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学科学史循证教学:为何与何为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凡龙 朱家华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4,共6页
科学史是科学及其知识发生与发展的历史。部分教师存在理解偏颇、目标单一、简单粗放等现实困境,影响了科学史教学的格局深度、整体视角和证据思维。鉴于科学史循证教学具有体验知识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思想观念、感悟科学家型特质等价值... 科学史是科学及其知识发生与发展的历史。部分教师存在理解偏颇、目标单一、简单粗放等现实困境,影响了科学史教学的格局深度、整体视角和证据思维。鉴于科学史循证教学具有体验知识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思想观念、感悟科学家型特质等价值,为破解困境,应基于循证理念注重扎根实践、基于循证思维明确目标导向、基于循证实践发展逻辑思维的科学史循证教学路径。通过明确研究问题、获取有效证据、评估证据质量、应用证据决策、反思调整完善,细致刻画科学史循证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循证教学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思维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
2
作者 张潇 薛松 崔鸿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68,共3页
结合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对科学思维及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解读,并以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5题和第31题为例,进行科学思维的考查分析。分析发现,试题考查了“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能区分处于不同科学思维水平的学生,同时... 结合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对科学思维及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解读,并以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5题和第31题为例,进行科学思维的考查分析。分析发现,试题考查了“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能区分处于不同科学思维水平的学生,同时注重“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考查,分层次、多维度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基于此,针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建议,以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试题 科学思维 认知过程维度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科学解释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及应用
3
作者 孟凡龙 崔鸿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41,共8页
科学解释能力是一种运用规律、理论和相关信息开展科学推理,阐释事物或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内在逻辑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内容分析遴选指标要素,采用德尔菲法修正指标体系,经过层次分析法确定... 科学解释能力是一种运用规律、理论和相关信息开展科学推理,阐释事物或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内在逻辑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文献综述、内容分析遴选指标要素,采用德尔菲法修正指标体系,经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构而成的高中生科学解释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包括认知加工、展示沟通、实践创新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及其观测表现,高中生科学解释能力被划分为描述、理解、阐释、统整、创新五个等级。通过规模化测评发现,高中生展示沟通能力的体现最明显,教师教学与学校支持的直接效果值最大。为提升高中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可采用聚焦概念教学、强化单元学习、发展批判思维、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解释能力 科学素养 测评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ESIPT“关-开”型Cys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4
作者 韩秋敏 李登超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4-269,共6页
以2-氨基苯硫酚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的2-(4-羟基苯基)苯并噻唑(4HBT)为荧光团,以丙烯酰氯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ESIPT“关-开”型半胱氨酸(Cys)荧光探针4HBT-AC。通过~1H-NMR和^(13)C-NMR波谱对4HBT-AC进行了结构表征。吸收... 以2-氨基苯硫酚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的2-(4-羟基苯基)苯并噻唑(4HBT)为荧光团,以丙烯酰氯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ESIPT“关-开”型半胱氨酸(Cys)荧光探针4HBT-AC。通过~1H-NMR和^(13)C-NMR波谱对4HBT-AC进行了结构表征。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4HBT-AC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为302 nm,而加入Cys后,最大吸收峰变为318 nm;荧光光谱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在302 nm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80 nm,荧光强度增强约107倍;最适pH在7.0左右;响应时间为16 min;在0~60μ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Cys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1 1,检测限为0.12μmol/L;该探针对Cys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强。通过HPLC分析检测反应过程确定了4HBT-AC与Cys的响应机理。用测试纸和薄层硅胶板对探针响应Cys的荧光分析进行了初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IPT 荧光探针 半胱氨酸 2-(4-羟基苯基)苯并噻唑 丙烯酰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与赤霉素调控种子休眠萌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文庚 刘磊 +5 位作者 吴德鹏 刘福霞 郭剑 李广浩 陆大雷 赵祥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21,共11页
种子适时休眠与萌发确保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有效地生存和繁衍,该过程受到多种内源激素和外在环境因子的精确调控。近些年,脱落酸(ABA, abscisic acid)和赤霉素(GA, gibberellin)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二... 种子适时休眠与萌发确保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有效地生存和繁衍,该过程受到多种内源激素和外在环境因子的精确调控。近些年,脱落酸(ABA, abscisic acid)和赤霉素(GA, gibberellin)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二者交互调控休眠与萌发等方面有所突破。本文详细阐述了ABA与GA的代谢过程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在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翻译后水平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介导种子休眠与萌发之间的拮抗作用及其交互关系,并系统总结了ABA和GA的代谢及信号转导通路如何响应外界光温环境变化进而精确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理解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调控网络以及未来对ABA与GA调控种子休眠萌发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 萌发 脱落酸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科学教学的15条原则 被引量:51
6
作者 袁维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7-62,共6页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逐渐流行,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应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学习方...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逐渐流行,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应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视学生为科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承认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了解并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运用概念转变策略,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经验,在情境中建构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发问,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为知识的社会建构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反省,学会自主监控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认知工具与策略;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参与寻找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采用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科学教学 科学探究 前概念 概念转变 问题解决 对话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转变学习: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 被引量:42
