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GWAS和WGCNA挖掘油菜种子次生休眠候选基因
1
作者 刘福霞 刘磊 +10 位作者 白姝雯 古炫炫 吴桂琴 王旭 于文庚 李伟强 谷玉娟 孙慧 丁福全 吴德鹏 赵祥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1-615,共15页
次生休眠特性是油菜地下种子库长期存在以及自生苗繁衍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油菜的生产安全。为定位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遗传位点,以10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作为研究群体,采用油菜90 K芯片对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共获得29968个高质量的... 次生休眠特性是油菜地下种子库长期存在以及自生苗繁衍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油菜的生产安全。为定位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遗传位点,以10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作为研究群体,采用油菜90 K芯片对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共获得29968个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3年次生休眠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最终共定位到24个与油菜次生休眠显著相关的位点。同时,基于次生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的两份材料的转录组数据,进行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两种策略,共鉴定到52个油菜种子次生休眠候选基因,为加速甘蓝型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遗传改良提供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次生休眠 自然群体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预处理对秸秆类原料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媛方 邱凌 +3 位作者 黄辉 戴本林 王一线 徐继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206,共6页
为探索经木霉培养液预处理的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利用实验室自制小型厌氧发酵装置,在中温(30±1)℃条件下,分别对经预处理的稻秸、麦秆和稻麦秆混合物进行批式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料液质量分数10%、接种物质量分数20%条件下... 为探索经木霉培养液预处理的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利用实验室自制小型厌氧发酵装置,在中温(30±1)℃条件下,分别对经预处理的稻秸、麦秆和稻麦秆混合物进行批式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料液质量分数10%、接种物质量分数20%条件下经木霉培养液预处理过的秸秆产气量有明显提升,稻秸、麦秆、稻麦秆混合物总产气量分别达到14 555、15 103、17 130 m L;甲烷含量显著增长,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48.2%、45.4%和47.8%,较对照组提高205.1%、213.1%、214.5%。最高甲烷体积分数分别达60.5%、66.1%和66.8%;原料利用率较大提高,化学需氧量COD日均降解量分别为522.23、542.50、668.72 g/d,TS产气率分别达172.84、183.12、205.54 m L/g;其中经预处理后的稻麦秆混合物在产气量增加的前提下,大大缩短厌氧发酵时间(DT90:17 d)。发酵过程p 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变化情况均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酶法预处理 沼气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水稻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赵静 刘文娟 +2 位作者 戴本林 邓媛方 杨文澜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探索合理的预处理方法以实现水稻秸秆的高效厌氧消化,笔者研究了NaOH,H_2SO_4与纤维素酶处理3种预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将经预处理的60 g干物质的水稻秸秆放入发酵瓶中,在恒温(35℃±1℃)下进行沼气发酵试... 为探索合理的预处理方法以实现水稻秸秆的高效厌氧消化,笔者研究了NaOH,H_2SO_4与纤维素酶处理3种预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将经预处理的60 g干物质的水稻秸秆放入发酵瓶中,在恒温(35℃±1℃)下进行沼气发酵试验。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H_2SO_4,不同投加量纤维素酶预处理水稻秸秆的厌氧发酵效果,综合原料分解程度、总产气量、气体组分含量变化等指标,得出6%NaOH,2%H_2SO_4,纤维素酶添加量为40 U·g-1TS的预处理效果要分别优于同一组中其余质量分数的NaOH,H_2SO_4和不同添加量的纤维素酶;对比不同处理方法预处理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效果,经过纤维素酶预处理的单位固体发酵产气量、底物分解率、甲烷体积百分数总体表现优于对照组、NaOH以及H_2SO_4预处理组。因此,生物预处理可能成为今后水稻秸秆沼气工程较理想的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沼气 NAOH H2SO4 纤维素酶 水稻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对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曈 刘晓燕 +2 位作者 许家兴 李登超 刘亚菲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03-1109,共7页
文章在对里氏木霉T12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以滤纸酶活力(FPA)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对产酶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依次为麦麸>温度>氯化钙。响应面优化结果为当麦麸、温度、氯化钙... 文章在对里氏木霉T12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以滤纸酶活力(FPA)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对产酶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依次为麦麸>温度>氯化钙。响应面优化结果为当麦麸、温度、氯化钙分别为6.27 g/L,31℃,0.709 g/L时,纤维素酶理论最大FPA酶活为62281.3 U/m L。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粗酶液的实际FPA酶活为60 126.5±16.0 U/m L。将纤维素酶粗酶液以10%添加量加入秸秆一步转化乙醇的5 L发酵罐中,经过144 h的发酵,乙醇产量(v/v)可达到7.05%±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里氏木霉 纤维素酶 秸秆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冻融-酶解预处理对稻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媛方 邱凌 +2 位作者 王雅君 戴本林 徐继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0-265,共6页
