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围生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玉祥 岳虹霓 杨占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等围生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151家医院出生的60 61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别按母亲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对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妊娠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等围生因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151家医院出生的60 61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别按母亲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对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而母亲生育年龄和孕期贫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剖官产、羊水异常、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窒息、头颅血肿发生率、新生儿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无胎膜早破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羊水量异常、轻度窒息、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期贫血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等围生因素均可对新生儿结局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膜早破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玉祥 岳虹霓 +2 位作者 韩良荣 季东林 武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常频通气(SIMV模式)治疗的64例重症早产儿RDS临床资料,按患儿所应用的通气策略分成研究组(采用肺保护性通... 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常频通气(SIMV模式)治疗的64例重症早产儿RDS临床资料,按患儿所应用的通气策略分成研究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36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策略,2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儿极期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时间(Ti)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R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极期动脉血pH值、氧分压(PO2)均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肺出血、慢性肺疾病(CLD)、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等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早产儿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显著降低VALI的发生率,缩短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不增加CLD、PDA、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通气联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足月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玉祥 戴艳 +5 位作者 季东林 韩良荣 武荣 潘兆军 刘娟 王亚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联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足月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常频机械通气(SIMV通气)治疗的57例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足月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研究组31例(应用小潮气量联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联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足月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常频机械通气(SIMV通气)治疗的57例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足月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研究组31例(应用小潮气量联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和对照组26例(应用传统大潮气量、维持正常二氧化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期间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均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病死率、上机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肺出血、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实施小潮气量联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降低VALI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机械通气 潮气量 高碳酸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给药沐舒坦、地塞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阚清 顾筱琪 +2 位作者 刘茹 季东林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4,245,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产前给予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地塞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9只孕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沐舒坦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3只。于孕16、17、18天腹腔注射给药,孕19天每只孕鼠取6只胎鼠肺组织作为早... 目的:比较产前给予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地塞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9只孕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沐舒坦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3只。于孕16、17、18天腹腔注射给药,孕19天每只孕鼠取6只胎鼠肺组织作为早产鼠肺模型,通过光镜观察及电镜技术,分析比较两种药物对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光镜下,沐舒坦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视野肺泡计数、平均肺泡表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肺泡间隔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每视野肺泡计数、平均肺泡表面积均高于沐舒坦治疗组(P﹤0.01),平均肺泡间隔厚度低于沐舒坦治疗组(P﹤0.01)。透射电镜观察,沐舒坦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Ⅱ型肺泡上皮内多见板层小体且染色深、致密,胞质内线粒体等细胞器多见,而对照组内难见板层小体、少见细胞器。结论:产前给药沐舒坦、地塞米松均能显著促进胎肺发育,地塞米松效果优于沐舒坦。但考虑到地塞米松的诸多不良反应,沐舒坦可成为临床上促胎肺成熟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 地塞米松 胎肺 形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季东林 李晓琼 +3 位作者 郭锡熔 张敏 潘晓勤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mRNA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应用MIX、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其分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间(0~10天)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 目的:观察脂联素基因mRNA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应用MIX、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其分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间(0~10天)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脂联素基因低表达于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中,并随脂肪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该基因表达水平呈逐渐上调趋势,除在诱导剂作用后第0天与第2天、第1~2天、第3~4天、第6天与第8~10天、第7~10天各时段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时段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基因表达逐渐上调,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基因 3T3-L1脂肪前体细胞 细胞分化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缺乏对孕鼠子代心脏中GATA-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静 刘石 +2 位作者 彭宇竹 陈吉庆 郭锡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2,100,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孕鼠的子代心脏发育过程中GATA-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改变。