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蓬壳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
作者 何静 吴磊 +8 位作者 李鹏霞 胡卫成 张闫闫 刘帅 刘恩雪 尤龙 王新风 白羽嘉 冯作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9-684,共6页
为了确定莲蓬壳的生物活性物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莲蓬壳提取物分为正己烷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5个不同极性部位,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及多酚含量,分析其还原能力及对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 为了确定莲蓬壳的生物活性物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莲蓬壳提取物分为正己烷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5个不同极性部位,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及多酚含量,分析其还原能力及对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莲蓬壳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同时还考察了莲蓬壳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莲蓬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较强于其他萃取相部位提取物;正己烷相提取物和二氯甲烷相提取物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蓬壳 极性部位 自由基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表型信息获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吴茜 张伟欣 +10 位作者 张玲玲 孙传亮 刘乃森 岳延滨 曹静 梁万杰 葛道阔 唐普传 李百明 曹宏鑫 张文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人口数量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粮食安全供给压力,育种学家亟需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基于根性状的品种培育改良可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养分利用率,但根系表型观测的困难性极大地限制了育种进程。随着... 人口数量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粮食安全供给压力,育种学家亟需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基于根性状的品种培育改良可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养分利用率,但根系表型观测的困难性极大地限制了育种进程。随着自动化控制、成像和传感器以及图像解译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根表型信息系统性收集已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一系列适用于室内或田间的非破坏性或破坏性根系二维或三维结构测定技术;系统阐述了主流的根表型参数提取图像分析技术和软件;探讨了基于根表型平台的根性状筛选应用于新品种培育的成功案例,并对高通量根表型平台的进一步研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表型 高通量 图像采集 图像处理 根性状 作物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及育种标记开发和验证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文静 李东升 +2 位作者 裔新 张春梅 张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6-1356,共11页
穗部性状和株高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以扬麦13 (Yangmai 13,简称YM13)和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小麦90K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结合3个环境下表型结果,分别检测到1个每穗结实总小... 穗部性状和株高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以扬麦13 (Yangmai 13,简称YM13)和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小麦90K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结合3个环境下表型结果,分别检测到1个每穗结实总小穗数、2个穗长、2个结实小穗着生密度和3个株高的位点。其中,每穗结实总小穗数位点QSN.yaas-3B与株高位点QPH.yaas-3B处于同一位置,穗长位点QSL.yaas-5A、结实小穗着生密度位点QSC.yaas-5A和株高位点QPH.yaas-5A处于同一位置,穗长位点QSL.yaas-6A和结实小穗着生密度的位点QSC.yaas-6A处于同一位置。比对结果显示QSN.yaas-3B/QPH.yaas-3B和QSL.yaas-6A/QSC.yaas-6A位点均未见报道。进一步将QSL.yaas-5A/QSC.yaas-5A/QPH.yaas-5A位点紧密连锁SNP标记转化为KASP标记QC615-5A-KASP,并在105份小麦品系中初步验证其育种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穗部性状 株高 QTL KASP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绿素快速浸提法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贺倩 杨文杰 +3 位作者 张旭娟 宋丹丹 周颖 徐建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98,138,共3页
以黄瓜叶片为试验材料,以叶绿素提取液中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比例、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叶绿素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叶绿素的浸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液中丙酮与... 以黄瓜叶片为试验材料,以叶绿素提取液中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比例、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叶绿素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叶绿素的浸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液中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比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在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比例为2∶1、浸提温度为60℃的条件下浸提10 min时,叶绿素提取效率最佳,而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叶片 叶绿素含量 快速浸提法 提取条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络合钼肥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文杰 詹俊义 +5 位作者 袁溢 张建梅 陆义 汪明月 钱倩倩 徐建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1,共4页
