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颖 程颖慧 +4 位作者 汪莹 高瑞芳 章桂明 史亚千 王红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98-101,F0003,共5页
从进境美国高粱种子中分离到1种真菌,通过用不同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及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选取了目前常用的能够用于对Phoma属不同种进行区分的4个基因片段ITS、TUB、ACT和TEF进行PCR扩增、产物序... 从进境美国高粱种子中分离到1种真菌,通过用不同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及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选取了目前常用的能够用于对Phoma属不同种进行区分的4个基因片段ITS、TUB、ACT和TEF进行PCR扩增、产物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同时应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均表明该真菌为头状茎点霉病菌Phoma glomerata。此病原真菌在高粱上发现属于首次报道。该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但在高粱中未发现有为害的报道,此次检出可判定高粱为该病菌的世界新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Phomaglomerata 检疫鉴定 新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深圳鱼肉制品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敏 刘荭 +4 位作者 黄海 赵晓萌 石琼 何舜平 孙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7-251,共5页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为目标基因,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深圳批发市场和超市零售鱼肉制品的种类来源,判别其产品标签是否正确。本研究调查的77份鱼肉制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28份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不符,"错贴...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为目标基因,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深圳批发市场和超市零售鱼肉制品的种类来源,判别其产品标签是否正确。本研究调查的77份鱼肉制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28份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不符,"错贴"率高达36.36%,其中所有标示"龙俐鱼"的商品都是低价的"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鱼肉制品的来源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Ⅰ基因 物种鉴定 鱼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彭景书 刘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4期20-22,共3页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2011年3月17日,农业部关于印发《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等3个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通知,我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进入了实施阶段,然而,已经落后陆生动物的产地检疫30多年。我国的苗种的产地检疫,主要依托... 为规范水产苗种产地检疫,2011年3月17日,农业部关于印发《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等3个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通知,我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进入了实施阶段,然而,已经落后陆生动物的产地检疫30多年。我国的苗种的产地检疫,主要依托水产技术推广、水产病害防治中心(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对此,各地党政领导重视程度、机构设置与管理及养殖水平、防疫水平、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产地检疫中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服务三位一体存在的问题,谈谈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检疫 水产苗种 动物防疫站 检疫规程 水产技术推广 水产病害防治 行政管理 水产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新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荧光检测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何俊强 史秀杰 +6 位作者 卢体康 贾鹏 郑晓聪 于力 兰文升 王津津 刘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6期68-73,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新型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为实验室及现场检测IHNV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能实时观察扩增荧光信号的检测技术。针对IHN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组6条LAMP特异性引物,对4株...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新型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为实验室及现场检测IHNV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能实时观察扩增荧光信号的检测技术。针对IHN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组6条LAMP特异性引物,对4株不同来源的IHNV和8株不同的病毒进行特异性实验和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3.64×10^-7μg/μL,比常规RT-PCR高1000倍,与荧光RT-PCR方法相当。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使其检测时间能缩短至15~20分钟内完成检测,并可杜绝由于开盖加染料而导致的假阳性率偏高问题,在鱼病快速检测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液相芯片检测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尹伟力 林超 +4 位作者 刘宁 贾鹏 岳志芹 孙涛 刘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4期63-67,71,共6页
用DNAStar7.0软件对GenBank中IHNV的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IHNV特异性引物并标记生物素,将探针氨基化修饰,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液相芯片快速... 用DNAStar7.0软件对GenBank中IHNV的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IHNV特异性引物并标记生物素,将探针氨基化修饰,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对IHN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0pg,且特异性高,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应用建立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鱼类中IHNV,并与RT-PCR方法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方法比RT-PCR法更灵敏。表明初步建立了检测IHN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构建其他水生动物病原体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液相芯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法测定番石榴中3种农药残留
