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创新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郁大海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全能政府"的消解,形成了我国现行多元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部门化’的弊端,难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需要,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全能政府"的消解,形成了我国现行多元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部门化’的弊端,难以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需要,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改革 “部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构关系
2
作者 潘成义 华学成 陈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41,共3页
在改革开放这一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现实的中国社会阶层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并由此引发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这一历史嬗变的事实表明,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文明进步是互相促进的同构关系,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对立关系。没有必要... 在改革开放这一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现实的中国社会阶层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并由此引发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这一历史嬗变的事实表明,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文明进步是互相促进的同构关系,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对立关系。没有必要担心社会阶层分化会使社会文明发展产生阻力和异质的负面效应。当然,为了防止这一负面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我们还必须用积极的态度去构建它们协调发展的机制,以确保其不会发生异质和失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文明 同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城市化群体的转型适应与社会认同——基于江苏淮安市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孟祥斐 华学成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0,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动城市化群体规模日渐庞大,他们在失去土地进城后首要面临的是转型适应过程。本文重在探讨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机制,认为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有同化、融合、分化和边缘化四种表现形式。而社会记忆、社会认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动城市化群体规模日渐庞大,他们在失去土地进城后首要面临的是转型适应过程。本文重在探讨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机制,认为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有同化、融合、分化和边缘化四种表现形式。而社会记忆、社会认同与被动城市化机制是影响失地农民转型适应的重要因素。其中,被动城市化机制与社会记忆制约着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社会认同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而转型适应的成功反过来又影响着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记忆。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由于上述要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呈现内卷化趋势,转型适应发生障碍,这将不利于失地农民的城市化与城乡社会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城市化 转型适应 社会认同 社会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职业化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正中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21-22,共2页
职业化是现代社会工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却存在着职业化严重滞后的问题,其原因同时存在于实践社会工作的社会领域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领域.对此,我国应加快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步伐... 职业化是现代社会工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却存在着职业化严重滞后的问题,其原因同时存在于实践社会工作的社会领域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领域.对此,我国应加快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步伐,推进专业教育与职业化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教育 职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产生机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春红 凌志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00-2801,2809,共3页
农业节水项目所采取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管理措施。概述了农业节水项目和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的含义,指出其产生机理研究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的产生机理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从而使农业节水项目... 农业节水项目所采取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管理措施。概述了农业节水项目和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的含义,指出其产生机理研究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的产生机理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从而使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更具针对性,评价结果更科学、准确、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项目 社会效益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与先进生产力内涵的界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成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确立为先进生产力内涵的界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只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生产力。依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先进生产力应是高效能与可持续相统一的生产力。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即先进生产力应...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确立为先进生产力内涵的界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只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生产力。依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先进生产力应是高效能与可持续相统一的生产力。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即先进生产力应是高效能的生产力、洁净的生产力、有利于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的生产力以及有利于实现公平的生产力。生产力进步与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加以评价,生产方式的转变,有赖于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先进生产力 高效能生产力 可持续生产力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拒绝“问题青年”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银笙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和谐 当代青年 家庭负担 系统工程 成长过程 社会生活 社会隐患 个人 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民公民意识培养与农村社会稳定——现状、作用、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2,共4页
公民概念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公民意识的养成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薄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扩大政治参与和推动改革发展,维护、巩固和强化农村经济和... 公民概念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公民意识的养成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薄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扩大政治参与和推动改革发展,维护、巩固和强化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持稳定,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淀了现实基础。教育是农民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实施农民公民意识教育,家庭、学校、社区、媒介和政府都应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公民意识 培养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华学成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4,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一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这一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与新型社会凝聚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华学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1,共3页
