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四湖水体及沉积物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
作者 陈雅丽 张建国 +2 位作者 杨刚 何浏洋 孙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16,共8页
为探究南四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氮、磷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测定了南四湖湖区及53条入湖河流入湖口水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情况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水质为Ⅲ类,水质自北向南呈改善趋势;湖区... 为探究南四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氮、磷空间分布和污染特征,测定了南四湖湖区及53条入湖河流入湖口水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情况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水质为Ⅲ类,水质自北向南呈改善趋势;湖区表层沉积物TN和TP含量分别为2071和623 mg·kg^(-1),入湖口表层沉积物TN和TP含量分别为1765和608 mg·kg^(-1),湖区沉积物TN含量显著高于入湖口(P<0.001),TP含量差异不大。沉积物污染评价表明,湖区TN污染指数(S_(TN))、TP污染指数(S_(TP))和综合污染指数(FF)值分别为1.86、1.39和1.74,为中度污染,其中独山湖TN、TP和微山湖TN达到重度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表层沉积物 营养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传普 王晖 +3 位作者 杜晨曦 魏文杰 张洪达 张荣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2期1-3,8,共4页
根据2021年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全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为主,年度间呈现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趋势... 根据2021年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全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为主,年度间呈现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趋势;林草植被覆盖率53.73%,较2020年下降0.13个百分点,但中高覆盖林草面积增加79.33 km^(2),增幅为1.92%;年度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76 km^(2),降幅为0.55%,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高强度侵蚀主要分布于旱地、果园、人为扰动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淮河流域 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水和生态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山西省长治供水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琳 杨侃 +1 位作者 曾凤连 华俊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促进山西省长治区域水资源协调发展,提出了基于供水和生态目标的水库群多目标调度模型,根据是否考虑引调水设置不同方案,应用一种改进的多目标萤火虫算法(IMOFA)求解2035年不同来水情况的配置方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协调度评价... 为促进山西省长治区域水资源协调发展,提出了基于供水和生态目标的水库群多目标调度模型,根据是否考虑引调水设置不同方案,应用一种改进的多目标萤火虫算法(IMOFA)求解2035年不同来水情况的配置方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在IMOFA算法中,利用逻辑自映射函数、随机扰动策略和三点最短路径策略改进算法,之后采用测试函数验证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1) IMOFA算法获得的测试函数Pareto前沿的世代距离和空间分布度相比于MOFA都有所减少,其中世代距离的均值至少可以提高2个数量级;(2)经过对供水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指标情况的计算求解,应用协调度模型评价水资源配置方案情况,发现引黄河水0.3亿m^(3)对区域协调度的改善有较大帮助。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水资源合理的规划调度和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耦合协调 水资源协调度 多目标萤火虫算法 长治供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曾凤连 杨刚 +2 位作者 王萍 焦海燕 张婷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4,共9页
研究淮河水质时空变化趋势,为淮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选取1999-2019年淮河干流9个典型断面长序列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年来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Mann-Kendall... 研究淮河水质时空变化趋势,为淮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选取1999-2019年淮河干流9个典型断面长序列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年来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Mann-Kendall检验法研究淮河水质及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1999年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4.4%,2007年后无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从1999年的1.35逐步下降至2019年的0.42;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总磷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非汛期总磷浓度变化稳定,汛期总磷浓度显著上升(r_(s)=0.691);淮南大沟涧、吴家渡断面水质相对较差、年际变化幅度大,老坝头断面水质较好、年际变化幅度较小。淮河干流主要污染因子发生结构性转变,由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逐渐转变为总磷,说明流域面源污染特征逐步显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已成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水环境质量 污染特征 污染因子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供水和生态的梯级水库多目标均衡调配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仇士鹏 杨侃 +2 位作者 曾凤连 华俊洪 李承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9-197,共9页
为最大程度地发挥梯级水库群的综合效益,缓解山西省忻州至阳泉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最大化发电、供水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新型梯级水库群多目标均衡调配模型。通过构建分权重归一化适应度函数,设置3种模拟场景,均衡分配各目... 为最大程度地发挥梯级水库群的综合效益,缓解山西省忻州至阳泉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最大化发电、供水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新型梯级水库群多目标均衡调配模型。通过构建分权重归一化适应度函数,设置3种模拟场景,均衡分配各目标的权重;建立水资源分配协调机制,评价各产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均衡分配供水量;采用自适应非线性进化参数、最优个体备份策略、最陡爬山法等方法改进文化基因算法,求解不同来水条件下的调配方案,并与现有主流算法求解的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调配模型在不同来水条件下均能降低供水和生态缺水率,年缺水率最高不超过15%,并同时提高年发电总量2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域水资源均衡调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水资源配置 均衡调配 文化基因算法 混沌算法 自适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地表水水源地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俊 王海兵 +4 位作者 孟宪智 张世禄 王乙震 许维 徐铭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61-64,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分析海河流域9个典型地表水水源地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除BkFL、BaP、InP、BghiP和DBA未检出外,其他11种PAHs均有检出。9个水源地春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23.8 ng/L^71.5 ng/L,夏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83....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分析海河流域9个典型地表水水源地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结果显示除BkFL、BaP、InP、BghiP和DBA未检出外,其他11种PAHs均有检出。9个水源地春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23.8 ng/L^71.5 ng/L,夏季水体中PAHs总值为83.7 ng/L^278 ng/L,表明PAHs季节性污染差异较为显著,夏季PAHs污染状况明显高于春季。PAHs的组成均以中低环芳烃(2~3环)为主,且Ant/(Phe+Ant)、Flu/(Pyr+Flu)和BaA/(BaA+Chr)比值显示9个水源地PAHs污染均来源于水源地上游煤炭、木材等燃烧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地表水水源地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金属有机凝胶制备及其吸附染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国 陈雅丽 +3 位作者 李漫漫 张兴群 封其春 谭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5,共6页
