽取原型,通过研究典型标准层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特点,针对疏散走道的拥堵问题,对其疏散宽度进行不同区域的放大,提出两种疏散走道拓宽模式。使用烟气模拟软件Pyrosim和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对其进行火灾环境下人员疏散的模拟,获取烟气蔓延和疏散数据,探寻人员疏散的规律,通过改变各走道拓宽模式下的宽度数值,明确相对合理的走道拓宽设计方式及面积指标,结合超高层标准层一般设计原则,优化设计方案,提出经济、高效的疏散走道空间设计,提升超高层建筑整体疏散效率,为超高层标准层疏散走道设计规范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标准层 火灾环境 疏散走道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涂层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握裹力
5
作者 崔宏志 曹乐乐 +1 位作者 曹香鹏 巫烁理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6,共7页
为解决直接插入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中的空隙问题,提出了原位涂层技术.分别使用自密实砂浆与超细灌浆水泥作为原位涂层材料,制备了原位涂层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研究了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拉拔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水泥基材料对钢筋进... 为解决直接插入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中的空隙问题,提出了原位涂层技术.分别使用自密实砂浆与超细灌浆水泥作为原位涂层材料,制备了原位涂层钢筋增强3D打印混凝土,研究了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拉拔性能.结果表明:使用水泥基材料对钢筋进行原位涂层,可以得到密实的钢筋-混凝土界面,与直接插入技术相比,拉拔强度得到了最大345.0%的提升;钢筋拉拔曲线符合常规的四段式.这证明使用水泥基材料的原位涂层技术可以实际应用于3D打印混凝土的加筋工艺中,并有效提升3D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为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创新方法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原位涂层 自密实砂浆 超细灌浆水泥 加筋增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多情景模拟
6
作者 陈义勇 吕妍 +1 位作者 洪武扬 郭仁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30,共8页
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在于探索未来乡村地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在梳理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和乡村地域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2021—2070年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乡... 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在于探索未来乡村地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在梳理乡村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人-地-业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和乡村地域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2021—2070年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乡村发展情景。结果表明:中国未来乡村地域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人口、产业子系统得分增长速度快于土地子系统,土地子系统是决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继续当前的发展路径虽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和城镇化水平,但高经济增速会对耕地保护、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威胁,人-地-业协调发展面临挑战。可持续发展的SSP1路径是我国乡村地域系统走向高水平耦合协调的最佳选择。未来发展要积极提升乡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稳步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要推动乡村建设用地减量、劳均耕地面积指数型增长;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业 耦合协调度 多情景模拟 乡村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