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卢道延 黄伟 +2 位作者 冯宇 葛高华 徐益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探讨MSCTA诊断NCS的指标。方法:利用16排MSCTA测量24例NCS患者卧位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LRV)内径,并和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4例NCS患者...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探讨MSCTA诊断NCS的指标。方法:利用16排MSCTA测量24例NCS患者卧位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LRV)内径,并和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4例NCS患者SMA与AO夹角A’的平均值为16.46°±3.41°。LRV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为(0.31±0.12)cm。对照分析NCS组和正常组的LRV穿过SMA夹角处狭窄段及其左侧扩张段的前后径、前后径比、截面积比以及SMA夹角A、A’、左右肾的体积差、体质量指数等8项指标,除了LRV扩张段的前后径外,其余7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对上述8项指标作判别分析得出判别方程为:D=-2.543-0.743x1+0.046x6+0.142x8。结论:MSCTA能清楚的显示LRV周围的解剖结构,对NC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肾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卢道延 冯宇 +2 位作者 葛高华 徐益民 王德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7-150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行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病例资料,评价颈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图像质量,并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1例患者均清晰显示颈部动脉全貌,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行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病例资料,评价颈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图像质量,并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1例患者均清晰显示颈部动脉全貌,28例颈部血管未见异常,9例血管有发育变异,104例发现异常血管病变。99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140段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6例合并颅内动脉瘤。5例无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3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简便的检查方法,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快速有效去除颈部及颅底骨骼,多方位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以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在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颈动脉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宇 秦晓莺 +1 位作者 郑纪永 徐益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评价胸部CT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初始期、进展期、消散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与CT的影像学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CT... 目的:评价胸部CT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初始期、进展期、消散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与CT的影像学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密度阴影、斑片影及肺实变,双侧弥漫性分布,中下肺野为著,病程初始期肺外带及肺门周围首先受累,病变范围随病程进展扩散至全肺,病灶密度进行性增加,至病程后期趋于消散,同时合并纤维条索影进行性增多,可见胸膜反应。不同时期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病程存在相关性。结论:相比X线平片,胸部CT显示病变具有独特优势,可用于评价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病程进展,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病毒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