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儿童父母病态建筑综合症与家居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华娣 钱华 +1 位作者 郑晓红 赵宜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1-456,共6页
为探讨家居环境各因素对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影响,利用CCHH调查问卷对南京市23家幼儿园的6 46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 017份有效问卷.问卷涵盖了调查人的基本信息、家居环境及病态建筑综合症等各方面的问题.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南... 为探讨家居环境各因素对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影响,利用CCHH调查问卷对南京市23家幼儿园的6 46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 017份有效问卷.问卷涵盖了调查人的基本信息、家居环境及病态建筑综合症等各方面的问题.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南京地区儿童父母病态建筑综合症与家居环境各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住宅周边环境、住宅类型、建筑高度、强化木地板、竹地板、石灰、新家具、新装修、潮湿表征是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的危险性因素(P≤0.05);自主拥有住宅、瓷砖、石头、乳胶漆是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的保护性因素(P≤0.05).因此,家居环境因素与南京地区儿童父母病态建筑综合症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建筑综合症 住宅周边环境 住宅特征 室内装修 潮湿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卫东 王振波 张福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8,8,共4页
通过对6根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钢骨再生混凝土进行轴压试验,研究了钢骨再生混凝土短柱在轴心压力下的宏观变形特征、轴力-应变关系、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并与钢骨普通混凝土的轴压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取代率是影响钢骨再生混... 通过对6根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钢骨再生混凝土进行轴压试验,研究了钢骨再生混凝土短柱在轴心压力下的宏观变形特征、轴力-应变关系、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并与钢骨普通混凝土的轴压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取代率是影响钢骨再生混凝土柱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相同条件下,取代率越大,试件的承载力越低,破坏越严重。根据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原有钢骨混凝土计算公式的基础之上,考虑折减系数(0.9、0.85)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再生混凝土 取代率 承载力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C^(3D)模型中砂土细观参数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亚东 于艳 佘跃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8-93,共6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砂性土的的细观参数与宏观参数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大量三维颗粒流数值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与砂土的孔隙率、内摩擦角及压缩模量等宏观力学参数相匹配的细观参数的确定方法,并...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砂性土的的细观参数与宏观参数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大量三维颗粒流数值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与砂土的孔隙率、内摩擦角及压缩模量等宏观力学参数相匹配的细观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细观结构参数与宏观力学参数的函数关系。根据确立的砂土细观参数,建立了桩基础的三维颗粒流数值分析模型,实现了桩基础荷载–沉降特性及桩周土体位移场的仿真模拟,且模拟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细观参数确定方法及结果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桩–土–承台细观工作性状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数值分析 细观参数 宏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受荷螺杆桩承载特性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亚东 于艳 +3 位作者 孙华圣 王安汀 蔡江东 胡志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0-24,共5页
螺杆桩技术已经在多种类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然而由于认识条件的局限和研究对象的复杂,其理论分析仍然落后于工程实践.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竖向受荷螺杆桩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结果对模型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 螺杆桩技术已经在多种类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然而由于认识条件的局限和研究对象的复杂,其理论分析仍然落后于工程实践.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竖向受荷螺杆桩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结果对模型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螺距、螺纹段长度和桩径等设计参数对螺杆桩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距的增加,螺杆桩极限承载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发展特征,螺距为(1.0-1.33)D时,螺杆桩具有最佳的承载表现,不同螺距螺杆桩的螺纹段荷载分担比例最高而直杆段最小.螺杆桩极限承载力随着螺纹段长度的增加先线性增长,而后基本保持不变,建议合理的螺纹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3L.桩径增加时,螺杆桩极限承载力呈近似线性快速增长.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螺杆桩设计参数优化和承载力估算方法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桩 离散元数值模拟 设计参数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作用下高耸结构动力响应及风振控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玉 徐旭 周晓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4,共5页
