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GM-1变异菌株的特性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晶晶 王琦 +5 位作者 王军强 顾春霞 暴增海 马桂珍 王淑芳 贾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5-70,共6页
为了明确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自发突变菌株的变异与抗菌作用的关系,进一步获得优良菌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和gyr B基因序列分析,对变异菌株GM-1-2特性进行分析;以8种植物病菌... 为了明确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自发突变菌株的变异与抗菌作用的关系,进一步获得优良菌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和gyr B基因序列分析,对变异菌株GM-1-2特性进行分析;以8种植物病菌为供试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变异菌株GM-1-2及其发酵液的抑菌作用;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对变异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变异菌株GM-1-2的菌落形态、颜色、菌体大小与原始菌株GM-1存在明显差异,但其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和gyr B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同源性等均与原始菌株相同。变异菌株GM-1-2及其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大豆菌核病菌、小麦雪腐病菌、甘蓝枯萎病菌、斑点落叶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原始菌株GM-1,其中菌株的抑菌带宽度提高了0.2-9.0 mm,无菌发酵液的抑制率提高了1.1%-153.7%。变异菌株的抑菌物质主要存在于硫酸铵沉淀中,沉淀后的上清液无明显的抑菌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变异菌株GM-1-2的抑菌活性提高,其产生的抑菌物质与原始菌株存在差异,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 变异菌株 16S RDNA gyrB基因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制备多孔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建明 汤阳 +3 位作者 顾海 刘永加 黄大志 陈劲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672-2683,共12页
多孔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已开发出的多孔结构的制备方法种类繁多,然而仅少数可实现批量生产,大多数方法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在制备过程中难以对多孔结构进行有效控制,以致所得多孔结构仍存在某些性能方... 多孔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已开发出的多孔结构的制备方法种类繁多,然而仅少数可实现批量生产,大多数方法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在制备过程中难以对多孔结构进行有效控制,以致所得多孔结构仍存在某些性能方面的不足。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多孔结构的制备带来了新的途径,所制备的多孔结构可同时具备宏观孔隙和微观孔隙,其骨架及宏观孔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可用于制备多孔结构的3D打印方法主要有利用激光能量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选择性激光熔化法(SLM)和激光近净成形法(LENS)等方法,利用电子束能量的电子束熔化(EBM)法,喷射粘结剂的三维印刷(3DP)法,材料挤出类中的熔融沉积成形(FDM)法和三维浆丝沉积(3DF)法,以及间接3D打印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采用这些方法制备多孔结构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以期找到适合具体情况的3D打印方法及相应合理的工艺规范,从而提高制件的性能。采用SLS、SLM和LENS法,通过控制激光扫描轨迹和粉末烧结程度可以获得材料的宏观和微观孔隙。SLS法可制备的多孔结构材料种类较广,SLM和LENS法主要用于制备金属多孔结构。EBM法与SLM法类似,但EBM法需要在真空环境下成形,可用于制备Ti等活泼金属材料。适用于3DP法的粉末材料种类更广,可选用不同的粘结剂和相应的后处理方法,其工艺灵活性大。FDM法一般用于低熔点热塑性材料,通过熔融挤出而堆积成宏观多孔结构。3DF法以粉末浆料的形式挤出成形,适用的材料种类比FDM法广,得到的结构具有宏观和微观孔隙。FDM和3DF法的打印精度和孔隙尺寸受喷嘴打印能力的限制。间接法先利用某种便捷的3D打印方法制备出多孔结构原模,再将该原模经粉末冶金、浇注等方法制得所需的多孔结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3D打印直接制备某些材料的多孔结构在结构特征方面受到的限制。上述这些方法中,由于激光和电子束的能量集中,故SLM和EBM法制备的多孔结构相对于其他方法更精细。3D打印制备多孔结构时孔隙的形成机理可以总结为:制件内打印轨迹未到达的区域形成的宏观设计孔隙、制件骨架内的粘结剂被加热分解或被溶解而去除后形成的孔隙、气体溶解在烧结过程中的熔融金属内形成的孔隙、激光扫描熔迹之间形成的孔隙、粉末颗粒间堆积空隙形成的孔隙。本文对3D打印制备多孔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制备多孔结构的几种主要的3D打印方法,总结了其孔隙的形成机理,介绍了3D打印多孔结构的应用现状,指出了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孔结构 制备技术 孔隙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皮肤黏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联泰 安贤惠 +3 位作者 胡江 许宁 张晓磊 王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3,共7页
以黄鳝皮肤黏液为材料,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和镇痛活性的多肽MAS-Ⅳ-4,用Tricine-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0.4kD,用显微熔点仪测得其熔点为208~211℃。用抑菌圈法测定... 以黄鳝皮肤黏液为材料,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和镇痛活性的多肽MAS-Ⅳ-4,用Tricine-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0.4kD,用显微熔点仪测得其熔点为208~211℃。用抑菌圈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MAS-Ⅳ-4对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此外,每只注射0.75ml以上的MAS-Ⅳ-4样品液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痛阈值。MAS-Ⅳ-4还具有微弱的溶血活性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皮肤黏液 抗菌肽 痛阈值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超疏水表面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晓丽 陈劲松 +1 位作者 黄大志 田宗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1-14,共4页
