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地铁大运枢纽站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海柱 张建 石晓伟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51-456,共6页
深圳地铁大运枢纽为地铁3、14、16号线和城际33号线换乘枢纽,采取先施工地下部分保证地铁开通运营,后施工上盖物业部分,最终形成大运枢纽站城一体化地标项目。在大运枢纽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对运营车站和高架桥保护、超净空大直径桩基施... 深圳地铁大运枢纽为地铁3、14、16号线和城际33号线换乘枢纽,采取先施工地下部分保证地铁开通运营,后施工上盖物业部分,最终形成大运枢纽站城一体化地标项目。在大运枢纽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对运营车站和高架桥保护、超净空大直径桩基施工、新建车站超深基坑开挖、交通核盖挖逆作法施工、已运营车站屋顶大型钢结构改造等技术难题。通过交通疏解、电子雷管爆破、注浆加固、现场监测、盖挖逆作、BIM技术模拟分段吊装及有限元模拟验算等方法,确保大运枢纽地下工程和运营高架车站改造顺利施工。结果表明:1)采用注浆加固对3号线高架车站进行保护,桥墩最大沉降仅为4.33 mm;2)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控制已建车站结构变形,交通核区域周边地表最大沉降为28.19 mm,最大水平变形为22.1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站城一体 换乘枢纽 深基坑 盖挖逆作 保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参数的超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弯曲韧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贵旺 秦磊 +2 位作者 丁蔚健 李坪峰 孙明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433,共10页
为了探究新型增强材料代替纤维提高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3D打印聚乳酸(PLA)制备了超材料,并将超材料嵌入水泥基材料中,利用三点弯曲和声发射联合测量技术,研究超材料与聚丙烯(PP)纤维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演化规律... 为了探究新型增强材料代替纤维提高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3D打印聚乳酸(PLA)制备了超材料,并将超材料嵌入水泥基材料中,利用三点弯曲和声发射联合测量技术,研究超材料与聚丙烯(PP)纤维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演化规律及力学性能,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了超材料和纤维的断裂行为,以及超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嵌入超材料时的抗弯强度较掺入PP纤维时提升了40.4%,较对照组提升了116.8%,超材料大幅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抗弯强度,并使其破坏模式由单一裂缝模式转变为多裂缝模式,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而PP纤维仅提高了水泥基材料的抗弯强度。超材料在稳定增长阶段和失稳开裂阶段的拉伸裂纹比例较PP纤维明显提高,在此阶段,超材料韧性指数分别是PP纤维的16.75倍和4.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水泥基材料 弯曲韧性 多裂缝模式 塑性破坏 声发射 拉伸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联金 王国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33,138,共4页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与课程特点,指出了传统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 液压与气动技术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XCT技术检测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耀城 杨文根 +2 位作者 李周义 刘伟 刘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902-2909,共8页
本文归纳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扫描及重构的工作原理,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在划分材料内部组分、水泥水化过程跟踪、孔结构及细观裂缝判定、外界侵蚀物质迁移造成的微观结构变化和钢筋锈蚀开裂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世界上最新... 本文归纳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扫描及重构的工作原理,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在划分材料内部组分、水泥水化过程跟踪、孔结构及细观裂缝判定、外界侵蚀物质迁移造成的微观结构变化和钢筋锈蚀开裂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世界上最新XCT仪器研究水泥基材料孔结构实时变化的实例。最后,对今后XCT技术在定量研究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水泥基材料 物质传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缺陷C-S-H凝胶相热稳定性的反应分子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孙明 汤庆印 +2 位作者 郭浩然 王攀 袁雄洲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46-2059,共14页
在高温条件下,C-S-H凝胶中缺陷和受限水的存在显著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本研究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Ⅰ型缺陷C-S-H凝胶在高温环境下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反应性。研究发现:温度和Ca/Si比升高导致水分子流动性增强,加速其渗入层状结... 在高温条件下,C-S-H凝胶中缺陷和受限水的存在显著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本研究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Ⅰ型缺陷C-S-H凝胶在高温环境下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反应性。研究发现:温度和Ca/Si比升高导致水分子流动性增强,加速其渗入层状结构,降低结构有序性和连通性,引起Q^(1)和Q^(0)增加,削弱C-S-H凝胶的热稳定性;Ⅰ型缺陷使C-S-H凝胶沿层间方向膨胀,且随温度和Ca/Si比升高,膨胀率增大;在高温、高Ca/Si比条件下,水分子反应性增强,促进水解反应和羟基形成,Ⅰ型缺陷快速扩展,显著影响凝胶结构稳定性。本研究成果可为改善混凝土在火灾等极端环境下的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H凝胶 高温环境 Ⅰ型缺陷 钙硅比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应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微孔类甲酸镧制备及其高效除氟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文涛 徐海曼 +4 位作者 李杨 李静 郭建宁 肖峰 钟润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5-946,共12页