为利用我国寒冷地区天然冷资源,在实验室模拟低温环境(Z组:-4℃,S组:-20℃),探索低温冻融及纤维素酶液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4 h、液固比15 m L/g条件下水稻秸秆持水力最佳。冷... 为利用我国寒冷地区天然冷资源,在实验室模拟低温环境(Z组:-4℃,S组:-20℃),探索低温冻融及纤维素酶液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4 h、液固比15 m L/g条件下水稻秸秆持水力最佳。冷冻后解冻液中木糖质量(Z3组:6.5 g,S2组:7.2 g)大幅增加,半纤维素转化率(Z3组:24.1%,S2组:26.6%)增幅显著(p<0.05)。经纤维素酶解后其水解液中葡萄糖质量(Z3组:13.5 g,S2组:14.5 g)大幅增加,纤维素转化率(Z3组:30.9%,S2组:33.2%)增幅显著(p<0.05)。对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厌氧发酵,累计产气量最高543 m L,较CK提升73.5%(S4组),平均甲烷体积分数最高提升160.4%(S2组),且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Z组48 h以上,S组24 h以上)厌氧发酵周期缩短(共19 d),产气高峰提早到来且峰值较高。过酸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甲烷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低温冻融 酶解 厌氧发酵 产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秸秆、鲜豆秆混合厌氧发酵条件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媛方 许家兴 +2 位作者 刘晓燕 戴本林 徐继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4,共7页
以鲜豆秆和风干稻秸作为发酵原料,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累计沼气产量作为响应值,探讨温度、干鲜比(鲜豆秆与风干稻秸干物质的质量比)、接种物质量分数3因素对沼气产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 以鲜豆秆和风干稻秸作为发酵原料,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累计沼气产量作为响应值,探讨温度、干鲜比(鲜豆秆与风干稻秸干物质的质量比)、接种物质量分数3因素对沼气产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型拟合,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二次项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因素对干鲜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接种物质量分数、温度、干鲜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8.97℃,干鲜比2.23∶1,接种物质量分数30.11%,预测TS产气率279.789 L/kg.模型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值之间相对偏差为0.23%(F<0.01),差异不显著,该多元回归模型拟合较好,为提高干鲜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秸秆 厌氧发酵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泊典型水华蓝藻的固有光学特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壹萱 张玉超 +2 位作者 周雯 张民 马荣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1692,共12页
固有光学特性是水体光学特性的重要内容,掌握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内典型水华蓝藻的固有光学特性,是开展不同水华蓝藻遥感识别的理论基础.利用AC-S吸收衰减仪、BB9后向散射仪,通过实验室纯藻培养,研究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Dolichosp... 固有光学特性是水体光学特性的重要内容,掌握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内典型水华蓝藻的固有光学特性,是开展不同水华蓝藻遥感识别的理论基础.利用AC-S吸收衰减仪、BB9后向散射仪,通过实验室纯藻培养,研究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Dolichospermum)和束丝藻(Aphanizomenon) 3种典型水华蓝藻的固有光学特性,并探讨色素浓度、色素占比以及藻类等效粒径对不同水华蓝藻固有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典型水华蓝藻的吸收光谱曲线均具有440、620和675 nm吸收峰,微囊藻620和675 nm的比吸收系数最大,鱼腥藻440 nm处的比吸收系数最大;束丝藻单位色素浓度的散射和后向散射能力最高,鱼腥藻次之,微囊藻最低;固有光学特性影响因子分析表明,色素浓度和藻蓝素占比是影响3种水华蓝藻固有光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3种蓝藻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以及鱼腥藻、束丝藻的后向散射系数均随着色素浓度(叶绿素a或藻蓝素)的增加而增大;当蓝藻中藻蓝素占比增加时,3种蓝藻的单位色素浓度的后向散射系数逐渐下降;而藻细胞粒径与固有光学特性之间并未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因此,3种水华蓝藻单位色素浓度的固有光学特性将为典型水华蓝藻的遥感识别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湖泊 水华蓝藻 固有光学特性 吸收 散射 后向散射 微囊藻 鱼腥藻 束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tinel-2数据的小型湖泊水生植被类群自动提取方法——以翠屏湖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汪政辉 辛存林 +2 位作者 孙喆 罗菊花 马荣华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针对传统的水生植被遥感监测研究大多是面向大型浅水湖泊,利用Landsat和MODIS数据开展,且很少关注水生植被主要类群的细分,该文以小型湖泊-翠屏湖为例,利用欧空局Sentinel-2高分卫星数据,基于不同水生植被类群及水体间的光谱特征差异,... 针对传统的水生植被遥感监测研究大多是面向大型浅水湖泊,利用Landsat和MODIS数据开展,且很少关注水生植被主要类群的细分,该文以小型湖泊-翠屏湖为例,利用欧空局Sentinel-2高分卫星数据,基于不同水生植被类群及水体间的光谱特征差异,构建了浮叶类植被指数(floating-leaved aquatic vegetation index,FAVI)和沉水植被指数(submerged aquatic vegetation index,SAVI)2个新的植被指数作为分类特征,结合Otsu算法,实现翠屏湖浮叶类植被类群、沉水植被类群和水体的自动提取。