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2003年淮河大水看水土保持的防洪减灾效益 被引量:7
1
作者 黎家作 周虹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共2页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降雨,其特点是雨量大、历时长、强度大,强降雨分布范围广、暴雨洪水组合恶劣。对小流域的调查分析表明,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能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迟洪峰形成,具有良好的缓...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降雨,其特点是雨量大、历时长、强度大,强降雨分布范围广、暴雨洪水组合恶劣。对小流域的调查分析表明,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能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迟洪峰形成,具有良好的缓洪、滞洪效益。水土保持措施在宏观上对干流及水库防洪、减沙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防洪 减沙 减灾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建立农村税费改革后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2,共2页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统筹款 ,并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是 ,在进一步强化预防监督的基础上 ,根据拟建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 ,分类分别采取治理投入机制 ,...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统筹款 ,并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是 ,在进一步强化预防监督的基础上 ,根据拟建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 ,分类分别采取治理投入机制 ,积极鼓励农民对经营性水土流失土地进行生产性投入 ;以政策和效益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水土保持 ;探索建立农民互助组织 ;推广股份合作治理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税费改革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预防监督 淮河流域 分类投入机制 政策 农民互助组织 股份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虹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共2页
治淮实践逐步加深了人们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了“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深刻内涵、洪涝旱和非点源污染等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及水土保持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坚持以... 治淮实践逐步加深了人们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了“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深刻内涵、洪涝旱和非点源污染等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及水土保持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典型示范,综合防治,规模治理;坚持水土保持与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紧密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举;狠抓预防监督;加强科研和应用先进技术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淮河流域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淮河流域水土保持方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续礼 周虹 《中国水土保持》 1998年第10期9-10,共2页
1水土保持在治淮中的战略地位淮河地处我国东部腹地,介于长江、黄河之间,流域跨豫、皖、苏、鲁、鄂5省,涉及37个地(市),177个县(市),流域面积27万km2,山丘区面积约占1/3,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长期以... 1水土保持在治淮中的战略地位淮河地处我国东部腹地,介于长江、黄河之间,流域跨豫、皖、苏、鲁、鄂5省,涉及37个地(市),177个县(市),流域面积27万km2,山丘区面积约占1/3,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由于地表岩石剧烈风化,人为活动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委举办淮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班
5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1期29-29,共1页
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提高流域内各级水土保持部门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2018年9月2—3日,淮委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班。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水土保持 淮河流域 培训班 应用 建设项目 烟台市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智 刘霞 +4 位作者 姚孝友 高鹏 王延平 李红丽 张光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84-88,共5页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现状,结合对生态修复的理解,从理念、方法、原理、重点、关键、目标、适宜区域和实质等方面阐述生态修复的内涵。在综合分析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成因与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归纳出造...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现状,结合对生态修复的理解,从理念、方法、原理、重点、关键、目标、适宜区域和实质等方面阐述生态修复的内涵。在综合分析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成因与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归纳出造成水土流失的5种生态退化类型,揭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 生态退化类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乾坤 王治国 +3 位作者 张光灿 张超 胡续礼 张淑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状况,利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及相关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专家评判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山西省不同行政县(市)生态脆弱度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生态... 为了解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状况,利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及相关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专家评判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山西省不同行政县(市)生态脆弱度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讨论山西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及措施。结果表明:1)山西省不同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区的生态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差别,其脆弱程度表现为拦沙减沙区(强度脆弱)>土壤保持区(中强度脆弱)>防风固沙区(中度脆弱)>蓄水保水区(轻中度脆弱)>水源涵养区(轻度脆弱);2)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土壤保持-中强度脆弱区、拦沙减沙-强度脆弱区和防风固沙-中度脆弱区应以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在蓄水保水-轻中度脆弱区和水源涵养-轻度脆弱区应重点做好预防保护和监督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区划 水土保持功能区 生态脆弱性评价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霞 姚孝友 +4 位作者 袁利 牛勇 张光灿 张荣华 常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27-31,36,共6页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修复措施都具有明显降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土壤侵蚀面积的作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防治土壤侵蚀作用最大的是残疏林补植,其他的依次为经济林退耕、荒坡造林和有林地封禁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 鲁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8
9
作者 胡续礼 张光灿 +1 位作者 徐志强 张荣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8-262,共5页
