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床形成及与气候变化的可能耦合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博 苏尚国 +1 位作者 王娜 李瑞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4-2244,共11页
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的研究前缘,早白垩时期全球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前人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就铁矿形成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鲜见人提及。本文针对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成因、温室气体的释放及对气候变化的... 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的研究前缘,早白垩时期全球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前人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就铁矿形成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还鲜见人提及。本文针对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铁矿成因、温室气体的释放及对气候变化的可能耦合关系做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大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制图对比等科学手段,论证早白垩世各重要地质事件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现早白垩世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和铁矿爆发巅峰期、陆相红层的出现有着非常吻合的时间一致性。推测早白垩世时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以及铁矿床的形成,释放大量CO_(2)温室气体。大气中CO_(2)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导致大气环境温度升高,Fe2+变成Fe3+导致了大陆红层的形成;大气中CO_(2)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也导致了大气中氧气含量变低,致使后生生物为了适应这种极端环境气候个体趋向于小型化。因此,铁矿床爆发式成矿作用间接地导致了当时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方向。在当今面临的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加深了解和我们当代很相似的晚中生代时期,以便更加主动的应对以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大规模岩浆活动 铁矿床成因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武安地区隐爆角砾岩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瑞鹏 崔晓亮 +3 位作者 苏尚国 张雅南 梁存涛 陈学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3-362,共10页
出露于河北武安地区的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其成岩过程对于研究该区岩浆和流体的相互作用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北武安洪山隐爆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及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EMPA)及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的原位分... 出露于河北武安地区的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其成岩过程对于研究该区岩浆和流体的相互作用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北武安洪山隐爆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及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EMPA)及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的原位分析。详细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武安角砾岩主要分布于主岩体(闪长岩)与围岩(灰岩)之间,角砾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具有明显可以拼合的特征,角砾边部常可见方解石的再生加大现象,因铁含量的不同,角砾呈深浅不同的颜色。基质成分主要由方解石和赤铁矿组成。赤铁矿环带发育,其核部FeO高,边部MgO、Al 2O 3高,其全铁含量与SiO 2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赤铁矿相对富集Ba,K,U等元素,亏损Th,Ta,Nb,Zr,Hf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其可能形成于岩浆流体环境。同心层状赤铁矿明显富集Ti和Pb,Ti的相对富集表明同心层状赤铁矿的成因与岩浆有关,Pb的相对富集则表明其形成后期有热液叠加参与。本文研究认为,武安地区隐爆角砾岩的成因模式为:深部岩浆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上覆围岩的圈闭而产生流体沸腾超压现象,随后上覆岩层突然减压破碎,岩浆流体发生隐爆作用并将上层岩体破碎胶结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武安 隐爆角砾岩 岩浆热液 赤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