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1
作者 刘永振 廖昊 鲁凤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6-1256,共11页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可通过输血等方式传播。同时,OBI还可使乙肝相关疾病慢性进展,并维持乙肝慢性感染的状态,在免疫机能下降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情况下可能导致HBV感染...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可通过输血等方式传播。同时,OBI还可使乙肝相关疾病慢性进展,并维持乙肝慢性感染的状态,在免疫机能下降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情况下可能导致HBV感染再激活,引发急性肝炎或肝衰竭等严重肝病。因而,OBI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该人群生命健康和我国HBV感染防控。OBI的核心特征是用灵敏的试剂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但肝内存在复制全能性(replication competent)HBV基因组,以致循环血中的HBV DNA可呈间歇低值阳性(通常<200 IU/mL),HBV存在再激活风险。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各大指南对功能性治愈的定义也在不断完善,其中均提到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消失的功能性治愈者肝组织内仍可能有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存在,提示这部分功能性治愈者的病毒学指征类似于隐匿性感染状态。本文围绕OBI定义、分类、对公共卫生影响、发生机制和临床再激活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梳理OBI相关研究进展,更新对OBI的认知,以期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从业者对新形势下OBI人群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功能性治愈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修饰调控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秦克宁 陈丹丹 +1 位作者 徐鹏 王小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90-4701,共12页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的功能实现降解自身内容物的过程,自噬相关过程中的突变会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疾病、肺部疾病和肾脏疾病等。自噬能够联合机体的一些生化反应组建成动态循环系统,起到消... 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的功能实现降解自身内容物的过程,自噬相关过程中的突变会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疾病、肺部疾病和肾脏疾病等。自噬能够联合机体的一些生化反应组建成动态循环系统,起到消除有害物质的作用,且可以为细胞更新和维持体内平衡提供新的能量。因此,自噬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医学和动物生理病理学研究指出乙酰化修饰在调控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乙酰化修饰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的一类修饰方法,是由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介导的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其中,乙酰转移酶将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团转移至底物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上,而乙酰基团的去除由去乙酰化酶完成。乙酰化修饰常发生于组蛋白赖氨酸ε-氨基和非组蛋白的N-端α-氨基上。作者从组蛋白及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方面阐述乙酰化修饰对细胞自噬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乙酰化修饰在细胞自噬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各类疾病上的治疗作用提供参考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乙酰化 组蛋白 非组蛋白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上调围脂滴蛋白2表达增强巨噬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
3
作者 卢海林 汪文斐 +4 位作者 陶文慧 林培翀 陈心春 邓国防 谢水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诱导的巨噬细胞,加入或不加入油酸(oleic acid,OA)后感染MTB标准株H37Ra,用菌... 目的:研究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系诱导的巨噬细胞,加入或不加入油酸(oleic acid,OA)后感染MTB标准株H37Ra,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及免疫荧光方式检测油酸对巨噬细胞清除MTB的影响。通过RNA-seq筛选出关键靶基因,并采用基因富集分析筛选出相关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结果:MTB标准株H37Ra感染未经油酸诱导(H37Ra组)巨噬细胞后72 h的菌落计数单位(CFU)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9×10^(4)(48×10^(4),59×10^(4))],明显高于经油酸诱导(OA+H37Ra组)的巨噬细胞的CFU[34×10^(4)(30×10^(4),4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00,P=0.017)。RNA-Seq数据显示,围脂滴蛋白2(recombinant perilipin 2,PLIN2)的表达在OA+H37Ra组明显高于H37Ra组。在油酸诱导的巨噬细胞中,敲低PLIN2基因后的CFU结果显示,在H37Ra感染72 h后,敲低PLIN2组的CFU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6×10^(4)(78×10^(4),96×10^(4)),明显高于对照空载体组[56×10^(4)(54×10^(4),6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00,P=0.015)。OA+H37Ra组中,PLIN2的相对表达量为3.219±0.298,明显高于H37Ra组的0.555±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10,P<0.01);OA+H37Ra组中PPARγ的相对表达量为0.666±0.075,明显低于H37Ra组的2.217±0.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0,P<0.01);OA+H37Ra组中,ACOX1、HADH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10±0.124和1.107±0.111,均明显低于H37Ra组的2.476±0.207和3.140±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20,P<0.01;t=12.760,P<0.01)。结论:油酸通过脂滴表面蛋白PLIN2调控巨噬细胞的脂肪酸氧化促进巨噬细胞对MTB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巨噬细胞 油酸 围脂滴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专家建议 被引量:3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卢水华 夏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239-124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范围流行,作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结核病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疾病重症化的高危人群,应优先考虑疫苗接种。但是,对于结核病患者是否能够接种以及如何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范围流行,作为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结核病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疾病重症化的高危人群,应优先考虑疫苗接种。但是,对于结核病患者是否能够接种以及如何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目前暂无足够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为此,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建议,以及我国相关技术指南,结合结核病患者实际情况,提出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疫苗接种的专家指导意见,建议除处于抗结核强化期治疗或合并其他病情不稳定慢性疾病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均应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