含氟工业废水治理是目前众多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混凝沉淀出水中氟难以达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磁性微孔类甲酸镧除氟剂(FML),利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镧含量和反应条件对氟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 含氟工业废水治理是目前众多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混凝沉淀出水中氟难以达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磁性微孔类甲酸镧除氟剂(FML),利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镧含量和反应条件对氟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FESEM-EDS)、微孔物理吸附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Zeta电位分析仪表征FML的晶体结构、表面吸附位点、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和表面电荷特性,探讨FML对氟吸附机理。结果表明:FML0.5、FML1.0、FML1.5和FML2.0(含氯化镧物质的量分别为0.5、1.0、1.5、2.0 mmol)吸附氟速率逐次增加,均可将含氟废水中氟浓度从5.0 mg/L降低至1.0 mg/L以下,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中氟化物浓度限值要求(低于1.0 mg/L);在pH为6.32,温度为318 K,氟初始浓度为10.0 mg/L,FM2.0投加量为0.2 g/L反应条件下,FML2.0对氟的去除率为99%以上,最大氟吸附量为138.3 mg/g;阴离子对氟吸附过程影响表现为CO_(3)^(2-)>SO_(4)^(2-)>Cl^(-);氟离子去除机制主要通过静电引力作用被吸附到FML表面上并取代FML表面吸附位点羟基基团。FML2.0对氟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别遵循伪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和Langmuir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和单层吸附为主,属于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将FML2.0应用于工业含氟废水经混凝沉淀出水的处理,在FML2.0投加量为0.2 mg/L时,反应60 min后出水中氟浓度由9.80 mg/L降低到0.78 mg/L,表明该除氟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磁性微孔类甲酸镧(FML) 除氟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技术制备溢油吸附剂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丹 郑刘春 李静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3,共7页
石油开采、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溢油和泄漏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基于固态发酵技术,利用黑曲霉改性玉米秸秆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溢油吸附剂,可为开发生物改性溢油吸附材料提供新思路.利用多种表征技术对改性前后秸秆的... 石油开采、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溢油和泄漏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基于固态发酵技术,利用黑曲霉改性玉米秸秆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溢油吸附剂,可为开发生物改性溢油吸附材料提供新思路.利用多种表征技术对改性前后秸秆的组分、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检测了秸秆的吸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5℃下黑曲霉作用玉米秸秆9d,改性材料对原油的吸附量可达14.28g/g,高于原玉米秸秆的吸油量(4.89g/g).秸秆吸油能力和其投加量呈负相关性,10min即达到吸附平衡.因此,利用固态发酵技术改性的玉米秸秆是一种高效和环境友好型的溢油清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溢油 吸附 固态发酵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胺插层水滑石阻滞垃圾焚烧氯苯生成的研究
8
作者 李杨 李静 李文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5-219,224,共6页
以钙铝水滑石材料为基体,采用层间与层板调控技术制备了含硫、氮和羟基多功能基团的磺酰胺插层水滑石(N,S-LDH)抑制剂,用来阻滞二噁英前驱物氯苯的生成。抑制实验研究表明,N,S-LDH抑制剂对氯苯生成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惰性气氛下,N,S-LD... 以钙铝水滑石材料为基体,采用层间与层板调控技术制备了含硫、氮和羟基多功能基团的磺酰胺插层水滑石(N,S-LDH)抑制剂,用来阻滞二噁英前驱物氯苯的生成。抑制实验研究表明,N,S-LDH抑制剂对氯苯生成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惰性气氛下,N,S-LDH抑制剂可抑制90%以上氯苯,抑制作用主要是羟基活性基团起作用;空气气氛下,N,S-LDH抑制剂可抑制40%以上氯苯,硫和氮官能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抑制剂 二噁英 水滑石 氯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精神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韦梦霞 农菊梅 潘正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5-56,共2页
深圳精神是深圳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并提炼出来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优质的德育资源。深化资源观念,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维度同时发力,充分开发利用深圳精神中的德育资源,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深圳精神 德育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E/UPLC-MS/MS测定海产品中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