7
作者 袁维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7,共6页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概念的学习就是学生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西方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概念转变学习的内涵、支持条件、途径和模式,以及促进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概念转变学习 科学教学 教学模式 认知结构 教学改革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 被引量:67
8
作者 袁维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建构主义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文章简介了建构主义的由来与类型 ,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价值、过程、策略和评价观。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科学教育 理念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 被引量:68
9
作者 袁维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8-73,共6页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科学本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科学情感。我们应通过设置综合性科学课程和大科学课程、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科学史和采...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科学本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科学情感。我们应通过设置综合性科学课程和大科学课程、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科学史和采用探究教学等策略,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本质 科学本质教育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22
10
作者 袁维新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7,30,共6页
目前由于人们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对科学教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囿于经验主义科学观,不能反映科学的本质;把科学教学过程简单等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不能反映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强调做科学,忽... 目前由于人们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对科学教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囿于经验主义科学观,不能反映科学的本质;把科学教学过程简单等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不能反映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强调做科学,忽视学科学,不利于对概念的深层理解;教学操作方法单一化与模式化,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 探究教学模式 科学本质 概念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视域下的剂量补偿效应与伴性遗传及在命题和教学中的建议
11
作者 张潇 薛松 崔鸿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79,共3页
着眼于表观遗传下的剂量补偿效应,探讨了剂量补偿效应下的伴性遗传,为命题和教学提供一些案例和建议,为相关教学和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助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剂量补偿效应 伴性遗传 表观遗传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 被引量:18
12
作者 袁维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0-23,共4页
建构主义是当代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建构主义代表了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变”。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包括科学知识观、科学学习观和科学教学观。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科学教学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教育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维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8,共5页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在解构传统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它提出以强纲领摧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以信念研究张扬科学知识的社会性,以实验室研究揭示科学知识的境域性。科学知识社会学观照下的科学教育坚持如下基本理念: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在解构传统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它提出以强纲领摧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以信念研究张扬科学知识的社会性,以实验室研究揭示科学知识的境域性。科学知识社会学观照下的科学教育坚持如下基本理念: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张扬相对的科学知识观;重视全面的科学素养,追求多元的目的观;贯通科学与社会,倡导综合的课程观;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坚持建构与对话的教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的酶及遗传信息载体两重性与生命起源
14
作者 潘正军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共2页
关键词 RNA 遗传信息载体 两重性 生命起源 酶催化活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H_(2)S的荧光探针制备及其在水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登超 韩秋敏 +2 位作者 邱忠洋 夏军 毛瑞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243,共6页
以2-(3,5,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TCM)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TCM-OH作为荧光团,以7-硝基-1,2,3-苯并二唑胺(NBD)作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CM-NBD),用于检测水样中的H_(2)S。考察了不同pH对探针响... 以2-(3,5,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TCM)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TCM-OH作为荧光团,以7-硝基-1,2,3-苯并二唑胺(NBD)作为识别单元,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CM-NBD),用于检测水样中的H_(2)S。考察了不同pH对探针响应H_(2)S的影响、探针对H_(2)S浓度和时间响应、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推测可能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探针TCM-NBD对H_(2)S可以实现快速响应(<10 min);在0~25μmol/L范围内,吸光度和荧光强度与H_(2)S浓度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分别为0.9947和0.9926,检测限分别为0.28、0.84μmol/L。该探针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可以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的H_(2)S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5 5-三甲基环己-2-烯-1-基)丙二腈 7-硝基-1 2 3-苯并二唑胺 荧光探针 硫化氢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优化施氮对淹水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薇 王圆媛 +3 位作者 刘超 伍翥嵘 李琪 胡正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6-1676,共11页
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管理氮肥以充分协调水稻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低碳排放并保持水稻产量,本研究探讨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与氮肥减施40%对淹水稻田水稻生产及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 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管理氮肥以充分协调水稻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低碳排放并保持水稻产量,本研究探讨了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与氮肥减施40%对淹水稻田水稻生产及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_(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设置4个处理,即环境CO_(2)浓度+施氮250 kg·hm^(-2)(CK)、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施氮250 kg·hm^(-2)(C+)、环境CO_(2)浓度+施氮150 kg·hm^(-2)(N-)、大气CO_(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施氮150 kg·hm^(-2)(C+N-),分析了稻田CH4累积排放量(CAC)、水稻生物量及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处理使CAC/产量显著提高了16.93%,N-处理使CAC/产量显著降低了13.33%,C+N-处理使CAC/产量降低了7.89%,但不显著;N-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处理对CAC、CAC/产量、水稻生物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促进作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基于可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线性模型,可解释稻田CH4累积排放64%的变异。综上,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氮肥减施可通过影响土壤碳、氮基质及土壤脲酶活性来调节稻田CH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氮肥减施 CH4排放 水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家宾 王圆媛 +6 位作者 曹琰梅 柯浩楠 武熳秋 刘超 肖启涛 胡正华 李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5-1494,共10页