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生态修复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生态修复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研究。(1)用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 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生态修复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生态修复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研究。(1)用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构建了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因子进行了分类(或分级)和区域划分;(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我恢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了"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修复适宜性等级,评价和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修复适宜性;(3)按照生态修复适宜性将桐柏大别山区划分为2个生态修复区、4个亚区和16个类型区,可为在桐柏大别山区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适宜性 桐柏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等级评价及分区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帅 赵宏霞 +1 位作者 张光灿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2期50-52,共3页
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为例,基于生态修复的内涵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界定,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3个因子为基本指标,选取土壤侵蚀强度因子为辅助指标,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 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为例,基于生态修复的内涵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界定,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3个因子为基本指标,选取土壤侵蚀强度因子为辅助指标,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构建了由27种组合类型组成的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等级区域单元体系,将研究区的生态修复适宜性划分为适宜、暂不适宜、不适宜3个等级。进行生态修复适宜性分区,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一级区、4个二级区和13个类型区,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绘制了生态修复适宜性类型区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适宜性 分区 沂蒙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设计理念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28,共2页
与常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比,生态型小流域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更加注重水土资源的利用结构、利用效益和效率,尽可能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即更加注重人口—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常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比,生态型小流域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更加注重水土资源的利用结构、利用效益和效率,尽可能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即更加注重人口—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生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设计应遵循生态规律,以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原则,建立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保护制度,配置必要的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在适度规模开发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和生物能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小流域 水土保持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税费改革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家作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2,共2页
自2000年以来,淮河流域4省相继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改变了传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及投入方式,使基层服务组织受到冲击。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形势,应正确认识税费改革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 自2000年以来,淮河流域4省相继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改变了传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及投入方式,使基层服务组织受到冲击。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形势,应正确认识税费改革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防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多渠道增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转变观念,强化行业服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费改革 水土保持 挑战 对策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斑精细化管理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梦琦 段倩 +4 位作者 姜雅琼 刘霞 李想 吴镇宇 胡续礼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目的】探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后治理效果。【方法】以山东省蒙阴县张家村小流域为例,以水土保持基础图斑和效果图斑为单元,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技术,通过调查测定和野外复核,对比分析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目的】探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后治理效果。【方法】以山东省蒙阴县张家村小流域为例,以水土保持基础图斑和效果图斑为单元,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技术,通过调查测定和野外复核,对比分析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实施前后土地利用、林草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结果】①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后图斑变化数量共339个,变化面积870.60 hm2,变化方向主要为坡耕地/旱梯田转变为果园,其次为坡耕地变转为旱梯田;②基础年林草覆盖率31.13%,评估年林草覆盖率为45.69%,覆盖度均以中高覆盖(60%~75%)为主,林草覆盖提高率为14.56%;③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中,蓄水池保存率最高,为100.00%;谷坊最低,仅为55.56%,其余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均在80.00%以上;④评估年较基础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00.39 hm2,水土流失面积消减率23.21%,水土流失治理度为76.78%。【结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实施,明显改善了蒙阴县张家村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重点体现为水土流失减少,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学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基础图斑 效果图斑 治理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波 董召荣 +2 位作者 姚孝友 何方 吴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7-1138,1202,共3页
采用叠加分析法,分析了大别桐柏山区1995~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取土壤侵蚀数据。结果表明,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2000年研究区域土壤中度以上侵蚀较1995年减少,轻度侵蚀明显增加,且98.50%轻度水蚀由1995年微度水蚀转化而... 采用叠加分析法,分析了大别桐柏山区1995~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取土壤侵蚀数据。结果表明,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2000年研究区域土壤中度以上侵蚀较1995年减少,轻度侵蚀明显增加,且98.50%轻度水蚀由1995年微度水蚀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水土流失是该区域的流失类型,微度和轻度侵蚀占侵蚀面积的9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土壤侵蚀 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颗粒分形与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霞 姚孝友 +2 位作者 张光灿 胡续礼 Heathman G C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7,共7页