壳聚糖富含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可与染料形成配合物。此外,壳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成本低和资源丰富等特点,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材料。然而,壳聚糖的有机凝胶结构单一,限制了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为了克服这个挑战,研究使... 壳聚糖富含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可与染料形成配合物。此外,壳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成本低和资源丰富等特点,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材料。然而,壳聚糖的有机凝胶结构单一,限制了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为了克服这个挑战,研究使用壳聚糖和醋酸铜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金属有机凝胶。通过调节壳聚糖和醋酸铜的配比,可以调控凝胶的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并研究其染料吸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金属有机凝胶对甲基橙染料的去除率达到了49%。干凝胶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属于拟一级动力学,表明它是可逆的物理吸附过程,染料可进行二次利用。壳聚糖基金属有机凝胶在染料吸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醋酸铜 金属有机凝胶 吸附性 配位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共价三嗪骨架材料对酸性橙7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邵子纯 卢建 +3 位作者 马铭潞 徐劼 高仕谦 张占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3-68,共6页
通过微波合成技术制备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MCTF)。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形貌特征和表面基团进行表征分析,并将其用于吸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结果表明,MCTF为正四面体形态,单体缩合完全,磁性良好。相... 通过微波合成技术制备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MCTF)。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形貌特征和表面基团进行表征分析,并将其用于吸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结果表明,MCTF为正四面体形态,单体缩合完全,磁性良好。相比于单体DCB和Fe3O4,MCTF的吸附能力明显上升。当MCTF、AO7的质量浓度比为40:1,pH为3.0的室温条件下,20 min内AO7的吸附率可达到100%。酸性及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AO7的吸附;水中阴离子Cl-、SO4-及腐殖酸对AO7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小,但HCO3-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angmuir模型计算得知,MCTF对于AO7的饱和吸附量为25.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磁性共价三嗪骨架 偶氮染料酸性橙7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爱民 刘静娴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79-282,共4页
为有效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据财政部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水利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风险评估不到位、内部控制团队和部门不够专业、信息系统使用范围窄和使用程度浅、执行与计划有... 为有效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据财政部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水利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风险评估不到位、内部控制团队和部门不够专业、信息系统使用范围窄和使用程度浅、执行与计划有偏差、内部监督浮于表面等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加强信息系统使用、细化预算指标、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制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科研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矢量—栅格转换尺度下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土地利用面积损失特征——以兰考县为例
10
作者 袁利 王晖 +3 位作者 张芷温 高睿瑜 张荣华 明成霞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ArcGIS 10.2平台,分析2种转换原则、5种栅格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特征及差异,探索县域土地利用栅格化最优原则和尺度。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时,宜选择RCC原则、10 m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矢量—栅格转换 面积损失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兰考县黄泛平原风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婷婷 杨刚 +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萍 陈雅丽 曾凤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5,共8页
探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变化情况,为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基于2003年开工建设至今29个断面长序列监测数据,采用单指标水质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t检验法,研究输水干线水质变... 探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变化情况,为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基于2003年开工建设至今29个断面长序列监测数据,采用单指标水质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t检验法,研究输水干线水质变化总体趋势和主要污染指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水干线水质整体向好,采样点优良比例2020年较2003年增加了33.1%。2003-2020年,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磷浓度下降但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各点位调水期综合水质指数优于年内非调水期,调水对主要污染指标的浓度变化均有显著影响(Sig.<0.05)。建设初期,主要污染指标浓度空间差异显著,输水干线后半段污染程度相对较高,梁济运河段多个指标已达劣类;建成通水之际,除总磷外,主要污染指标浓度显著下降,空间差异显著缩小,部分指标仍呈现后半段浓度较高的空间特征;2020年,南四湖及梁济运河段水质改善效果明显,主要污染指标浓度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建议继续抓好污染防治,切实推进沿线生态建设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 水质 污染指标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