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蛭弧菌LBd02-1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静 张晓君 +2 位作者 秦蕾 范朋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利用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LBd02-1,从基因水平上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 利用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LBd02-1,从基因水平上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裂解能力较弱。以鳗弧菌为宿主菌,探索了不同条件(温度、盐度、Ca2+、Mg2+)下蛭弧菌LBd02-1对鳗弧菌的裂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在温度为25~30℃.盐度为10~30时,对鳗弧菌的裂解效果较佳;在Ca2+浓度为5~10 mmol/L、Mg2+浓度为0.5~2 mmol/L时,蛭弧菌LBd02-1的裂解能力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弧菌LBd02-1 鳗弧菌 裂解 生长 宿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艳景 胡虹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718-7720,共3页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贝类的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大多数组分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只有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四角蛤蜊的石油醚部分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肺癌细胞A549以及缢蛏的石油醚部分、杂色蛤仔的乙酸乙酯部分、杂色蛤仔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和青蛤的水提部分等组分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贝类的大多数提取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调节作用,其中文蛤和缢蛏的增殖作用较强,文蛤的水提部分和石油醚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70%和370%,缢蛏正丁醇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500%,少数提取成分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大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抗肿瘤活性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多黏类芽孢杆菌L_1-9菌株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桂珍 王淑芳 +3 位作者 暴增海 吴少杰 夏振强 李世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35-339,共5页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以小麦蠕孢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活性追踪和SDS-PAGE跟踪检测,从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多黏类芽孢杆菌L1-9菌株...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以小麦蠕孢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活性追踪和SDS-PAGE跟踪检测,从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多黏类芽孢杆菌L1-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小麦蠕孢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蛋白,分子质量约31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多黏类芽孢杆菌L1-9菌株 抗菌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海洋细菌L_1-9菌株的几种胞外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夏振强 暴增海 +2 位作者 周超 王增池 马桂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4-77,共4页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研究了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的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在蛋白质酶、葡聚糖酶鉴别培养基上能形成明显、清晰的透明...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研究了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的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在蛋白质酶、葡聚糖酶鉴别培养基上能形成明显、清晰的透明圈,在纤维素、几丁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较弱。用不同的产酶培养基对L1-9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比色法分别测定4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活性较高,培养44h活性最高,可达551.65U/mL;葡聚糖酶活性培养40 h最高,为243.54U/mL;纤维素酶活性16 h达到最高,为80.53U/mL;几丁质酶活性培养28 h时达到最高,为50.38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酶活性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对重金属Pb^(2+)的生物吸附及其生理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明 郭赣林 +3 位作者 刘兆普 徐军田 徐静 陈建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研究了浒苔对Pb2+的生物吸附能力及不同浓度Pb2+对浒苔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暴露72h后,浒苔对Pb2+的去除率平均为(84.44±0.99)%,本试验范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绿素a、b含量... 研究了浒苔对Pb2+的生物吸附能力及不同浓度Pb2+对浒苔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暴露72h后,浒苔对Pb2+的去除率平均为(84.44±0.99)%,本试验范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绿素a、b含量在Pb2+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呈现一定波动,但叶绿素a/b的比值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总体上增加,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略有减少,但两者均有随着Pb2+质量浓度不断上升先升后降的趋势。浒苔对Pb2+具有较好的去除率和一定的生理抗性,可以用作低质量浓度含铅废水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PB2+ 生物吸附 可溶性糖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8-602,共5页
关键词 大菱鲆 病毒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s)病原杀对虾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秦国民 张晓君 +3 位作者 陈翠珍 房海 阎斌伦 徐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8-233,共6页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发病的养殖红鳍东方鲀中分离的细菌进行了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对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发病的养殖红鳍东方鲀中分离的细菌进行了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对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954)的杀对虾弧菌(Vibrio penaeicida sp.nov.Ishimaru et al 1995)。代表菌株(HC051105-6株)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43bp(GenBank登录号:EU073023),代表菌株(HC051105-8株)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50bp(GenBank登录号:EU073024)。择代表菌株做对健康红鳍东方鲀的人工感染试验,认为分离鉴定的杀对虾弧菌在被检红鳍东方鲀病例具有一定的病原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在一些药物中存在耐药性的菌株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杀对虾弧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L_1-9菌株产蛋白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振强 暴增海 +1 位作者 王增池 马桂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9-1131,共3页
海洋细菌L1-9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制作用并能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的优良菌株。采用比色法对该菌株产生蛋白酶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蛋白酶的最佳培养基为豆饼粉2.00%、麸皮3.... 海洋细菌L1-9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制作用并能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的优良菌株。采用比色法对该菌株产生蛋白酶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蛋白酶的最佳培养基为豆饼粉2.00%、麸皮3.00%、玉米粉4.00%、Na2HPO4.12H2O 0.40%、KH2PO4 0.03%、CaCl2 0.10%、NaCO3.10H2O 0.10%;最适发酵条件为500 mL三角瓶装液量70 mL,接种量5%,培养基起始pH值6.0或9.0,转速190 r.min-1,温度25℃,发酵时间4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蛋白酶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河蟹育苗生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笃彩 闫斌伦 +3 位作者 李士虎 时冬晴 徐国成 罗刚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1,106,共4页
