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水玻璃破碎岩层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康志鹏 余国锋 +2 位作者 罗勇 段昌瑞 蔡志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21-3528,共8页
为解决矿山开采以及隧道挖掘等地下空间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顶板破碎、支护困难、突水突泥的难题,以聚酯氨/水玻璃有机无机杂化注浆加固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似仿真注浆模型,对模型注浆过程中距注入点不同距离测点的温度、压力进行研... 为解决矿山开采以及隧道挖掘等地下空间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顶板破碎、支护困难、突水突泥的难题,以聚酯氨/水玻璃有机无机杂化注浆加固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相似仿真注浆模型,对模型注浆过程中距注入点不同距离测点的温度、压力进行研究,分析浆液扩散规律;对注浆加固体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检验固结效果。结果表明:聚氨酯(PU)/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在破碎岩层试验模型中呈现不规律扩散,固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浆液注入后10 min达到最大值83.2℃,为室温的6.6倍,最大压力5.7 MPa,为试验加载的1.425倍,温度和压力均随时间表现为先急速上升随后缓慢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聚氨酯(PU)/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体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为15.32~32.57 MPa,三轴加载最大承载能力41.9 MPa,残余强度25 MPa,蠕变破坏最大载荷25 MPa,被注材料固结后强度大大提升。通过对注浆加固体进行细观分析可知岩石与浆液在交界处紧密胶结,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PU)/水玻璃 双液注浆 模型试验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断及应力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志鹏 任波 +2 位作者 罗勇 段昌瑞 任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针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覆岩非线性、非对称破坏问题以及保护煤柱宽度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巷道围岩稳定性差等问题,以新景煤矿1502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断及应力... 针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覆岩非线性、非对称破坏问题以及保护煤柱宽度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巷道围岩稳定性差等问题,以新景煤矿1502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对“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断及应力运移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软”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在回采开始时,顶板未发生大面积垮落,但产生较多水平裂隙;初次垮落时,塌落岩体与上部形成较大自由空间;当继续回采达到关键层极限破断距时,上覆岩层迅速大面积垮落,形成类似冲击地压的顶板“强烈垮塌”,采空区边缘悬臂梁结构发生“裂隙孕育快速发育回转下沉”变化,顶板垮落岩石由于碎胀充填作用,并未完全冒落;随着煤层持续开采,只在上覆岩层作用力的情况下,采空区底板未产生明显变形,即底板变形的主要原因为水平应力因素,采空区上覆岩层整体发生下沉,其中靠近煤层顶板越近,下沉量越大,最大下沉量为750 mm;采空区中部岩层位移最大,向两侧实煤体帮逐渐减小到0,整体位移曲线呈“V”字形;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具有“双峰”特性,先小幅增加,达到第1个峰值点后小幅回落,应力降低区距离采空区10 m左右,而后到达第2个峰值点,此时距离采空区边缘19.2 m,应力最大值为27.5 MPa,随后持续回落,在72 m处趋于稳定,即采动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在6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厚煤层 大采高工作面 破断失稳 应力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多场应力扰动超临界锚固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3
作者 康志鹏 段昌瑞 +2 位作者 罗勇 高翔 蔡志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6,共10页