为探究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句容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逐月野外试验,探明农业小流域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 为探究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句容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逐月野外试验,探明农业小流域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就年均CO_(2)浓度和排放通量而言,入库口A〔(108.57±14.27)μmol·L^(-1)、(210.55±36.58)mmol·m^(-2)·d^(-1)〕和入库口B〔(162.74±17.86)μmol·L^(-1)、(338.74±47.25)mmol·m^(-2)·d^(-1)〕显著高于出库口〔(28.04±3.53)μmol·L^(-1)、(10.05±4.04)mmol·m^(-2)·d^(-1)〕;入库口B年均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747.05±190.63)nmol·L^(-1)、(1.84±0.46)mmol·m^(-2)·d^(-1)〕显著高于出库口〔(115.75±15.75)nmol·L^(-1)、(0.11±0.02)mmol·m^(-2)·d^(-1)〕。句容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均表现为暖季高、冷季低的变化规律,其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化显著受到水温、溶解氧浓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同时外源氮素的输入影响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综上,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是大气CO_(2)、CH_(4)的排放源,排放通量高于国内水库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H_(4) 排放通量 水库 农业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对HepG2细胞基因及其相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万财 党斌 +2 位作者 张迹 罗巧玉 冯作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5,共8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对HepG2细胞基因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明确原花青素处理HepG2细胞的关键基因及代谢通路。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进行葡萄籽原花青素处理细胞后的转录...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对HepG2细胞基因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明确原花青素处理HepG2细胞的关键基因及代谢通路。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基因,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进行葡萄籽原花青素处理细胞后的转录组学研究。结果:葡萄籽花青素处理HepG2细胞后主要富集到的生物学过程为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控过程、免疫系统过程、繁殖调节、生长调节。细胞凋亡的12个关键差异基因与TNF、p53、MAPK、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凋亡与TNF信号通路、p53信号传导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 原花青素 转录组测序 HEPG2细胞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对若尔盖泥炭地植被群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萍 孙庆璇 +4 位作者 赵新朋 刘宇师 曹瑞 李玉灵 王征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12-421,共10页
由于人为排水和气候变化,若尔盖泥炭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并存在着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这些可能会对泥炭地的植物群落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为了准确的评估泥炭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的响应,选取了短期排水(S)和长... 由于人为排水和气候变化,若尔盖泥炭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并存在着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这些可能会对泥炭地的植物群落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为了准确的评估泥炭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的响应,选取了短期排水(S)和长期排水(L)2种排水时长的泥炭地类型,在其中选取了不同微区域(坡位和排水沟距离)的12种泥炭地,并以附近中坡位未排水泥炭地(NS)为对照,对比植被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NS相比,2种排水时长的泥炭地类型(S和L)的平均植物地上总生物量有所增加,植物多样性、总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所下降;禾本科、莎草科等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花葶驴蹄草、褐毛垂头菊等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2)L与S相比,植物地上总生物量和总盖度显著降低,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有所降低,植物多样性有所增加。(3)泥炭地不同微区域的植物对相同排水时长的响应存在差异:从坡下到坡中到坡上泥炭地,地上总生物量、总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增加;从远排水沟到近排水沟泥炭地,地上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差异,而总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增加。(4)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排水时长只对植物总盖度有显著影响,而微区域对植物总盖度、均匀度和多样性都有显著性影响,并且排水时长和沟距双因素协作对植物群落均匀度有显著性影响。因此,不同排水时长会对泥炭地的植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微区域的植物群落对相同排水时长存在差异化响应,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可能通过改变泥炭地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组成,影响泥炭的碳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时长 泥炭地 微区域 植物群落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GSK2与OsGLK1互作调控水稻叶绿素合成与叶绿体发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楚瑄 纪晓楠 +3 位作者 刘梦雨 韩丹 许可可 刘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叶绿素是水稻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光合作用的效率,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在本研究中,发现糖原合成酶激酶OsGSK2过表达植株Go-2成熟期呈现叶片深绿色的表型。相比野生型,Go-2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 叶绿素是水稻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光合作用的效率,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在本研究中,发现糖原合成酶激酶OsGSK2过表达植株Go-2成熟期呈现叶片深绿色的表型。相比野生型,Go-2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相比野生型,Go-2植株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增多。酵母双杂交“一对一”实验证实OsGSK2与Golden2-Like转录因子OsGLK1存在互作,并进一步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确认OsGSK2与OsGLK1存在互作。在水稻原生质体中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发现,相比单转OsGLK1,OsGSK2与OsGLK1共转显著提高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相比野生型,在Go-2植株中OsGLK1直接调控的靶基因OsPORB、OsCAO1、LHCB6等转录水平显著上调。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OsGSK2与OsGLK1互作调控水稻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理,进一步拓展了水稻糖原合成酶激酶的分子功能,丰富了水稻叶色调控的分子网络,为水稻高光合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GSK2 OsGLK1 叶绿素合成 叶绿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