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常耀文 吴迪 +3 位作者 李欢 刘霞 王蕴鹏 郭家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44-4557,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优化的关键。量化了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产水量(WY),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生境质量(HQ),水质净化(W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碳储量(CS)7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自组织映射神... 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优化的关键。量化了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产水量(WY),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生境质量(HQ),水质净化(W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碳储量(CS)7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FM)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WP,NPP与WC呈上升趋势,WC的增幅最大;CS与HQ呈下降趋势。淮河流域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时空异质性,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多位于西南部山区与东北部丘陵山地地区。(2)识别了5个生态系统服务簇:核心生态服务簇,WP服务簇,WY服务簇,NPP服务簇与生态过渡服务簇。核心生态服务簇与生态过渡服务簇的面积总体增加,流域西南部山区与东北部丘陵山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2000—2020年,WY服务簇与NPP服务簇间的转移面积较大,WY服务簇面积减少达60.09%,NPP服务簇面积显著增加,2020年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7.02%。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清晰认识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也为探索淮河流域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与规划决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FM) 生态系统服务簇 淮河流域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与综合整治模式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孝友 刘霞 张光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有效推进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对淮河流域内坡耕地现状进行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现有坡耕地96.56万hm2,主要分布在桐柏大别山区、伏牛山区、沂蒙山区和江淮丘陵区,主要类型有石质坡耕地、土石质坡耕地、... 为有效推进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对淮河流域内坡耕地现状进行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现有坡耕地96.56万hm2,主要分布在桐柏大别山区、伏牛山区、沂蒙山区和江淮丘陵区,主要类型有石质坡耕地、土石质坡耕地、砂质坡耕地和土质坡耕地;通过全面分析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危害以及综合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淮河流域已有水土保持成果和坡改梯治理试点经验,提出了不同类型坡耕地整治方向与主要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综合整治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格局 被引量:15
3
作者 袁利 张春强 +2 位作者 张芷温 张荣华 高睿瑜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2期10-13,共4页
掌握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格局,对客观反映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采用土壤侵蚀模型,结合野外调查和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解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因子... 掌握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格局,对客观反映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采用土壤侵蚀模型,结合野外调查和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解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因子,定量分析水土流失状况与格局,结果表明:2018年度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为耕地,耕地中水浇地占比最大;林草覆盖率较低,但以高覆盖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其中部分水浇地、沙地等易发生风蚀,采矿用地、建设用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等易发生水蚀。监测成果可为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现状 土壤侵蚀模型 遥感监测 黄泛平原风沙区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监管重点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智广 袁利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7期7-10,60,共5页
为全面分析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黄泛平原风沙区的土壤流失特征,确定区域水土流失监管重点对象和实施途径,基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以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为例,介绍了水蚀和风蚀调查、土壤侵蚀强度及其严重指数评价的方法... 为全面分析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黄泛平原风沙区的土壤流失特征,确定区域水土流失监管重点对象和实施途径,基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以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为例,介绍了水蚀和风蚀调查、土壤侵蚀强度及其严重指数评价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提出水土流失监管应着力做好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①全面做好区域风蚀预防,尤其是在作物比较茂盛前,做好耕地防护;②全面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督查,督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实现建设一个项目、防护一片土地的效果;③坚决依法杜绝滥垦滥伐、乱采乱弃现象,坚决依法禁止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现象;④持续督导林地和草地全面保护与治理,通过补植、封育、改良和扩展种植等,促使林草地植物群落不断优化、林草地面积不断增大、预防水土流失的功能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预防区 黄泛平原风沙区 淮河流域 水土流失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传普 张乃夫 +3 位作者 张洪达 杜晨曦 张春强 袁利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2期15-17,共3页
淮河流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属水力侵蚀类型区中的北方土石山区,山丘区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威胁巨大。基于2021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 淮河流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属水力侵蚀类型区中的北方土石山区,山丘区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威胁巨大。基于2021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分布状况,以及水土流失集中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分布特征 防治对策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传普 王晖 +3 位作者 杜晨曦 魏文杰 张洪达 张荣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2期1-3,8,共4页