10
作者 李静 麦艳玲 +5 位作者 肖陈贵 沈金灿 李文涛 郭建宁 钟润生 李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2-1958,共7页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ASE/UPLC-MS/MS)同时检测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MLPs)的方法。鱼贝类海产品采用甲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快速萃取,再依次采用反相Agilent Bond Elut C_(18)(500 mg/6 mL)和Waters Sep-Pak(500 ... 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ASE/UPLC-MS/MS)同时检测17种海洋脂溶性藻毒素(MLPs)的方法。鱼贝类海产品采用甲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快速萃取,再依次采用反相Agilent Bond Elut C_(18)(500 mg/6 mL)和Waters Sep-Pak(500 mg/6 mL)正相硅胶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以含有0.1%甲酸和2 mmol/L甲酸铵的95%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使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同时检测,17种MLPs在6 min内全部被洗脱并检测。17种MLPs的相关系数为0.994 9~0.999 9,定量下限为0.020~30 pg/g湿重(ww)。在6种海产品中,17种MLPs的加标回收率为67.3%~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5%。采用该方法对采自我国南海的11个鱼类、21个甲壳动物、19个软体动物样品进行测定,共检出12种MLPs,总含量为316~20 300 pg/g ww,主要为大田软骨酸毒素(OA)、鳍藻毒素(DTXs)和虾夷扇贝毒素(YTXs)。该方法具有优良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实际海产品中17种MLPs的同时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快速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海洋脂溶性藻毒素 海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Mn-N-C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2,4-二氯苯酚
11
作者 唐佳杰 汤岚 +4 位作者 陆熙 李杨 朱陆祥 孙铸宇 赵晓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4,共12页
针对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急需开发一种清洁高效的处理方式。研究采用模板蚀刻法制备了锚定在氮掺杂碳上的Mn单原子催化剂(Mn-N-C),Mn原子以Mn—N_(x)的形式均匀地稳定在载体上,该结构增强了Mn-N-... 针对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急需开发一种清洁高效的处理方式。研究采用模板蚀刻法制备了锚定在氮掺杂碳上的Mn单原子催化剂(Mn-N-C),Mn原子以Mn—N_(x)的形式均匀地稳定在载体上,该结构增强了Mn-N-C材料的极化和电子传递。当Mn-N-C和PMS的投加量分别为50 mg/L和0.8 mmol/L时,在温度为25℃,pH=7.0的条件下,2,4-DCP在60 min内降解率为99.6%,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_(obs)=0.0786 min^(-1)。通过分析计算,Mn-N-C中Mn—N_(x)和N—(C)3结构活化PMS产生^(1)O_(2)和·O_(2)^(-),而后2,4-DCP主要由^(1)O_(2)通过羟基化、脱氯和开环反应降解,降解产物的毒性大幅降低。试验结果表明:Mn-N-C在活化PMS降解2,4-DCP显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Mn-N-C/PMS体系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为实际废水中2,4-DCP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单线态氧 2 4-二氯苯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玻璃制备方沸石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研究
12
作者 柏静 钟海滢 +2 位作者 郭建宁 容俊琪 JEAN-BAPTISTE MAWULE DASSEKPO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4-139,共6页
以废玻璃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方沸石,探究其对废水中Pb^(2+)、Cd^(2+)和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批式实验系统考察了多种物理化学因素(pH、温度、接触时间等)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对吸附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温度变... 以废玻璃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方沸石,探究其对废水中Pb^(2+)、Cd^(2+)和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批式实验系统考察了多种物理化学因素(pH、温度、接触时间等)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对吸附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温度变化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较小。确定了方沸石吸附Pb^(2+)、Cd^(2+)和Cu^(2+)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对方沸石吸附水中的Pb^(2+)、Cd^(2+)和Cu^(2+)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均质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动力学特征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证实了该吸附过程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化学吸附和表面络合作用实现。