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网络与中文教学的现代化 被引量:5
1
作者 董俊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7-108,共2页
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中文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网络系统的特殊本质延伸了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强化了学生在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了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中文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建设一个能够良性运行的... 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中文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网络系统的特殊本质延伸了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强化了学生在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了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中文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建设一个能够良性运行的网络系统是运用网络进行中文教学现代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平台 中文教学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叙事——评李锐“农具系列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树萍 李相银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6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乡村现代化 李锐 “农具系列之一” 《祷镰》 《残耱》 小说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六朝时期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郝润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6-130,136,共6页
在当时史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六朝史学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个性特征,比如史体的齐备、史家对外交、军事、区域、制度史的关注等。但由于六朝文学风气之盛,使史学难逃其影响,在史书语言、史书载文及叙事方式等方面无不留有六朝文学... 在当时史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六朝史学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个性特征,比如史体的齐备、史家对外交、军事、区域、制度史的关注等。但由于六朝文学风气之盛,使史学难逃其影响,在史书语言、史书载文及叙事方式等方面无不留有六朝文学的痕迹。可见,六朝时期史学的特质与文学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史学 文学 文史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文学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相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对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背景、原因作了简要分析。无政府主义影响五四文学最重要的观念是它的"个人本位主义"。这在五四文学观念与具体创作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对自我的标榜与追求,对极端自我与极端自由社... 对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背景、原因作了简要分析。无政府主义影响五四文学最重要的观念是它的"个人本位主义"。这在五四文学观念与具体创作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对自我的标榜与追求,对极端自我与极端自由社会的向往;二是反对国家、强权的思想与强烈的破坏欲望;三是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个人本位主义 自我 现代文学 "五四"时期 自由 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的诗学观点及其与《毛诗序》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泽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孔子诗论》更明确地指出,诗歌的特征在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其对风、雅、颂的不同特点的揭示,更丰富了先秦诗学理论,它与《毛诗序》在许多问题上的观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两者分属不同的诗说体系。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毛诗序》 诗学观点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思考——对“义利”关系的深刻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士金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5,82,共4页
朱熹关于义利关系的论述是深刻而有力的。他认为,利是那义里面生出来的,只要按天理办事,恰到好处,自然就有利。这样的“利”对个人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对国家有利,对各民族的团结有利,是全人类的大“利”。“义”之外没有利,有... 朱熹关于义利关系的论述是深刻而有力的。他认为,利是那义里面生出来的,只要按天理办事,恰到好处,自然就有利。这样的“利”对个人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对国家有利,对各民族的团结有利,是全人类的大“利”。“义”之外没有利,有义才有利,没有“义”的“利”是“私欲”,是“人欲”,不合正理,其结果不但无利,而且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义利关系”理论 道德观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文本理解的指向性研究
7
作者 宋灏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文本理解 语文教学 指向性 阅读活动 文本意义 多元化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合词形成的历史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力量 晁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4-177,共4页
