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本土化反思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玉政 金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13-115,共3页
“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舶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的生成背景、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差异,这给“诊所... “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舶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的生成背景、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差异,这给“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带来了相当大的不便。“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命运取决于能否弥补这种差异,并且实现外来模式与本土模式的有机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学 诊所式 本土化 教学模式 培养目标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由我国高考录取地域差异看受教育权平等 被引量:15
2
作者 江雪松 赖秀兰 张昌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06,共3页
近年来高考录取制度的公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焦点集中于各省市区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纵深引发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孰优的热烈讨论。区域公平名下的我国现行高考录取地域差异制度遮盖了地域歧视与地域特权,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 近年来高考录取制度的公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焦点集中于各省市区之间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纵深引发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孰优的热烈讨论。区域公平名下的我国现行高考录取地域差异制度遮盖了地域歧视与地域特权,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法理内涵要求区域公平应是在考试公平基础上极度审慎的二次调整,只有调整现行高考录取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录取 地域差异 区别对待 受教育权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刑法的两大基本理念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道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7,共8页
刑法是公法,维护秩序是其第一要义,也正因为它是公法,因而又必须警惕和提防它对公民的不当侵害。秩序的刑法维护受罪责原则、法治国家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的制约。秩序的有效性取决于刑法的惩罚和预防功能的现实成效,它并不在于刑法的严... 刑法是公法,维护秩序是其第一要义,也正因为它是公法,因而又必须警惕和提防它对公民的不当侵害。秩序的刑法维护受罪责原则、法治国家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的制约。秩序的有效性取决于刑法的惩罚和预防功能的现实成效,它并不在于刑法的严厉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和及时性;刑法具有残缺性,是第二次规范,它本质上是保障法,因而它不可能也不应当全面干预社会生活,只是其他法律不足以抗制且选择刑法具有效果时的最后法律手段,其使用受刑法谦抑思想的制约,“抓大放小”应当是刑事政策的必然选择。这些观念应当成为中国刑法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理念 秩序 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对构建法治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深远影响--从公法学角度透视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海坤 张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有着明显的公法因素,对国家公权力及其行为必然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突出表现为:必须确立物权的平等保护观念、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倡导高效利民的服务理念等。今后应当通过构建统一登...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有着明显的公法因素,对国家公权力及其行为必然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突出表现为:必须确立物权的平等保护观念、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倡导高效利民的服务理念等。今后应当通过构建统一登记的工作机制、登记错误的赔偿机制、国有财产的管理机制和征收征用的程序机制等,切实保障该法律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法治政府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征收中的物权保护 被引量:14
5
作者 季秀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4,共6页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目的,以补偿为条件,通过行政机关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和他物权的行为。土地征收在增进公共福利的同时,也会因为征收主体的认识原因、立法的不完善、执法中的偏差以及某些组织和个人的故意侵权等原因,给被...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目的,以补偿为条件,通过行政机关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和他物权的行为。土地征收在增进公共福利的同时,也会因为征收主体的认识原因、立法的不完善、执法中的偏差以及某些组织和个人的故意侵权等原因,给被征收人的土地和地上附着物的所有权、他物权以及他项权利造成损害。对此,应当从征收目的、征收主体、征收程序、征收补偿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对征收行为加以规制,以切实保护被征收人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物权保护 征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益征收补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玉东 程晓娜 《法治研究》 2007年第11期3-8,共6页
在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上特别牺牲说和公平负担说并无根本区别。我国的现行征收补偿制度仍存诸如补偿标准低、范围窄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应在立法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公益征收 补偿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困境与出路——由画家村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金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法律限制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司法实务常将市民购买农宅的合同认定为无效。认为宅基地作为农民安身立命之所和主要财富,应当允许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以充分发挥农村房屋效用,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关键词 房屋所有权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法制缺陷及其矫正 被引量:3
8
作者 蒋大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3,共4页
金融生态环境通常包括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在金融生态的诸要素中,金融法制环境最为关键,金融法制建设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 金融生态环境通常包括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在金融生态的诸要素中,金融法制环境最为关键,金融法制建设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决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将来的发展空间。针对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存在的诸多缺陷,拟就如何在我国建立起符合金融生态发展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法制缺陷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未确立取得时效制度之所失及补救 被引量:4
9
作者 季秀平 《法治研究》 2009年第12期14-19,共6页
由于种种原因,《物权法》未确立取得时效制度。这不利于财产秩序的稳定、交易安全的维护、与遗失物等制度的衔接以及时效制度的完善。我国未来民法典应规定取得时效制度,以补《物权法》之不足。未来民法典对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应采分立... 由于种种原因,《物权法》未确立取得时效制度。这不利于财产秩序的稳定、交易安全的维护、与遗失物等制度的衔接以及时效制度的完善。我国未来民法典应规定取得时效制度,以补《物权法》之不足。未来民法典对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应采分立并存的立法模式。知识产权和已登记之不动产不应包括在取得时效的客体范围之内。占有人之善意不应作为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但可影响时效期间的长短。未来民法典应明确规定取得时效期间的起算、中止与中断,并处理好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得时效 立法缺失 未来民法典 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与政府:监督与规制的平衡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明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监督政府是媒体的基本社会职能之一,同时媒体又受到政府的规范和限制,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确定,是媒体发挥有效监督权的关键。我国政府规制媒体在制度建构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媒体监督政府的效果。通过制定新闻法,坚持保障媒体... 监督政府是媒体的基本社会职能之一,同时媒体又受到政府的规范和限制,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确定,是媒体发挥有效监督权的关键。我国政府规制媒体在制度建构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媒体监督政府的效果。通过制定新闻法,坚持保障媒体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同时保持行政权与媒体监督权的平衡,使得二者在法律的规范下和谐互动,这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监督 政府规制 和谐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民事执行权性质之再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喻怀峰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72-73,共2页