为解决深部多场应力扰动下的巷道前掘后修、多次翻修、冒顶片帮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检验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分析锚固厚度与围岩裂隙发育的时空演化关系,提出深井巷道厚锚固层加固及超临界锚固支护围岩控制机制并进行验... 为解决深部多场应力扰动下的巷道前掘后修、多次翻修、冒顶片帮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检验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分析锚固厚度与围岩裂隙发育的时空演化关系,提出深井巷道厚锚固层加固及超临界锚固支护围岩控制机制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长度锚杆支护下围岩裂隙数随应力释放过程不断变化,应力释放阶段,围岩裂隙数基本一致,应力释放结束后,无支护条件下围岩裂隙数量激增,围岩裂隙数量随锚杆长度呈现双相波动性增长趋势,具体表现为初始阶段单调递增,随后进入短暂递减区间,最终恢复二次增长态势;基础支护体长度应穿透巷道围岩横向裂隙区并生根于巷道岩体内零位移点,从而构筑厚层加固拱,实现围岩长时强度退化抑制与动载应力阻抗性能提升;柔性锚杆的静态拉伸性能、耐久性能、循环加载性试验结果显示,影响其力学性能因子由高到低分别为潮湿环境、安装夹角、长时加载。确定最优的锁紧套管尺寸为长120 mm,直径30 mm,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巷道控制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深部多场应力扰动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应力 超临界锚固 厚层加固拱 柔性锚杆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钻参数响应特征的巷道顶板岩层界面识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点尚 刘灿灿 +3 位作者 王传兵 任波 任帅 康志鹏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实现煤矿地质透明化,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进程,解决传统岩层界面识别方法速度慢、成本高以及精度差的难题,围绕岩层界面智能识别进行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内浇筑地层模型,通过自主研制的随钻装置开展位移、转速、扭矩和声压级等参数的... 为实现煤矿地质透明化,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进程,解决传统岩层界面识别方法速度慢、成本高以及精度差的难题,围绕岩层界面智能识别进行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内浇筑地层模型,通过自主研制的随钻装置开展位移、转速、扭矩和声压级等参数的实时采集;其次,采用指数加权损失函数自动过滤位移数据异常值,提出钻速计算方法;然后,用变点检测算法、RStudio软件的Strucchange模型和决策树算法分析钻速、转速、声压级和扭矩等参数,对比分析其识别岩层界面的准确性;最后,在2种典型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层界面随钻识别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以钻速为输入参数,决策树算法是快速准确识别岩层界面的最佳方式;现场试验中煤岩界面位置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04 m,但对于复合顶板岩层界面识别准确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顶板 钻进参数 岩层界面随钻探测 煤岩界面 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粉煤灰基高水胶结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康志鹏 罗勇 +2 位作者 任波 童政 段昌瑞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35-640,共6页
为解决矿山充填开采过程中普通高水材料存在的易堵管、反应温度高、材料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在高水材料中掺入粉煤灰,研究不同水固比以及不同掺量粉煤灰条件下高水材料的初凝时间、析水率、结实率、抗压强度及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对硬... 为解决矿山充填开采过程中普通高水材料存在的易堵管、反应温度高、材料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在高水材料中掺入粉煤灰,研究不同水固比以及不同掺量粉煤灰条件下高水材料的初凝时间、析水率、结实率、抗压强度及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对硬化浆体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观测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水固比固定,高水材料初凝时间随粉煤灰掺量增大而增大,增大幅度排序为水固比1.5∶1>1∶1>2∶1;粉煤灰掺量固定,高水材料初凝时间随水固比增大而增大,增大幅度近似呈线性相关;不同水固比、粉煤灰掺量主要影响硬化浆体的强度和内部温度,其中水固比1∶1,粉煤灰掺量60%,材料强度随养护时间由2.1 MPa增加至2.8 MPa,硬化浆体内部反应温度对比不掺粉煤灰降低了12.3℃,降幅31.77%;强度相当的硬化浆体,最低成本相对空白组下降了54.6%。研究成果能够为掺粉煤灰高水材料性能研究和工程应用经济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材料 粉煤灰 水固比 微观表征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硬”薄煤层沿空留巷围岩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康志鹏 罗勇 +2 位作者 任波 段昌瑞 肖殿才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4,共9页