当代学者在讨论离合词的成因上,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从对语料的调查出发,发现汉语离合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最早的离合词是动宾式的,到明代出现了联合式、补充式、偏正式,动宾式的类化作用也开始显示出来。主谓式是出现最晚的离合词。离合... 当代学者在讨论离合词的成因上,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从对语料的调查出发,发现汉语离合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最早的离合词是动宾式的,到明代出现了联合式、补充式、偏正式,动宾式的类化作用也开始显示出来。主谓式是出现最晚的离合词。离合词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动宾式的产生跟时体词"了"的成熟有关,补充式跟它的后一个语素的补语地位有关,主谓式跟被陈述对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舍词 成因 历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农民工用语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9
作者 力量 夏历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是城市中的新移民,其语言问题是城市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城市农民工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是城市中的新移民,其语言问题是城市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城市农民工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使用上,农民工在城市时使用两种语言变体——普通话和家乡话,而且两种语言变体在使用场合上出现分化,家乡话主要用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多用于非正式、比较随意的场合;普通话主要用于关系较陌生的人之间,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在语言态度上,城市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态度较好,对普通话认同感较强,对普通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较高;对自己家乡话的态度出现分化,对家乡话情感归属感比较强,但是对家乡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持一定程度的否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南京市 语言状况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普通话 家乡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循行制度考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强 杨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66,共11页
循行郡国(地方)是两汉特有的政治制度,其制度草创于汉文帝一朝,完善于汉武帝一朝,终于东汉灵帝一朝。汉帝派员循行地方的目的是为了安抚百姓、解决内政中的突发事件,旨在稳定社会秩序,宣示神学政治。循行制度与两汉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其... 循行郡国(地方)是两汉特有的政治制度,其制度草创于汉文帝一朝,完善于汉武帝一朝,终于东汉灵帝一朝。汉帝派员循行地方的目的是为了安抚百姓、解决内政中的突发事件,旨在稳定社会秩序,宣示神学政治。循行制度与两汉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其内容涉及监察吏治、平理冤狱、选拔贤良、加强皇权、以经治国、观览风俗、采诗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循行制度 循行使者 监察吏治 观览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我的符号到审美意识形态的代码——中国农民画审美性质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亢宁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中国农民画不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而是经过政府文化机构有意识地组织、扶植起来的"群众艺术",属于"亚民间文化"。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同化、被同化的关系;在走向市场的今天,它... 中国农民画不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而是经过政府文化机构有意识地组织、扶植起来的"群众艺术",属于"亚民间文化"。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同化、被同化的关系;在走向市场的今天,它又受到了新兴的大众文化的挤压。中国农民画只有回归本原,扎根民间,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寻求与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新的平衡,保持应有的张力,才能保有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画 亚民间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漕运与淮安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96-104,共9页
明清以后,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成为水路交通运输的主干线,漕运在国家财政税收中的地位日益彰显。淮安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兴衰与漕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运河城市 漕运 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前“天人合一”观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8,共7页
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形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语境的创造是以至上神 (天 )的出现为前提的。率先对西周天人学说提出质疑的是老子 ,在取消天的意志性方面 ,孔子远没有老子彻底。从春秋时期开始怀疑神到战国时期确认新的天人关系 ... 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形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语境的创造是以至上神 (天 )的出现为前提的。率先对西周天人学说提出质疑的是老子 ,在取消天的意志性方面 ,孔子远没有老子彻底。从春秋时期开始怀疑神到战国时期确认新的天人关系 ,再到汉代向旧有的天人学说的回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孟子 自然 道家 儒家 老子 孔子 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宗教神学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维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0-184,共5页
京杭运河当年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运河文化包括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其代表作品大多诞生于运河流域并与运河文化密不可分。究其原因不外乎政治中心效应、经济重心... 京杭运河当年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运河文化包括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其代表作品大多诞生于运河流域并与运河文化密不可分。究其原因不外乎政治中心效应、经济重心效应、出版拉动效应、文化辐辏和人才集群效应。运河文化哺育了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光大了运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运河文化 地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闹天宫”活水有源——顺昌“齐天大圣”之我见 被引量:9
