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混肥料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
作者 刘宸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2期42-44,共3页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对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传统施肥方式导致的土壤退化与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系统分析了掺混肥料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掺混肥料通过多元素配比显著提升养分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提高20%~30%),控释技术使肥...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对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传统施肥方式导致的土壤退化与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系统分析了掺混肥料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掺混肥料通过多元素配比显著提升养分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提高20%~30%),控释技术使肥料流失率降低40%;测土配方技术在我国推广后使粮食作物平均增产8%~12%,减少化肥用量15%~20%。研究发现二者结合可形成“准检测-动态配比-智能施用”的技术闭环,在江苏水稻田试验中实现产量提升18.6%的同时减少氮素流失52%。但当前仍面临小农户技术接受度低(仅37%采纳率)、土壤数据更新滞后(超50%县域未建动态数据库)等挑战。未来需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如电化学土壤检测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深度神经网络养分预测模型)与新型缓释材料(聚乳酸基包膜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智慧施肥体系,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 养分利用率 智能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度壳寡糖拌种对小麦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学花 韩汝青 +1 位作者 熊海宇 姚坚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1-3,8,共4页
以2个小麦品种淮麦35和镇麦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实验室拌种模拟小麦发芽的方法,研究不同聚合度壳寡糖拌种对种子发芽率、发病数、株高和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在2~7的壳寡糖对淮麦35的发芽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聚合度13~18的壳寡... 以2个小麦品种淮麦35和镇麦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实验室拌种模拟小麦发芽的方法,研究不同聚合度壳寡糖拌种对种子发芽率、发病数、株高和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在2~7的壳寡糖对淮麦35的发芽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聚合度13~18的壳寡糖对镇麦10号的发芽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聚合度2~7的壳寡糖对淮麦35和镇麦10号在种子萌发期间有明显的抗病作用。聚合度2~7的壳寡糖在淮麦35的发芽试验中株高和根系促生长作用表现最好,聚合度13~18的壳寡糖在镇麦10号的发芽试验中株高和根系促生长作用表现最好。综上所述,聚合度2~7的壳寡糖应用在淮麦35拌种中具有抗病、促生长的优点,且对镇麦10号也有较好的抗病作用;聚合度13~18的壳寡糖在镇麦10号拌种试验中具有较好的促发芽、促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小麦 拌种 发芽率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分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学花 韩汝青 +1 位作者 熊海宇 姚坚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3期1-4,共4页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提高秸秆腐解程度,利用实验室方法对小麦秸秆进行模拟田间腐解试验,通过对腐解物的物理变化和养分检测分析秸秆腐解程度,结合水稻种子发芽率试验分析秸秆腐解物对稻种是否有毒害作用,以期为秸秆原料的高效、...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提高秸秆腐解程度,利用实验室方法对小麦秸秆进行模拟田间腐解试验,通过对腐解物的物理变化和养分检测分析秸秆腐解程度,结合水稻种子发芽率试验分析秸秆腐解物对稻种是否有毒害作用,以期为秸秆原料的高效、高质、合理化利用提供参考。即以夏季收获的小麦秸秆作为腐熟物料,设置纯水、米曲霉、黑曲霉、里氏木霉、绿色木霉、康宁木霉、哈茨木霉、链霉菌属等8个处理,在室内分隔试验,培养60 d后,观测不同处理腐解产物的pH值、颜色、气味,检测有机质、养分含量,测定腐解产物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培养60 d后,黑曲霉、哈茨木霉、米曲霉、康宁木霉处理腐解产物具有腐解成熟的物理特征,pH值维持在8.1左右,适宜真菌生长,颜色深,气味重;黑曲霉、哈茨木霉、康宁木霉处理腐解产物风干总养分含量达到4.2%以上,表明其养分不易流失;水稻发芽率试验中纯水、哈茨木霉与康宁木霉处理在本试验中发芽率分别为85.3%、86.3%和84.2%,相对于空白对照略微提高,表明上述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不仅无毒害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说明,在小麦秸秆堆肥腐熟过程中,按一定比例添加哈茨木霉菌或康宁木霉菌能促进秸秆的腐解,提高秸秆腐熟物的品质,有利于后续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菌剂 腐解 水稻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