方法:成熟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喂以缺乏叶酸和添加叶酸的纯合饲料。两周后与成熟SD雄性大鼠交配,分别取孕13.5天(E13.5d)、孕17.5...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孕鼠的子代心脏发育过程中GATA-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改变。方法:成熟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喂以缺乏叶酸和添加叶酸的纯合饲料。两周后与成熟SD雄性大鼠交配,分别取孕13.5天(E13.5d)、孕17.5天(E17.5d)胚胎的心脏及新生鼠的心脏。用RT-PCR检测GATA-4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测GATA-4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GATA-4基因mRNA在E13.5d、E17.5d的胚胎心脏及新生鼠心脏中的表达量,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ATA-4蛋白在E13.5d、E17.5d的胚胎心脏及新生鼠心脏中的表达量,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的缺乏影响GATA-4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可能导致心脏发生发育中形态的改变,从而造成心脏的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心脏 胚胎 新生鼠 GAT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重症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玉祥 岳虹霓 +3 位作者 韩良荣 刘石 季东林 陈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45-1747,1763,共4页
目的:评价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重症(Ⅲ~Ⅳ级)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53例Ⅲ~Ⅳ级HM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开始上机时的首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 目的:评价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重症(Ⅲ~Ⅳ级)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NICU住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53例Ⅲ~Ⅳ级HM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开始上机时的首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SIMV模式)和对照组(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和24 h血气变化、临床转归,以及气胸、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24 h胸片的改善、12 h、24 h血氧分压变化、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颅内出血与BPD的发生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肺透明膜病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沐舒坦、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琼 季东林 +2 位作者 高子波 岳虹霓 郭锡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比较沐舒坦、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为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产前使用地塞米松,且首剂应用至胎儿娩出时间超过24h但不足7天者为地塞米松组;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但出生后1h内应用沐舒坦预防者... 目的:比较沐舒坦、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为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产前使用地塞米松,且首剂应用至胎儿娩出时间超过24h但不足7天者为地塞米松组;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但出生后1h内应用沐舒坦预防者为沐舒坦组;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出生后也未应用沐舒坦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情况,早产儿感染及沐舒坦药物不良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①地塞米松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10.9%)和沐舒坦组(15.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3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早产儿感染的发生率地塞米松组为26.1%虽高于沐舒坦(13.3%)和对照组(16.7%),但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沐舒坦组未发现沐舒坦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产前给药地塞米松、生后早期给药沐舒坦均能显著降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产前给药地塞米松疗效优于生后早期给药沐舒坦;但考虑到应用地塞米松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生后早期给药沐舒坦可成为临床上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 地塞米松 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stin基因在3T3-L1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辜楠 郭锡熔 +4 位作者 刘石 潘晓勤 费莉 郭梅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2-85,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Resistin基因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不同时段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Resistin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不同时段(第0 ̄10天),采用RT-PCR... 目的:观察Resistin基因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不同时段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Resistin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不同时段(第0 ̄10天),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中Resist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Resistin基因在3T3-L1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初期(第0 ̄2天)不表达,分化第3天开始表达,分化第4 ̄6天Resistin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分化第6 ̄10天Resistin基因的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并趋于稳定;②Resistin基因的表达水平除在诱导分化第3 ̄4天、第6 ̄10天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时段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Resistin基因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的中晚期过程,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上调,其表达变化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过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in基因 3T3-L1前体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早产儿与足月儿疾病转归影响因素的研究
10
