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基底动脉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病症程度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敏 郭潇 +2 位作者 陈伟 王亚婷 柏根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中基底动脉(BA)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病症程度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搜集2018年8月-2023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头颅MRI及时间飞跃法(TOF)-...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中基底动脉(BA)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病症程度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搜集2018年8月-2023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头颅MRI及时间飞跃法(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VBD患者67例,按照是否出现VBD相关症状(缺血、脑干及神经压迫等)分为症状组(20例)和无症状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的FVH分级与BA病症程度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症状组患者BA管径、FVH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04,P=0.000),症状组中高分级FVH (2、3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无症状组(χ^(2)=11.501,P=0.001)。VBD患者FVH分级与BA的管径、长度及高度分级呈正相关(r=0.563,P=0.000;r=0.482,P=0.000;r=0.512,P=0.000),FVH高级别组(2、3级)BA长度及宽度显著大于低级别组(0、1级)(P=0.000,P=0.000),分叉高度高于低级别组(P=0.012)。结论:VBD患者FVH发生率高,且FVH分级越高,患者出现症状的可能性越大,椎基底动脉病变更严重;FVH形成机制可能与扩张延长的血管中的缓慢血流及不对称扰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基底动脉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冠心病价值的研究
2
作者 杜天剑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8-992,共5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FFR_(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共309支主...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FFR_(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共309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患者已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FFR_(CT)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比较CCTA和FFR_(CT)对309支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FFR_(CT)与CAG的相关性;影像科医师对其中156支血管测量影像学参数,记录并分析最窄管腔直径、狭窄斑块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狭窄管腔面积与斑块性质。将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98支血管列入冠心病组,<50%排除缺血性狭窄的58支血管列入非冠心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156支血管的相关参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FFR_(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高于CCTA(P<0.01)。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FFR_(CT)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62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冠心病组管腔最窄直径、FFR_(CT)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狭窄斑块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管腔最窄直径(OR=0.536,95%CI:0.335~0.858)、狭窄斑块长度(OR=1.109,95%CI:1.054~1.166)、FFR_(CT)≤0.80(OR=0.204,95%CI:0.078~0.532)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管腔最窄直径、狭窄斑块长度、FFR_(CT)≤0.80三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0.795~0.918)。结论 FFR_(CT)相较CCTA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价值,FFR_(CT)≤0.8、管腔最窄直径、狭窄斑块长度三者联合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预测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3D打印丹酚酸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立昊 李静燕 +5 位作者 张嘉伟 柏益飞 刘婷婷 唐蛰雨 薛同庆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4,328,共9页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SAB体外累积释放浓度。皮肤支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以及皮肤支架组(0%SAB、0.5%SAB、1.0%SAB、1.5%SAB组)。于第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渗出情况,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HE、Masson、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4组皮肤支架均呈网孔状立体结构,孔隙分布均匀。SAB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组创面均愈合良好,1.0%SAB组创面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第7天时,1.0%SAB组ROS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ROS水平低于除1.5%SAB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1.0%SAB组和1.5%SAB组ROS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第7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和0%SAB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P<0.05)。HE染色显示,各组创面皮肤均修复较好,1.0%SAB组新生组织较多。Masson染色显示,第7、14天时,0.5%、1.0%、1.5%SAB组创面胶原蛋白沉积多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1.0%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在第7、14天时不仅可以抑制ROS的产生,并上调各种抗氧化酶的表达,抑制创面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以促进胶原沉积,最终促进糖尿病大鼠的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皮肤支架 丹酚酸B 糖尿病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NB2对肺腺癌的诊断及调控功能研究
4
