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曙光 孙国文 唐恩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763-765,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6例口腔颌面部pPNE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pPNET形态学上表现为小圆细胞呈大片状排列,其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瘤细胞呈非...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6例口腔颌面部pPNE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pPNET形态学上表现为小圆细胞呈大片状排列,其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瘤细胞呈非典型性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D99呈100%阳性表达,CK、Des及LCA呈100%阴性表达。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其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口腔颌面部pP-NE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瘤 外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在早期安氏Ⅱ类错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立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753-1756,1760,共5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错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接诊的正畸病例3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选用Twinblock矫治器改善颌间关系,再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矫治咬合关...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错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接诊的正畸病例3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选用Twinblock矫治器改善颌间关系,再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矫治咬合关系。对照组直接用直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比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为(26.8±1.2)个月,少于对照组[(32.5±1.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别在矫治后磨牙关系中性,咬合关系稳定,前牙覆合覆盖正常。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颌骨发生明显前移,同时下颌骨长以及下面高度均比对照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在矢状线上和在垂直线上各指标数据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错患者时,能够对下颌生长产生刺激,同时矫正颌骨矢状关系,易于取得患者配合,明显改善患者侧貌,简化后期固定矫治,治疗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Ⅱ类 下颌后缩 直丝弓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