作者 赵玉祥 岳虹霓 +1 位作者 韩良荣 郑国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围生期因素和相关干预措施等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有完整资料且以SIMV模式机械通气的86例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资料,按疾病转归分为治愈组和...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围生期因素和相关干预措施等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有完整资料且以SIMV模式机械通气的86例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资料,按疾病转归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疾病转归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Apgar1分钟评分、呼吸机参数最高PIP及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固尔苏应用等是影响早产儿治愈率的重要因素;呼吸机参数初调及最高RR、颅内出血和惊厥等是影响足月儿治愈率的重要因素;静脉营养天数和沐舒坦的应用对早产儿和足月儿的治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加强围生期高危因素的预防,及时防治并发症,合理使用呼吸机,同时辅以应用静脉营养等新技术可提高危重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静脉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营养、固尔苏和沐舒坦在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赵玉祥 岳虹霓 韩良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和沐舒坦等新技术对机械通气早产儿的影响,为其在临床的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172例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新技术应用分为:固尔苏...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和沐舒坦等新技术对机械通气早产儿的影响,为其在临床的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172例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新技术应用分为:固尔苏应用组和未用组,沐舒坦应用组和未用组,静脉营养>3天组(称为营养组)和≤3天组(非营养组)。分析固尔苏、静脉营养、沐舒坦对早产儿呼吸机参数、上机时平均每天吸痰次数、体重下降后恢复时间、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结果:固尔苏应用组呼吸机参数最高吸入氧浓度(Fio2)及其维持时间、最高PIP明显低于未用组(P<0.05),沐舒坦应用组的呼吸机参数最高Fio2维持时间与未用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而静脉营养的天数对呼吸机参数无明显影响(P>0.05)。沐舒坦应用组与未用组相比上机时平均每天吸痰次数明显减少,固尔苏应用组、营养组分别与固尔苏未用组、非营养组相比,贫血出现时间明显延迟(P<0.05),沐舒坦、固尔苏应用及静脉营养>3天均利于早产儿体重恢复正常。结论:应用静脉营养、固尔苏和沐舒坦等新技术可提高危重患儿的存活率和患儿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静脉营养 沐舒坦 机械通气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12
作者 王海军 赵玉祥 +4 位作者 殷婷婷 王汇通 朱红霞 唐万文 潘兆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18-1520,1528,共4页
目的:研究肺复张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 目的:研究肺复张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患有RDS且接受INSURE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肺复张联合INSURE治疗)和对照组(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枸橼酸咖啡因应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需第2剂PS和咖啡因应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而在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在提高治愈率、改善氧合的同时,可以缩短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INSURE 肺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小组对NICU早产儿营养及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莹 王玉美 +4 位作者 陈丹丹 潘兆军 韩良荣 刘娟 张朝晨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6-280,285,共6页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小组(NST)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喂养和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探索早产儿院内外营养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8月31日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治疗(住院时间≥2周)的早产儿141例,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小组(NST)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喂养和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探索早产儿院内外营养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8月31日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治疗(住院时间≥2周)的早产儿14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71)和对照组(n=70)。干预组由新生儿科医师、护士、儿童营养科医师、营养师及药剂师组成的NST联合查房,对NICU早产儿实施综合营养管理模式;对照组由新生儿科医师独立查房,制定常规营养支持方案,由护士实施。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率、7 d内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强化剂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静脉营养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胎龄至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ST建立对早产儿进行综合管理可以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改善其喂养和营养状况,促进早产儿婴儿期的追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小组 早产儿营养 母乳喂养 追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4
14
作者 江苏省新生儿脑损伤规范化诊疗研究协作组 周晓光 +15 位作者 杨洋 陆亚东 赵莉 邹芸苏 钱力 王贝贝 杨远 程锐 周晓玉 许卫东 朱苏月 乔继冰 焦泽霖 韩树萍 王威远 高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江苏省9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包括脑梗死、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及基底神经核损伤等)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 239例早产儿中符合早产儿脑...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江苏省9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包括脑梗死、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及基底神经核损伤等)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 239例早产儿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者2 515例(27. 22%),其中男1 406例、女1 109例,平均胎龄(31. 2±2. 8)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825.6±819.8)g。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多见,占67.57%;非出血性损伤以脑水肿(50.93%)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37.94%)为主;PVH-IVH及PVL分级多集中于Ⅰ和Ⅱ级。脑白质损伤、基底神经核损伤、脑梗死、脑水肿以及颅内出血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Apgar评分以及分娩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胎龄<32周的患儿脑白质损伤比例较高;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脑白质损伤、脑梗死、颅内出血比例较高,出生体质量在1 500~2 500 g的患儿基底神经核损伤、脑水肿比例较高;Apgar评分<3分在脑梗死患儿中的比例较高,颅内出血患儿中较低;剖宫产在脑梗死患儿中比例较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好转率为89.34%。结论出血性脑损伤以PVH-IVH多见,而非出血性损伤以PVL为主,PVH-IVH及PVL分级多集中于Ⅰ和Ⅱ级。低Apgar评分、小胎龄以及低出生体质量是各型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