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彤华 朱元昌 +5 位作者 陈春媚 蔡靖 林奇 张晓庆 曾勇 尹彪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建立有效可行的高通量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基因诊断新技术。方法建立单管三重PCR扩增G6PD基因外显子2—13目的片段,构建双管25重SNaPshot反应体系检测25个已报道的中国人群的G6PD基... 目的建立有效可行的高通量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基因诊断新技术。方法建立单管三重PCR扩增G6PD基因外显子2—13目的片段,构建双管25重SNaPshot反应体系检测25个已报道的中国人群的G6PD基因突变位点。用20份已知基因型的样品进行重复性试验。对60例未知样品同时用多重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和DNA测序法进行双盲试验。结果建立的多重SNaPshot技术可同时检测25个G6PD基因突变位点,且可区分正常、女性杂合子与男性半合子/女性纯合子,有效检出复合突变。批内及批间的重复性均达到100%。60例未知样本检出23例突变,SNaPshot基因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建立的单管三重PCR结合双管25重SNaP—shot技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G6PD缺乏症基因诊断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多重SNaPshot技术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勇 宋成 张微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特点是通过对配子、胚胎的体外操作获得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并将胚胎移植入子宫,以解决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问题,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配子的获取至胚胎的体外培养、冷冻保存和胚胎移植,...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特点是通过对配子、胚胎的体外操作获得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并将胚胎移植入子宫,以解决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问题,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配子的获取至胚胎的体外培养、冷冻保存和胚胎移植,是多步骤、多操作的工作流程,潜在着巨大的误差风险,牵涉到社会伦理问题,因此需建立明确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将潜在风险最小化。初步探讨如何提高在辅助生殖技术流程中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利益,并使中国辅助生殖技术能够在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内获得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 胚胎结构 精液保存 卵子 生殖技术 辅助 受精 胚胎移植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诊断β地中海贫血 被引量:2
3
作者 蔡靖 吴彤华 +4 位作者 宋成 尹彪 莫美兰 成金泉 黄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单淋巴细胞水平准确诊断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方法,为开展β地贫的植入前诊断(PGD)打下基础。方法获取正常人及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采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膜杂交(RDB)技术进行β地贫基因检测。结... 目的探讨在单淋巴细胞水平准确诊断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方法,为开展β地贫的植入前诊断(PGD)打下基础。方法获取正常人及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单个淋巴细胞,采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膜杂交(RDB)技术进行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单个淋巴细胞的PCR扩增效率为90.4%,等位基因脱扣(ADO)发生率为8.5%。结论用单细胞多重巢式PCR+RDB诊断β地贫是稳定可靠的,可望用于β地贫的临床植入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聚合酶链反应 植入前诊断 等位基因脱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靖 刘红杰 +6 位作者 沈树秋 林奇 麦文婷 尹彪 邹淑玲 叶燕萍 曾勇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此类不孕症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41例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及751例染...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此类不孕症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41例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及751例染色体正常不孕症患者(对照组)在行常规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41例观察组患者中24例为常规IVF治疗周期,17例为ICSI治疗周期。41对不孕夫妇中28例为原发性不孕,11例有不良妊娠、生育史。2组患者女方年龄、获卵数、MⅡ卵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畸形胎儿率、死胎分娩率、活胎分娩率、每取卵周期活胎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胚胎种植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早期流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1例观察组中有19对夫妇先后在27个移植周期中获得妊娠,并最终成功分娩了22个婴儿。结论:通过常规IVF/ICSI-ET治疗结合产前诊断技术,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症患者可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结局,是一种相对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易位 遗传 受精 体外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胚胎移植 植入前诊断 平衡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