经验证,总体分类精度为88.57 %,Kappa系数为83.78%,并通过多期影像开展了算法的普适性检验。本研究为快速获取小型浅水湖泊的水生植被类群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可为湖泊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 水生植被 湖泊 决策树分类 OTS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微卫星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朱传坤 潘正军 +4 位作者 王辉 吴楠 常国亮 丁怀宇 周凤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3-478,共6页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又名乌苏里逘(Leiocassis ussuriensis),隶属于鲶形目,鲿科,拟鲿属,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但在我国其他各大水系也有分布。乌苏里拟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适口性好、市场价值高,... 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又名乌苏里逘(Leiocassis ussuriensis),隶属于鲶形目,鲿科,拟鲿属,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但在我国其他各大水系也有分布。乌苏里拟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适口性好、市场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青睐。在20世纪80年代,乌苏里拟鲿的天然捕捞量曾仅次于同科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sco),然而由于捕捞强度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及生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其野生资源量锐减,目前在很多自然分布区已很难捕获野生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磁珠富集文库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及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倩 周静 +4 位作者 张建梅 尚志 沈婷 杨晓君 胡卫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2-168,共7页
人参皂苷Rh2是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包载人参皂苷Rh2,以解决Rh2的水溶性差、生物相容度低的问题。以纳米粒子的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制备条件(m(壳聚糖)∶m(三... 人参皂苷Rh2是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包载人参皂苷Rh2,以解决Rh2的水溶性差、生物相容度低的问题。以纳米粒子的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制备条件(m(壳聚糖)∶m(三聚磷酸钠)、壳聚糖分子质量以及Rh2投药量)进行探究,筛选纳米粒子最佳成球条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粒子形态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考察晶型变化;最后通过体外实验探究载药纳米粒子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细胞对其的摄取行为。结果表明,最优条件(m(壳聚糖)∶m(Rh2)∶m(三聚磷酸钠)为8∶1.5∶2、壳聚糖分子质量为50 kDa)下制备得到的载药纳米粒子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22.70±17.34)nm和(46.50±2.57)m 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89%和49.54%,载药纳米粒子分布均一、性能稳定,适用于药物递送。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载药纳米粒子能够被A549细胞摄取,较游离药物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增强。研究表明离子交联法制备而成的壳聚糖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Rh2递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粒子 离子交联 人参皂苷R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藻类高斯垂向分布结构参数的遥感估算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其椿 张玉超 +2 位作者 薛坤 段洪涛 马荣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557,共12页
藻类垂向分布异质性导致了遥感反演的湖泊表层叶绿素a浓度结果与单元水柱内藻类生物量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有效确定藻类垂向分布结构是遥感反演湖泊藻类生物量的基础.受自身因素和外环境条件的影响,藻类垂向分布结构呈现出多种... 藻类垂向分布异质性导致了遥感反演的湖泊表层叶绿素a浓度结果与单元水柱内藻类生物量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有效确定藻类垂向分布结构是遥感反演湖泊藻类生物量的基础.受自身因素和外环境条件的影响,藻类垂向分布结构呈现出多种类型,其中高斯类型应用最广.本文基于3200组HydroLight模拟的高斯垂向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实现用MODIS数据相对应的3个波段的遥感反射比R_(rs)(469)、R_(rs)(555)、R_(rs)(645)和表层叶绿素a浓度共同估算高斯垂向分布结构参数h和σ.经巢湖地面实测数据验证显示,h和σ的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5,对应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20%和12.36%,两者相对误差同时小于30%的占总数据量的87.5%,表明该BP神经网络估算巢湖藻类高斯垂向分布结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湖泊藻类生物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高斯垂向分布 HydroLight BP神经网络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3PO_4预处理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仲燕 戴本林 +1 位作者 郭旭晶 张云飞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为了探索水稻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特性,采用不同质量百分数H_3PO_4溶液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在中温(35℃±1℃),水稻秸秆和牛粪按1∶1配比的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消化试验。