为解决薄煤层沿空留巷应力条件复杂、留巷难度大以及巷道围岩长时稳定性的难题,以陕西汇森煤业凉水井煤矿43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方法,对浅埋“三硬”薄煤层沿空留巷围岩破坏特征及控制对策进行研究,... 为解决薄煤层沿空留巷应力条件复杂、留巷难度大以及巷道围岩长时稳定性的难题,以陕西汇森煤业凉水井煤矿43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方法,对浅埋“三硬”薄煤层沿空留巷围岩破坏特征及控制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巷旁支护体结构参数对于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给顶板提供充足的支护强度以及合适的可缩量,是巷旁充填体整体稳定的前提;高水充填材料单轴加压下的力学行为可分为“均匀压密、弹性变形、动态失稳、劣化破坏”4个阶段;在充填体宽度增加过程中,最大应力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在充填体1.6 m宽时出现稳定承载应力核;理论计算的切顶最佳高度为10.7 m。工程实践表明,工作面后方60 m范围无大变形和明显应力集中,围岩整体控制效果良好、结构稳定,留巷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沿空留巷 高水材料 聚能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熵加权融合的单轨运输机器人动态倾角辨识研究
7
作者 刘泽朝 李敬兆 +1 位作者 郑昌陆 王国锋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951,共11页
针对现有传感器检测单轨运输机器人动态倾角时存在辨识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熵加权融合的单轨运输机器人动态倾角精准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构建的轨道曲率与倾角变化双模型,通过改进的遗忘递归最小二乘(IFFRLS)算法分别计算... 针对现有传感器检测单轨运输机器人动态倾角时存在辨识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熵加权融合的单轨运输机器人动态倾角精准辨识方法。首先,基于构建的轨道曲率与倾角变化双模型,通过改进的遗忘递归最小二乘(IFFRLS)算法分别计算出轨道曲率值和倾角动态变化率;其次,再以轨道曲率值和倾角动态变化率作为输入值,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不断迭代更新分别计算出倾角动态角度;最终,采用全局模糊熵加权融合(GFEWF)将各角度值深度融合,提高动态倾角的检测精度。实验表明,基于双模型的全局模糊熵加权融合(GFEWF)与基于单一模型的UKF或EKF算法相比,其辨识的动态倾角精度在轨道段1和轨道段2分别提升了10.38%和2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单轨运输机器人 动态倾角 递归最小二乘算法 无迹卡尔曼滤波 全局模糊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区强采动影响下煤巷锚网安全支护与围岩控制技术
8
作者 任帅 肖殿才 +3 位作者 罗勇 余国锋 任波 高翔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7,共9页
淮南矿区近年来逐步进入深部开采,围岩应力高、环境复杂、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变形剧烈等工程技术难题日益突出,传统支护技术的局限性日显露,因此本研究基于淮南矿区潘三矿深井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性实验、现场实测... 淮南矿区近年来逐步进入深部开采,围岩应力高、环境复杂、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变形剧烈等工程技术难题日益突出,传统支护技术的局限性日显露,因此本研究基于淮南矿区潘三矿深井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业性实验、现场实测等方法针对深部强采动影响下煤巷围岩控制难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分析了淮南矿区深部强采动煤巷围岩赋存特征,主要为埋深大、岩性变化大、巷道断面大、复合顶板较多、煤体强度较低等问题,根据淮南矿区煤巷围岩赋存特征分析了深部强采动煤巷控制技术难点;针对淮南矿区深部强采动煤巷围岩控制技术难点,建立了“应力优化-围岩改性-锚固强化”一体化协同控制技术体系,创新了“切顶卸压—注浆加固-厚锚固层强化”一体化围岩控制技术;在2121(3)运输巷道开展了工业试验,巷道回采期间运输巷道两帮最大累积变形量为436.6 mm,底板累积最大相对位移量约为390.1 mm,小于原支护方式下变形量的50%;2121(3)运输巷道顶板浅部岩层1.5~1.8 m范围存在离层和裂隙发育,深部顶板岩层完整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可以较好的维护巷道稳定性,验证了该技术体系在深部强动压煤巷围岩稳定控制上具有较好的维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强烈采动影响 厚锚固层 锚固梯度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变函数的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 被引量:6
9
作者 贺凯 常聚才 +2 位作者 李万峰 李世辉 李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7-101,共5页
为获得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共形映射函数为基础,运用复变函数法求解了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以潘三煤矿17102(3)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斜顶巷道围岩主应力和主应力集中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斜顶巷道围岩最大... 为获得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共形映射函数为基础,运用复变函数法求解了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以潘三煤矿17102(3)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斜顶巷道围岩主应力和主应力集中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斜顶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及其应力集中系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巷角处,主应力分量最大值均超过35MPa,主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值分别超过4.5、2.5和8,巷角是斜顶巷道的薄弱部位;两帮最大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集中系数整体大于顶底板,表明顶底板较两帮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斜顶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顶巷道 共形映射函数 复变函数法 主应力 主应力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无人驾驶单轨吊安全性能关键参数识别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泽朝 李敬兆 +1 位作者 郑昌陆 王国锋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72-382,共11页