总结了近几年金属基超疏水表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其常见的制备方法一电化学沉积法、阳极氧化法、溶胶一凝胶法、分子自组装法、飞秒激光法、刻蚀法和电解转印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金属基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金属基 超疏水 自清洁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HGF26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雷 王淑军 +3 位作者 阎斌伦 张宜涛 吕明生 赵艳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85-88,共4页
对采自连云港海域的海泥样品进行放线菌选择性分离,用其发酵液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HGF26进行了初步鉴定。从海泥样品中共分离得到放线菌78株,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标,活性筛选得到细胞毒活性达60%以上的阳性菌株3株... 对采自连云港海域的海泥样品进行放线菌选择性分离,用其发酵液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HGF26进行了初步鉴定。从海泥样品中共分离得到放线菌78株,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标,活性筛选得到细胞毒活性达60%以上的阳性菌株3株,以其他5株肿瘤细胞为靶标的复筛表明,菌株HGF、26的发酵液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对胃癌细胞BGC823的细胞毒活性为79%,活性产物具有较好的酸碱和热稳定性。通过对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壁成分分析,将菌株HGF26初步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的海洋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抗肿瘤活性 筛选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壳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雷 郝倩 +1 位作者 孙颖 王淑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6-357,共2页
分别采用水、50%乙醇、乙酸乙酯为溶剂浸提板栗壳中的黄酮、多糖活性成分,其中以50%乙醇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试验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粗黄酮和多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增大乙醇浓度反而... 分别采用水、50%乙醇、乙酸乙酯为溶剂浸提板栗壳中的黄酮、多糖活性成分,其中以50%乙醇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试验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次数对粗黄酮和多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增大乙醇浓度反而降低多糖产率外,随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和浸提次数的增加,粗黄酮和多糖的产率均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黄酮 多糖 提取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生物吸附去除养殖海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文宾 胡庆昊 +2 位作者 殷磊 许兴友 马卫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得到菌体,消除了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对铜生物吸附的最佳条件,并讨论单因素对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小球对铜吸附的影响,包括时间、温度、pH值、...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得到菌体,消除了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对铜生物吸附的最佳条件,并讨论单因素对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小球对铜吸附的影响,包括时间、温度、pH值、吸附剂量、摇床摇速。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在铜的吸附过程中,微生物只有借助某一载体才能表现出其最佳吸附活性,微生物包埋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污染少,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海藻酸钠 固定化 鞘氨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泡沫金属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劲松 杨建明 乔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22,共3页
介绍了多孔金属制备技术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多孔金属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分类,提出了新型多孔金属制备方法—电解液喷射沉积法。并重点介绍了电解液喷射沉积法的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 多孔金属 制备 现状 电解液喷射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金属基-微粒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丽 周昭昌 黄大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6-20,26,共6页
总结了多年来复合电沉积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实现方法。从镀层材料、沉积机理、多层膜的制备、软件仿真等方面研究了金属基和其他颗粒的共沉积。在减小颗粒团聚、提升镀层颗粒含量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法;同时在增强镀... 总结了多年来复合电沉积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实现方法。从镀层材料、沉积机理、多层膜的制备、软件仿真等方面研究了金属基和其他颗粒的共沉积。在减小颗粒团聚、提升镀层颗粒含量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法;同时在增强镀层与固体颗粒结合力,以及提高镀膜与基体结合力方面提出了实用的参考方法,为后续制备高强度、高耐磨性及高膜基结合力或颗粒把持力的复合膜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金属基一微粒 团聚 结合力 软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镀层工艺参数优化的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丽 顾海 +3 位作者 周昭昌 WU Rudder 黄大志 周天源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5,共7页
电镀加工技术是非传统的加工工艺,镀层性质的好坏依赖于电解质的组成、pH、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基于稳健性设计理论和变量分析,利用L_9正交表实验,研究了pH和温度对镀层性质的影响。分析了pH和温度对重量、厚度和粗糙度的影响,得出... 电镀加工技术是非传统的加工工艺,镀层性质的好坏依赖于电解质的组成、pH、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基于稳健性设计理论和变量分析,利用L_9正交表实验,研究了pH和温度对镀层性质的影响。分析了pH和温度对重量、厚度和粗糙度的影响,得出了电镀加工参数的最优值,优化的工艺条件为:pH=1、温度≤40℃。优化后的电镀铜层晶粒均匀致密,表面平整,质量较佳。通过XRD图谱和高解析光学显微镜分析表面形貌证明了优化的可靠性。该设计为电沉积加工技术的深度研究提供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镀层重量 厚度 粗糙度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a-萘乙酸构筑的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福军 阎月荣 +6 位作者 李正明 赵宏 许兴友 陈瑶 黄欣欣 杨绪杰 王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87-1891,共5页