根据2021年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全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为主,年度间呈现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趋势... 根据2021年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全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为主,年度间呈现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趋势;林草植被覆盖率53.73%,较2020年下降0.13个百分点,但中高覆盖林草面积增加79.33 km^(2),增幅为1.92%;年度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76 km^(2),降幅为0.55%,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高强度侵蚀主要分布于旱地、果园、人为扰动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淮河流域 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FM与随机森林的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 被引量:4
7
作者 常耀文 杜晨曦 +4 位作者 刘霞 郭家瑜 张春强 黎家作 姚孝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0-258,共9页
水土保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是水土流失区域科学治理的前提与关键。然而,目前水土保持管控区域划分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空间划定方法,且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研究较少。为探索水土保持空间... 水土保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是水土流失区域科学治理的前提与关键。然而,目前水土保持管控区域划分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空间划定方法,且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研究较少。为探索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的方法,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该研究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计算研究区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并通过随机森林确定了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小流域单元的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确定了大别山区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结果显示:1)大别山区的平均潜在土壤侵蚀为84 415.7 t/(km^(2)·a),平均实际土壤侵蚀为210.25 t/(km^(2)·a)。小流域的实际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0~300 t/(km^(2)·a),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海拔较高的山区腹地;2)植被覆盖度、坡度分别为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植被覆盖度、坡度与土壤侵蚀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于林地占比较高的大别山区腹地,坡度较大的区域沿大别山山脊线自西向东分布。3)SOFM结果显示,小流域尺度上的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区、一般预防区与其他区域,其中重点预防区涉及小流域710个,面积15 287.4 km^(2)。一般预防区共890个小流域,面积18 874.4 km^(2)。两个预防区面积共占研究区61.2%。各区域间的实际土壤侵蚀、潜在土壤侵蚀与坡度差异明显,可作为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各区域的主要划分指标。研究结果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提供了思路,为分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大别山区 SOFM 随机森林 水土保持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应用及其结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迪 黎家作 +1 位作者 张春平 张荣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9,共6页
为反映土壤侵蚀模型在县域尺度的应用效果,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抽样调查、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沂蒙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典型县(沂水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定量评价,并采用转移矩阵分析... 为反映土壤侵蚀模型在县域尺度的应用效果,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抽样调查、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沂蒙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典型县(沂水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定量评价,并采用转移矩阵分析2009—2013年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坡度、林草覆盖、土地利用3因子外,CSLE模型还考虑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长及水土保持措施等侵蚀因子,由此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强度比水利部颁布的标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抽样调查在土地利用、林草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土壤特性等方面获得的信息大于遥感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定量评价沂水县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林草覆盖和水土流失面积、强度与分布;生成的水土流失分布图弥补了全国普查没有分布图的不足,为进一步划分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基础图件。监测成果可为流域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监测 CSLE模型 抽样调查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阶段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探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乔殿新 苏新宇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4期1-4,共4页
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法赋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通过梳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展情况,分析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探究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功能定位,从完善体系、优化技术、加强应用、科学组织、总体设计等方面... 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法赋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通过梳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展情况,分析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探究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功能定位,从完善体系、优化技术、加强应用、科学组织、总体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以及相应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定位观测 功能定位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维地图在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野外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洪达 王保一 +6 位作者 牛勇 宋媛媛 刘霞 黎家作 张春强 袁利 吕明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4,共10页
