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蛭弧菌LBd02-1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静 张晓君 +2 位作者 秦蕾 范朋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利用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LBd02-1,从基因水平上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 利用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LBd02-1,从基因水平上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裂解能力较弱。以鳗弧菌为宿主菌,探索了不同条件(温度、盐度、Ca2+、Mg2+)下蛭弧菌LBd02-1对鳗弧菌的裂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在温度为25~30℃.盐度为10~30时,对鳗弧菌的裂解效果较佳;在Ca2+浓度为5~10 mmol/L、Mg2+浓度为0.5~2 mmol/L时,蛭弧菌LBd02-1的裂解能力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弧菌LBd02-1 鳗弧菌 裂解 生长 宿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艳景 胡虹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718-7720,共3页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贝类的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大多数组分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只有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四角蛤蜊的石油醚部分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肺癌细胞A549以及缢蛏的石油醚部分、杂色蛤仔的乙酸乙酯部分、杂色蛤仔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和青蛤的水提部分等组分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贝类的大多数提取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调节作用,其中文蛤和缢蛏的增殖作用较强,文蛤的水提部分和石油醚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70%和370%,缢蛏正丁醇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500%,少数提取成分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大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抗肿瘤活性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建华 阎斌伦 +1 位作者 高焕 赵秋龙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5,共2页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种繁育技术和成螺养殖技术,目前方斑东方螺成螺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对虾高位池养殖、自然海区砂滩养殖、海区沉箱养殖、鲍笼养殖等;另外,还探讨了方斑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对策,认为应以预防为主,采用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鉴于方斑东风螺市场消费潜力大、养殖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其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叶建生 王兴强 +1 位作者 阎斌伦 马甡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68,共3页
简要介绍了条斑星鲽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详细介绍了条斑星鲽的集约化养殖技术,指出了该鱼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条斑星鲽 生物学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氏新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5
作者 叶建生 王兴强 阎斌伦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周氏新对虾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新对虾属 连云港市 英文名 俗称 沙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人工诱导生成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明 刘兆普 +1 位作者 戴传超 阎斌伦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0-314,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微藻培养后诱导生成PUFAs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不饱和脂肪酸 诱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额新对虾生物学特性及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时冬晴 《河北渔业》 2007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海水池塘 健康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新对虾属 淡水养殖 存活时间 活体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症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秦国民 张晓君 +2 位作者 陈翠珍 房海 阎斌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115-8117,共3页
[目的]报道锦鲤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方法]对5尾发病及新鲜病死的锦鲤病变组织进行细菌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健康锦鲤的人工... [目的]报道锦鲤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方法]对5尾发病及新鲜病死的锦鲤病变组织进行细菌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健康锦鲤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2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其代表菌株HC050630A-1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7bp。人工感染试验表明,HC050630A-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C050630A-1菌株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拉定等16种高度敏感,对头孢唑啉等13种敏感,对青霉素G等8种药物耐药。[结论]该研究为对该病的有效检验与防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维氏气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真鲨源哈氏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房海 秦国民 +2 位作者 陈翠珍 张晓君 葛慕湘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从两尾病死的观赏用长鳍真鲨Oceanic whitetip shark,Carcharhinus longiman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同时,测定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 从两尾病死的观赏用长鳍真鲨Oceanic whitetip shark,Carcharhinus longiman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同时,测定了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8株供试纯培养菌(编号:HQ050226-1至HQ050226-4、HQ050227-1至HQ050227-4)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854)的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 Johnson and Shunk 1936)。所扩增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HQ050226-1株为1463bp(GenBank登录号:EF635305)、HQ050227-1株为1464bp(GenBank登录号:EF635306),与GenBank数据库中哈氏弧菌的同源性在98%及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4种耐药,对头孢唑啉等33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真鲨 哈氏弧菌 生物学性状 系统发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蟳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星鸿 阎斌伦 +3 位作者 徐加涛 徐国成 浦寅芳 许建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1-604,共4页
以精子存活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两步降温法研究了稀释剂、抗冻保护剂和预冷时间对日本蟳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采用稀释剂II、1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抗冻保护剂的保存效果最佳。在液氮中保存24 h后,精子存活率可... 以精子存活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两步降温法研究了稀释剂、抗冻保护剂和预冷时间对日本蟳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采用稀释剂II、1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抗冻保护剂的保存效果最佳。在液氮中保存24 h后,精子存活率可达83.76%,保存一年后可达73.81%。精液的第一次预冷时间以25 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蟳 精子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GM-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及抗病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汪晶晶 暴增海 +3 位作者 马桂珍 王淑芳 王军强 周向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研究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GM-1菌株对水稻的促生防病作用及其对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为GM-1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未拌GM-1菌剂的水稻种子播种在未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土壤中(CK)、未拌GM-1菌剂的水稻种子播种在... 【目的】研究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GM-1菌株对水稻的促生防病作用及其对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为GM-1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未拌GM-1菌剂的水稻种子播种在未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土壤中(CK)、未拌GM-1菌剂的水稻种子播种在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土壤中(处理1)及GM-1菌剂与水稻种子拌种后播种在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土壤中(处理2)3种处理,水稻出苗后定期调查不同处理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计算防病效果,出苗后46 d测定水稻株高、根长、须根数和鲜重,采用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期水稻幼苗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结果】GM-1菌剂拌种处理后,水稻的株高、须根数、根长和鲜重均显著提高(P<0.05),对水稻纹枯病的防病效果明显,不同时期的防效均在70.00%以上;GM-1菌剂处理后的水稻叶片中PAL和PPO活性及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明显提高;不同抗性相关物质出现的高峰期不同,PAL、PPO活性及总酚含量在第11 d达到最大值,类黄酮含量在第7 d达到最大值。