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减少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赵娟 李佳 +2 位作者 钱玲玲 丁佐凤 张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影响,以揭示其对AML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并接受诱导化疗的122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频率生物...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影响,以揭示其对AML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并接受诱导化疗的122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频率生物电阻抗分析仪进行身体成分测量,评估是否存在肌肉减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与非肌肉减少症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肌肉减少症与AML患者预后的关联强度。结果:在122例AML患者中,共46例(37.7%)在接受诱导化疗前被诊断为肌肉减少症。肌肉减少症患者的BMI显著低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t=4.258,P<0.001),且肌肉减少症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与部分缓解(PR)率明显更低(χ^(2)=6.348,P=0.042)。Kaplan-Meier曲线显示,肌肉减少症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OS)明显短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分别为20.7(95%CI:12.6-27.8)个月和27.8(95%CI:22.3-31.9)个月(χ^(2)=5.659,P=0.0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标准诱导化疗的AML患者中,肌肉减少症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2.2(95%CI:5.4-24.7)个月与26.1(95%CI:16.7-35.4)个月(χ^(2)=3.949,P=0.0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肌肉减少症(HR=1.671,95%CI:1.034-2.701,P=0.036)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肌肉减少症与AML患者低治疗反应率及不良预后相关,或许可作为预测AML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肌肉减少症 身体成分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湿敷在氯化钾外渗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2
作者 沈艳秋 漆晓芹 +11 位作者 冯玉玲 郑静 陈思 冯沙沙 谢兆勤 吴晶晶 丁亦含 张婷 刘惠 许佳 刘娟 赵迎春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37,50,共4页
目的 探究胰岛素稀释液用于高浓度氯化钾外渗性皮肤损伤的湿敷效果。方法 对23例静脉注射高浓度氯化钾外渗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胰岛素稀释液(胰岛素注射液2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湿敷,观察湿敷效果。结果 第1例患者外渗局部... 目的 探究胰岛素稀释液用于高浓度氯化钾外渗性皮肤损伤的湿敷效果。方法 对23例静脉注射高浓度氯化钾外渗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胰岛素稀释液(胰岛素注射液2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湿敷,观察湿敷效果。结果 第1例患者外渗局部发生坏死,胰岛素稀释液湿敷6 d,外渗性皮肤损伤愈合时间为10 d。其余22例湿敷时间3.00(2.00,4.00)d,愈合时间4.00(2.00,5.00)d。外渗后24 h内湿敷组与24 h后湿敷组比较、伴有糖尿病组与不伴有糖尿病组比较,外渗面积、疼痛评分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化钾浓度2%组、4%组和6%组湿敷后第3天疼痛评分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浓度氯化钾外渗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胰岛素稀释液湿敷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组织坏死 胰岛素 湿敷 糖尿病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淮海淋巴瘤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单慧蓉 张庆 +8 位作者 王玲 史玉叶 苗雨青 朱太岗 叶静静 张旭东 王亮 沈子园 桑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索鼻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1年4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确诊的138例鼻外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受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培门冬酶方案疗效,并... 目的:探索鼻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1年4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确诊的138例鼻外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受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培门冬酶方案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138例鼻外NKTCL患者,中位年龄46岁,男女比例约2∶1。胃肠受累39例,口咽受累患者32例,皮肤受累患者17例,淋巴结受累11例,眼眶受累11例,其他部位受累28例。皮肤受累患者较口咽受累患者伴有更高比例的晚期疾病和更低比例的CD56阳性率。胃肠受累患者中使用培门冬酶治疗方案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酐是皮肤受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27,95%CI:1.001-1.054,P=0.040),ECOG PS评分和EBV DNA是胃肠受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635,95%CI:1.096-6.338,P=0.030;HR=4.772,95%CI:1.092-20.854,P=0.038),ECOG PS评分和CA分期是口咽受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3.875,95%CI:2.517-76.496,P=0.002;HR=20.261,95%CI:2.466-166.470,P=0.005)。结论:受累部位不同的鼻外NKT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鼻外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小剂量地塞米松维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正梅 朱家斌 李玉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18-2820,共3页
