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与脂联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执兵
刘俊
+3 位作者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方红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9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脂联素、血浆MCP-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日和6个月的血浆MCP-1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术后3日和6个月的FMD和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与脂联素和FMD呈显著正相关,与MCP-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再狭窄
血管重塑
脂联素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17
2
作者
陈少源
苏又苏
+3 位作者
谢培益
徐素玲
方叶青
黄岸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5-2127,共3页
目的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
目的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与脂联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执兵
刘俊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方红城
机构
深圳南山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914,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观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重塑指数(RI)与血清脂联素、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进而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测定30例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和30例无狭窄患者术后6个月的RI,术前、术后3日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脂联素、血浆MCP-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日和6个月的血浆MCP-1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术后3日和6个月的FMD和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术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的RI与脂联素和FMD呈显著正相关,与MCP-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冠脉支架
再狭窄
血管重塑
脂联素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内皮功能
Keywords
coronary in-stent
restenosis
vascular remodeling
adiponectin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endothelial function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17
2
作者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徐素玲
方叶青
黄岸荣
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
深圳南山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5-2127,共3页
基金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研发基金(南科卫2008028)
文摘
目的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Keywords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分类号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血管重塑与脂联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王执兵
刘俊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方红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陈少源
苏又苏
谢培益
徐素玲
方叶青
黄岸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