单轨吊在复杂深部矿井环境的辅助运输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目前无法有效精确识别单轨吊的荷载质量和轨道坡度,直接影响了运输安全性能及能量高效利用。因此,笔者提出了矿井无人驾驶单轨吊安全性能关键参数识别方法。针对单轨... 单轨吊在复杂深部矿井环境的辅助运输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目前无法有效精确识别单轨吊的荷载质量和轨道坡度,直接影响了运输安全性能及能量高效利用。因此,笔者提出了矿井无人驾驶单轨吊安全性能关键参数识别方法。针对单轨吊结构特性和轨道运输特点,对具有强耦合关系的荷载质量和轨道坡度建立了纵向动力学模型;基于运行数据和带有动态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DFFRLS)对纵向动力学模型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识别,实现荷载质量和轨道坡度的精准解耦;并基于解耦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和识别的模型参数,动态修正当前的荷载质量识别值,以消除误差,完成荷载质量的高精度识别;由识别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参数、运行数据,应用Sage-Husa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AEKF)对系统噪声协方差和误差协方差进行动态更新,滤除环境噪声干扰,实时调节和修正当前轨道坡度值,保证轨道坡度识别的精准性。在多种工况下,仿真与实际应用表明,基于DFFRLS-AEKF方法的荷载质量识别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3.2%以内,运行轨道坡度识别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5.3%以内。该方法可实现无人驾驶单轨吊安全性能关键参数的实时精准获取,有效减少无人驾驶单轨吊安全事故的发生,显著提升无人驾驶单轨吊的能量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单轨吊 安全性能 荷载质量 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 识别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潘谢矿区矿井安全改建及水平延深开采方案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仕方 黎明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共5页
为了保证淮南潘谢矿区多个矿井可持续开采,基于矿区表土层厚、煤层多、煤层埋藏深、瓦斯含量高、透气性差、地压大的地质特征,以充分利用资源为目标,在现有的生产系统上,统筹分析给出了矿区矿井延深方式、块段及采区划分、各煤层(组)瓦... 为了保证淮南潘谢矿区多个矿井可持续开采,基于矿区表土层厚、煤层多、煤层埋藏深、瓦斯含量高、透气性差、地压大的地质特征,以充分利用资源为目标,在现有的生产系统上,统筹分析给出了矿区矿井延深方式、块段及采区划分、各煤层(组)瓦斯治理模式、防治水方案以及采区系统巷道布置等设计原则,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瓦斯突出煤层群开采的矿区矿井安全改建及水平延深的设计方法,为类似矿井安全改造和水平延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潘谢矿区 安全改建 水平延深 分区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张集矿山西组煤中锑含量和赋存状态及富集成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嘉璐 郑刘根 +3 位作者 韩必武 张军 蔡有京 邢大卫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以淮南煤田张集矿山西组煤为研究对象,刻槽采集煤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探讨了张集矿山西组煤中锑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及其富... 以淮南煤田张集矿山西组煤为研究对象,刻槽采集煤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探讨了张集矿山西组煤中锑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及其富集成因。