15
作者 蔡铁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顺昌发现的“齐天大圣”家族,不能证明孙悟空祖籍福建,但可以证实中国本土文化中称为齐天大圣的猴故事确实独立存在过,并通过杂剧《西游记》与以佛教色彩为主的孙悟空猴合二猴为一猴,最后产生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精彩的“大闹天宫”故事... 顺昌发现的“齐天大圣”家族,不能证明孙悟空祖籍福建,但可以证实中国本土文化中称为齐天大圣的猴故事确实独立存在过,并通过杂剧《西游记》与以佛教色彩为主的孙悟空猴合二猴为一猴,最后产生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精彩的“大闹天宫”故事,便是中国本土猴“齐天大圣”家族对《西游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弃天大圣 孙悟空 大闹天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主题价值内涵的变迁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罪与罚”是欧洲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母题 ,作为欧洲文学两大源头的希腊文学和希伯莱文学在表现这个母题时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性 :希腊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我在”的求证 ,而在希伯莱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他在”的求证。中世纪“罪... “罪与罚”是欧洲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母题 ,作为欧洲文学两大源头的希腊文学和希伯莱文学在表现这个母题时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性 :希腊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我在”的求证 ,而在希伯莱文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他在”的求证。中世纪“罪与罚”作为一种宗教理念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理性的、有节制的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陀斯妥也夫斯基则通过对罪的虚化、弱化 ,强调对罚的自觉担当 ,强调人面对不合理的外部世界的一种自主选择。至此 ,罪与罚主题完成了一个循环 ,由哲学命题回归为哲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我在 他在 哲学命题 道德命题 欧洲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终结论”疑析——兼论经典的文学写作价值的永恒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盖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60,共9页
虽然“文学终结论”在学界已不再是少数人话语,但从人的本体性需求、文学的本体规定及文学的非线性进步性等方面考察,所谓图象将替代纸媒的文学,网络写作将取代经典的文学创作,消费社会将把文学消解变异为仅供休闲娱乐的商品,还缺乏学... 虽然“文学终结论”在学界已不再是少数人话语,但从人的本体性需求、文学的本体规定及文学的非线性进步性等方面考察,所谓图象将替代纸媒的文学,网络写作将取代经典的文学创作,消费社会将把文学消解变异为仅供休闲娱乐的商品,还缺乏学理及现实的依据:文学丰富的精神内存及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使图象永远不可替代;网络写作的匿名性、虚拟性、宣泄性由于其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也将永远是某些网虫的自我游戏;消费社会与文学的休闲化、商品化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随着物质享乐的相对餍足意义焦虑也将会出现,在文学的多元化时代,指涉当下、提升现实承担社会的经典化文学仍将是价值整合元和意义生产地。文学不仅不会终结,还将在新形势下具有重建经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图象 网络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人与自然对话的走势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5,共8页
神话语言对宗教情感的培养是由万物有灵的“元语言”决定的。当“元语言”出现“多语”的要求时 ,其叙述语言向自然崇拜权力话语的接近 ,一方面造就着自然神故事的丰富性 ,另一方面自然神的故事也在图腾崇拜的话语中得到消解。对于自然... 神话语言对宗教情感的培养是由万物有灵的“元语言”决定的。当“元语言”出现“多语”的要求时 ,其叙述语言向自然崇拜权力话语的接近 ,一方面造就着自然神故事的丰富性 ,另一方面自然神的故事也在图腾崇拜的话语中得到消解。对于自然崇拜而言 ,图腾崇拜具有特殊的意义 ,图腾崇拜是向自然崇拜过渡的必需语言。要全面地解构自然崇拜内在的语言结构 ,则必须从解构图腾崇拜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语言 权力话语 神话 宗教 自然崇拜 语境 图腾崇拜 自然 元语言 语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实传统下的先锋实验——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倩 赵峻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2,31,共4页
本文从心理实验、叙事形式、多样性风格等方面入手梳理哈代在小说艺术上的探索 ,认为哈代的长篇小说在写实传统下隐藏着有意识的先锋实验 ,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小说实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使哈代成为 19世纪、2 0世纪之交在英国文学... 本文从心理实验、叙事形式、多样性风格等方面入手梳理哈代在小说艺术上的探索 ,认为哈代的长篇小说在写实传统下隐藏着有意识的先锋实验 ,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小说实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使哈代成为 19世纪、2 0世纪之交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意义的作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长篇小说 先锋实验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美主义并不颓废——为唯美主义正名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峻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8,共3页
唯美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反映时代的棱镜。它不仅不能说是颓废的,而且还以其超前的眼界,促进了文学、审美、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厘清对唯美主义“颓废”的种种指斥,才能公正地评价唯美主义思潮,全面衡量它的价值。
关键词 唯美主义 颓废 公正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