以大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笔者所在课题组研发的2种氨基酸络合态钼肥(谷氨酸钼和甘氨酸钼)对大豆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氨基酸钼肥能够显著提高大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植... 以大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笔者所在课题组研发的2种氨基酸络合态钼肥(谷氨酸钼和甘氨酸钼)对大豆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氨基酸钼肥能够显著提高大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植株的含氮量及植株的干、鲜质量等,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检测结果显示,氨基酸钼还可有效促进大豆幼苗对Ca、K、Mg、P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氨基酸钼是一种优于传统无机钼肥的理想的新型钼肥,它对于大豆幼苗的叶面最佳喷施浓度为4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钼 大豆幼苗 叶绿素含量 根系活力 含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扬麦13粒重QTL定位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文静 裔新 +4 位作者 高德荣 朱冬梅 陆成彬 程顺和 张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2-788,共7页
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也是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母本,扬麦13(简称YM13)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并且结合4个环境下亲... 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也是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母本,扬麦13(简称YM13)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并且结合4个环境下亲本和群体的千粒重表型结果,定位粒重QTL。共检测到2个与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L和6AL上,QTGW.yaas-1BL仅能在1个环境下检测到,遗传位置在1BL的12.90 cM,表型贡献率为3.07%,加性效应为0.78,增效基因来源于C615。QTGW.yaas-6AL在4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遗传位置在6AL的112.70~116.00 cM区间,表型贡献率为7.63%~10.55%,加性效应为1.46~1.51,增效基因来源于扬麦13。利用已报道的粒重基因相应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标记检测亲本,C615和扬麦13共同携有6个粒重相关基因的增加粒重的等位变异,另有3个粒重基因的等位变异在亲本间呈现差异,群体定位中未检测到与这3个差异基因位点一致的QTL。本研究挖掘到的新的粒重位点可为进一步揭示扬麦13粒重的遗传基础和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粒重 QTL KASP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3/C615重组自交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文静 裔新 +3 位作者 李东升 张春梅 高德荣 张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0-936,共7页
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小麦品质育种的主要选择指标。为挖掘新的与小麦品质相关的QTL,以扬麦13为父本,以CIMMYT引进种质C615为母本,构建了包含19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 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小麦品质育种的主要选择指标。为挖掘新的与小麦品质相关的QTL,以扬麦13为父本,以CIMMYT引进种质C615为母本,构建了包含19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群体在4个环境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性状,对这两个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后代的品质性状偏向于扬麦13;94个家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小于12.5%,硬度平均值小于50,符合国家弱筋小麦籽粒品质标准;构建的遗传图谱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长度为4853.76 cM,平均图距为5.79 cM;共检测到4个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的QTL,分别位于2D染色体短臂、3D染色体短臂、5B染色体短臂和7A染色体长臂上,除QGpc.yaas-3DS的增效基因来源于扬麦13外,其余3个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C615。QGpc.yaas-2DS在4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80%~11.79%,其他3个QTL均仅能在1个环境下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3.09%~9.79%;共检测到2个与籽粒硬度性状显著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A染色体长臂和5D染色体短臂上,硬度增效基因都来自C615,QHA.yaas-4AL在2个环境能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3.17%~3.84%;QHA.yaas-5DS在4个环境下能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26.37%~37.51%。聚合2个硬度增效基因的家系硬度值均达到硬质麦水平(硬度值≥50)。综上,扬麦13可作为优异亲本用于弱筋小麦品质育种,定位到的稳定的QTL/基因可为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籽粒蛋白质含量 籽粒硬度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优化小麦麸皮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朱翠玲 顾正中 +3 位作者 沈婷 王新风 胡卫成 纪丽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9-172,共4页
为探讨优化麸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热水浸提法及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水提温度、时间、料液比这3个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麸皮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回归方程的... 为探讨优化麸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热水浸提法及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水提温度、时间、料液比这3个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麸皮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各个试验范围内,3个因素对麸皮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并分析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温度100℃,料液比1 g∶29.95 m L,水提时间5 h,麸皮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220.04 mg/g。将上述最佳条件微调后进行验证试验,测得麸皮多糖含量为222.70 mg/g,高于软件模拟值,能较好地预测麸皮多糖得率,表明提取麸皮多糖条件可行,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麸皮多糖的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 多糖 热水浸提法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 多糖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纪元 殷志明 +2 位作者 王一线 汪国莲 徐建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0-333,共4页
