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侯继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48,72,共4页
"互联网+"已经实实在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时代所需。网络时代的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低头族"随处可见,我们应重视"互联网+"应用于高校思想... "互联网+"已经实实在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时代所需。网络时代的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低头族"随处可见,我们应重视"互联网+"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价值,从更新教学理念、转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政课教学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
2
作者 刘朝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96,共2页
孙其昂教授的新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的出版,体现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所坚持的学术理想,反映了高度的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孙教授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的问题体现了高度自觉;概念阐述和演进体... 孙其昂教授的新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的出版,体现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所坚持的学术理想,反映了高度的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孙教授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的问题体现了高度自觉;概念阐述和演进体现了高度自觉;利用的材料和文献体现了高度自觉;研究的立场体现了高度自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体现了充分的学术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自觉 学术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人民性意蕴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琴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3,共10页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不断推进管党治党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思想,并且始终将其贯穿在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不断推进管党治党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思想,并且始终将其贯穿在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的人民性意蕴具体表现为: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对人民高度负责;从严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突出制度建设地位,保障权为民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共识”困境的现代性及其消解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朝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5-30,91,共6页
"道德共识"困境是全球化过程中道德领域的"多"对"一"的消解。现代性是引发全球化时代"道德共识"困境的内在诱因,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个体权利的膨胀、价值观多元化思潮、文化相对主义以及大众... "道德共识"困境是全球化过程中道德领域的"多"对"一"的消解。现代性是引发全球化时代"道德共识"困境的内在诱因,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个体权利的膨胀、价值观多元化思潮、文化相对主义以及大众文化构成了"道德共识"困境的外在助因。"道德共识"困境往往表现为3种形式:道德个人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在全球化时代,"道德共识"困境的存在直接关乎着道德主体的道德选择、道德生活的范导以及道德教育的路径依赖。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内含复杂战略图谋、利益立场、需要主体能动参与并进行话语争夺和"共识构建"的开放结构。"道德共识"困境消解与"道德共识"构建是同构的。全球化时代破解"道德共识"困境,应秉持"平等主体的对话"和"辨证互动中的矫正"两个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道德共识” 困境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等学校贫困生视角的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机会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朝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8,共3页
在传统精英教育体制下,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上大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就是获得一个社会流动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 在传统精英教育体制下,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上大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就是获得一个社会流动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多渠道采取措施以促进和保障贫困生社会流动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生 社会流动机会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救助的社会化机制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朝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48,共2页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项广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需要整合家庭、高校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协同参与救助。需要从完善高校贫困生救助的制度配置、加强高校贫困生救助的组织建设、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社会原因 社会参与 社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