6
作者 陈粉娜 孙洁 +3 位作者 廖柳媚 刘敏 陈兵 吴福中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2期96-98,共3页
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本研究采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法对番石榴中杀螟硫磷、马拉硫磷和水胺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曲线。结果显示,3种农药在0.01~0.50 mg/... 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本研究采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法对番石榴中杀螟硫磷、马拉硫磷和水胺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曲线。结果显示,3种农药在0.01~0.5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指数R~2均大于0.99,在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番石榴中3种农药残留的回收率为86.9%~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89%~3.19%,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高效便利、准确可靠、通量高、成本较低等优势,为植物源性食品中多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 植物源性食品 农药残留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深圳口岸进境饲料检测情况及安全性浅析
7
作者 曾少灵 秦智锋 +5 位作者 阮周曦 孙洁 廖立珊 吕建强 林庆燕 陈泽华 《广东饲料》 2011年第11期38-41,共4页
本文收集了近几年经深圳口岸进境的饲料在牛羊源性成分和沙门氏菌方面的检测情况,分析不同来源和种类饲料的质量安全情况,归纳引起有关进境饲料潜在风险的主要因素,对进境饲料进行安全性浅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深圳局进境饲料的实际情... 本文收集了近几年经深圳口岸进境的饲料在牛羊源性成分和沙门氏菌方面的检测情况,分析不同来源和种类饲料的质量安全情况,归纳引起有关进境饲料潜在风险的主要因素,对进境饲料进行安全性浅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深圳局进境饲料的实际情况,对进境饲料的检测提出建设性意见,为进一步提高问题饲料的检出率,杜绝劣质和危险饲料经深圳局口岸进境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境饲料 牛羊源性成分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A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军 蔡良语 +9 位作者 陈兵 刘建利 孙洁 陈书琨 林庆燕 陶虹 吴绍强 卢体康 陈金顶 秦智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1-805,共5页
为对引起腹泻症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A(PRoVA) 3种病毒同时快速地鉴别检测,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TGEV的S基因、PEDV的S基因、PRo VA的NS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分别设计了针对3种病毒的特... 为对引起腹泻症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A(PRoVA) 3种病毒同时快速地鉴别检测,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TGEV的S基因、PEDV的S基因、PRo VA的NS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分别设计了针对3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和用3种荧光基团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针对这3种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PEDV、TGEV和PRo VA,而与其它病原无交叉反应;对TGEV、PEDV和PRo VA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1.12拷贝/μL、39拷贝/μL和25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该方法与商品化的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该方法快速、敏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轮状病毒A 荧光定量RT-PCR检测 多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养殖鱼类和进境鱼卵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检测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荭 范万红 +5 位作者 史秀杰 陈超 吕建强 何俊强 高隆英 江育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9,共6页
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及该方法在来自国内养殖场的患病牙鲆和虹鳟及进口的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出IHNV,同时对扩增出的IHNV的DNA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养殖的牙鲆和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IHNV的... 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及该方法在来自国内养殖场的患病牙鲆和虹鳟及进口的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出IHNV,同时对扩增出的IHNV的DNA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养殖的牙鲆和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IHNV的标准株RB-1株在序列上都具有98.1%的同源性,推导出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具有97%和99%的同源性。从进口匙吻鲟鱼卵中分离的IHNV与RB-1株在序列上都具有92.5%的同源性,推导出氨基酸序列有93%的同源性。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从国内发病的养殖虹鳟中分离出的IHNV与进口匙吻鲟鱼卵中检测到的IHNV在进化上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检测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54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曹琛福 梁云浩 +6 位作者 陶虹 花群义 曾少灵 杨俊兴 陈兵 张桂红 吕建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将非洲猪瘟病毒P54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52b(+)3C/LIC中,转入BL21(DE3)菌中诱导表达,对表达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的结果表明,表达蛋p54的分子质量约为28ku,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纯化p54蛋白后,采用2.5μg/mL浓度作包... 将非洲猪瘟病毒P54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52b(+)3C/LIC中,转入BL21(DE3)菌中诱导表达,对表达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的结果表明,表达蛋p54的分子质量约为28ku,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纯化p54蛋白后,采用2.5μg/mL浓度作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非洲猪瘟p54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敏感性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54基因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重要虫媒病的核酸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1