利用溶剂自然挥发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Zn(α-NAA)_2(H_2O)_2](HNAA=α-naphthylacetic acid),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Cc空间群,a=3.4607(4)nm,b=0.5509(7)nm... 利用溶剂自然挥发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Zn(α-NAA)_2(H_2O)_2](HNAA=α-naphthylacetic acid),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Cc空间群,a=3.4607(4)nm,b=0.5509(7)nm,c=1.1027(13)nm,β=106.8830(10)°,R(int)=0.057。同时,对配合物的热重性质和固体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CCDC 1053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萘乙酸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α-萘乙酸构筑的一维铜(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福军 赵宏 +1 位作者 许兴友 杨绪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00-1704,共5页
合成了一维聚合物[Cu(NAA)2]n(HNAA=α-萘乙酸),采用单晶X-射线、FTIR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结构表征。该聚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3.077 2(3)nm,b=1.272 56(11)nm,c=1.023 51(9)nm,V=4.008 0(6)nm3,Z=8。Cu髤的配位几... 合成了一维聚合物[Cu(NAA)2]n(HNAA=α-萘乙酸),采用单晶X-射线、FTIR和元素分析对生成的晶体进行了结构表征。该聚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3.077 2(3)nm,b=1.272 56(11)nm,c=1.023 51(9)nm,V=4.008 0(6)nm3,Z=8。Cu髤的配位几何构型是五配位的扭曲四方锥,配体的羧基采用μ2-η1∶η1和μ3-η2∶η1两种不同的桥联配位模式,连结Cu髤离子形成1D链,1D链又被C-H-π作用力进一步连结形成2D层和3D固态超分子结构。磁性研究表明:在该聚合物中,相邻铜离子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还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萘乙酸 Cu髤聚合物 磁性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电沉积制备铜基超疏水表面的工艺研究
13
作者 黄大志 田宗军 +4 位作者 刘志东 沈理达 邱明波 陈劲松 马世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无损输送、耐腐蚀性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喷射电沉积技术具有易控制、高效率、低成本和选择性等优点,在制备超疏水表面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优势。对通过控制喷射电沉积电流密度、扫描速度和扫描层数所制备... 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无损输送、耐腐蚀性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喷射电沉积技术具有易控制、高效率、低成本和选择性等优点,在制备超疏水表面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优势。对通过控制喷射电沉积电流密度、扫描速度和扫描层数所制备的表面的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875 A/dm^2、扫描速度为12 mm/min、往复扫描两次时能制备出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表面;表面微结构接近自然界荷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电沉积 超疏水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净化连云港养殖海水中铅的研究
14
作者 陈文宾 殷磊 +2 位作者 胡庆昊 马卫兴 许兴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5-377,共3页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菌体,消除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铅降解的最佳条件,并讨论单因素对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铅降解的影响,包括时间、温度、pH值、吸附剂... 直接用纯种菌体在适当条件下培养菌体,消除生物菌体混入杂菌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铅降解的最佳条件,并讨论单因素对海藻酸钠固定化鞘氨醇单细胞小球对铅降解的影响,包括时间、温度、pH值、吸附剂量、摇床摇速,对养殖海水中重金属铅的吸附率达到85%。通过比较发现,在降解铅的过程中,微生物只有借助某一载体才能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活性。微生物包埋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污染少,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固定化 鞘氨醇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乙二胺、α-萘乙酸构筑的镍(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抑菌性质研究
15
作者 尹福军 赵宏 +2 位作者 李树安 许兴友 杨绪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065-7066,7076,共3页
[目的]α-萘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二胺是一类很好的有机配体,二者与金属离子共同反应合成金属配合物,并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新的配合物,利用牛津杯法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配合物[N... [目的]α-萘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二胺是一类很好的有机配体,二者与金属离子共同反应合成金属配合物,并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新的配合物,利用牛津杯法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配合物[Ni(C12H9O2)2(C2H8N2)3]2,采用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和FT-IR对合成配合物[Ni(C12H9O2)2(C2H8N2)3]2进行结构表征。同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论]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9.145(6),b=13.146(8),c=14.385(9);α=70.120(7)°,β=74.272(7)°,γ=69.819(7)°,Z=2。Ni(II)与来自3个乙二胺分子的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 Α-萘乙酸 镍配合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网渔情预报中强影响因子的挖掘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李慧 胡云 王霞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3-167,共5页
