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网区不同尺度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费远航 佘冬立 +2 位作者 孟佳佳 郭杰 俞双恩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1-976,共6页
针对河网地区回归水的存在及其重复利用加大了节水潜力的尺度效应,也导致了关于真实节水潜力的诸多争论的问题,采用首尾法对比研究了河网区不同尺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不同尺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阈值与真实节水潜力进行了综... 针对河网地区回归水的存在及其重复利用加大了节水潜力的尺度效应,也导致了关于真实节水潜力的诸多争论的问题,采用首尾法对比研究了河网区不同尺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不同尺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阈值与真实节水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显著低于小型灌区的,且各小型灌区之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变异系数大.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各因素中,节水灌溉因子所占的比重较大,可通过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单位面积的真实节水潜力显著低于小型灌区的.但同时,由于试验区灌区大中型灌区面积大,节水潜力主要依赖于大中型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试验区各大型样点灌区的近期真实节水潜力为(0.800~6.372)×10~7m^3;远期真实节水潜力为(1.095~8.201)×10~7m^3.不同尺度灌区应采取不同的相应节水措施,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灌溉水利用系数 首尾法 尺度效应 节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农田降雨地表径流计算方法述评 被引量:4
2
作者 孔莉莉 张展羽 孟佳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6,共5页
对当前国内外农田降雨地表径流预测方法进行综述,介绍降雨地表径流总量预测中的统计分析法、径流曲线法、人工智能法以及降雨径流过程实时预测中的水文学法、基于水量平衡与能量守恒的动力学法等5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讨论了... 对当前国内外农田降雨地表径流预测方法进行综述,介绍降雨地表径流总量预测中的统计分析法、径流曲线法、人工智能法以及降雨径流过程实时预测中的水文学法、基于水量平衡与能量守恒的动力学法等5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现有预测方法在描述农田降雨入渗产流这一复杂机理问题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精度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继续深入开展农田降雨入渗产流机理研究,以期研发一套较高模拟精度的适用于农田降雨地表径流预测的机理性模型,为进一步防控因降雨冲刷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以及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降雨 地表径流 径流预测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水力式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风分析研究
3
作者 郭博文 赵兰浩 +1 位作者 何金文 孟佳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0,共6页
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高耸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风分析方法,结合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柱结构工程实例,分析了升船机塔柱结构的风致响应,求得升船机塔柱结构风载体型系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计算... 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高耸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风分析方法,结合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柱结构工程实例,分析了升船机塔柱结构的风致响应,求得升船机塔柱结构风载体型系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计算结果与规范进行对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计算结果显示:(1)数值风洞技术得到的升船机塔柱结构风载体型系数大于规范结果;(2)流固耦合作用对高耸塔柱结构影响显著;(3)浮筒和局部地形的影响在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船机 塔柱结构 流固耦合作用 抗风分析 景洪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大控制段中运河岸线生态景观提升
4
作者 王道虎 黄苏宁 王秀苹 《水利经济》 2015年第3期67-69,78,共3页
为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美化运河两岸风貌,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骆马湖宿迁大控制段中运河沿线违章建筑较多、滨水景观凌乱、缺乏专项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结合宿迁城市总体规划,对岸线整治与景观提升提出分段治理方案... 为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美化运河两岸风貌,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骆马湖宿迁大控制段中运河沿线违章建筑较多、滨水景观凌乱、缺乏专项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结合宿迁城市总体规划,对岸线整治与景观提升提出分段治理方案。为保证岸线有序开发和保护,建议明确定位,编制规划,加强监管,保证中运河岸线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运河 岸线景观 分段治理 专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调控对冬小麦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翠兰 孙振海 孟佳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4,共8页
为了寻找减少氮磷流失的最优控水方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下水位控制对冬小麦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方式对冬小麦地排水中氮磷浓度影响明显.经地下水位控制,冬小麦各生育期地下排水中的氨态氮(NH+4-N)质量浓度降低... 为了寻找减少氮磷流失的最优控水方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下水位控制对冬小麦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方式对冬小麦地排水中氮磷浓度影响明显.经地下水位控制,冬小麦各生育期地下排水中的氨态氮(NH+4-N)质量浓度降低,而硝态氮(NO-3-N)质量浓度则有所增加;拔节孕穗期保持水位100 mm处理排水总磷(TP)质量浓度增加,抽穗开花期排水TP质量浓度降低;拔节孕穗期保持水位-200 mm处理TP质量浓度降低,抽穗开花期则有所增加.冬小麦地土壤速效氮质量比在拔节孕穗期有所减少,抽穗开花期保持高水位有利于速效氮质量比降低,拔节孕穗期土壤中的速效磷质量比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低,抽穗开花期保持高水位有利于速效磷质量比降低,在水位较低的情况下,控水时间越长,速效磷质量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下水位 控水方式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