作者 詹爱军 王新卫 +5 位作者 卢体康 陈书琨 孙洁 陈兵 曾少灵 花群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设计针对这些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分别与不同编号的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再与这些病毒相应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以上4种虫媒病的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偶联特异性探针的微球只与相应的病毒基因的PCR产物反应,而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50~100个TCID50。本研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蓝舌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类似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阿卡斑病毒 蓝舌病病毒 水泡性口炎病毒 液相芯片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曾少灵 廖立珊 +11 位作者 唐金明 杨俊兴 阮周曦 张彩虹 曹琛福 吕建强 秦智锋 林庆燕 孙洁 叶弈优 谢晓露 花群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 HTA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的VP73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65ku,能与ASF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 为了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 HTA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的VP73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65ku,能与ASF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以此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包被酶标板,初步建立了检测ASFV血清抗体的iELISA方法。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制备ASFV免疫血清学诊断检测试剂和疫苗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VP73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马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琛福 叶奕优 +4 位作者 宗卉 张彩虹 吕建强 杨俊兴 花群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共4页
为建立检测非洲马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出具有良好抗原性的VP7蛋白,将感染VP7重组杆状病毒的昆虫细胞裂解液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包被抗原浓度、二抗稀释度等,建立了检测非洲马瘟的间接ELISA方... 为建立检测非洲马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出具有良好抗原性的VP7蛋白,将感染VP7重组杆状病毒的昆虫细胞裂解液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包被抗原浓度、二抗稀释度等,建立了检测非洲马瘟的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了初步运用。结果表明,直接利用真核细胞表达VP7蛋白的昆虫细胞裂解液作为包被液可成功建立检测非洲马瘟的间接EL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瘟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VP7蛋白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建利 李宏 +6 位作者 曹琛福 孙洁 杨俊兴 张彩虹 陈泽华 花群义 吕建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79,共3页
1传播历史和地理分布 非洲是非洲猪瘟(ASF)的发源地,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ASF疫情。此后,ASF从非洲的东部、南部穿过非洲中部向西部蔓延到非洲绝大部分国家,并且向外传播至印度洋岛。1998年传到了马达加斯加。2007年传到了距马达加斯... 1传播历史和地理分布 非洲是非洲猪瘟(ASF)的发源地,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ASF疫情。此后,ASF从非洲的东部、南部穿过非洲中部向西部蔓延到非洲绝大部分国家,并且向外传播至印度洋岛。1998年传到了马达加斯加。2007年传到了距马达加斯加800公里的毛里求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次传 向西部 地理分布 强毒株 病毒基因组 杆状病毒 结构蛋白 重组体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系VCO-01981-5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佳玲 潘广 +5 位作者 章桂明 程颖慧 向才玉 陈枝楠 谢忠稳 凌杏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6-252,共7页
建立基于QX100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平台的我国未批准转基因玉米品系VCO-01981-5的二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选择基因组中单拷贝的玉米内源基因hmg和VCO-01981-5品系边界序列为定量靶... 建立基于QX100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平台的我国未批准转基因玉米品系VCO-01981-5的二重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选择基因组中单拷贝的玉米内源基因hmg和VCO-01981-5品系边界序列为定量靶序列,分别设计不同的PCR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两种探针用不同的荧光进行标记,然后将上述探针和引物置于同一个PCR反应体系中以同时定量两个靶标序列。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法只有VCO-01981-5品系的两个靶序列才都有扩增信号。灵敏度、线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定量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5%时,最低可稳定定量5个拷贝的VCO-01981-5品系特异性序列分子和4个拷贝的内源基因hmg分子;而在高达50 ng模板DNA以下范围内,PCR反应模板量与测定样品拷贝数之间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平均误差小于1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该玉米品系定量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精确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高,定量范围广,可用于进、出口农产品和食品中该转基因玉米品系成分的定量检测。此外,该法还可为其他转基因玉米品系及其他转基因作物品系建立类似定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品系VCO-01981-5 微滴式数字PCR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动物虫媒病的蚊种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建利 花群俊 +3 位作者 杨云庆 杨俊兴 祝贺 唐金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3期48-51,共4页