为探索人为活动干扰下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物理结构特征的影响,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度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长期农业耕作等人为干扰下,玉米作物、板栗经... 为探索人为活动干扰下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物理结构特征的影响,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度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长期农业耕作等人为干扰下,玉米作物、板栗经济林和灌草丛群落下的土壤颗粒呈粗粒化特征,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下降,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结构呈现退化状态;而处于长期封禁保护下的森林群落,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较大,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较高,孔隙结构状况较好。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的粗骨土结构特征,森林群落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对土壤空隙的填充能力,是其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分形学机制。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粉黏粒含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而与土壤砂粒含量和非毛管孔隙度具有线性负相关关系,它能较好表征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状况的影响,因而可作为评价土壤物理结构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土壤孔隙 沂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鲁中山区土壤的水文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静 姚孝友 +3 位作者 刘霞 张光灿 袁利 禇兴彬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49,共8页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研究了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结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平...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研究了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结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平均提高了9.44%,砂粒降低了9.45%;孔隙数量平均增多1.7%,土壤密度平均减小0.63g.cm-3;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了6.8 mm;土壤稳渗速率平均提高了1.32 mm.min-1。②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③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通用经验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4种生态修复措施前后的土壤入渗过程,但霍顿(Horton)入渗模型的结果比通用经验模型的更接近于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土壤结构 土壤储水 土壤入渗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阴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欢 刘霞 +2 位作者 姚孝友 张光灿 王友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7,共5页
为了解蒙阴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1987年和2007年两个典型时期的遥感影像,运用RegionManager 5.5、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在Fragstats 3.3软件支持下提取了部分景观指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为了解蒙阴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1987年和2007年两个典型时期的遥感影像,运用RegionManager 5.5、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在Fragstats 3.3软件支持下提取了部分景观指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蒙阴县的景观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各景观类型间所占比例差异较小,结构较均匀。(2)1987-2007年的20a间该区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面积增加,耕地等其他用地面积减少;斑块形状逐渐趋向复杂化,破碎化程度加剧。(3)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尤其难以维持其稳定态。因此,加大景观格局的动态监测可以进一步指导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阴县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颗粒分形与水分入渗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战海霞 张光灿 +1 位作者 刘霞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探索沂蒙山林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入渗性能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入渗过程。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具有显著改善土壤颗粒结构和入渗性能的作用,其改... 为探索沂蒙山林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入渗性能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入渗过程。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具有显著改善土壤颗粒结构和入渗性能的作用,其改善程度为针阔叶(赤松+麻栎)混交林依次高于阔叶林(刺槐纯林、麻栎纯林)和针叶林(赤松纯林);2)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粗骨土的结构特征,其分形维数与土壤入渗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植物群落改良土壤分形结构和入渗性能的分形学机制,是通过增加土壤粉粒与黏粒等细粒物质含量而提高土壤分形维数,进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孔隙结构,提高土壤质地均匀程度和入渗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为沂蒙山区水土保持植被类型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土壤结构 分形维数 入渗速率 沂蒙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子河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径的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东明 胡小兰 +3 位作者 张光灿 刘霞 姚孝友 胡续礼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5期79-85,共7页
为探讨植被类型对土壤粒径分布非均匀性和土壤结构异质性的影响,运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和分形理论,研究桐柏大别山区江子河小流域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单分形参数D、多重分形参数Δα、Rf、[... 为探讨植被类型对土壤粒径分布非均匀性和土壤结构异质性的影响,运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和分形理论,研究桐柏大别山区江子河小流域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单分形参数D、多重分形参数Δα、Rf、[α(-1)]-f[α(0)]和f[α(1)]/f[α(0)]均与土壤黏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即土壤中细颗粒物质体积分数越高,土壤颗粒分布的非均匀性和奇异性越大;2)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和多重分形参数表现为杂木林和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栓皮栎)>茶园>竹林和水稻田,即森林(防护林)植被可以增加土壤中黏粒和粉粒等细粒物质体积分数、改善土壤质地的均匀性和增强土壤颗粒结构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 多重分形 激光粒度分析 江子河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林区不同森林群落土壤水分贮存与入渗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梦军 张光灿 +1 位作者 刘霞 姚孝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给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建设中合理群落类型的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采用森林水文学方法,对淮河流域沂蒙山林区典型森林群落的土壤水分贮存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具有显著提高林地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入渗速率... 为给沂蒙山区森林植被建设中合理群落类型的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采用森林水文学方法,对淮河流域沂蒙山林区典型森林群落的土壤水分贮存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具有显著提高林地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入渗速率的作用,其作用程度混交林大于纯林,阔叶林大于针叶林;2)森林群落对土壤(非毛管)滞留贮水量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土壤毛管吸持贮水量,因而具有明显的涵养水源作用;3)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能较好模拟研究区森林群落的土壤入渗过程,但通用经验模型和Philip模型的适用性较差;土壤入渗速率与孔隙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森林群落 土壤水入渗 土壤贮水 沂蒙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