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民族共同为之奋斗的十分复杂非常宏大的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构建新型的社会凝聚机制。社会凝聚机制是社会的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在理想、目标、利益等追求要素一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吸引和社会聚合机制,... 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民族共同为之奋斗的十分复杂非常宏大的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构建新型的社会凝聚机制。社会凝聚机制是社会的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在理想、目标、利益等追求要素一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吸引和社会聚合机制,它包括党与社会群体、党与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社会个体与社会个体四个层面。党只有全力构建这一机制,才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凝聚机制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阈下马克思人格思想的价值跃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对人格进行了系统阐述,折射出了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现阶段,深度挖掘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对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人格以及构建社会主义...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对人格进行了系统阐述,折射出了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现阶段,深度挖掘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对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人格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马克思 人格思想 价值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几点思考——兼评几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成碧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2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西方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必然要求——兼评所谓所有制经济形式的社会属性问题
13
作者 刘成碧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2,共5页
所有制经济形式与社会制度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存在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性质之间不存在本质联系。我国的私营经济既不属于社会主义,也不属于资本主义,它只是要素配置和经营的一种手段和形式... 所有制经济形式与社会制度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存在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性质之间不存在本质联系。我国的私营经济既不属于社会主义,也不属于资本主义,它只是要素配置和经营的一种手段和形式,私营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它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营经济 所有制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旅游形象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晓芬 翟明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周恩来故乡”是楚州最鲜明、最贴切的背景形象,最能诱惑旅游者,而为其所认可,最容易扩大楚州的知名度。本文在调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和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关于楚州城市旅游形... “周恩来故乡”是楚州最鲜明、最贴切的背景形象,最能诱惑旅游者,而为其所认可,最容易扩大楚州的知名度。本文在调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和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关于楚州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 楚州 周恩来 城市 旅游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56
15
作者 王正中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5-76,共2页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当今农民工队伍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行为与他们“有工就打”的前辈有着不同的目的与动机。当今“民工荒”实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民工荒”,它正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现实的务工环境中的一种理性选择。
关键词 “民工荒”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方式 理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乡大学生差异性的思考与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城市校园生活中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他们在经济基础、知识积累、才艺训练和现代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无法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相提并论。由此导致了校园生活的一系列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不利于青年学生...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城市校园生活中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他们在经济基础、知识积累、才艺训练和现代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无法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相提并论。由此导致了校园生活的一系列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不利于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个体发展,同时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谈开去,进而探讨了其背后的主次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 城市生 城乡二元结构 教育双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形象实证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司军梅 许加明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6-138,55,共4页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学科、学历和年级对服务形象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象,重点应细化并锁定服务要素,文章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服务形象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维持判决的理论基础及其完善 被引量:9
18
作者 邓刚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维持判决存废问题的实质是行政诉讼究竟是主观诉讼模式还是客观诉讼模式抑或二者的结合。行政诉讼目标模式总体上是客观诉讼模式,是由我国宪政结构、行政诉讼制度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的,为维持判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民法院裁判行... 维持判决存废问题的实质是行政诉讼究竟是主观诉讼模式还是客观诉讼模式抑或二者的结合。行政诉讼目标模式总体上是客观诉讼模式,是由我国宪政结构、行政诉讼制度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的,为维持判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时,应以客观诉讼为路径选用判决形式,弱化判决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回应,强化对行政行为适法性的正面回应,同时兼顾了主观诉讼的特点。维持判决作为与行政客观诉讼模式相匹配的一种判决形式,超越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必须予以限制适用。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判决务必厘清与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的界限,并具备行政行为具有维持内容、行政行为合法有效、行政行为没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三个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判决 客明诉讼 诉判关系 行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执法适用依据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邓刚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我国在行政执法适用法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我们择其要点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执法依据体系、行政执法是否必须具备法定依据、行政执法适用依据正确的基本要求以及行政执法适用依据错误的法律责任四个问题... 我国在行政执法适用法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我们择其要点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执法依据体系、行政执法是否必须具备法定依据、行政执法适用依据正确的基本要求以及行政执法适用依据错误的法律责任四个问题作理论探讨,以期推动我国行政执法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 适用法律 法定依据 法理 问题研究 中国 中国特色 法律责任 理论 正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二元结构对当代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制约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正中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3,共2页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由人为制度安排形成的,是内生的,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惯性。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而且是导致农村社会长期贫困、阻碍农民社会流动、限制农民身份变迁、农村教育长期滞后和禁锢农民自...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由人为制度安排形成的,是内生的,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惯性。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生产、生活和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而且是导致农村社会长期贫困、阻碍农民社会流动、限制农民身份变迁、农村教育长期滞后和禁锢农民自觉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现代性 制度性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