常规的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需求。为探索高效、精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数据采集技术,作者以山东沂蒙山泰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为例,以小流域或公里网格为调查单元,通过分析奥维地图的技术优... 常规的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需求。为探索高效、精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数据采集技术,作者以山东沂蒙山泰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为例,以小流域或公里网格为调查单元,通过分析奥维地图的技术优势,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野外调查工作中导航找点难、信息采集过程繁琐、拍照定位精准度低等系列问题,探索了奥维地图与GIS结合在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基础数据源处理与导入、路线导航、点位查找、信息采集、位置共享以及内业成果处理等;提出了较为系统高效的"无纸化"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应用实践,对奥维地图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监督管理等野外调查环节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 奥维地图 GIS 野外调查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落尺度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洪达 赵传普 +4 位作者 戴玉婷 袁利 杨绮梦頔 吴傲 刘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目的]探索群落尺度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模型,为大别山区植被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已有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专家经验法筛选建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初选指标(包括植被类型、植被结构、地形等30项)。通过野外调查... [目的]探索群落尺度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模型,为大别山区植被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已有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专家经验法筛选建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初选指标(包括植被类型、植被结构、地形等30项)。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指标实测值,利用随机森林法、决策树法分析、衡量各指标,以指标实测值与土壤侵蚀量建立多元逐步回归关系,构建群落尺度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模型。[结果]基于随机森林的全局回归建模(R^(2)为0.71)较决策树的局部回归建模(R^(2)为0.69)效果更优。基于随机森林全局回归方式,构建了包括坡度、林龄、灌木盖度、草盖度、枯落物厚度5项指标的评价模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为:防护林(0.705)>用材林(0.529)>经济林(0.513)>灌草(0.457)。[结论]在群落尺度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中,随机森林法所构建的模型其应用性、可操作性较强且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尺度 水土保持功能 随机森林 多元回归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北麓林地与园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及驱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昱楠 齐斐 +4 位作者 袁利 刘霞 谭林 陆威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1,共11页
为探究大别山区北麓林地与园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异性,摸清其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商城县为研究区,采用GIS统计与分析、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等手段研究林地与园地空间分布及其土壤侵蚀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进行主导因子识别与多因子耦... 为探究大别山区北麓林地与园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异性,摸清其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商城县为研究区,采用GIS统计与分析、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等手段研究林地与园地空间分布及其土壤侵蚀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进行主导因子识别与多因子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与园地占土地总面积56.06%,林地以松栎及杂木林地为主,园地主要为茶园、油茶园,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东部及西北部0~500 m、0~15°区域;2)林地与园地水土流失面积比例33.78%,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松栎及杂木林地,中度及其以上侵蚀则集中在油茶园、茶园和板栗林地,高强度侵蚀主要发生于坡度>15°无水土保持措施的油茶园、茶园种植区域;3)油茶园以水土保持措施为土壤侵蚀主导因子,其余林、园地类型均以坡度为主导;坡度叠加其他影响因子对各林地与园地类型产生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今后应重视坡度>15°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是茶园、油茶园、板栗林地等受人为活动影响大、易发生高强度水土流失的区域。本研究摸清了林地和园地的空间分布及土壤侵蚀特征,并识别了土壤侵蚀主要因素,可为大别山区今后林地与园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及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园地 空间分布 土壤侵蚀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建华 袁利 +1 位作者 于兴修 刘前进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6期11-13,共3页
简要回顾了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从建设模式、措施与技术体系、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监测与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生态清洁小流... 简要回顾了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从建设模式、措施与技术体系、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监测与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技术体系、建设规范与标准和建设机制、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与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次暴雨的氮磷输出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振炜 吴迪 +1 位作者 于兴修 井光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269-7270,7312,共3页
[目的]揭示暴雨条件下沂蒙山区的氮磷流失特征。[方法]以沂蒙山区沂河上游的孟良崮小流域为例,对2010年8月12日一场暴雨的径流及氮磷流失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暴雨条件下产流迅速,降雨强度峰值出现于流量峰值之前;铵态氮(AN)... [目的]揭示暴雨条件下沂蒙山区的氮磷流失特征。[方法]以沂蒙山区沂河上游的孟良崮小流域为例,对2010年8月12日一场暴雨的径流及氮磷流失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暴雨条件下产流迅速,降雨强度峰值出现于流量峰值之前;铵态氮(AN)和总氮(TN)浓度先变大后趋于稳定,硝态氮(NN)降雨初期无明显变化,后期逐渐变大并趋于稳定;水溶性无机磷(DOP)浓度呈锯齿状变化,水溶性有机磷(DIP)、水溶性全磷(DP)、颗粒态全磷(PP)和全磷(TP)浓度先变大后趋于稳定,浓度峰值出现于流量峰值之前;TN和TP输出浓度较大,远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准。[结论]该研究可为沂蒙山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合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暴雨 氮磷流失 沂蒙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后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孝友 袁利 +1 位作者 吴迪 张春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9期15-17,共3页
