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链路自适应的随钻无线通信信道质量评估研究
1
作者 宋雷震 吕东芳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1-148,共8页
随钻测量技术是进行石油勘探的重要方法,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下环境数据进行实时传输,无线通信信道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信息获取的效果。为提高随钻测量信息传输,提出一种通信信道质量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构建信道估计方法,然后... 随钻测量技术是进行石油勘探的重要方法,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下环境数据进行实时传输,无线通信信道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信息获取的效果。为提高随钻测量信息传输,提出一种通信信道质量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构建信道估计方法,然后结合泵冲干扰消除算法,构建基于加权因子信干噪比的信道质量评价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当信噪比为15时,研究提出的基于WSINR的信道质量评价方法的实际误码率为0.0003,理论误码率为0.00003,整体误码率在合理范围内。由此说明,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随钻通信信道的质量评估,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路自适应 随钻 无线通信 信道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PG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无人船目标追踪与救援中的应用
2
作者 宋雷震 吕东芳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保证海上救援活动的高效性,研究结合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从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奖励函数方面对船只追踪救援目标算法进行设计,并实际应用到无人船追踪救援之中。结果显示DDPG算法的稳... 为保证海上救援活动的高效性,研究结合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从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奖励函数方面对船只追踪救援目标算法进行设计,并实际应用到无人船追踪救援之中。结果显示DDPG算法的稳定成功率接近100%,性能优异。该设计的算法最终回合累积奖励值能够稳定在10左右,而平均时长则能稳定在80 s左右,能够根据周边环境的状态调整自己的运动策略,满足海上救援活动中的紧迫性要求,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目标追踪 海上救援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SK解调算法的随钻测量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
3
作者 宋雷震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地质勘测中,确保勘测数据的精准并能够随时根据钻井情况调整姿势是钻井工程的技术关键。当前国内外随钻测量系统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脉冲数据传输方案,这种技术传输性能弱、局限性大。引入随钻测量无线电磁传输技术解决钻井通信问题,基于... 地质勘测中,确保勘测数据的精准并能够随时根据钻井情况调整姿势是钻井工程的技术关键。当前国内外随钻测量系统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脉冲数据传输方案,这种技术传输性能弱、局限性大。引入随钻测量无线电磁传输技术解决钻井通信问题,基于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方案,对通信传输系统进行优化,并做通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BPSK方案能很好提升信号宽带能力,传输速率达到100 bit/s,误码率<0.1%,有效解决载波问题,同时工频信号与噪声信号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研究内容对地质钻井平台精准控制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SK解调算法 随钻测量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雷达探测方法
4
作者 张涛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在弱信噪比场景下,目标回波信号往往非常微弱,难以被雷达探测到,其中包含的一些重要信息更难被识别。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发掘受噪声影响较大的弱信噪比目标。研究采用组网雷达回波数据时空同步融合技术,将多组雷达回波信息时频对... 在弱信噪比场景下,目标回波信号往往非常微弱,难以被雷达探测到,其中包含的一些重要信息更难被识别。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发掘受噪声影响较大的弱信噪比目标。研究采用组网雷达回波数据时空同步融合技术,将多组雷达回波信息时频对齐叠加处理。通过单类信号仿真测试,在同等条件下,叠加信号中能有效发掘出普通雷达无法准确识别的目标,采用多类雷达信号混合测试,该方法依然适用。实验证实该方法识别目标效果好、适应范围广,可以拓展到其他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为雷达信号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网雷达 时频同步 匹配滤波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自适应PID在汽包水位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程双龙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针对传统PID控制算法在锅炉汽包水位控制中存在稳定性差、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汽包水位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模糊控制器对PID控制器进行优化,并利用模糊规则对模糊控制器进行调整,以提高控制器的响应速... 针对传统PID控制算法在锅炉汽包水位控制中存在稳定性差、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汽包水位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模糊控制器对PID控制器进行优化,并利用模糊规则对模糊控制器进行调整,以提高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汽包水位控制的精度和速度,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自适应 PID控制 汽包水位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聚能爆破技术在岩巷掘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庆宏 罗勇 +1 位作者 肖殿才 祁琦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40,共7页
针对潘三矿准备采区系统巷道炮掘施工进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炮掘岩巷进尺主要因素并确定了其影响权重,结合双向聚能爆破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聚能管装置,改进了爆破掏槽方案,优化了炮眼参数、炮眼布置以及炮眼装药量,形成了... 针对潘三矿准备采区系统巷道炮掘施工进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炮掘岩巷进尺主要因素并确定了其影响权重,结合双向聚能爆破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聚能管装置,改进了爆破掏槽方案,优化了炮眼参数、炮眼布置以及炮眼装药量,形成了双向聚能爆破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打眼少、效果好、出矸快、费用低,既保障了巷道周边成型,又提高了进尺效率,掘进进尺由最高的48 m/月提高到81 m/月,进尺效率增加了68.8%,实现了硬岩大断面岩巷炮掘快速施工,节约了施工成本,可为同类型地质条件下巷道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爆破 爆破参数 聚能管 掏槽方式 循环进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污水管网预警系统 被引量:4
7
作者 宋雷震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43-148,共6页
随着城市排水能力和防洪抗灾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城市污水管网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污水管网预警系统,通过对数据采集层、通信层等5个层次的设计,结合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分析污水管网的连通性。该系统能有效实现... 随着城市排水能力和防洪抗灾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城市污水管网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污水管网预警系统,通过对数据采集层、通信层等5个层次的设计,结合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分析污水管网的连通性。该系统能有效实现污水管网的运行监测和移位预警,其准确率高达98.7%,漏报率3.3%,最短报警时长仅为0.21 s。此次研究对于今后洪涝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网 物联网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在线检测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电能计量系统误差分析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陆月朋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57-60,90,共5页