【结论】海洋细菌GM-1菌株对水稻幼苗有明显的促生防病作用,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海洋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多酚氧化酶(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多黏类芽孢杆菌L_1-9菌株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桂珍 王淑芳 +3 位作者 暴增海 吴少杰 夏振强 李世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35-339,共5页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以小麦蠕孢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活性追踪和SDS-PAGE跟踪检测,从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多黏类芽孢杆菌L1-9菌株...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以小麦蠕孢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活性追踪和SDS-PAGE跟踪检测,从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多黏类芽孢杆菌L1-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小麦蠕孢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蛋白,分子质量约31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多黏类芽孢杆菌L1-9菌株 抗菌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雷 宋晓凯 +1 位作者 王淑军 秦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7,共6页
恶性肿瘤是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杀手,抗肿瘤药物研发一直是药物开发的重点领域。与日益枯竭的陆生资源相比,海洋生物具有种类的多样性、生存环境(高温、高压、高盐、低温、无氧等)的特殊性,造就了其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复杂性... 恶性肿瘤是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杀手,抗肿瘤药物研发一直是药物开发的重点领域。与日益枯竭的陆生资源相比,海洋生物具有种类的多样性、生存环境(高温、高压、高盐、低温、无氧等)的特殊性,造就了其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生物资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成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领域,特别是在海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已经发现海洋来源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有数千种,包括核苷酸类、酰胺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化合物,其中阿糖胞苷(Ara.C)已形成药物,有近20多种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作者就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海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资源 抗肿瘤药物 临床 抗肿瘤活性物质 药物开发 大环内酯类 恶性肿瘤 药物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阎斌伦 朱明 张学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3-46,共4页
为了探讨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浓缩细胞的保存条件,通过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期保存效果来确定最佳的保存温度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0~10℃的低温下长期(2个月以上)保存后,球等鞭金藻3011获得较高的存活率(70... 为了探讨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浓缩细胞的保存条件,通过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期保存效果来确定最佳的保存温度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0~10℃的低温下长期(2个月以上)保存后,球等鞭金藻3011获得较高的存活率(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因此0~10℃是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浓缩细胞 保存 温度 存活率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海洋细菌L_1-9菌株的几种胞外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16
15
作者 夏振强 暴增海 +2 位作者 周超 王增池 马桂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4-77,共4页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研究了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的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在蛋白质酶、葡聚糖酶鉴别培养基上能形成明显、清晰的透明...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研究了分离自连云港海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的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在蛋白质酶、葡聚糖酶鉴别培养基上能形成明显、清晰的透明圈,在纤维素、几丁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较弱。用不同的产酶培养基对L1-9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比色法分别测定4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海洋细菌L1-9菌株的蛋白酶活性较高,培养44h活性最高,可达551.65U/mL;葡聚糖酶活性培养40 h最高,为243.54U/mL;纤维素酶活性16 h达到最高,为80.53U/mL;几丁质酶活性培养28 h时达到最高,为50.38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酶活性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筱潇 孙颖颖 +1 位作者 管习超 王长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4-539,共6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对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3种海洋微藻粗...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对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3种海洋微藻粗多糖样品,并测定样品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单因素结果表明,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均能影响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多糖的提取。其中,提取时间显著影响新月菱形藻多糖的提取,提取pH对四爿藻和新月菱形藻多糖的提取有显著影响,而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均能显著影响3种海洋微藻多糖的提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粗多糖提取的适宜提取时间,温度,pH和料液比分别为80℃、60℃、80℃,240min、240min、120min;10、10、10;1:15、1:25、1:25。制备的粗多糖样品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59%、0.76%、1.50%和51.4%、17.2%、13.5%。很低的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多糖含量,表明采用上述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获得的粗多糖样品纯度较高,利于样品的后续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海洋微藻 热水浸提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对重金属Pb^(2+)的生物吸附及其生理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明 郭赣林 +3 位作者 刘兆普 徐军田 徐静 陈建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研究了浒苔对Pb2+的生物吸附能力及不同浓度Pb2+对浒苔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暴露72h后,浒苔对Pb2+的去除率平均为(84.44±0.99)%,本试验范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绿素a、b含量... 研究了浒苔对Pb2+的生物吸附能力及不同浓度Pb2+对浒苔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暴露72h后,浒苔对Pb2+的去除率平均为(84.44±0.99)%,本试验范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绿素a、b含量在Pb2+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呈现一定波动,但叶绿素a/b的比值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总体上增加,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略有减少,但两者均有随着Pb2+质量浓度不断上升先升后降的趋势。浒苔对Pb2+具有较好的去除率和一定的生理抗性,可以用作低质量浓度含铅废水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PB2+ 生物吸附 可溶性糖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8-602,共5页
关键词 大菱鲆 病毒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综合养殖技术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1 位作者 阎斌伦 张庆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综合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褐斑病病原嗜冷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丽 白雪松 +2 位作者 张晓君 秦蕾 毕可然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4-235,236,共3页
2010年2—3月,江苏北部一海区养殖的紫菜出现褐斑病,主要症状为紫菜叶片表面出现大量褐色斑点。紫菜叶片经清洗匀浆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从2216E培养基及褐藻酸钠固体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的优势生长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分离菌能... 2010年2—3月,江苏北部一海区养殖的紫菜出现褐斑病,主要症状为紫菜叶片表面出现大量褐色斑点。紫菜叶片经清洗匀浆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从2216E培养基及褐藻酸钠固体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的优势生长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分离菌能够使紫菜叶状体出现褐斑并分解藻体。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等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Blast检索,结果表明与嗜冷杆菌属细菌具有99%的同源性。综合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嗜冷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褐斑病 褐藻酸降解菌 嗜冷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