为废玻璃的资源化利用及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玻璃 方沸石 废水 重金属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创客教育的机遇、挑战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联金 万松峰 王国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0-224,共5页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促成了创客与教育的机缘偶合,高职院校应借鉴和引入创客理念,营造校园创客文化,实施创客教育,培养自主探究、开放学习、动手实践、融合创新的校园创客。在创客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创客空间、创客...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促成了创客与教育的机缘偶合,高职院校应借鉴和引入创客理念,营造校园创客文化,实施创客教育,培养自主探究、开放学习、动手实践、融合创新的校园创客。在创客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创客导师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综合统筹、跨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客教育 创客文化 创客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化工安全课程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睿 刘艳霖 方建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针对传统的化工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情景动画、3D仿真技术、VR仿真技术等"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了化工安全课程改革。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教学策略,建立了微课导入... 针对传统的化工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情景动画、3D仿真技术、VR仿真技术等"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了化工安全课程改革。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教学策略,建立了微课导入、理论知识学习、案例情景学习、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板块,开展化工安全教学课程建设,开发了多达171个教学单元的化工安全课程资源,取得良好的化工安全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安全 课程建设 互联网+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客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新生态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联金 王国胜 万松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0-173,共4页
分析了"创客"教育的丰富内涵及其为学校教育带来的新活力、无限的潜能和价值。提出大力发展创客教育,在全社会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新生态,要从营造创客文化氛围、构建创客环境、变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塑造教师创客等多... 分析了"创客"教育的丰富内涵及其为学校教育带来的新活力、无限的潜能和价值。提出大力发展创客教育,在全社会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新生态,要从营造创客文化氛围、构建创客环境、变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塑造教师创客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和体系中,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教育 创新与创业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灭活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健龙 冉治霖 +1 位作者 李绍峰 张朝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1-436,共6页
为研究超声对饮用水中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的灭活情况,考察了超声频率、功率、pH值和温度对灭活率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探讨了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机制,并进行了灭活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低频有利于隐孢子虫灭活,19.8k... 为研究超声对饮用水中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的灭活情况,考察了超声频率、功率、pH值和温度对灭活率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探讨了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机制,并进行了灭活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低频有利于隐孢子虫灭活,19.8kHz,pH7.2,温度(20±1)℃条件下超声15min灭活率可达92.5%,频率升高灭活率反而下降.在本实验条件下,超声功率103W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效果与151W的相近,pH值对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不大,36℃超声灭活15min灭活率为95.6%,而在9℃下超声15min灭活率为88.3%,水温升高有利于灭活.灭活前后的形态学变化表明超声空化作用导致细胞膜破坏,细胞质流出从而起到灭活孢囊的效果.超声灭活隐孢子虫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灭活隐孢子虫以低频率高功率的效果最好,可认为隐孢子虫的灭活以超声空化的强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超声 饮用水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改性玉米秸秆髓的制备及其吸油特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廷玉 李文洁 +2 位作者 彭丹 程书平 郭学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810-3820,共11页