结果表明:张集矿山西组煤中锑含量范围为2.49μg/g~4.57μg/g,平均3.13μg/g,高于世界煤背景值,富集系数为3.4,属于轻度富集;同煤层中锑含量变化较大,在垂向上,顶部和底部煤样中锑含量高;张集矿山西组煤中锑主要赋存在硅铝酸盐矿物中,其中顶部和底部煤样中的锑还赋存于黄铁矿中;成煤盆地受陆源碎屑输入作用越强,淮南煤中锑含量越大,因此推断煤中锑的富集主要与物源区的陆源物质输入有关;此外,煤中锑元素的富集还受地下水活动和围岩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组煤 含量分布 赋存状态 富集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开采厚硬顶板覆岩结构破坏及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康志鹏 赵靖 段昌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83,共6页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顶板覆岩结构破坏对巷道的稳定性以及工作面的支护稳定性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针对厚砂岩顶板直覆条件下的采空区悬顶不垮,来压步距大,断裂后产生较大冲击地压等问题,以顾北矿13121上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顶板覆岩结构破坏对巷道的稳定性以及工作面的支护稳定性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针对厚砂岩顶板直覆条件下的采空区悬顶不垮,来压步距大,断裂后产生较大冲击地压等问题,以顾北矿13121上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现场探测、力学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研究,揭示分层开采厚硬顶板覆岩结构破坏机理,得出顶板移动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厚硬顶板在工作面开采时垮落步距大,采动影响剧烈,塑性区破坏发育,工程上表现为采空区大面积悬顶,煤帮大面积片帮破坏。据此,提出厚硬顶板切顶预裂深孔爆破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顾北矿13121上工作面,缩短了初次和周期来压步距,使巷道围岩变形和采场矿压得以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开采 厚硬顶板 覆岩破坏机理 移动变形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桥煤矿下巷车场及联巷掘进出矸系统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本良 王开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10,共5页
为了提高谢桥煤矿12314下巷车场及联巷出矸效率,保障矿井巷道掘进速度,根据12314下巷车场、12314下巷运输联巷、12314下巷出煤联巷等巷道工程条件及掘进顺序,依次试验分析了"耙斗装岩机+矿车""耙斗装岩机+带式输送机+矸... 为了提高谢桥煤矿12314下巷车场及联巷出矸效率,保障矿井巷道掘进速度,根据12314下巷车场、12314下巷运输联巷、12314下巷出煤联巷等巷道工程条件及掘进顺序,依次试验分析了"耙斗装岩机+矿车""耙斗装岩机+带式输送机+矸石仓+耙斗装岩机+矿车""耙斗装岩机+带式输送机+矸石仓+立眼+带式输送机"三种出矸系统,研究了矸石仓、溜矸立眼、带式输送机沟槽的设计与施工,逐渐取消了矿车出矸,最终实现了"掘、支、装、运"平行作业和机械化连续出矸,提高了出矸系统工作效率。结果表明,12314下巷出煤联巷掘进出矸系统较12314下巷车场、12314下巷运输联巷出矸系统每班用工分别减少2人和4人,掘进速度分别提高3~5倍和1.6倍,取得良好的工程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巷车场 出矸系统 耙矸机 矿车 矸石仓 溜矸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桥煤矿东区二水平主排水泵房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晓东 李翔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1,共4页
针对主排水水泵房传统设计模式布置复杂、环节多、工期长、后期设备维护等问题,提出采用吸水池代替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的优化方案,设计优化后整个主排水泵房仅由泵房和吸水池组成,并在顾桥煤矿东区二水平主排水泵房应用,相比于传统... 针对主排水水泵房传统设计模式布置复杂、环节多、工期长、后期设备维护等问题,提出采用吸水池代替配水井、配水巷和吸水井的优化方案,设计优化后整个主排水泵房仅由泵房和吸水池组成,并在顾桥煤矿东区二水平主排水泵房应用,相比于传统方案,施工工期减少了约30 d,施工费用降低了18.9%。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布置简单、环节少、功能齐全、工期及施工费用大幅度减少等优点,为煤矿生产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安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排水泵房 吸水池 配水井 配水巷 吸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深部山西组煤的矿物学特征
16
作者 张倩 郑刘根 +3 位作者 韩必武 张军 蔡有京 邢大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5-644,共10页
煤中的矿物质对分析煤的沉积环境和煤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淮南煤田山西组煤样品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山西组煤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 煤中的矿物质对分析煤的沉积环境和煤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淮南煤田山西组煤样品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山西组煤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煤具有低灰(12.17%)、特低全水分(1.92%)、中高挥发分(33.94%)、特低硫(0.50%)、中高发热量(25.87 MJ/kg)的特征;煤的灰成分属于SiO_(2)-Al_(2)O_(3)-Fe_(2)O_(3)-CaO型,指示有较多的陆相矿物被搬运到研究区;煤中矿物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黄铁矿及少量的黄钾铁矾和石膏,其中高岭石、伊利石和石英主要来源于伏牛、大别古陆物源区;方解石主要为后生成因;黄铁矿形成于成岩的各个阶段;石膏和黄钾铁矾由煤中黄铁矿氧化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 山西组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