以河蟹蚤状幼体为研究对象,观测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对河蟹育苗过程的影响。在育苗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测定河蟹幼体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异养菌总数及各期幼体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 以河蟹蚤状幼体为研究对象,观测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对河蟹育苗过程的影响。在育苗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测定河蟹幼体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异养菌总数及各期幼体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型活菌净水剂能明显降低对河蟹蚤状幼体生长影响较大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因子,并能抑制异养菌的增长,提高各期幼体变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制剂 河蟹 蚤状幼体 水质因子 异养菌总数 幼体变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L_1-9菌株蛋白酶的初步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振强 暴增海 +1 位作者 王增池 马桂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20,共4页
采用硫酸铵沉淀的方法对海洋细菌L1-9菌株产生的蛋白酶进行了初步纯化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硫酸铵饱和度由30%升高到80%,随着浓度的增加,沉淀的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硫酸铵饱和度为8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为128.3 U/mL。而上... 采用硫酸铵沉淀的方法对海洋细菌L1-9菌株产生的蛋白酶进行了初步纯化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硫酸铵饱和度由30%升高到80%,随着浓度的增加,沉淀的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硫酸铵饱和度为8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为128.3 U/mL。而上清液的酶活性随着硫酸铵饱和度的增加而下降。对该菌株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50℃以下保温20 min酶活仍较高,在60℃以上酶活减弱;酶反应最适pH值为7.0,酶活性在pH值5.0~7.0时比较稳定,而在4.0>pH>9.0时酶活性下降较快;金属离子(5 mmol/L)Na+、K+能提高蛋白酶活性,Ag+、Zn2+、Cu2+、Fe3+对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蛋白酶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建华 阎斌伦 +1 位作者 高焕 赵秋龙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5,共2页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种繁育技术和成螺养殖技术,目前方斑东方螺成螺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对虾高位池养殖、自然海区砂滩养殖、海区沉箱养殖、鲍笼养殖等;另外,还探讨了方斑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对策,认为应以预防为主,采用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鉴于方斑东风螺市场消费潜力大、养殖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其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迟大利 阎斌伦 +1 位作者 高焕 沈颂东 《水产养殖》 CAS 2008年第4期11-15,共5页
三疣梭子蟹作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在基础生物学方面有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总结,但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同工酶谱分析、RAPD分子标记研究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等方面。本文对三疣梭子蟹分子生物学,... 三疣梭子蟹作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在基础生物学方面有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总结,但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同工酶谱分析、RAPD分子标记研究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等方面。本文对三疣梭子蟹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探讨了三疣梭子蟹的研究发展方向,为今后更为系统地研究三疣梭子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分子生物学 分子标记技术 MT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蚶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建华 阎斌伦 高焕 《河北渔业》 2006年第9期24-25,49,共3页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毛蚶 20世纪70年代 中国沿岸 软体动物门 维生素含量 经济贝类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建生 王兴强 +1 位作者 阎斌伦 马甡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68,共3页
简要介绍了条斑星鲽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详细介绍了条斑星鲽的集约化养殖技术,指出了该鱼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条斑星鲽 生物学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生物学及其养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兴强 顾夕章 +1 位作者 阎斌伦 曹梅 《渔业经济研究》 2006年第4期15-17,共3页
对国内半滑舌鳎生物学及其养殖生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半滑舌鳎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生物学 养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建生 王兴强 +1 位作者 马甡 阎斌伦 《渔业经济研究》 2006年第6期5-7,共3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圆斑星鲽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并提出了圆斑星鲽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圆斑星鲽 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致病菌假单胞菌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梅 王兴强 +1 位作者 阎斌伦 张庆起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3期33-34,74,共3页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1#菌株。采用传统方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其16SrDNA基因片段、测序,得到该菌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1438bp。用M egA lign软件进行比对5种不同种细菌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16...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1#菌株。采用传统方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其16SrDNA基因片段、测序,得到该菌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1438bp。用M egA lign软件进行比对5种不同种细菌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16SrDNA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多株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sp)的同源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构成一个分支。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该菌株属于假单胞属,但与已定名的假单胞菌有一定的差异,与几种未定名的假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接近。对其分类地位的最后确定还需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假单胞菌 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氏新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18
作者 叶建生 王兴强 阎斌伦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周氏新对虾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新对虾属 连云港市 英文名 俗称 沙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人工诱导生成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朱明 刘兆普 +1 位作者 戴传超 阎斌伦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0-314,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微藻培养后诱导生成PUFAs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不饱和脂肪酸 诱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额新对虾生物学特性及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时冬晴 《河北渔业》 2007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海水池塘 健康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新对虾属 淡水养殖 存活时间 活体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