采用绿色生物酶技术改性玉米秸秆髓(CSP),在CSP表面由漆酶催化接枝十八胺,以提高材料的亲油疏水性能,制得高效吸油剂LCSP.研究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TEMPO浓度、漆酶用量及十八胺浓度等因素对LCSP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SEM、BET... 采用绿色生物酶技术改性玉米秸秆髓(CSP),在CSP表面由漆酶催化接枝十八胺,以提高材料的亲油疏水性能,制得高效吸油剂LCSP.研究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TEMPO浓度、漆酶用量及十八胺浓度等因素对LCSP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SEM、BET、XRD、接触角、FTIR、XPS等分析技术对改性前后CSP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吸油研究.结果表明,在35℃下,投加100U/g的漆酶、4.48mmol/LTEMPO、8.91mmol/L十八胺,改性CSP6h,制得的材料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油吸附量从13.24g/g提升至40.82g/g,水吸附量从13.76g/g降至3.83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表明本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回收再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髓 漆酶 疏水 绿色改性 吸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灭活水中隐孢子虫影响因素及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绍峰 冉治霖 +1 位作者 胡健龙 张朝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440,共7页
采用超声灭活隐孢子虫卵囊,超声频率为19.8kHz,功率为151w,温度控制在(20±1)℃,探讨了浊度、p(腐殖酸)及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对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动力学分析探究了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机制.结果... 采用超声灭活隐孢子虫卵囊,超声频率为19.8kHz,功率为151w,温度控制在(20±1)℃,探讨了浊度、p(腐殖酸)及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对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动力学分析探究了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浊度为0~21.46NTU范围内,隐孢子虫的灭活率先升后降,浊度为1.13NTU时灭活率最高,为94.7%;隐孢子虫灭活率随P(腐殖酸)的增加而降低,当P(腐殖酸)为50.0mg/L时灭活率降至78.4%.Cu2+、Mn2+和SO42+对灭活率影响较小,当p(Cu2+)为0.5mg/L时,隐孢子虫灭活率(93.2%)比未添加Cu2+时增加了0.7%;p(CO32+)增加,隐孢子虫灭活率下降,当P(CO32-)为150mg/L时灭活率降至82.5%.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表明,超声可破坏隐孢子虫细胞结构;动力学分析表明,自由基氧化作用对灭活率的贡献为15.6%,说明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主要机制为空化作用产生的机械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隐孢子虫 影响因素 灭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超声协同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绍峰 徐宏平 +2 位作者 冉治霖 张可方 张朝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10-1315,共6页
为研究UV/US(Ultraviolet/Ultrasonic,紫外/超声)协同对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采用UV灯(功率为14 W)与US发生器(频率为20 k Hz,功率为150 W)组合装置协同灭活隐孢子虫,考察pH、温度、浊度和HA(腐殖酸)对UV/US协同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 为研究UV/US(Ultraviolet/Ultrasonic,紫外/超声)协同对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采用UV灯(功率为14 W)与US发生器(频率为20 k Hz,功率为150 W)组合装置协同灭活隐孢子虫,考察pH、温度、浊度和HA(腐殖酸)对UV/US协同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并通过SEM(扫描电镜)、蛋白质试验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灭活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对UV/US杀灭隐孢子虫的影响不大,碱性条件下灭活率略高于中性和酸性条件;温度对灭活率有一定影响,5℃下灭活率较低,随温度的上升,灭活率逐渐提高,25℃下10 min灭活率可达99%以上;悬浮物抑制隐孢子虫的灭活,浊度为40 NTU时,UV/US作用25 min的灭活率仅为93.88%;HA对灭活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ρ(HA)高于10 mg/L时,继续增大ρ(HA)对隐孢子虫灭活率影响不大.研究显示:UV/US协同作用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主要是使其卵囊破裂,同时损伤了隐孢子虫胞内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超声 紫外 影响因素 灭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改性玉米秸秆处理溢油污染水体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丹 党志 郑刘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5,共7页
为了减少石油泄漏对环境产生的严重污染和能源损失,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和生物酶技术开发出新的生物改性过程制备溢油吸附剂。采用XRD、BET、SEM手段表征改性玉米秸秆,同时,对吸附剂的投加量(0.1~0.5 g)、初始原油量(5~30 g)以及吸附动力... 为了减少石油泄漏对环境产生的严重污染和能源损失,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和生物酶技术开发出新的生物改性过程制备溢油吸附剂。采用XRD、BET、SEM手段表征改性玉米秸秆,同时,对吸附剂的投加量(0.1~0.5 g)、初始原油量(5~30 g)以及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技术均能降低秸秆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黑曲霉改性玉米秸秆的吸油量为14.28 g·g^(-1),纤维素酶改性玉米秸秆吸油量在25 g·g^(-1)左右,与原材料(吸油量为4.89 g·g^(-1))相比,吸油效果均有明显提高。改性秸秆对原油的吸附在60min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利用生物酶和固态发酵技术改性的玉米秸秆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油污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废水 吸附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