  一、国外观点解说   在日本,对执行官是所属地方的国家公务员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1]但日本是执行法官与执行官各自行使执行权限.执行官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专事执行,但并非是唯一的执行机关,法院也是重要的执行机关.可见,日本...   一、国外观点解说   在日本,对执行官是所属地方的国家公务员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1]但日本是执行法官与执行官各自行使执行权限.执行官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专事执行,但并非是唯一的执行机关,法院也是重要的执行机关.可见,日本将民事执行权定性为行政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权 行政权 司法权 联邦执行官 执行名义 执行程序 编译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物权确认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秀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0-104,共5页
确认物权既是物权保护的前提和起点 ,又是物权保护的方法之一 ,对物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不是一项独立的物权请求权和民事实体权利 ,而是一种裁判请求权 ,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物权保护方式。物权确认应... 确认物权既是物权保护的前提和起点 ,又是物权保护的方法之一 ,对物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不是一项独立的物权请求权和民事实体权利 ,而是一种裁判请求权 ,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物权保护方式。物权确认应当通过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 (包括民事诉讼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 )进行 ,但不应通过仲裁程序进行。物权确认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则是诉讼法上的证据规则和民法上的权利推定规则 ,前者不应在民法上规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认物权 确认物权的请求权 确权程序 确权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制度视野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宴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7,共3页
土地保障是一种原始的社会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土地身份性问题,它不仅是形成我国现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直接原因,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阻碍了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以市场经济的发... 土地保障是一种原始的社会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土地身份性问题,它不仅是形成我国现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直接原因,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阻碍了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宗旨是要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要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保障 社会保障 土地身份性 农民土地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反垄断法价值取向的法理分析
14
作者 朱少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100,共2页
维护市场自由竞争、限制垄断是当今各国立法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实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反垄断法的根本价值取向应为秩序和正义,并且蕴含着安全、公平、自由、效率等基本价值,其中安全是前提,公平、自由是基础,而效... 维护市场自由竞争、限制垄断是当今各国立法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实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反垄断法的根本价值取向应为秩序和正义,并且蕴含着安全、公平、自由、效率等基本价值,其中安全是前提,公平、自由是基础,而效率则是制定、修改反垄断法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 价值取向 秩序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组织的价值
15
作者 孙来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160,F0003,共4页
随着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的推进,以空间为存在前提的民间组织大量繁育。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审视,中国民间组织的大量繁育无论在法律普遍性的获得、国家与社会价值目标的整合、社会多元利益的整合、限制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滥用、公民... 随着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的推进,以空间为存在前提的民间组织大量繁育。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审视,中国民间组织的大量繁育无论在法律普遍性的获得、国家与社会价值目标的整合、社会多元利益的整合、限制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滥用、公民文化的形成等理论层面上,还是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公共管理、社会生活等实践层面上都有利于社会的治理。政府和社会理应从资金来源、自主性建设、法制建设等诸方面加强民间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组织 理论价值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法在农村面临的若干问题探析
16
作者 蒋明华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9期20-23,共4页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实施义务教育要有法律保证。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在农村遇到了很多问题,师资问题、经费问题、收费问题、责任问题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义务教育法在农村的贯彻,也成为损害义务教育事业的主要问题。提...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实施义务教育要有法律保证。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在农村遇到了很多问题,师资问题、经费问题、收费问题、责任问题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义务教育法在农村的贯彻,也成为损害义务教育事业的主要问题。提高国民素质,振兴教育,必须从义务教育着手。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政府必须要解决提高师资问题、经费筹集分配使用问题、责任问题等,积极依法进行教育行政,恪守服务行政本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法 农村 师资问题 经费筹集 教育行政 教育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的信息披露研究
17
作者 陈玲娣 应海东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07-109,共3页
2001年11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该准则的发布,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加强证券监管,维护市... 2001年11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该准则的发布,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加强证券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结合国际惯例,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应在采用独立观的同时,结合采用一体观,以达到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期财务报告 信息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 不均匀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人权宪政制度的若干思考
18
作者 邹玉政 邹成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我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引入“人权”概念,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际人权宪章》对中国的人权保护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 我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引入“人权”概念,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际人权宪章》对中国的人权保护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确立的普遍人权对我国的宪法人权保护有着一定影响。但两个公约与我国宪法的人权保护制度在价值取向和内容上,存在差异。我们既要积极参考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又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宪政。应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健全违宪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人权宪章》 宪法解释制度 价值观 生存权 生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