作者 陈坚 张建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对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诊断价值及其调控功能。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淮安市淮安医院就诊的100例LUAD患者标本,用以检测CCNB2在临床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对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诊断价值及其调控功能。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淮安市淮安医院就诊的100例LUAD患者标本,用以检测CCNB2在临床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CCNB2在LUAD中的诊断价值。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CNB2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CCNB2在LUAD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各自的表达量,WB检测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通过克隆形成、CCK-8、侵袭和划痕愈合实验研究CCNB2对LUAD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相较于正常肺腺组织,CCNB2在LUAD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2,表明CCNB2对于LUA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CCNB2在LUAD中高表达;沉默CCNB2能够抑制LUAD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沉默CCNB2能够抑制小鼠体内LUAD的进展。结论:CCNB2可以作为LUAD的诊断标志物,并且下调CCNB2表达后可以抑制LUAD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表明其可作为治疗LUAD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NB2 肺腺癌 诊断标志物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总酚酸滴丸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何银舟 胡正明 +2 位作者 潘旻 嵇晶 程建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制备丹参总酚酸滴丸,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外观、成型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冷却剂种类、基质配比、药物与基质配比、滴距、滴速、料温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然后,HPLC法测定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有量,TLC法定性鉴别,药典... 目的制备丹参总酚酸滴丸,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外观、成型性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冷却剂种类、基质配比、药物与基质配比、滴距、滴速、料温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然后,HPLC法测定丹酚酸B、迷迭香酸含有量,TLC法定性鉴别,药典法检测重量差异限度、溶散时限。结果最佳条件为冷却剂二甲基硅油,基质配比3∶1,药物与基质配比1∶5,滴距6cm,滴速60滴/min,料温65℃,所得滴丸圆整均一,无拖尾和粘连。丹酚酸B、迷迭香酸分别在19.01~190.12μg/mL(R^2=0.999 6)、1.49~14.90μg/mL(R^2=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2%、96.58%,RSD分别为2.45%、1.64%;TLC斑点清晰,重复性好;重量差异限度、溶散时限符合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稳定,可用于制备丹参总酚酸滴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滴丸 制备 丹酚酸B 迷迭香酸 单因素试验 HPLC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曙光 王玉龙 +3 位作者 徐文光 尹西腾 韩伟 邹会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5-920,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SR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对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其预后风险因素。方法:下载2004~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唾液腺MEC患... 目的:本研究利用SR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对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其预后风险因素。方法:下载2004~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唾液腺MEC患者临床病理数据和随访资料。首先将SEER数据库纳入的MEC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接着将国内数据库中的MEC数据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组。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了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随后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获取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并验证模型区分能力与一致性。结果:共纳入2209例唾液腺MEC患者,其中建模组1657例,验证组552例。从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数据库中纳入234例唾液腺MEC患者进行外部验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手术、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手术、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成功构建了个体化预测唾液腺ME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区分度检验显示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 C-index)为0.794(95%CI 0.744-0.844),表明该模型达到一个良好的区分度。建模组和内外部验证组的一致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列线图所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是影响唾液腺ME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本文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好地预测唾液腺ME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粘液表皮样癌 SEER数据库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钠诱发大鼠听皮层中GABARAP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左健 李婷 +4 位作者 李雅兰 肖倩文 葛佳丽 王采集 乔月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0-635,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听皮层中GABAA受体相关蛋白(GABAA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GABARAP)转运蛋白的表达,研究耳鸣大鼠听皮层是否出现GABARAP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GABARAP在耳鸣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6只SD大鼠,随机等... 目的通过检测水杨酸钠诱导耳鸣大鼠听皮层中GABAA受体相关蛋白(GABAA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GABARAP)转运蛋白的表达,研究耳鸣大鼠听皮层是否出现GABARAP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GABARAP在耳鸣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6只SD大鼠,随机等分成7组:对照注射、慢性注射7天组;对照注射、慢性注射14天组;停药后恢复3天组、7天组及14天组。前脉冲抑制(PPI)实验评价动物能否产生耳鸣样行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听皮层中GABARAP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听皮层中GABARAP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听皮层中GABARAP荧光表达。结果(1)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后,大鼠前脉冲抑制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注射7天组、14天组及停药后恢复3天组、7天组、14天组,GABARAP mRNA表达较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慢性注射7天组、慢性注射14天组,GABARAP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37,P=0.000,P<0.05);(4)慢性注射7天组、慢性注射14天组,GABARAP荧光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0,P<0.05)。结论耳鸣模型大鼠听皮层中GABARAP变化可能是导致大鼠耳鸣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 耳鸣 听皮层 GABA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