比较总固体与挥发性固体的去除率、厌氧发酵消化时间、产气量等... 为了探索水稻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特性,采用不同质量百分数H_3PO_4溶液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在中温(35℃±1℃),水稻秸秆和牛粪按1∶1配比的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消化试验。比较总固体与挥发性固体的去除率、厌氧发酵消化时间、产气量等各项因素,可看出以6%H_3PO_4预处理试验组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TS和V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5%和14.0%,累积产气量增加了421.66%,厌氧消化时间提前了9 d,表明6%H_3PO_4预处理是较优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H3PO4 厌氧发酵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调控油菜种子次生休眠候选基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谷玉娟 刘磊 +7 位作者 赵祥祥 刘福霞 路芳芳 梁大安 郝天琪 高倩 吴德鹏 高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4-532,共9页
油菜种子的次生休眠容易导致油菜自生苗发生,影响制种品质和安全。本研究以课题组自主培育的Huaiyou-WSD-H2(次生休眠弱)和Huaiyou-SSD-V1(次生休眠强)品系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诱导种子次生休眠,对... 油菜种子的次生休眠容易导致油菜自生苗发生,影响制种品质和安全。本研究以课题组自主培育的Huaiyou-WSD-H2(次生休眠弱)和Huaiyou-SSD-V1(次生休眠强)品系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诱导种子次生休眠,对次生休眠诱导前、后的油菜种子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中17706个高表达基因(FPKM>5)划分为17个共表达模块。结合GO/KEGG富集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在与次生休眠极显著正相关的yellow模块中筛选到3个与色氨酸代谢相关的基因(BnaC08g25400D、BnaC09g31260D和BnaC09g49740D)在诱导后的强、弱次生休眠材料间存在差异表达,利用qRT-PCR进行验证,并初步分析了候选基因的调控网络,为解析依赖色氨酸的生长素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油菜种子次生休眠的遗传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次生休眠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和NaHSO_3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仲燕 樊梦姣 +1 位作者 孔颖 罗涛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1,共4页
为改善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提高产沼气的效率,文章采用NaOH和NaHSO_3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浓度组合预处理对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NaOH和3%NaHSO_3预处理的应用效果最佳,与仅用4%NaOH处理的效果相比,日产... 为改善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提高产沼气的效率,文章采用NaOH和NaHSO_3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浓度组合预处理对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NaOH和3%NaHSO_3预处理的应用效果最佳,与仅用4%NaOH处理的效果相比,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分别提高了55.59%和72.34%,甲烷含量也增加了13.17%。综合来看,NaOH和NaHSO_3联合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秸秆的厌氧消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小麦秸秆 NAHSO3 联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华蓝藻固有光学特性的主要类群定量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褚乔 张壹萱 +2 位作者 张玉超 马荣华 胡旻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5,共12页
蓝藻水华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水华蓝藻类群形成的水华特征、危害及其治理方法差异显著.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掌握不同蓝藻类群的时空分布特征成为实施富营养化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蓝藻生态灾害预测预警中一个... 蓝藻水华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水华蓝藻类群形成的水华特征、危害及其治理方法差异显著.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掌握不同蓝藻类群的时空分布特征成为实施富营养化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蓝藻生态灾害预测预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纯藻种实验室培养和室内光学控制实验,在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Dolichospermum)、束丝藻(Aphanizomenon)3种主要水华蓝藻固有光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甄别不同水华蓝藻的吸收、散射和后向散射光谱的特征波段,构建了基于吸收和散射特性的5种水华蓝藻类群的非线性最优化定量识别模型,其中,基于440、620和675 nm 3个波段吸收的a-CIM 440,620,675具有较为稳定的定量识别能力;并基于野外实测光学特性数据,实现了巢湖主要水华蓝藻类群的定量监测,初步分析了巢湖主要水华蓝藻类群的时空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巢湖的水华蓝藻以鱼腥藻、微囊藻为主,束丝藻较少,鱼腥藻主要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微囊藻在夏季的西部湖区占优势;巢湖水华主要为微囊藻藻华和鱼腥藻藻华,且浓度较高的蓝藻主要存在于水体表面以下20 cm范围内;微囊藻和鱼腥藻在非藻华断面垂向上均匀分布.本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预测预警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湖泊 水华蓝藻类群 固有光学特性 非线性最优化模型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