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GLEAM模型的淮河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
杨秀芹
王国杰
叶金印
李雅琴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4
|
|
|
2
|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连续性大暴雨TBB场分析 |
陈晓红
胡雯
周扬帆
郑苏明
余金龙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
3
|
近50a淮河流域汛期降水日数和强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
叶金印
黄勇
张春莉
李致家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
4
|
CMORPH融合降水产品与地面观测雨量资料估算淮河流域面雨量对比分析 |
王皓
罗静
叶金印
李致家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
5
|
淮河流域一次致洪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
胡雯
张晓红
周昆
陈光舟
黄勇
|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
6
|
近50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
叶金印
黄勇
张春莉
杨祖祥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0
|
|
|
7
|
雷达测雨误差及其对淮河流域径流模拟的影响 |
叶金印
高玉芳
李致家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8
|
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暴雨多尺度环流分析 |
张晓红
贾天山
胡雯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
9
|
淮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
陈光舟
张晓红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
10
|
2011年6~8月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检验 |
刘静
叶金印
张晓红
王皓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2 |
3
|
|
|
11
|
基于RBF神经网络马尔可夫模型的淮河流域汛期暴雨量预测 |
刘倪
叶金印
|
《浙江农业科学》
|
2014 |
2
|
|
|
12
|
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频次空间分布的客观分类及其形成机理 |
卢睿
朱志伟
李天明
潘晓
江叶艳
陆雅君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1
|
|
|
13
|
淮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暴雨的多模式预报性能评估及洪水可预报性探讨 |
郝莹
王元
王皓
邱学兴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
14
|
2007年淮河流域四省面雨量预报应用效果检验 |
陈九忠
张晓红
陈兴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5
|
ECMWF集合预报在淮河蒋家集流域的应用 |
叶金印
顾玮琪
李巧玲
李致家
姚成
董小涛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16
|
淮河上游一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气象成因分析 |
罗静
叶金印
邱旭敏
刘静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7
|
湿润地区中小河流山洪预报方法研究与应用 |
叶金印
吴勇拓
李致家
常露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
18
|
气象遥感图像及格点场重采样插值方法 |
叶金印
邱旭敏
黄勇
张春莉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
2013 |
10
|
|
|
19
|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流域地貌特征提取及其规律研究 |
叶金印
姚成
李京兵
李致家
|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20
|
黑河上游高寒山区土壤水分模拟对Noah-MP模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评估 |
黄克秀
尤元红
卢燕宇
郝莹
汪左
孙京
|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