高耸结构柔性较大,对风荷载较为敏感,相比一般风的影响,台风作用下的结构更易产生强烈的动力响应。考虑台风的基本特性,选取合适的台风风速谱,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仿真得到了与结构竖向相关的18条脉动风载时程样本。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高耸结构柔性较大,对风荷载较为敏感,相比一般风的影响,台风作用下的结构更易产生强烈的动力响应。考虑台风的基本特性,选取合适的台风风速谱,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仿真得到了与结构竖向相关的18条脉动风载时程样本。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高耸钢塔结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并在时域内对设置粘滞阻尼器的结构进行控制效果分析,得到最优粘滞阻尼系数。研究表明:编制的MATLAB程序可较好的模拟高耸结构的台风脉动风载时程,风速时程的功率谱与目标值吻合得较好;设置粘滞阻尼器后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均有明显的减小,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性能很好的阻尼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耸结构 台风功率谱密度 粘滞阻尼器 风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承台单桩工作机理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亚东 陈思 +2 位作者 于艳 佘跃心 蒋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5-190,共6页
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承台尺寸的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周土变形分布模式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桩在加载初期首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带台单... 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承台尺寸的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周土变形分布模式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桩在加载初期首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带台单桩的后期承载力主要由承台下土体来承担,随着承台尺寸的增加,承台对基桩承载力的削弱作用以及对土体侧向变形的约束效应逐渐增强。对于较大承台带台单桩,其竖向变形影响范围将扩展到桩端附近,桩端土体仍然呈现单桩的孔穴扩张变形模式,小承台带台单桩随桩端土体的刺入呈冲剪破坏模式,而大承台带台单桩最终呈现一定的整体剪切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对于其他桩型工作机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模型试验 离散元数值模拟 荷载传递 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基础地基破坏机理细观模型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亚东 陈思 +1 位作者 于艳 佘跃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9-292,共4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土体数字化变形测量装置,对承受中心荷载的矩形基础进行了室内细观模型试验,重点研究矩形基础沿着长边和短边剖面上土体位移发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基础下地基土位移的影响范围随着荷载增加而不断向竖... 采用自行研制的土体数字化变形测量装置,对承受中心荷载的矩形基础进行了室内细观模型试验,重点研究矩形基础沿着长边和短边剖面上土体位移发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基础下地基土位移的影响范围随着荷载增加而不断向竖向及水平方向扩展,沿着矩形基础长度和宽度方向竖向位移的影响深度在破坏时趋于一致,而基础宽度方向的水平位移影响范围约为长度方向的1.5倍,且沿着基础宽度方向地表隆起变形比长度方向大,沿着长度方向滑动面主要由基础两边的剪切滑动区及基础正下方的倒梯形弹性平衡区构成,沿着宽度方向弹性平衡区为三角形,矩形基础下弹性核的形状为横置的三棱台。研究结果为矩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基础 模型试验 细观 位移 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受荷PCC桩承载机制颗粒流数值模拟
8
作者 陈亚东 陈思 +2 位作者 于艳 刘晔 佘跃心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6-410,共5页
采用颗粒流数值仿真技术,从细观力学角度对砂土中竖向受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与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传力机理、桩内外侧土体位移场分布特征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C桩侧阻力及端阻力在加载初期同步发挥... 采用颗粒流数值仿真技术,从细观力学角度对砂土中竖向受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与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传力机理、桩内外侧土体位移场分布特征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C桩侧阻力及端阻力在加载初期同步发挥,桩外侧摩阻力始终明显高于桩内侧,桩芯土体承载力发挥不充分,PCC桩承载力主要由桩外侧摩阻力控制;桩外侧摩阻力在桩身中部及靠近端部发挥较为充分,在0.65 L入土深度处外侧摩阻力明显弱化;桩内侧土体在桩身上段范围内位移矢量较小,桩端以上3 d1范围内土颗粒由于土塞效应的存在随桩身一起发生刺入变形,桩外侧土体在桩身中部位移影响范围达到2 d,整个桩外侧位移影响区呈弧形分布;桩周土体接触力链及孔隙率变化与PCC桩宏观力学表现保持一致。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PCC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颗粒流 桩侧摩阻力 土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