针对传统围网渔业渔情预测方法的缺点,综合多种类型海洋环境因子,采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方法,获得多种类型因子中的约简属性,即影响围网产量的强影响因子。该技术首先对渔情监测数据进行缺失值的填补,再利用可辨识矩阵进行属性约简... 针对传统围网渔业渔情预测方法的缺点,综合多种类型海洋环境因子,采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方法,获得多种类型因子中的约简属性,即影响围网产量的强影响因子。该技术首先对渔情监测数据进行缺失值的填补,再利用可辨识矩阵进行属性约简,从而构建出强影响因子的核心属性集。该算法有效解决了渔情监测数据的稀疏性问题,提高了渔情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 围网 数据挖掘 渔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海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社会在迅猛发展,充斥着各种竞争与压力,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科技平台来获取资源。它们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平台支持,缺乏资金扶持,平台开发程度不高等。为了实现共同发展,建立科技共享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科技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对... 社会在迅猛发展,充斥着各种竞争与压力,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科技平台来获取资源。它们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平台支持,缺乏资金扶持,平台开发程度不高等。为了实现共同发展,建立科技共享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科技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对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市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平台共享 中小企业 科技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椿叶多糖的提取条件 被引量:58
18
作者 王明艳 张小杰 +2 位作者 王涛 马卫兴 许兴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以香椿叶多糖提取率(Y_(1))和香椿叶多糖含量(Y_(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均对香椿叶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图及... 以香椿叶多糖提取率(Y_(1))和香椿叶多糖含量(Y_(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均对香椿叶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图及等高线叠加图推测得到香椿叶多糖提取率与含量均较高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0:1(mL/g)、提取时间3.1h、提取温度75℃。验证优化工艺参数得到多糖提取率为4.75%、多糖含量为58.5%,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采用响应面法对香椿叶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叶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重叠等高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天冬多糖的提取条件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明艳 鲁加峰 +1 位作者 王晓顺 许兴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5,共5页
以天冬多糖提取率(Y1)和含量(Y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天冬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3个影响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均对多糖提取率和含量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及等高线叠加图推测得到天冬... 以天冬多糖提取率(Y1)和含量(Y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天冬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多目标同步优化。根据统计模型发现3个影响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均对多糖提取率和含量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及等高线叠加图推测得到天冬多糖提取率与含量均较高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4.2h,提取温度78℃,液料比22:1(mL/g)。验证优化工艺参数得到多糖提取率达到5.24%,多糖含量达到26.42%,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采用响应面法对天冬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重叠等高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同步优化裙带菜中蛋白和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明艳 周琴 +3 位作者 杨俊 蔡晓庆 谭琪 张秋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6-71,共6页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裙带菜蛋白和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裙带菜中蛋白和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同步优化。研究表明,碱液质量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4个因素对裙带菜蛋白和多糖得率均有显著影响。根据响应面法,绘制三...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裙带菜蛋白和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裙带菜中蛋白和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同步优化。研究表明,碱液质量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4个因素对裙带菜蛋白和多糖得率均有显著影响。根据响应面法,绘制三维及等高线叠加图,应用同步优化程序,得出裙带菜蛋白和多糖得率均高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碱液质量分数2.2%、提取时间5h、提取温度55℃、液料比23:1(mL/g)。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到裙带菜蛋白得率为63.21%,裙带菜多糖得率为29.11%,与数学模型计算所得预测值接近。可见,响应面同步优化法对裙带菜蛋白和多糖提取条件进行同时优化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蛋白 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叠加等高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