目的:观察短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小剂量地塞米松维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地塞米松40mg/d,分2次口服,连用4d,每2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使用间歇期间,22例患者常规采用地塞米松0... 目的:观察短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小剂量地塞米松维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地塞米松40mg/d,分2次口服,连用4d,每2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使用间歇期间,22例患者常规采用地塞米松0.035mg/(kg·d)维持治疗(HD-RM组),23例患者仅在血小板≤20×109/L时或患者仍有1级以上出血时采用地塞米松0.035mg/(kg·d)维持治疗(HD-SM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并维持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甲泼尼龙组)。结果:(1)HD-RM组3个疗程结束时的有效率高于HD-SM组(81.8%vs65.2%,P<0.05)。(2)HD-RM组3个疗程结束时的有效率与甲泼尼龙组相当(81.8%vs77.2%,P>0.05)。但HD-RM组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甲泼尼龙组;(3)HD-RM组和HD-SM组第3个疗程结束时的有效率高于第1和第2个疗程结束时;(4)HD-RM组患者每个疗程结束后的有效率均高于HD-SM组;(5)疗程结束后第1、2、3、4个月HD-RM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8.2%、18.2%、27.3%和31.8%,均低于HD-SM组和甲泼尼龙组。结论:短周期3个疗程方案是治疗成人初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大剂量地塞米松使用间歇期小剂量地塞米松维持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地塞米松 剂量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对高三尖杉酯碱作用K562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卢雪莹 叶丽霖 +2 位作者 史玉叶 丁亦含 李玉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单用或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联用对K562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K562细胞在HHT(10 ng/ml)作用下1-8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自...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单用或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联用对K562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K562细胞在HHT(10 ng/ml)作用下1-8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自噬。结果:在HHT作用前期K562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而在后期则下降。HHT作用后,K562细胞的Beclin1表达及LC3Ⅱ/Ⅰ蛋白比值先下降后升高。HHT单用时,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前期逐渐上升,而在后期下降。与自噬抑制剂3-MA联用组的K562细胞的Beclin1表达和LC3Ⅱ/Ⅰ的比值持续下降,而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则逐渐升高。结论:HHT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但HHT持续作用可诱导K562细胞发生自噬,与3-MA联用则增强HHT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自噬 高三尖杉酯碱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贺晨露 沈子园 +16 位作者 王颖 张颢 王飞 顾伟英 史玉叶 王春玲 朱太岗 王英杰 苗雨青 王玲 叶静静 纪春岩 桑威 徐开林 夏瑞祥 刘沁华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临床特征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505例老年DLBCL(≥60岁)患者。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GNRI的最佳截断值,应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匹...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临床特征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505例老年DLBCL(≥60岁)患者。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GNRI的最佳截断值,应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匹配前后两组基线特征、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男性273例(54.1%),中位生存时间为62.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NRI、年龄、乳酸脱氢酶(LDH)、Ann Arbor分期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GNRI的最佳截断值为99,经PSM后,成功匹配GNRI<99与GNRI≥99组各102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NRI可以对BCL-2^(-)组、BCL-6^(+)组和CD5^(+/-)组、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和IPI评分处于中高危和高危组的患者进行精准分层。结论GNRI、年龄、LDH和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GNRI在评估老年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且提示GNRI≥99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倾向性评分匹配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旭东 胡灵灵 +10 位作者 沈子园 张颢 苗雨青 王春玲 王玲 叶静静 顾伟英 朱太岗 方拥军 桑威 赵世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97-1702,1709,共7页
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回顾性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8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9个医疗中心的132... 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回顾性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8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9个医疗中心的132例EBV-HLH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使用限制立方样条计算EBV-DNA拷贝数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患者的Kaplan-Meier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3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5岁,其中儿童(<14岁)61例(46.21%),老年患者(≥60岁)25例(18.94%),发热患者124例(93.94%),血清铁蛋白增高116例(87.88%)。儿童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成人(P<0.001),两组患者的半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和38.0%。儿童组患者白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成人组患者,而血肌酐低于成人组。存活组的年龄、血肌酐低于死亡组,而血清甘油三酯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EBV-DNA拷贝数是影响EBV-HLH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BV-HLH早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初诊EBV-DNA拷贝数和年龄是影响EBV-HLH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