通过采取农业部门数据统计结合问卷抽样调查法,对江苏省淮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阐述了淮安市农作物秸秆种类、数量和分布,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认为解决该市秸秆的方法应采用多种渠道、合理比例、科学利用,重... 通过采取农业部门数据统计结合问卷抽样调查法,对江苏省淮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阐述了淮安市农作物秸秆种类、数量和分布,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认为解决该市秸秆的方法应采用多种渠道、合理比例、科学利用,重点发展畜牧业饲料、生物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和食用菌基料。其中合理比例即保持当前30%秸秆还田,10%用于食用菌基料,10%采用直接生物发酵发展生物有机肥,15%通过过腹发展有机肥,30%作为能源(含家庭燃料),5%用于开发多种工业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市 农作物秸秆 现状 合理利用 秸秆还田 食用菌基料 发酵有机肥 过腹有机肥 工业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敲除SD1基因提高水稻的抗倒性和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刚 高清松 +8 位作者 李伟 张雯霞 王健 程保山 王迪 高浩 徐卫军 陈红旗 纪剑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9-367,共9页
【目的】为改良高产粳稻品种淮119株高偏高及易感稻瘟病等不利性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淮119中SD1基因进行定向敲除,为淮119后代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SD1基因为靶基因,构建基因敲除载体,以农杆... 【目的】为改良高产粳稻品种淮119株高偏高及易感稻瘟病等不利性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淮119中SD1基因进行定向敲除,为淮119后代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SD1基因为靶基因,构建基因敲除载体,以农杆菌介导转化淮119,获得无转基因插入的纯合突变株,进一步对纯合突变株株高、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及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利用农杆菌转化淮119,鉴定获得1株无转基因载体序列插入的纯合突变株。大田种植发现,野生型淮119出现60%面积以上的倒伏,而sd1纯合突变株群体由于株高变矮,从而有效避免了生育后期的倒伏。此外,用不同浓度的GA(0.01~1.00μmol/L)处理,野生型苗高均显著高于突变株,表明sd1突变导致对外源GA敏感性降低。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d1基因突变不仅有效降低株高,同时增强了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不利因素是,SD1基因的敲除降低了淮119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结论】淮119中SD1基因定向敲除获得的无转基因插入纯合突变株,不仅株高显著下降,且稻瘟病抗性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SD1 稻瘟病 抗倒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福霞 刘乃森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722-1725,共4页
为提高黄瓜(Cucumis sativus L.)育苗质量,研究了光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了LED红光(R)、蓝光(B)和红蓝复合光(RB,R∶B=1∶1)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 为提高黄瓜(Cucumis sativus L.)育苗质量,研究了光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了LED红光(R)、蓝光(B)和红蓝复合光(RB,R∶B=1∶1)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复合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红光和蓝光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红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蓝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而红光和红蓝复合光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红蓝复合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红光、蓝光和红蓝复合光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LED光源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HAK/KUP/KT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瑞 汪国莲 +5 位作者 孙玉东 王林闯 罗德旭 王玮 仲秀娟 赵建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7-787,共11页
钾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决定性影响,细胞内K+含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K+转运蛋白控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萝卜K^(+)转运蛋白HAK/KUP/KT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 钾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决定性影响,细胞内K+含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K+转运蛋白控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萝卜K^(+)转运蛋白HAK/KUP/KT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质特性、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及表达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出的17个萝卜HAK/KUP/KT基因不均等地分布在萝卜6条染色体及Scaffold00840上,根据与拟南芥的同源关系将其命名为RsHAK1~RsHAK17;RsHAKs基因结构、保守基序、蛋白质理化特性等均具有高度保守性,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与环境因素、植物激素、逆境胁迫应答等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7个RsHAKs基因聚为4个亚家族,全基因组复制事件是RsHAKs基因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转录组和q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除RsHAK5仅在萝卜根部表达外,其他RsHAKs在萝卜各器官及发育过程中均有特异性表达,且在高钾渗透胁迫下在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RsHAK3、RsHAK9、RsHAK11和RsHAK12在根部呈现明显的缺钾诱导表达模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全面解析HAK/KUP/KT基因在萝卜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提高萝卜栽培品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钾转运蛋白 基因家族 K^(+)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