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东部下寒武统杷榔组吐卓虫(Tuzoia)的发现 被引量:9
1
作者 彭进 冯洪真 +2 位作者 赵元龙 傅晓平 王宇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7-402,I0005,共7页
早、中寒武世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无腹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吐卓虫(Tuzoia),壳体由左右两壳瓣组成,多保存为单壳瓣,壳的中部有一具刺的侧脊,壳面多具网状的壳饰;吐卓虫(Tuzoia)生活于浅水或深水区,是一个广相性的节肢动物。凯里市西北郊翁岭... 早、中寒武世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无腹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吐卓虫(Tuzoia),壳体由左右两壳瓣组成,多保存为单壳瓣,壳的中部有一具刺的侧脊,壳面多具网状的壳饰;吐卓虫(Tuzoia)生活于浅水或深水区,是一个广相性的节肢动物。凯里市西北郊翁岭塘下寒武统(或华南寒武系新地层系统的黔东统)杷榔组上部灰绿色粉砂质泥岩、页岩中产有与这个属的模式种Tuzoia retifera Walcott,1912非常相似的一相似种Tuzoiacf.T.retifera Walcott1912.这是Tuzoia在较深水相杷榔组的初次发现,是目前所知在贵州的最低产出层位,丰富了杷榔组生物的组成面貌,也是中国华南地区早寒武世吐卓虫(Tuzoia)向东扩散并由浅水向深水迁移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zoia 杷榔动物群 杷榔组 早寒武世 贵州凯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熬溪组第Ⅰ段上部三叶虫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洪 傅晓平 +3 位作者 赵元龙 彭进 杨兴莲 李丙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7-644,共8页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Probowmania (Pr.) balange...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Probowmania (Mufushania) nankingensis、Probowmania (Pr.) 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 sp.、Kooteniasp.和Deiradonyx tongrenensis 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i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o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iradonyx Oryctocephalops 中-下寒武统 熬溪组第Ⅰ段 三叶虫组合 凯里组 铜仁地区石竹-牙溪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