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菜小龙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模式初探
1
作者 徐建明 卢彩萍 +3 位作者 汤锡平 常国亮 李师默 杨文杰 《当代水产》 2021年第11期76-76,78,共2页
蒲菜(Typha angustifolia Linn)是香蒲科香蒲属的栽培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种水生蔬菜,也可作为水生观赏植物,或净化水质用或药用。在淮安地区的种植与食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蒲菜一般株高200cm左右,不同品种株高... 蒲菜(Typha angustifolia Linn)是香蒲科香蒲属的栽培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种水生蔬菜,也可作为水生观赏植物,或净化水质用或药用。在淮安地区的种植与食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蒲菜一般株高200cm左右,不同品种株高差距明显,根系为须根系,绕短缩茎基部生长,长30~60cm,新根发白,老根黄褐色,茎有在萌发期和营养生长期抽生蒲叶的短缩茎,根状茎是蒲菜的主要食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缩茎 营养生长期 水生观赏植物 水生蔬菜 栽培种 小龙虾 蒲菜 食用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辣椒新品种镇研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
作者 宋虎卫 卢国强 张正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1期118-119,123,共3页
镇研20号(苏审椒201302)是以自交系A9259为母本与自交系N938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1代线形辣椒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5 cm左右,开展度50 cm左右,连续坐果力好,果实早熟,味香辣,鲜干两用,商品性特好,果长22 cm左右,果肩宽1.5 cm左右... 镇研20号(苏审椒201302)是以自交系A9259为母本与自交系N938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1代线形辣椒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5 cm左右,开展度50 cm左右,连续坐果力好,果实早熟,味香辣,鲜干两用,商品性特好,果长22 cm左右,果肩宽1.5 cm左右,平均单果重19.0 g,前期平均产量为18 598.5 kg/hm2,总产量平均39 328.5 kg/hm2,稳产。果实质优,维生素C(149.2 mg/100 g)、辣椒素(43.4 mg/100 g)、干物质(14.9%)含量分别比对照辣博2号高出6.2%、13.4%、9.7%,而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则分别比对照减少4.2%和1.58%。抗病性、抗逆性(耐低温弱光)强,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病情指数均值依次为3.9、3.6、0,比对照(辣博2号)分别减少了22.0%、26.5%、100.0%,适宜于江苏及我国南方各地春秋季保护地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镇研20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其与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国康 徐建明 +2 位作者 李若慧 蒋丹 黄迎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9-335,共7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氟的烃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相当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中;但其可降解性差,对大气、土壤甚至生物体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本文总结了PFCs在水体...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氟的烃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相当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中;但其可降解性差,对大气、土壤甚至生物体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本文总结了PFCs在水体、植物以及水产品、肉和蛋等食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了PFCs与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相互作用干扰脂代谢,进而导致与肥胖、胰岛素耐受性、二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相关的脂毒性,探讨PFCs与L-FABP的结合特征以及造成生物累积性和肝脏毒性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研究PFCs与体内9种类型FABPs的结合活性,对了解PFCs的体内分布和生理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食品污染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绿斑病发病进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26-4628,共3页
[目的]探讨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方法]对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病症以及生态因子对该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条斑紫菜绿斑病多见于幼叶或成叶阶段,发病初期叶状体中部边缘出现直径1 mm左右的红色或淡红色小斑,然后... [目的]探讨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方法]对条斑紫菜绿斑病的发病进程、病症以及生态因子对该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条斑紫菜绿斑病多见于幼叶或成叶阶段,发病初期叶状体中部边缘出现直径1 mm左右的红色或淡红色小斑,然后形成绿色小斑;病情严重时,病斑边缘出现明亮绿色带,病变部分从叶状体上脱落,在藻体表面形成边缘为绿色的孔洞,之后大量腐烂流失。条斑紫菜叶状体病变部分细胞由于颜色不同,清晰地分为几轮。高温、低盐度、高密度、干出时间短容易导致该病发生。[结论]该研究为条斑紫菜绿斑病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癍紫菜 绿癍病 发病进程 病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异育银鲫补体组分C3·C4表达研究
5
作者 陈勇 郭丽 +1 位作者 陈舒泛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539-4540,共2页
[目的]了解补体组分在感染性鱼类疾病中的作用,为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106、4×106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感染不同时间后肝脏中补体组分C3和C4的表达量... [目的]了解补体组分在感染性鱼类疾病中的作用,为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106、4×106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感染不同时间后肝脏中补体组分C3和C4的表达量。[结果]感染后4、5 h时,异育银鲫肝脏中C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感染后4 h时,不同浓度组之间C3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注射2×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中C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浓度2组(注射4×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异育银鲫肝脏中C4的表达水平远低于C3。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C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体组分C3在鱼类免疫防御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酿鲫 嗜水气单胞菌 补体组分C3 C4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种时间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和V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静 刘福霞 +2 位作者 刘乃森 田璟 郑阳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18-3919,共2页
研究浸种时间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延长浸种时间可提高豌豆芽苗菜的产量和品质,浸种30 h的处理芽苗菜产量最高,浸种24 h的处理芽苗菜蛋白质和Vc含量最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豌豆芽苗菜适宜的浸种时间为24 h。
关键词 豌豆芽苗菜 浸种时间 产量 蛋白质含量 Vc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肥覆土对畦栽竹荪生产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顾文智 刘文 +7 位作者 杨泽新 章安林 王新风 程小多 陈倩倩 吴筱婵 周斯文 李首成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39-42,共4页
【目的】应用棘托竹荪引进品种(D89),探究不同含量的蚯蚓粪作为覆土材料,对畦栽竹荪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蚯蚓粪作为覆土材料对畦栽竹荪单个子实体重量、采摘周期有较显著的作用,对总鲜重、667m^2产量、生物学转化率作用极显著,蚯... 【目的】应用棘托竹荪引进品种(D89),探究不同含量的蚯蚓粪作为覆土材料,对畦栽竹荪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蚯蚓粪作为覆土材料对畦栽竹荪单个子实体重量、采摘周期有较显著的作用,对总鲜重、667m^2产量、生物学转化率作用极显著,蚯蚓粪含量50%>75%>100%>25%>纯土,但对营养生长期作用并不明显。【结论】畦栽竹荪,综合比较分析全部指标,蚯蚓粪作为覆土材料切实存在促进竹荪生长的作用,蚯蚓粪含量为50%、75%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蚯蚓粪 覆土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