电子式电能表的普遍使用使得原有针对感应式电能表的电能计量误差分析不再适合,因此,开展现代电能计量系统误差分析颇为重要。基于此,以某地区配电网电能计量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电能计量系统的主要组成、元器件误差产生机理及其主要... 电子式电能表的普遍使用使得原有针对感应式电能表的电能计量误差分析不再适合,因此,开展现代电能计量系统误差分析颇为重要。基于此,以某地区配电网电能计量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电能计量系统的主要组成、元器件误差产生机理及其主要原因,得到了电能计量的综合误差定义。深入分析了供电线路接线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能计量系统的影响,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判定。最后,结合不确定度理论评判电子式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等器件的检定精度,为后续计量改进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电能计量系统 误差 不确定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车辆行驶的识别预警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吕东芳 宋雷震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更具普遍性。为了使汽车的行驶安全得到保障,使车辆行驶的识别预警系统性能得到提高,对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并进行了相关的车辆识别预警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车...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更具普遍性。为了使汽车的行驶安全得到保障,使车辆行驶的识别预警系统性能得到提高,对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并进行了相关的车辆识别预警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车辆行驶的识别预警系统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其识别检测耗时仅需要1.5356 s,且准确率较高。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应用至车辆行驶的识别预警中,能够有效防止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车辆行驶 安全 识别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排水管网局部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雷震 何晓文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1年第4期78-83,共6页
城市排水管网的主要管理方式为人工管理,极易发生爆管等突发事件,且管理水平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效率低。基于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改进型混沌粒子群算法的管网优化算法。针对初期混沌粒子群算法(CPSO)难以跳出局部最优等局限,... 城市排水管网的主要管理方式为人工管理,极易发生爆管等突发事件,且管理水平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效率低。基于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改进型混沌粒子群算法的管网优化算法。针对初期混沌粒子群算法(CPSO)难以跳出局部最优等局限,通过利用粒子群中的最优粒子,并根据其遍历性与随机性等特点进行混沌寻优,提出了改进型混沌粒子群算法(HMCPSO),旨在克服CPSO算法的局限,实现城市排水管网局部优化控制。研究表明,HMCPSO算法量最优为2.2×10^(6)元,方差为2.4223×10^(10)元^(2),以及均值为2.885×10^(6)元,且搜索率为98.6%,收敛时间为12.68 s。相对于CPSO算法更加稳定,既保证了粒子种群全局寻优的能力,又缩短了算法运行时间,继而实现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优化,为城市管网改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水 水管网络系统 CPSO算法 HMC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算法在新能源发电调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雷震 高沂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2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了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以及对风电与火电之间的协调调度,研究采用优化粒子群算法结合通用分布理论构建风-火发电系统调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IGD均值比另外两种算法分别低0.00346和0.00373;采用通用分布理论的... 为了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以及对风电与火电之间的协调调度,研究采用优化粒子群算法结合通用分布理论构建风-火发电系统调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IGD均值比另外两种算法分别低0.00346和0.00373;采用通用分布理论的模型平稳性高1.8%,运行成本低261.5万元;相比传统模型,该模型的风电总上网量高450 MW·h,运行成本低7万元。结果表明,风-火发电系统调度模型能够有效对新能源发电进行协调调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协调调度 优化粒子群算法 风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熵蒙特卡洛法在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慧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82-288,共7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提升,因风速随机性产生的随机小扰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将风速引起的风电功率波动和负荷波动作为随机扰动源,利用特征值时域分析法确定小扰动稳定指标,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分析方法进行概率模拟评估。引入交... 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提升,因风速随机性产生的随机小扰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将风速引起的风电功率波动和负荷波动作为随机扰动源,利用特征值时域分析法确定小扰动稳定指标,采用非序贯蒙特卡洛分析方法进行概率模拟评估。引入交叉熵降低失效事件的稀疏性,提高蒙特卡洛算法的收敛精度和计算效率。通过仿真算例结果显示,验证了文中方法在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扰动稳定 蒙特卡洛 交叉熵 风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C的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
13
作者 杨冬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3-77,共5页
为提高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的稳定性,提出基于MMC的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方法,构建海上全直流风场的流体密度和压强参数分析模型,结合全直流风流体的速度和网格运动速度的参量估计结果,进行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的... 为提高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的稳定性,提出基于MMC的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方法,构建海上全直流风场的流体密度和压强参数分析模型,结合全直流风流体的速度和网格运动速度的参量估计结果,进行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的约束自变量特征分析;通过控制面的单位外法矢量量化特征分析方法,实现对海上全直流风场的数值模拟,采用MMC自适应传感器测量技术,实现对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过程中的参数优化解析和估计,实现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的稳定性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海上全直流风场虚拟同步控制的稳定性较好,电网频率恢复速度快,且耗能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 海上全直流风场 虚拟同步控制 数值模拟 参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在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文俊 蒋慧 胡艳丽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为了克服风速的随机性对风力发电功率输出的影响,基于风力机和发电机数学模型构建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将灰色预测算法与模糊自适应PID相结合构成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实现变桨距优化控制。本控制算法采用灰色预测算法测量低风速阶... 为了克服风速的随机性对风力发电功率输出的影响,基于风力机和发电机数学模型构建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将灰色预测算法与模糊自适应PID相结合构成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实现变桨距优化控制。本控制算法采用灰色预测算法测量低风速阶段的风力机叶尖比和高风速阶段的发电机输出功率,并将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后的误差输入到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进行动态调节。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的变桨距控制策略对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功率调节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距 灰色预测 模糊控制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