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1 位作者 庄一林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FM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平均54岁。多发生于颈项部...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FM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平均54岁。多发生于颈项部和肩背部,表现为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直径1~6 cm,平均3.6 cm。肿瘤周界清晰或有菲薄包膜,切面呈灰黄至灰白色,黏液样。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小梭形至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和黏液样基质组成,细胞之间可见绳索样或纤细的胶原纤维,肿瘤内偶可见丛状小血管,间质内含有少量散在的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标记小梭形和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表达vimentin、CD34和BCL-2,其中标记vimentin和CD34可清晰显示树突状的胞质突起。结论 DFML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特殊亚型脂肪瘤,与梭形细胞脂肪瘤关系密切,可能属于梭形细胞脂肪瘤的黏液样变型。其需与其他黏液样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乔海国 张昶 庄一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ES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患者年龄39~64岁,中位4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及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9例ES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患者年龄39~64岁,中位4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及子宫增大/占位。肿瘤直径2.3~11 cm,平均4.6 cm。光镜下8例呈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stromal sarcoma,LGESS),均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构成,细胞密集,异型性不明显,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并伴较多薄壁螺旋小血管;1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HGESS/UES),肿瘤细胞直接替代子宫肌层,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无LGESS常见的螺旋小血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10、vimentin均阳性,PR、ER大部分阳性,SMA和desmin及h-Caldesmon为极少数局灶阳性,S-100、CD34均阴性。术后随访7例(平均53个月),只有1例HGESS/UES死亡。结论 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度相差很大。确诊主要依靠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综合分析。诊断时要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肿瘤、低分化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及p6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昶 刘海燕 +1 位作者 乔海国 吴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p6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SH)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SH的组织起源、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方法对12例S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p63、SPB、TTF-1、EMA、CKpan、vimentin、SMA、CgA、Syn和CD34等免疫组化EnVis... 目的探讨p6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SH)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SH的组织起源、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方法对12例SH作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p63、SPB、TTF-1、EMA、CKpan、vimentin、SMA、CgA、Syn和CD34等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结果 SH组织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等四种结构。瘤细胞主要由立方形和多角形或圆形两种肿瘤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8例SH乳头状表面及实性区腺腔样或裂隙样结构衬覆的立方形细胞肿瘤表达p63,所有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TF-1和EMA,立方形肿瘤细胞表达SPB,多角形或圆形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仅1例多角形或圆形肿瘤细胞CgA局灶性,Syn弱阳性。结论 p63阳性的立方形肿瘤细胞可能是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它具有多方向分化的能力。p63免疫标记对SH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P63 组织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转录因子DLX4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连美 仲纪祥 孙苏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DLX4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乳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DLX4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乳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细胞系中DLX4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DLX4和vimentin阳性率(68.0%和53.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0%和28.0%)(P<0.05),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32.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6.0%)(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中DLX4、vimentin均呈高表达,E-cadherin呈低表达;DLX4、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中DLX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_s=-0.505,P=0.000),DLX4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_s=0.165,P=0.016)。结论乳腺癌中转录因子DLX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存在调控关系,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录因子 DLX4 EMT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姜玉章 于仁 +1 位作者 嵇连棠 陈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24-825,共2页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EB病毒 (EBV)的感染 ,EBV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的抗EBV壳抗原抗体 (EB VCA IgA)、抗EBV早期抗原 (弥散型 )抗体(EA D IgG )及抗EBV核抗原 -1抗体 (EBN...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EB病毒 (EBV)的感染 ,EBV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的抗EBV壳抗原抗体 (EB VCA IgA)、抗EBV早期抗原 (弥散型 )抗体(EA D IgG )及抗EBV核抗原 -1抗体 (EBNA 1 IgG/M ) ,用PCR方法对 3 0例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漱口液标本进行EBVDNA扩增。结果 :在 3 0例大肠癌标本中EB VCA IgA、EA D IgG、EBNA 1 IgG、EBNA 1 IgM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67%、10 0 %、2 7% ,EBVDNA阳性率为 90 % (2 7/3 0 ) ,3 0例患者漱口液有 7例PCR阳性 ,阳性率为 2 3 %(7/3 0 )。结论 :大肠肿瘤组织中存有E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疱疹病毒4型 发病机制 EB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MRP1/CD9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徐宁 季宁东 +4 位作者 季润元 刘海燕 戴翠萍 史恩溢 李小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相关蛋白-1(MRP1/CD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23例胃癌组织的MRP1/CD9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胃癌组织中MRP1/CD9表达的阳性率为58.3%,其表达与患者... 目的:探讨运动相关蛋白-1(MRP1/CD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23例胃癌组织的MRP1/CD9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胃癌组织中MRP1/CD9表达的阳性率为58.3%,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胃癌分期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中高-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亦具有显著性(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淋巴结转移最先进入方程,是影响MRP1/CD9表达最显著的因素,其次是分化。结论:胃癌组织中MRP1/CD9表达改变与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RP1 CD9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呈HLA-DR抗原表达细胞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张昶 吴健 周武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90-1391,共2页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呈HLA-DR抗原表达细胞引起的抗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S-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呈HLA-DR抗原表达细胞引起的抗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S-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结果: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缺乏树突状细胞(2/22,占9.09%),数量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138/138,占100%),癌细胞的HLA-DR抗原阳性表达(4/22,占18.1%)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106/138,占76.8%)。结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由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及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癌细胞引起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 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 HLA-DR抗原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培养、鉴定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正卫 俞俊峰 +6 位作者 王荣根 阮苗苗 张润洁 方斌 王冠 王盈 戴一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 :探讨成年小鼠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 ,测定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的比例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方法:取8~10周龄的C57BL/6小鼠室... 目的 :探讨成年小鼠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 ,测定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的比例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方法:取8~10周龄的C57BL/6小鼠室下区细胞,进行体外悬浮培养,观察NSCs形成情况,免疫荧光鉴定NSCs干细胞特性及体外分化能力,气相色谱鉴定NSCs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中n6/n3比例及DHA含量。结果:体外培养的细胞可以增殖,并可以连续传代;免疫荧光显示神经干细胞呈抗巢蛋白阳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培养基培养时可分化为NeuN、TuJ1、GFAP、O4阳性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鼠尾高。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成功获得成年小鼠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神经干细胞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鼠尾中的含量,且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较高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球 脑室下区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固定时间在细胞蜡块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吴菡 孙苏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0,共2页
胸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是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常规胸腹水涂片的阳性率普遍偏低,涂片上肿瘤细胞量少无法精确提供组织学来源,且不适用于后期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一直以来成为细胞学诊断的瓶颈,给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 胸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是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常规胸腹水涂片的阳性率普遍偏低,涂片上肿瘤细胞量少无法精确提供组织学来源,且不适用于后期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一直以来成为细胞学诊断的瓶颈,给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细胞蜡块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但细胞蜡块技术中乙醇前固定时间在以往文献中报道不一,本文就该问题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蜡块 乙醇 固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