蚊类是传播多种动物虫媒病毒的重要生物媒介。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气候变暧,蚊类分布范围扩大,传播动物虫媒病毒的能力增加。动物虫媒病严重影响家畜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中国蚊科的区系分布和种类,分析了传播动物... 蚊类是传播多种动物虫媒病毒的重要生物媒介。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气候变暧,蚊类分布范围扩大,传播动物虫媒病毒的能力增加。动物虫媒病严重影响家畜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中国蚊科的区系分布和种类,分析了传播动物虫媒病病毒的蚊种类及其我国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重要动物虫媒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虫媒病毒 分类 种类分布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痘的诊断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杨 颜新敏 +6 位作者 吴国华 李健 叶奕优 赵志荀 朱海霞 张志东 张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88,共3页
羊痘病毒粒子大小约为150 Kbp,分子量约为73-91 MDa。该病毒能引起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因其病毒结构及其发病症状和人类的天花很像,又称“羊天花”。根据分离的毒株不同,羊群的发病率为75%-100%,死亡率在10%-58%。目前没有特... 羊痘病毒粒子大小约为150 Kbp,分子量约为73-91 MDa。该病毒能引起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因其病毒结构及其发病症状和人类的天花很像,又称“羊天花”。根据分离的毒株不同,羊群的发病率为75%-100%,死亡率在10%-58%。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只有通过实验室诊断和免疫预防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研究 羊天花 病毒结构 实验室诊断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免疫预防 特效治疗 血清学诊断方法 接触性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54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曹琛福 梁云浩 +7 位作者 花群俊 吕建强 孙洁 廖立珊 唐金明 张彩虹 杨俊兴 张桂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8-851,共4页
为鉴定非洲猪瘟病毒(ASFV)p54蛋白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抗原指数对ASFV p54蛋白进行抗原表位的预测,人工合成预测的抗原表位多肽,利用ASFV阳性血清以及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采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方... 为鉴定非洲猪瘟病毒(ASFV)p54蛋白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抗原指数对ASFV p54蛋白进行抗原表位的预测,人工合成预测的抗原表位多肽,利用ASFV阳性血清以及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采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方法验证所预测抗原表位多肽的免疫学特性。预测结果显示,可能的抗原表位区域有:aa23-aa29,aa36-aa45,aa72-aa94,aa114-aa120,aa124-aa130,aa137-aa150。间接ELISA试验表明aa23-aa29,aa36-aa45,aa72-aa94,aa114-aa120,aa137-aa150多肽的抗原性较好,其中aa36-aa45,aa72-aa94多肽可以分别与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为ASF多肽疫苗及免疫学临床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p54蛋白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实时定量PCR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嗜淀粉瘤胃杆菌生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梦芝 詹爱军 +3 位作者 高杨 徐爱秋 喻礼怀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7-334,共8页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生长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羯羊,分别饲喂以羽毛粉、玉米蛋白粉、豆粕和鱼粉为蛋白质补充料的4组日粮,进行4×4拉丁方设计的试验,并采...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生长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羯羊,分别饲喂以羽毛粉、玉米蛋白粉、豆粕和鱼粉为蛋白质补充料的4组日粮,进行4×4拉丁方设计的试验,并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技术对嗜淀粉瘤胃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粕组瘤胃氨氮浓度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细菌总数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嗜淀粉瘤胃杆菌的密度及其数量在细菌总数中的比例均以豆粕组最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总之,豆粕饲料适宜于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生长,RT-PCR技术适用于瘤胃微生物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饲料 嗜淀粉瘤胃杆菌 生长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疱疹病毒2型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欣 贾鹏 +8 位作者 刘莹 王津津 史秀杰 潘广 郑晓聪 于力 何俊强 刘荭 吴志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3,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定量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的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方法的灵敏性、重复性、特异性和临床样品检测做... 本研究建立了定量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的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方法的灵敏性、重复性、特异性和临床样品检测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qPCR相比,ddPCR具有相同的特异性,其灵敏性比qPCR低20倍。在定量CyHV-2 DNA时,ddPCR(R^2=0.994)和qPCR(R^2=0.994)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2种检测方法间的定量值呈正相关(R^2=0.989)。在定量检测相同稀释度的CyHV-2 DNA时,qPCR的定量值始终比ddPCR高10倍。ddPCR的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CV)分别为0.59%–11.26%和6.55%–23.21%,而qPCR为16.57%–27.56%和22.31%–56.73%,说明ddPCR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临床样品定量检测时,ddPCR的检出率稍高于qPCR。本研究建立的ddPCR能够准确定量检测CyHV-2,将为CyHV-2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鲤疱疹病毒2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