土地流转后农业经营模式以规模种植为主要特征,在给山丘区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因为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带来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传统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面临着治理与破坏并存,追求规模经营、经济利益... 土地流转后农业经营模式以规模种植为主要特征,在给山丘区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因为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带来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传统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面临着治理与破坏并存,追求规模经营、经济利益与国家要求生态、社会效益兼顾不匹配等新问题。通过调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研究分析了新时期水土流失的特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从创新思路、理念、标准、机制等方面对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水土保持 小流域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春强 张芷温 +5 位作者 袁希功 张建国 李欢 赵传普 张乃夫 袁利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2期14-16,共3页
根据2018年度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其次为中度侵蚀,强烈及以上侵蚀所占的比例较小;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 根据2018年度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其次为中度侵蚀,强烈及以上侵蚀所占的比例较小;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结果相比,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同时呈现侵蚀强度由高强度向低强度明显转化的趋势,反映了包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内的生态治理效果良好。在下一步工作中,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治理上补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LE模型的区域水土流失风险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苏新宇 吴镇宇 +5 位作者 刘霞 唐俊 李想 赵传普 黎家作 张春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6,共10页
为探究区域水土流失风险及其空间差异,支撑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及评价。以CSLE模型为基础,在GIS与RS支撑下,采用多阶自然断点法和空间叠置分析法,对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开展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风险性关系进行... 为探究区域水土流失风险及其空间差异,支撑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及评价。以CSLE模型为基础,在GIS与RS支撑下,采用多阶自然断点法和空间叠置分析法,对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开展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风险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水土流失风险及其风险因子呈现南北风险高、中部风险低的特点,“较高”和“高”风险等级主要分布在垛庄镇、岱崮镇、野店镇和坦埠镇;2)山地丘陵水土流失风险明显高于平原,“较高”和“高”风险主要集中于8°~15°、15°~25°坡度等级,“中等”和“低”风险随海拔与地表起伏高度增加,在各地貌类型中分布面积占比呈增加趋势;3)城镇村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均为“无”风险,水“较高”和“高”风险主要分布在坡耕地、坡地果园与采矿用地;4)林草地中“较高”和“高”风险主要分布在中覆盖及其以下等级,园地则集中在低覆盖和中低覆盖等级。在未来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中,应以水土流失风险较高的区域为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LE RS GIS 水土流失风险 蒙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抽样单元调查的县域尺度水土流失推算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倩 齐斐 +6 位作者 罗梦琦 刘霞 唐俊 张春强 吴镇宇 李想 姚孝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3-1068,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1%和4%抽样密度,采用不同水土流失推算方法对县域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的影响,为全国水土流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沂蒙山区沂水县为例,采用遥感与抽样单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插值外推...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1%和4%抽样密度,采用不同水土流失推算方法对县域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的影响,为全国水土流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沂蒙山区沂水县为例,采用遥感与抽样单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插值外推法和全覆盖计算法对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响,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1%、4%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插值外推法水土流失面积比分别相差6.49%和7.69%,相对误差达15.87%和16.22%,而全覆盖计算法水土流失面积比相差0.88%,相对误差1.97%;(2)1%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与插值外推法水土流失状况结果相近,但与全覆盖计算法结果有差异;4%抽样密度下,三种推算方法水土流失状况结果接近,但是水土流失空间分布有明显区别。因此,基于抽样单元的直接外推法和插值外推法受抽样密度影响较大,全覆盖计算法受抽样密度影响较小,建议采用1%抽样密度下的全覆盖计算法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 抽样密度 推算方法 县域尺度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开发活动时空分布及水土流失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媛媛 邢先双 +5 位作者 齐斐 刘霞 董明明 吴镇宇 李想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11,共8页
为探讨农林开发活动对水土流失及其因子的影响,以山东省省级重点治理区荣成市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监测、野外调查、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农林开发活动特征及扰动图斑的时空分布,定量评价农林开发活动前后对水土流失及其因子的影响。结果... 为探讨农林开发活动对水土流失及其因子的影响,以山东省省级重点治理区荣成市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监测、野外调查、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农林开发活动特征及扰动图斑的时空分布,定量评价农林开发活动前后对水土流失及其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4—2017年>2.5 hm2的农林开发活动扰动图斑总计36个,占地591.33 hm2,最大扰动图斑62.5 hm2,最小2.58 hm2,涉及9镇、1开发区和1管理区,分布范围广。2)农林开发前后扰动图斑内工程措施、坡度坡长、植被覆盖发生显著变化,由低标准土坎作物梯田变成坡地果园,田面坡度增大、坡长增长,扰动后坡度以2°~5°为主、其次为5°~8°、>8°的坡地占12%,最大坡度达19°,扰动后坡长以300~500 m为主,最大坡长达750 m;植被覆盖度由高覆盖变为低覆盖,然后稳步增长。3)农林开发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扰动图斑的土壤侵蚀强度由微度侵蚀为主增强为轻、中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增加6~11倍,经过4年恢复,扰动图斑侵蚀状况与原始状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研究区特殊农林开发活动的进行,原始微地形遭到扰动,林下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明显增强,且治理困难恢复难度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开发活动 扰动图斑 土壤侵蚀 遥感监测 CS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矢量—栅格转换尺度下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土地利用面积损失特征——以兰考县为例
20
作者 袁利 王晖 +3 位作者 张芷温 高睿瑜 张荣华 明成霞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ArcGIS 10.2平台,分析2种转换原则、5种栅格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特征及差异,探索县域土地利用栅格化最优原则和尺度。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时,宜选择RCC原则、10 m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矢量—栅格转换 面积损失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兰考县黄泛平原风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